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大伦.:感冒的治疗

罗大伦.中医笔记
(感冒的治疗)
 
 
 
属“阳”的药物——苏叶的养生价值

标签:养生 保健 中医 医疗 苏叶 感冒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我的老家东北有很多的朝鲜族同胞,他们开的餐馆那是非常的火爆的,有的时候都要在门口排队等着吃,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随着家人到一家朝鲜族的餐馆吃饭,席间,上来了烤牛肉,然后还在旁边放着一个小草筐,里面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植物的叶子,服务员告诉我们,烤好的牛肉,要蘸上作料,然后用这个叶子包着吃。只吃了一口,就晕了,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认为,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了,简直是人间美味啊!那种感觉一直留在我的心里,现在我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能够超过它,那种植物的清香无可比拟。那么,这个叶子是什么呢?原来,它就是苏叶。这个苏叶,其实就是食物,是朝鲜族日常食用的一种蔬菜,他们用它制作咸菜,或者是生吃。我当时没有想到,很多年以后,我会学习中医,然后会使用这个苏叶给大家调理身体。苏叶又叫紫苏叶,全国几乎是哪个地方都有,以前我们家的窗前就生长了很多,我知道后,经常摘来洗干净了吃。苏叶的具体作用是:发表,散寒,理气,和营。它性味辛温,是可以划归到“阳”这一类的药物。                                            
   苏叶的味道非常的特别,它的里面含有一些挥发物质,比如紫苏醛等,我们现在也无法搞清楚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品尝它,并用它来调理身体。那么,我们都可以怎么用它来养生呢?《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这段话说出了苏叶的一个重要用途。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感冒病毒,我们不要害怕有什么新生的感冒病毒了,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可以抵抗这些病毒的,每天接触病毒,也不是每天都感冒,但是,我们如果遇到了自己身体状况差,同时温度又变化剧烈的时候,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紊乱,比如,我们的防御体系不能立刻紧张起来,处于一个抑制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自己受寒了,我们会感到身上发冷,流清鼻涕,打喷嚏,这都是肌体要防御,但是力不从心的状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立刻要动员我们的身体防御体系,振奋体表的机能。我这个时候,就通常用苏叶,每次三五克就可以了,用开水泡几分钟,然后喝下去。没多久,您就会感觉自己的身上热了,开始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症状就开始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苏叶刺激了我们的气血,使得它们运行正常,产生了足够的抵抗力,把外邪给控制住了。
但是这里面的要点是,不能把苏叶长时间地熬,它的挥发物质很起作用,所以通常是用开水泡就可以了,或者是熬开锅两三分钟就可以了。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不能空腹服用,这样元气不足,无法发出汗了,一定要在肚子里面有食物的时候,才能采用发汗的方法来调理身体。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喝点苏叶水的同时,也可以弄一盆热水,然后把剩下的苏叶水倒入里面,然后泡脚,这样身体温暖得会更快的。这样的方法我告诉了很多人,应该说有很多朋友因此受益。我自己也经常用,比如哪一天下大雨了,自己在风雨中走来,裤子都湿了,鞋里面也都是水,那么我回到家里以后,就会用苏叶水来泡脚,这样很快就暖了过来,这是一种保养自己的方法。
有的人,感冒深入以后,变成了热证,这说明体内局部的抵抗增加了,我在这个时候,除了使用连翘、公英等解毒清热的药物来控制里热之外,一般还同时配合一点苏叶,来清除外寒,也就是保证气血的运行状态,这样也会很快地起到痊愈的效果。现在,我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苏叶几乎是每次必用,我自己评价是:效如桴鼓,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那么苏叶还可以做什么呢?原来苏叶还可以解鱼虾之毒,有的时候,鱼虾螃蟹等食物因为存放等原因,会导致食用的人中毒,这个时候,喝一些苏叶水,就可以把这些毒给解掉,我估计朝鲜族料理中总是用苏叶来配合肉类使用,可能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据说当年中南海的厨师在给毛主席做鱼虾等菜时,也习惯在菜里面放入一点苏叶,这个考虑应该说是很周全的。另外一个苏叶的用处是理气和中,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气机不畅而感到胸膈不利,那么苏叶就可以行气和中,我们可以稍微泡一点苏叶茶,喝了以后,通常会打几个呃,就会感觉舒畅多了。日本人就有喝苏叶茶的习惯,据日本人说,这个茶还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我仔细想,这也有道理,人体的气机宣畅了,那么就很容易入睡了,不至于烦闷不堪,当然也就不会失眠了,但是,这个方法可能服用一两次不会见效,要坚持几天。
    苏叶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可以开肺气,利小便。这叫“提壶揭盖法”。清代的《侣山堂类辨》记述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的病人,又小便不利,已患尿闭数日。向张志聪求医前,病人已看过此病,医生们都用“八正散”等利小便方药医治,均无效果。张志聪却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遂使病人出汗,同时小便即通,水肿也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用它来治疗水肿、小便不通的疾病,为什么如此奏效呢? 因为,中医认为:人的肺在一呼一吸中,也起到了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这叫“通调水道”。张志聪治疗这个水肿而小便排不出尿的病人,正是利用了肺通调水道的功能,而解决急性尿闭的。
   肺通调水道,给病人治肺的药,就能医好水肿、小便不利的病,还是让人想不通。对此,医者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旧式的水壶,壶盖上有个小孔,如果将小孔塞住,则壶内的水就因气压的缘故倒不出来了,只要使小孔畅通,就可使水流如注了。在人体内,肺的解剖位置最高,肺也象这样的盖子。上面的盖子塞紧了,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之症。所以,只要宣能肺气,就能使水液通利。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之法。
    大家家里面如果有老人,就会难免遇到这种情况,老人的小便不利,那么用这种提壶揭盖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是:用苏叶六克、枇杷叶六克,熬水,开锅三分钟即可,然后把这个水当茶饮用即可,一般很快小便就会增多,大家可以试试看。
紫苏这个植物的身上还有几个部分可以用,比如苏叶梗,我们叫苏梗,它的叶子是主发散的,可以散去风寒,而梗则是通的,可以条畅气机,使得胸中之气上下交通。苏梗的另外的作用是理气安胎,有的孕妇在怀孕以后,呕吐的厉害,有的人跟我说吐得几乎无法站立,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苏梗来调理。但是具体的用量,要咨询当地的医生。而紫苏的种子,我们叫苏子,苏子的作用是向下的,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植物它的不同部分,走行的方向是不同的,梗是上下交通的,叶子是发散的,而种子是向下的。苏子对于肺气不能下降,导致的痰涎壅盛效果很好,古代有个方子,叫三子养亲汤,方子就是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个药组成的,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创立这个方子的韩飞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创立的这个方子是个千古名方。当老人咳嗽痰多气逆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试。方子是:苏子六克、炒莱菔子六克、炒白芥子三克,熬水成两碗,早晚各一碗。
 
