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皮肤科常用特色疗法

赵国敏,女,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副主任护师。现担任皮肤科病房护士长工作。

自1981年护校毕业以来,先后在急诊科和皮肤科病房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已有30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中医特色,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和皮肤科独创的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银屑病、带状疱疹、湿疹皮炎、天疱疮等皮肤病护理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发表“银屑病患者焦虑及其社会交往中情感反应的调查”、“2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中医皮肤科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方法及体会”、“急性湿疹82例临床护理”、“中医药在灾害救治中的优势与护理管理策略分析”等论文,并参与皮肤病专著的编写和好医生网站继续教育项目授课。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护士”等荣誉。

------------------------------------------------------------------------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简便易行,在治疗各种皮肤顽疾中发挥了显著的功效。长期以来,我科秉承赵老的学术思想,继承挖掘整理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皮肤病特色的外治疗法,将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科常用的几种特色疗法介绍如下:

1.湿敷疗法

湿敷法中医又称之为溻渍,是用中药煎后过滤成水溶液,浸透纱布直接作用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可达到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收敛消炎的作用。

湿敷的种类:按湿敷溶液的温度,可分为冷湿敷与热湿敷;按包扎的方式,可分为开放性湿敷与封闭性湿敷,按治疗的时间,可分为持续性湿敷与间歇性湿敷。.皮肤科临床常用开放性间歇性冷湿敷。

适应症: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丹毒、脓疱病等。

用物:湿敷盆、遵医嘱配置好的药液、湿敷垫数块(大小视冷敷面积而定)、塑料薄膜、绷带、一次性隔离单、干毛巾、大镊子2把或无菌手套、无菌棉球、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

常用药液:马齿苋60g加水2000毫升煎成水剂,或取清热消肿洗剂50毫升加水1500毫升配成水溶液。

操作方法: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床号、病人姓名,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目的、方法,使病人建立安全感并取得合作。

关闭门窗。根据病情暴露湿敷的部位(如在隐私处须以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在治疗部位下垫隔离单保护床单。湿敷前应用棉签蘸取甘草油清洁患处皮肤的附着物、痂皮、渗液等。

将湿敷垫(6-8层的纱布垫)浸入药液中,药液温度:如开放性冷湿敷一般以室温为宜;闭锁性湿敷溶液温度为40-60℃左右。以双钳夹起或戴无菌手套将其挤干(以不滴水为度)后,将湿敷垫紧贴在患部(中间不能有空隙),大小与皮损处相吻合。用绷带将四肢、颜面部位的湿敷垫绑紧。

开放性湿敷每隔15~20分钟更换一次,持续时间为40分钟。每日1~2次。

闭锁性湿敷时将湿敷垫贴敷于患处后,剪一块比湿敷垫边缘大1~2厘米的塑料薄膜(上面扎孔盖在湿敷垫上。用绷带或包布将塑料膜和湿敷垫包扎起来。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每日3~4次。

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局部皮肤变化及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操作结束后擦干局部,询问其治疗后的反应。协助病人着衣,整理好床单位及用物。

注意事项

用物要专人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湿敷面部时,在相当于眼、鼻、口的部位将湿敷垫剪孔,露出鼻孔,以免影响呼吸。耳部湿敷时,外耳道可酌情塞棉球,以防溶液流入耳道。

操作时垫与患处皮肤之间应紧密接触,特别是头面、腋窝、阴囊处。

湿敷垫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按时更换。天气热、渗出多时应勤更换。湿敷垫必须交替更换,不得直接向敷垫上滴药液,渗出多且冷湿敷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热湿敷。闭锁性湿敷时,要严格掌握水温,避免烫伤,同时注意如敷垫干燥于疮面时,应用药液浸湿后再慢慢取下,不可强行取下,以免损伤皮肤。

每日湿敷的次数和更换间隔时间,可根据病变的情况而定,炎症明显,渗出多者,更换的次数应多,反之则可相应减少。

大面积湿敷时,注意不要超过身体面积的1/3,如超过此面积时,可分批湿敷。

由于婴儿、老年人对冷热的耐受力差,反应迟钝,描述不准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湿敷溶液有可能引起个别病人的不良反应,如:炎症加重、渗液增多或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对症处理。

