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意关注”邀答。
相传,司马相如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侍从官。不久便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两地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亦无意……卓文君于是写了这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司马相如看到这首诗,既感叹于文君之才华,又想起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这个传说,多见于传奇故事之中。但正式典籍中,我孤陋寡闻,尚未见过收录此诗。而且从这首诗的行文风格,用语习惯来看,不像是西汉时期的文风。其浅显直白,平白如话,几乎与时文无异,不排除是后世近代文人托名之伪作。
还有传说,卓文君给司马相如写过《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另有《白头吟》:
“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其中,《诀别书》据《西京杂记》说“文君为诔,传于世'”,但未记录原作。《白头吟》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目是《皑如山上雪》,《乐府诗集》亦载入《相和歌·楚调曲》。此外,《西京杂记》亦有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之说,然而也未收录歌辞。所以也有历史学家质疑,《白头吟》绝非卓文君所写,认为西汉中期不可能产生这么成熟的五言诗。
由此看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出现过感情危机可能是真的,但《怨郎诗》却未必真是卓文君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