                         标签:中医 养生 阴阳 保健 治病 疾病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这几天连着有几位朋友问我:中医怎么这么复杂?怎么越听你讲越觉得不敢看中医了?还有的朋友,因为我给治疗好了病,就问:怎么中医这么神?这么快就好了?那么,中医复杂吗?中医神吗?答案是:中医不复杂,中医很简单。但是,用对了就疗效如神,用不对就一点都不神。那么问题又来了:用对、用不对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看病、养生的过程中怎么来区别呢?
我的回答是:疗效是否好,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区分阴阳。我们的老祖宗是十分聪明的,自然界那么复杂,人体那么复杂,疾病那么复杂,怎么分析?我们的老祖宗上来就来了个二分法,直接把事物分为两大类:阴、阳。这是我们祖先在哲学思维中的聪明之处,这样,事物就可以进行最简单的分类了。我拿两个被我调理过身体的朋友做例子吧:
   有一次,我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一位Z领导家里作客,刚进屋没多久,他就问我,他们家里有朋友送了很多的蛤蚧,是从东南亚带回来的,他问我这样的蛤蚧能否泡酒,总之现在大家对养生都很重视,我就兴致颇高地帮助他鉴别起蛤蚧来了,刚聊了几句,就听到楼上咳嗽的声音,然后他的儿子下楼来,当时的情景是,一路咳嗽着下楼的。这个小伙子正在读高中,瘦高的个子,他父亲让他向我问好,他一边咳嗽,一边冲我点头问好。我很诧异,问:“怎么咳嗽得这么厉害?吃药了吗?”Z领导告诉我:“该吃的药都吃了,就是这个咳嗽,总是不好,已经有十多天了。”因为我知道嫂子是搞西药的(她是专业出身),于是就问她,都吃了什么药了。回答是阿莫西林已经吃了好久了,现在什么都不敢吃了。这时,一家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想,反正正好赶上了,就给开个方子吧,于是就要了纸笔,然后问这个小伙子:“有鼻涕吗?什么颜色的?”小伙子回答:“有,是像水一样清的。”然后我稍微诊断了一下,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个寒邪留滞的证候,此时,只要稍微用一些温热的宣肺药把寒邪选出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开了方子,大致是:防风三克、荆芥三克、紫菀六克、款冬花六克、白前六克、百部三克,四副。然后告诉他们,用橘子皮切一个,熬药的时候放入。没想到他们家人性急,说:我们现在就去买药吧!于是就开着车,载着全家和我马上去了药店,买来了四副药,回来熬药的时候,还特意让我看看橘子的个头,然后就当我的面煮了药。
   治疗肺经的药,有个秘诀,那就是量不能大,很多医生喜欢开方子每味药都三十克,实际上有老中医传授过我,说肺经药,要分量清,如果过重,则药过病所,有过这样的例子,就是有的医生开几十克一味的药,治疗肺经的病,毫无效果,结果老中医原方不动,就是每味药都换成了三五克的,结果服用后病立愈。另外就是治疗肺经病的药(尤其是宣肺解表的药),通常要泡一下,浸透,然后熬的时候时间要短,十分钟一般就可以了,熬时间长了,则味厚入中下焦了。这也是一个诀窍。结果孩子喝下去药,我就走了,自己也忙,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在和平街北口的南侧的一个饺子馆吃饭,很晚了,记得我当时满身疲惫,突然接到了电话,是Z领导打来的,他告诉我:孩子的药服用一天后,咳嗽立刻减轻,第二天就基本痊愈了。他说:“看来剩下的药不用吃了,留着下次咳嗽再服用吧。”我忙解释,下次咳嗽一定要开新的药物了,因为病情可能就不同了。Z领导表示,这次见识到中医的优势了,果然厉害。后来,他对我非常的信任,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曾经多次到学校来看望我。那天晚上,我的心里似乎也充满了愉悦的情绪,因为辩证准确,让人少遭受了痛苦。正如有句话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个例子里面,我把这个咳嗽确认为寒证,用的几味药全都是温药,所以一丝不悖,结果疗效就是迅速。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一位老患者,是位老太太,她是我一位同学的母亲,同学在外地,所以她很多身体的失调都是找我调理的,效果不错,所以对我很是信赖,这次有病,她并未找我,是偶然再通电话的时候,我听到她有气无力的,而且咳声阵阵,忙问怎么了,她回答,说这几天一直在咳嗽,吃了很多的成药都没有控制住,我一听,立刻问她,咳嗽是否有痰,她回答说有,我又问痰的颜色,她说是黄色的块状痰。我这就明白了,但是我给老人调理身体一直很谨慎,这和年轻人不同,有的年轻人我通过电话就开方子了,但是对老人我一直不敢,因此还是特意跑到了她的家里,诊了脉,查了舌象,才敢开方子。我判断她就是外感导致的肺热不清,此时就是要清热利肺。于是就开了方子:双花九克、连翘十二克、公英九克、鱼腥草九克、枇杷叶六克、浙贝九克、杏仁六克、前胡三克。(有点忘记了,大致是这个方子)这个方子里面基本都是凉的药,完全是针对热证的。开完了方子,我告诉她,如果服用两副后不见效果,立刻就去医院检查治疗。回来后,我还是很忐忑,不知道老人是否能够凭借药力把外邪清掉,结果是第三天我接到电话,说咳嗽很快就被控制住了,这样我才放心。然后这个咳嗽就逐步的好了。
   我说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我们祖先的两分法是很有效的,寒热,实际上就是阴阳的进一步体现,所以我们的《黄帝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在中医里面,分析病情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大方向定下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大的错误,所以明代大家张景岳在他的巨著《景岳全书》的开篇第二篇文章“阴阳篇”中,就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火神派的掌门人郑钦安说,看病:“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我写过那么多的古代医家,要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好的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阴阳这个大方向,每次作为配角出现的庸医,都是在阴阳这样的大方向上搞错了,所以才沦为庸医。
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有,我不敢说我自己都诊断正确,但是我能够看到这里面的关键,我当时在考博士之前,就是因为在工作中有切身的感受,只要是好的医生,一律都是辩证准确,患者绕着走的医生,一定是辨证乱七八糟,所以,我在报考博士的时候选择了中医诊断学,我觉得要好好的研究这个学问。我觉得,如果阴阳这样的大方向搞对了,患者是不会受害的,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大方向搞错了,那么即使你再技巧多端,患者也会受害的。可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医生很马虎,看病匆匆数语,想都不仔细想,就开方子,哪有时间细想阴阳?很多网友都反映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也很矛盾,我一方面致力于宣传中医,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宣传,就去看中医,结果搞得很伤心,说在中医院不但损失了金钱,耽误了病情,最主要是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前些日子这样的邮件接得多了,我甚至都有些灰心了,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到底是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几天。后来我想,能介绍一点就介绍一点吧,团结有志于精进业务的好中医,大家一起努力吧。
   这次在我的博客里我不再讲故事了,还是把一些中医的道理告诉大家吧,这样大家会对自己的身体更有一层了解的。
今天告诉大家的一句话是:阴阳是治病养生的一个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辨清了阴阳,才能给自己的身体一个健康的保证,否则会适得其反的。
 