2.邮票贴敷法

邮票贴敷法是按皮损面积大小,将单层纱布沾取药液后,直接贴敷于渗出裸露的创面的一种换药法。有消炎、收敛、固皮之功效。因操作方法类似于贴邮票,故称之为邮票贴敷法。

适应症:天疱疮、浸淫疮、带状疱疹等有水疱、脓疱或血疱的皮损和局部表皮剥脱的皮损。

用物:一次性无菌弯盘2个、镊子2把、无菌剪子1把、无菌棉球若干、无菌纱布若干、一次性隔离单1个、无菌手套、遵医嘱配置好的药液(黄连素、利凡诺溶液等)、必要时备屏风。

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床号、病人姓名;关闭门窗,避免冷风直吹在病人的裸露部位;根据皮损部位协助病人摆好舒适利于换药的体位,暴露换药部位(如在隐私处须以屏风遮挡)注意保暖,下垫隔离单。

用无菌盐水浸湿的棉球将皮损处清洁干净。必要时先行分泌物培养。皮损处若有疱液清的水疱可用注射器将疱液抽出。脓疱或血疱则需用无菌剪刀沿疱壁底部剪开,将疱壁完全清除干净,暴露出基底部的疮面,用盐水棉球将脓液及血液清洁干净。

将纱布用无菌剪子剪成大小与皮损疮面相当的纱布块,并用药液浸湿,然后用小镊子夹住单层纱布,平整的贴敷于暴露的疮面上。换完一侧后再换对侧,步骤同前。

第二次换药时,若患处纱块干燥无感染可直接在纱布上滴药液将其浸湿,可不再更换纱布,边缘翘起的部分用剪刀剪除;若纱布下面有脓液溢出(按压纱块有浮木感)或附着不牢,同时伴有皮损周围红晕者,说明有感染,应将纱布取下清洁局部皮损后,更换新的纱布。

换药次数可根据病变的情况而定,一般每日一次,病情严重者可每日两次。

贴敷完成后,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皮损严重者,使用支被架将被单与皮损分开,以利于患处干燥,并防止摩擦。

收拾用物,用后敷料、换药盘、镊子放焚烧袋内烧毁。剪子用500㎎/L健之素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洁,擦干,送消毒室高压灭菌。

注意事项:

在贴敷操作中,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所有物品每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前注意调节室温,室温以25~28℃为宜,操作中注意给患者保暖。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创面要清洗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操作要轻柔,纱条要浸透才能揭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药液现配现用,不能超过24小时,并放冰箱保存。

3.全身浸浴疗法

药浴是祖国医学常用的治疗皮肤病的一个外治疗法。我院赵炳南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又摸索出一些方药,可达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散风祛湿、杀虫止痒、养血润肤、祛腐生肌等功效。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肥厚性、瘙痒性皮肤病,大面积或皮损创面需要清洁的皮肤病,如天疱疮、大疱型药疹、足癣、体癣继发感染等。

用物:清洁煎药机、浴缸(内置浴袋专人专用)、热水、毛巾、拖鞋、中药(无纺布包装),中药浸浴方剂很多,常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例如:苦参、地肤子、防风、白鲜皮等具有祛风除湿、止痒等作用,可以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黄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治疗脓皮病、丘疹性荨麻疹等。

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护士洗手、备物、核对医嘱、病人姓名。

将扎紧的中药无纺布袋放入煎药机内,按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调节浴室温度,以22~24℃为宜。用500g/l的健之素刷洗浴盆。将一次性浴袋放入浴缸内,铺好并放入少量冷水。

待药煎好后将药液放至浴缸,浴缸药液加入适量温热水,水温调至40℃左右;让患者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浴时可用软布或毛巾拭洗,禁用肥皂,避免强力搓洗。病人浸浴时间为30分钟。