                        把病邪从里面赶到外面——表里与阴阳
                           
                           标签:中医 健康 养生 医学 保健 治病 孩子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前面我们讲了阴阳与寒热的关系,就是寒热是阴阳的具体体现,用张景岳的话说是:“寒热者,阴阳之化也。”但是中医辩证讲的是八纲,就是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是中医用来判断疾病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强大的四对坐标,其中阴阳是总纲,其他的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位的。下面我们聊聊表里,这两天遇到的孩子病的比较多,我先举几个例子吧。最近有很多孩子身上发疹子,有个朋友的孩子,这个朋友一天突然来电话,说一岁多的孩子发烧三天了,问怎么办?我在电话中问:“吃什么药了?”回答是,他们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给开了对乙酰氨基酚来镇热,同时开了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但是服用后发烧仍然没有变化。我问小孩子验血的结果如何,回答是白细胞正常。这说明没有细菌感染。(实际如果仔细看的话,应该是白细胞总数下降,同时淋巴细胞升高)。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没有任何的其他表现,我就问,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发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儿?原来,是孩子的母亲休息的时候,带着孩子到游乐园玩,孩子光着脚玩来着。我明白了,这样的事情我见过很多了。在中医里,人体的表里是分开的,表属阳,里属阴,除了这个二分法,中医为了更加确定病位,还搞了个三分法,就是把阳分成太阳、阳明、少阳,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并且把脏腑和经络也和他们对应,分别是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其中太阳膀胱经是最外表的一道防护系统,而少阴肾经则是里面的最要紧的体统。但是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的涌泉穴,走足跟,然后上行。它和足部的关系很密切。所以保护脚部很关键,比如我们经常按摩一下脚,不但可以流通足少阴肾经的气血,走足部的其他经络也可以得到保养。同样,保护足部不遭受寒也很关键,我见过很多的肾炎患者,就是足部保护不利造成的,比如有个小伙子,就是大冬天的时候,穿个单皮鞋,到公园的结冰的湖面玩,回来后就患了肾炎。
   我还见过一个老太太,患肾炎,是因为下大雨,鞋里都是水,天还凉,一路走回家,就发烧了,一检查,患了肾炎。来电话问发烧怎么办的孩子,我判断其实就是光脚在地上玩,四月北京的天还不是很热,所以寒凉影响了足少阴肾经,造成了抑制的状态,就是邪气潜藏于人体里面的阴经,不能发于阳,就是无法发到外表,所以这个发烧一直持续。所以我告诉她买回来三十克的苏叶,然后每次用一小把熬水,兑入开水,泡脚。这样可以保护足少阴肾经,使得肾经温暖,振奋人体机能,让邪气往外发。结果后来情况的发展很令人意外,等到第二天,孩子突然出了满身的疹子,同时发烧立刻退去了。是什么?我分析,这可能是幼儿急疹,这说明孩子的正气开始足了,所以才能把疹毒给发出来。也就是说,从里发到了外,从阴发到了阳。后来我给他们开了解毒的中药,同时为了让家长确认孩子的疾病类型,电话建议他们去儿研所,他们去后,医生判断为幼儿急疹,开了一个中成药,也是解毒的,但是医生说发出的疹子这么多,可能是药物过敏。这个诊断稍有糊涂,幼儿急疹和过敏是两种疾病,截然不同,你单看疹子的形态就可以知道是过敏还是急疹了,怎么可能还是过敏?如果是过敏,怎么不给开抗过敏药物?这个孩子的急疹,发出来后,只要慢慢的解毒清热治疗,就会痊愈的。中医治病时分层次的,当邪气闭藏在体内阴经的时候,就要用温热的药物(甚至泡脚都可以),振奋一下人体的机能,让它抗病邪外出,然后到了体表,到了阳经,再解毒治疗。很多人以为这种病就是个温热之邪,其实病毒本身并没有寒热之分,只是在人体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阶段会造成寒热的表现,我们只需要根据症状调整就可以,这是中医灵活的部分。
   我再举个例子,北京的年轻人经常开车去郊区玩,这是一种时尚,没到周末,去郊外的路上都会塞车,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去郊外玩,去的门头沟那边,有山有水的地方,看到了山间的清溪,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孩子就光着脚去趟水,赤脚在山涧里玩了很久,这一天就很快乐地过来了。结果,在回来以后,孩子很快就发高烧,没有精神头,去医院服药没有效果。后来电话咨询我,因为都是朋友,一天给我打了无数遍电话,我就告诉他,就是孩子在冷水中,伤到了肾经,在中医里面,这叫太少两感,就是外面的太阳经病了,同时最里面的少阴经也病了,都被外邪给侵袭了,其实外邪从人体的体表,如果正常侵入的话,要经过三阳经,然后进入阴经,要经过太阴,然后才能到达少阴,但是,因为孩子在冰冷的山涧的水中足部被冰,所以邪气直中了少阴,这是自己帮助病邪进来的。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只能从里面往外发,增加人体的抵抗机能,把邪气从阴经往阳经发,用的方子就是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子里面的附子和细辛都是温肾经的。结果孩子最后很快就恢复了。这个也是个把病邪从里向外发的例子,从阴经给发到阳经,然后宣出体表,这是中医治疗此种疾病的一个程序。
   因为足少阴肾经和足部关系密切,所以我讲了两个足部受寒的例子,当然,还有其他不是足部受寒的例子。有的孩子,并不是足部受寒,但是邪气也会潜藏在阴经,比如,有个孩子,家长反映学校里很多的孩子都患了“风团”这个病,身上起红色的一团一团的肿块,一般认为这种东西类似荨麻疹,不传染吧,但是孩子们确实是在此起彼伏地起,这说明此病是有传染的可能的,但是不管是什么病,总之是正在这个母亲庆幸自己的孩子没事儿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患上了,于是就找我。当时我心里想这个皮损是红肿热痛的,应该是属热,但是孩子的舌质颜色却有些淡,这说明阳气还有些不足,那么就会在阴经会潜藏一些外邪,于是就没有先开清热解毒的药物,而是开了温热的药物,期待振奋孩子的阳气。结果,只两服,孩子的皮损就开始增加了很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孩子自己的正气开始足了,开始把外邪发越出来了,这种疮疹类的疾病,但是外发则顺,内闭则留患于未来。此时,我分析应该发越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使用解毒的中药,于是皮损就开始慢慢的消退。这是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不留邪于阴经,总是尽量把邪气发越出体表,发到阳经,这样才是顺治。当然,人体表里的问题还有更加复杂的,有的时候,中医的八纲坐标会互相结合,比如里热,里寒,里实,里虚等,但是总是不外阴阳的变化,因为传统认为,阴阳是可以继续分下去,乃至无穷的,比如阴中之阴,阴中之阳,依次下分。而且,我现在讲的是外感的疾病,如果是内伤病,那么复杂的情况也会很多,这个以后再聊。总之,表里也是对应阴阳的,我们调理身体的时候都要考虑。

                       中医该如何看待猪流感
 
                       标签:猪流感 中医 养生 瘟疫 健康 防疫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最近猪流感搞的大家心里很是担忧,这的确是个大事儿,现在天气渐热,如果真的流传起来,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又大,也是个养猪大国,所以还真是有一定的风险。多朋友问,中医对猪流感有办法吗?其实,这涉及到了一个中医如何处理瘟疫的问题。
    中医是如何应付瘟疫的呢?其实,在古代,从有中医的那天开始,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医一直在和瘟疫斗争着,比如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时,就可以说是因为传染病而写的,而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所参照的模本,就是《伤寒杂病论》的前面的医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很多方子都是用来治疗“天行热病”的,这个“天行”就是传染病的意思。而瘟疫,也正是传染病中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强的,造成的死亡率高的,人类的免疫系统很少遇到过的。那么中医是怎么对付瘟疫的呢?我们拿清朝时候的温病学家王孟英来说事儿吧,王孟英特别的擅长治疗疟疾,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微生物引起的,古代中医对此办法不多,康熙皇帝患了疟疾,御医们是毫无办法,最后还是传教士用秘鲁的草药金鸡纳霜给治好的。可是,王孟英治疗疟疾却手到病除,各个医案利落干脆,成为了中医里面一个特殊的现象。王孟英自己说过“四十年来,治疟无难愈之证”。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吧,有一位张先生也患了疟疾,这位的症状是:寒少热多,每间隔两天发作一次,刚刚发作两次,人的身体就感觉消瘦了下来。张先生感觉有些不对头,就赶快托人把王孟英请到了家里。王孟英来了后,一诊脉,也皱起了眉头,说:“您的脉是弦细脉,而且脉搏跳得比较快,这是体内有热啊。你的病都在什么时间发作?”张先生急忙回答:“都在子夜发作。”王孟英:“还有什么症状吗?我看你的嘴唇有些干啊?”
张先生突然想起来了:“是啊,就是口特别的干,总想喝水!”王孟英点点头:“明白了,你这是足少阴热疟啊,这是疟邪已经侵入了肾经,(两发遽而形消,胡可玩视),只发作了两次就突然消瘦了,千万不要轻视这个病啊!”张先生顿感事态的严重,忙点头:“我也知道来者不善啊,所以才急着找您啊,您赶快看看那该怎么办啊?”王孟英:“我这里有对证的药物,但是有个条件,您答应我了,我才给您开方子。”张先生很奇怪,心想这位王孟英还挺怪的啊,开方子还讲条件?于是急忙回答:“您说吧,什么条件?我一定答应。”王孟英说:“我的条件是,我这方子您服用就可以了,千万别再找其他的医生商量。”张先生很纳闷,什么方子,这么神秘啊,于是就忍不住地就问:“为什么呢?”王孟英笑了:“他们一定看我这个方子简单,说这方子不是治疗疟疾的啊。也一定会给你乱加上些所谓的抗疟疾的药物,那样这个方子就乱了。所以,您就只管自己服用吧,别告诉别人,好吗?”其实这位张先生早就知道王孟英是高手了,于是欣然同意。王孟英就开了付药,成份如下:“元参、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天冬、龟板、茯苓、石斛、桑叶”。这个方子里面的这几味药,主要是用来清热、滋阴的,没有一味药是所谓的抗疟疾的药。张先生也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立刻喝下了一付药。喝完一付药以后,张先生就开始等待着疟疾的发作,可是左等右等这个疟疾也不发作了,怎么回事儿呢?怎么回事儿,文献记载“一剂疟即止”,也就是说,只服用了一次药,这个疟疾就好了。然后王孟英又开了点滋阴的药物善后,这个病就算痊愈了。——(《王孟英医案疟门》)
    大家很吃惊吧,是的,这药只服用了一次,病就好了。可是王孟英治疗疟疾有个特点,就是我们只看见他在根据患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开方子,每个人的方子都不相同,但是传统的据说可以治疗疟疾的药物什么:常山、青蒿、柴胡等药他都几乎不用,怎么这个病就好了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呢?原来,这里面竟然隐藏着中医治病的一大秘密!要搞清楚这个秘密,我们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王孟英是否看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回答是:没有。虽然我们古代中医一直在研究疟疾是由什么引起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所以中医始终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疟疾,疟原虫的发现是在王孟英去世以后,在1880年由一个法国医生发现的,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第二个问题是:王孟英是否知道疟疾是由外来的因素引起的?回答是肯定的,王孟英一定知道疟疾是外来的因素引起的。中医虽然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但是古人一直都知道这是外来的因素,比如明代的医学家张景岳就提出了“疟邪”是疟疾的病因。第三个问题是:既然没有看到疟原虫,仅仅知道这是外来的致病因素,在这种模糊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医是怎么治疗这种疾病的?回答是:虽然我们没有显微镜,也看不到疟原虫,就像我们今天在开始时也搞不清非典是什么引起的一样。没有看到具体的病原体,这是我们古代中医的弱势,但是正是我们看不到它,才逼得我们不去管病原体,而是更重视病原体的作用对象:人体。中医认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驱除病邪的能力也很强,之所以身体自己不再起作用,是身体出了问题,是有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身体的运转,我们只要把这个东西给拿掉了,把这个问题给调整好了,那么身体自己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把病邪驱除出去的。就好像王孟英在治疗疟疾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他并不直接使用抗疟疾的药物,但是他分析患病的这个人,他看到你阴虚,就给你滋阴,看到你有瘀血,就给你化瘀,看到你阳气不足,就给你补阳,看到你水湿重,就把你的水湿泄出去,总之是着重调理你的自身,等你身体运行正常了,自身的抵抗能力上来了,你自己就能够把外邪抗击出去了。或者说,中医是看病邪在你的身体上引起了什么反应,如果引起了热证,那么我们就帮助你把这个热给去掉,保持你的平衡,然后让你的防御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引起了寒证,那么我们会认为病邪造成了你身体的抑制,我们就用热药,帮助你的身体亢奋起来,组织抵抗。
就像前面例子里的王先生,王孟英根本就没有管它什么疟疾,只是看到了这个人阴虚有热,就给他滋阴,同时清热,恢复他的身体,然后他的身体就自己把这个疟疾给抗击出去了。
   举个例子,就好比是你的军队面临外敌,中医并不是直接的派兵去帮助你消灭外敌,而是看你自己的部队有什么问题,给养不够就补充给养,武器不够就补充武器,然后让你依靠自己的部队,去和敌人作战,消灭敌人。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不管你病邪是如何千变万化的,因为你最后要作用到人的身上,所以我只看你在人体引起什么变化,我调整这个变化,让人体摆脱你的影响,自己恢复抵抗能力,就是这样一个原则,明白了这个原则,中医就不再神秘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中医更相信的是人自身的能力,这就是《黄帝内经》里的那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了这个原则,那我们就可以把疟疾做为一个代名词,实际上,即使把疟疾换成任何一个我们不了解的陌生传染病,我们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中医还有很多治病的原则,但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很快地研究出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当然也很好,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现代医学对病毒还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且病毒变异太快,我们研究药要几十年的时间,而病毒一夜就开始变异了。所以,中医依靠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来抗病的思路,是很有意义的。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终南山院士采用的大剂量激素的方法,其实也是用激素来提高人体的运转能力,激素并不能杀灭病毒,最终杀灭病毒的,是人体自己。
 