药浴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便及时调节药浴温度或停止洗浴。

药浴完毕后,用温水冲去药液,擦干,必要时协助患者衣着,回病室置舒适卧位休息。

操作后清理用物,清洁浴盆,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患、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出血倾向及体质虚弱的病人不宜进行浸浴治疗;女性经期、孕期不宜洗浴;饥饿、体弱、年老、儿童、精神欠佳者应慎用。

洗疗时室温、水温均应适宜,药浴温度以40℃左右为宜,防止烫伤或受凉。水位不宜过高,以胸部以下不感胸憋为宜。每次洗疗时间为30分钟。

洗浴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如患者感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洗浴,给于相应处理。

注意浴室、浴盆的清洁,浴袋专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中药搽药法

中药搽药是祖国医学中历史悠久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以膏剂、霜剂、水剂、糊剂,搽之病变部位,达到疏风止痒、活血消炎、止痛杀虫、燥湿收敛、软化痂皮、润泽皮肤等作用。

适应症:急性湿疹、银屑病、皮炎、荨麻疹、手足癣、掌跖角化、手足多汗症、皮肤瘙痒症、阴囊湿疹、外阴瘙痒、女阴溃疡、痈疖初起等症。

用物: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镊子、盐水棉球、棉签、剪刀、无菌纱布、胶布、绷带、一次性薄膜手套、一次性隔离单。

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床号、病人姓名;根据皮损部位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

清洁皮肤,患者鳞屑较多时宜在搽药前温水洗浴,轻轻去除鳞屑;如皮损处留有其它药物时,宜用棉球蘸植物油将其拭去;当患处结痂较厚时,用植物油或黄连膏、化毒散膏厚涂,待痂皮软化去除后再行搽药,注意翘起的痂皮需用剪刀剪掉,不要硬揭。

用止血钳夹住5-7层纱布叠成的1.5厘米大小的纱布块或选用一次性薄膜手套,蘸取少量药膏均匀涂于皮损处,并由中心向外轻轻揉擦,以利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将药物涂搽到正常皮肤,避免药物涂擦过厚,阻塞毛孔引起疖肿。每日擦药1-2次,涂搽水剂、酊剂、油剂时可使用毛刷、棉签、纱布,注意涂搽药物要均匀。

对于顽固性皮损,搽药后可采用封包疗法用油纸或保鲜膜包裹。

收拾用物,清洁消毒。

注意事项

搽药的用具做到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为皮损面积广泛的患者进行搽药时,应注意控制室温,避免过多暴露患处,谨防着凉。

外用药的浓度应从低浓度无刺激的药物逐渐至高浓度,为避免某种作用较强的外用药大面积长期使用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可采用分区域、交替或间歇停药的方法。

在更换使用一种新的外用药物时,应先选用一处皮损试用,观察72小时无不良反应后,再扩大搽药面积。

应用含汞制剂时,要定期检查尿常规,如有异常应停止搽药。

在外用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药物的全身及局部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引血疗法

引血疗法又称刺血、刺络,是根据“血实宜决之”,“宛陈则除之”,“其受邪气蓄则肿热,砭射之也 ”的治疗原则而直接针刺于络脉,并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以达到“经脉流行,营复阴阳”,回阳化腐,生肌长肉固皮的目的。赵炳南教授早年行医时采用此疗法治疗丹毒、急性淋巴管炎、下肢静脉曲张、带状疱疹等时毒瘀血壅盛的实证。晚年独用于本属阴证、虚证、寒证的锁口疮(慢性下肢溃疡)。

5.1适应症:适用于疮面经久不愈,周围有暗紫色瘀血斑时。

5.2操作方法:

5.2.1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镊子去除疮口边缘的锁口皮,

5.2.2取三棱针沿疮面周围快速垂直啄刺,针距1-3分,以拔针见血如珠为度。

5.2.3每周2-3次,待疮周转至红色为止。

5.2.4引血完毕,疮面用红纱条换药。

5.3禁忌证:为三不用原则

5.3.1无锁口皮不用,

5.3.2疮面塌陷者不用,

5.3.3创周无紫色瘀斑者不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药疹的外治疗法
治伤口感染不愈方
褥疮外治方
老烂脚方
湿疮之熏洗疗法
单方大全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