儿童抽动综合征也要分阴阳
 
标签:抽动综合征 健康 治疗 中医 儿科 保健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我在我的第二本书《神医这样看病》里面写了个故事:在北宋的时候,有一年,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文献说是“国医未能治”。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的是瘛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个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文献没有记载清楚,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晕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这时长公主来朝了,文献说:“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她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是草野之人,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的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宋神宗一听:“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于是,钱乙被召进了万众瞩目的皇宫。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这个黄土汤是什么方子呢?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证,是一个温补脾胃的方子,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抽风没有关系啊?于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这抽风时肝经的风动,你怎么开了个温补脾阳的方子?那么,治疗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喝完药后,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还真就停止了发作,然后,这个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这份儿高兴啊,他立刻就把钱乙给再次宣进了宫里,“神宗皇帝召见,褒谕。”把钱乙大大地称赞了一番。高兴之余,宋神宗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绽放出了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 宋神宗的言外之意是:给这帮不学无术的御医们听听。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的思路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那么,钱乙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原来,钱乙在这里,就是借用五行的理论,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中医认为,肝在五行是属木的,木的特性是要调达疏畅的,如果不调达,就会出现风动的现象,比如抽风、肢体震颤、屈伸不利等情况,那么如何调达呢?我们在生活中都知道,要有足够的水分,如果水不够,那么木就会出问题了,中医说这就是肝阴不足,会产生肝风内动的现象,所以此时要滋阴熄风。但是,问题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给树浇水浇多了也不行,那就会涝了,此时木也会出现问题,这叫肝木郁陷,钱乙认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现在我们中医注意肝阴不足的居多,但是对水湿重导致的肝木郁陷的情况重视不够,复习这些历史文献,可以开阔我们治病的思路。因为五行理论认为土是克水的,所以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钱乙是个伟大的儿科医生,他一生刻苦专研小儿病,写出了能够见到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确立了儿科的专科地位,是儿科的鼻祖,他对儿童病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又比如:钱乙把小儿惊风分成慢惊风和急惊风,这个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西医叫小儿惊厥,临床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导致惊风,中医认为,凡是起病急,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而慢惊风大多是因为身体虚损而导致的,一般来势缓慢,以抽搐为主,但是缠绵难愈。在钱乙之前,是没有急惊风和慢惊风的提法的,正是钱乙,为中医儿科开创了一个新的名词:急惊和慢惊,并且钱乙还对两者的不同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都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我们还使用这两个词,而且钱乙论述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都依然适用。钱乙在分析慢惊风的时候,他尤其提出,很多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抽搐等症状,有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这种情况,不能像对待急症那么治疗,应该调理脾胃,脾胃好了,正气足了,那么这个病就好了。那么,今天这个抽动综合征到底在古代算是什么病啊,我的观点,应该参照瘛瘲、慢惊风来治疗,因为这两个病症都有抽动这个主症存在。而钱乙对这些病,主要是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的。可是现在我们的中医丢了很多古人的经验,大家一看到抽搐,就觉得是肝阴不足,就开始滋阴熄风,有的确实是阴虚的孩子就痊愈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身体虚弱,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结果是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有的长年累月的吃药,各大医院全都走遍,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家长都可以背诵,基本是“钩藤、天麻、生地、首乌、蜈蚣、全蝎、龙骨、牡蛎……”等等,但是收效都很小,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脸色越来越差,家长无不忧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里。这是我们现在中医界的问题,看到抽搐等症状,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这是对的,但是所有的人立刻就想到,这是肝阴不足,需要滋阴,这就错了!每个疾病都有阴阳两种情况,有的是阴虚,有的病就是阳虚,从来没有只有一个证候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黑夜就有白天,有女人就有男人,有阴就有阳。其实,我们的古代医家对这些问题早就思考过,钱乙治疗过那么多的患者,连皇帝的儿子都治疗了,为什么他们的思路我们不能继承呢?如果我们现在的医生觉得科技发达了,我们现代人自己聪明,不看古代的医书了,那么,我们会成为丢弃祖宗的宝贝的败家子的。所以我总是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否则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个小儿抽动综合征,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伤过正气,有的是在出生时就出现了状况,大多数是后来不断患病,被治疗过度造成的,很多孩子现在还伴有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是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那么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镇肝熄风,不能一味地滋阴,因为此类孩子往往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振,这个和钱乙治疗皇子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是肝木被水湿给困住了,这叫肝木郁陷,难以伸展,所以才风动,此时应该滋补脾阳,就是增加土的含量,这样水湿被控制了,那么肝木就正常了,也就是钱乙说的:“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朋友的小孩,患此病多年,脸部经常不停地抽动,我看上去觉得犹如孙悟空的动作,挤眼,挤鼻子,总是坐不住,到处活动,脾气急躁,孩子身体偏瘦,脸色黄。这个孩子曾经找过名医很多,是北京一个著名的中医院的常客,家长为了孩子到处看病,我以前只知道这个朋友在带着孩子总是看病,但是到底是看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朋友的心中认为中医师分科的,我也不是看小儿病的,所以他一直在找小儿名医来着,见过我几面,但是都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实在是无奈了,就问我对小儿病有心得吗?我说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人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够人为地分科呢?于是他就带着孩子来找我了,我看孩子以前吃的药物,真是很很痛心:药量重,味数多,苦寒为主、服用的时间长。小小的孩子,身体哪里受得了呢?我在看了孩子的舌头后,认为孩子是脾胃不足,所以我就对家长说:我们先忘记孩子是什么病,我就来调理孩子的身体,等身体好了,你会看到,孩子自己会恢复的。所以我就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看了方子,基本是食疗的东西,山药、莲子肉、薏米、芡实等的,孩子的家长看了很高兴,就坚持给孩子吃。这个孩子据说很爱吃这些东西,因为家长也加入了自己的智慧,给做成了什么糕点的样子。这个食疗的东西,经过几次加减,前后吃了大约四个月,后来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我暗地观察,觉得孩子已经没有此类毛病了,但是我怕当着孩子的面说有损孩子的自尊,就私下对问家长,这个毛病如何了,家长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没有问题了。其实这不是我高明,只是因为我曾经仔细地看过钱乙的书,在写《神医这样看病》中钱乙的故事的时候,还整理过钱乙治病的经验,所以一看到患儿,就想到了这些。其实很多治病的思路,古人都想到过,我们中国的古人经历过无数的疾病,古代的医生们为了治病救人,曾经总结了各种治疗思路,但是现在看古书的风气淡了,大家都忙着搞科研,发论文,所以,很多宝贝也丢了。可是,患儿是无辜的,家长是痛苦的,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免受痛苦,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把祖宗的经验都继承了,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后代啊。否则我们死了以后,会被钱乙老先生打屁股的:我把经验都写了,为什么你们还不好好学?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儿科大师刘弼臣先生也指出过,他说这个病有“脾虚肝亢”的证型,患病原因就是脾虚导致的,此时应该扶土抑木,以平肝亢。这就是真正的大家,治病绝对从各个角度都考虑到,不仅仅只是滋阴熄风一个思路,可惜的是,老人前不久去世了,令人唏嘘。我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这几天有很多的家长,来邮件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建立了一个群,说全国有很多家长都在为这个病痛苦,言辞恳切,让人心酸。所以,我在这里写出这个思路,其实并不一定要我亲自开方子了,只要思路清楚了,其实每个医生都知道怎么治疗的。另外,提醒这些家长,家长的痛苦要掩饰一下,不要经常泄露给孩子,我觉得这个病和情志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都是压力大,如果家长又把这个病看得很重,整天表现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的,这样对病情没有好处,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好漠视这个病,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恢复的空间,我在看这个病的时候,很多话我基本都不当着孩子说,面对孩子的时候,我都是逗他们玩。然后背后问家长,孩子的病情。此事不可不慎。总之,此病有阴阳之分,对于阴虚者,就要滋阴熄风,对于阳虚者,就要考虑从脾胃的方面来温阳气。
                                      
                                   属阴的药物——连翘
 
    这两天,我会把我治疗感冒经常用的药物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四味药是属于阴的,是凉药,我经常把他们分在一个小组里,我把它们叫“感冒四味”,其中只有连翘是单纯的药物,其他三味都是药食同源之物。当感冒的阶段由外寒变成内热的时候,就开始应用这四味药,效果还真不错。
   先说这个连翘,话说在河北有个小村庄,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武安市西部深山区。从309国道转202省道可达。距武安市56公里。 这个村子,叫长寿村,长寿村位于海拔1747.5米的摩天岭脚下,原名艾蒿坪村,因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而得名。摩天岭物产丰富,茂密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各种珍贵树木,有近百公顷野生连翘茶林、党参、丹参、柴胡、何首乌等200余种中草药材。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再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渗入地下,形成汩汩甘洌之泉。当地农民自己制作了一种茶叶,叫做连翘茶。村民说:“连翘茶就长寿村这边的山上有,旁的三五百里地没这个东西,就是七八百里地也没有,这个茶祛火、消毒,你要是头痛脑热的,喝两缸子,不能说马上就好吧,明儿也差不多了。”村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这种茶他们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村民们说这种茶原来不叫连翘茶,村里人管这种茶叫“打老儿茶”。说起“打老儿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天,有个“中年”妇女,正在用柳条抽打着一个老头儿,抽打得老头儿直喊,过路人问,你为什么要打老人呢,这个妇女说,“我打我儿子。”“什么,这是你儿子,你为什么要打他呢?”“我让他每天要喝一杯药茶,他就是不喝,你看现在老成什么样子,比我还老呢。”村民们用连翘叶子泡茶的习俗从此延续了下来。这个“打老儿”的故事在中国版本很多,很多药物都借这个故事来宣传,我们只能把它当做传说,但是这个村子的人长寿,确实不争的事实,中央电视台曾经几次来拍摄这里,节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长寿村西南坡的大山沟里,生长着一沟的连翘树,甚至有据说几百年树龄的连翘树长到了手腕粗。每年开春,山民们家家户户都会派专人拎着大筐小筐来采摘那些嫩绿的新芽。采摘完毕后要炒茶,炒茶是山民们生活中一个特别认真的事,他们把采来的新叶放在大铁锅里反复翻炒,一般要反反复复炒上几遍,炒完了以后再用手揉,揉完了以后再炒,村民说反复六次,茶叶的油脂才会被炒出来。这样炒出来的茶,既清香润泽又可以长久保存。在长寿村的山民家里,大都储存有几大口袋的连翘茶。村民们说这些连翘茶相当于他们的“粮食”。村民个个都是连翘茶的品茶高手,只要看着茶叶的枝枝叶叶,长寿村的人就能辨别出茶叶是经过了几番焙炒的。待客时,经常端上一碗迎客的连翘茶水。那么,这个连翘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入药,用的也是连翘树的叶子吗?原来,我们用药的时候,用的是连翘树种子的外壳,是个干燥的壳状物,像个心形的东西,里面还有个心,这叫带心连翘,以前药店里有,后来连翘心和连翘变成了两味药,我们就只用不带心的连翘了(目前北京和东北的药店里卖的都没有连翘心了),连翘心有清心火的作用,但是我自己做过实验,有一次我想尝试一下连翘心的味道,就熬了一点,结果是味道很怪,入口就想呕吐,我觉得这个连翘心催吐的作用一定不错。
这个连翘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卫士,在很多外邪来袭,引起人体的热证的时候,都会用到,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二,这样才对得起人家连翘的辛劳。连翘的性味是苦、凉的,主要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现在临床上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是双黄连口服液(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连翘熬出来没有什么味道,它非常好的一点是,这个药没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地方,有的医家说如果脾胃不好,不能久服,因为这个药是凉的,但是在治疗感冒的时候,服用几天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我的经验这个药的最大特点是:治病效果好,但是却很平和,服用后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民国著名的医家张锡纯说:“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可见评价之高。而《本草化义》这本书说:“连翘,总治三焦诸经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胆居下,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但来这些医家在论述连翘的时候,都给写了很多的好话,绝不吝啬笔墨地赞扬连翘。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他们叙述的时候,他们都提到了连翘是能够“流通气血”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连翘除了清热解毒,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把气血结聚的部分给疏散开,所谓“散结”也,这个特点是十分突出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用连翘来治疗感冒的内热状态的原因,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选用的几味药,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都是治疗疮痈的药物,为什么呢?原来,我认为感冒在开始的时候,是外寒,此时体内的抵抗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寒”的状态,所以我们要用苏叶、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温热之药,疏通气血,让抵抗的体统运转起来。如果此时没有控制住,那么,外邪继续深入,与我们人体的抵抗部队激战,造成局部的炎性反应,比如在咽喉,在呼吸道粘膜,此即“内热”的状态,我把这个情况称作“潜在的疮痈状态”,此时必须用力道足够的药物,帮助身体解决这个局面,否则病邪会继续深入,我们用这些解毒散结的药物,疏通气血——使得更多的抵抗部队能够参与进来,同时清热解毒——帮助抵抗部队消灭敌人,使得“潜在的疮痈”消散,那么这个外邪也就被清除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连翘并不是药食同源之物,它是药物,所以不能没事儿用它泡茶来喝,必须是真的有病了,有邪热入侵,才可以服用的。多说一句,连翘开花的时候,特别的漂亮,和迎春花是几乎一摸一样的,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其实所不同的是:连翘的花瓣是四瓣,而迎春花的是六瓣的。那么,我是如何应用这个连翘来治疗感冒的呢?就是需要大家自己来判断,在感冒的开始,一般是身上发冷,鼻涕是清的,但是如果这个阶段控制得不好,那么就开始内热了,大家记住了,此时的症状是鼻涕开始变黄,身上不那么怕冷了,感觉鼻子出的气是热的,嗓子开始感觉有些痛,如果能够自己看看,就会发现嗓子发红了,这些都是感冒引起的热证,那么此时,单纯用苏叶就不可以了,要在苏叶的基础上,加上连翘十五克、金银花九克、蒲公英九克、地丁九克,如果嗓子疼,还要加上射干九克、白僵蚕九克。这个药,在熬的时候,一定要先泡二十分钟,然后熬开锅十五分钟就可以了,闭火的时候下入六克的苏叶。外寒的时候用苏叶,在开始转化成热证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我总结出的这个“感冒四味”,这样就会很好地把感冒控制住,一般情况下,应该一两天就会解决问题(湿邪引起的感冒除外,这个我会在后面讲到)。我就是用这个简单的方子,每年都使得周围患感冒的朋友很快地脱离病痛,很少有失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连烧都没有发起来。可以这么说,感冒其实很复杂,如果病邪深入,可以引起很多层次的病证,但是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有效地控制,就可以远离严重的病患。
 
从王老吉事件说起
 
   有网友问王老吉的事情,我随便聊聊。王老吉事件回顾:今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一位消费者称“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 要起诉王老吉。准备起诉方:疑为王老吉在凉茶中添加了一种容易导致“胃寒”的中药夏枯草,而此中药并未列入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中药材名单之列。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有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以前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凉茶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内。据了解,即将颁布和执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而王老吉凉茶中所含的夏枯草等成分尚未列入允许添加范围。中医专家:中医专家李银涛博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拿“夏枯草”凉茶做卖点,这样做不利于人体健康。中医上所说的“凉”是指生物化学作用,并非纯粹物理意义,每个人身体素质不一样,夏枯草属于寒凉之物,“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或患风湿的人喝了,就容易造成腹泻甚至加重病情。王老吉厂商观点: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书面回复称,其生产的红色罐装王老吉是“植物饮料”,已获卫生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属于普通食品。长期饮用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也不需要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不适宜人群”。但在回复中,加多宝并没有就所用中草药原材料是否存在毒性做出说明。坛友观点:1、王老吉凉茶以中草药为原料,主要有夏枯草、仙草、金银花、蛋花、布渣叶、菊花、甘草等。是药三分毒,王老吉应该在包装说明上注明适应人群和不适人群。2、某些特殊人群,本来不可以接触一些寒性的食品,自己应该有这样的分辨能力。3、卫生部发布的可以添加的中药名单,是否应该更具体和广泛些?世界在变,研究技术在进步,名单还是一成不变?4、更多的广东网友对王老吉品牌持支持态度,认为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饮品,即使胃寒者,也都经常喝不同的凉茶,他们认为拿这个不在卫生部允许名单的夏枯草来说事,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以上内容为引用。那么,夏枯草是否可以做为食品添加原料呢?
    其实李银涛博士提供的思路是正确的,任何中药,既然叫“药”,就都有其偏性的,这和食物是两个概念,比如薏苡仁,我们叫薏米,本来这就是食物,是粮食的一种,是可以食用的,虽然我们中医说它也没跑出药物的范畴,也可以用来做为治病的利器,但是它是药食同源的东西中偏向于食物的,它也有偏性,比如它有点凉,所以即使它是那么的平和,一个好的中医,开方子的时候都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承受,如果体内有寒,我们都会换个药,或者配合点温热的半夏等来平衡一下。这样看来,夏枯草就有点过分了,因为这不是个食物,本来就是药物,夏枯草这个药物的药性是苦、辛,寒,以前有医家说它不应该是寒的,比如朱丹溪,但是从临床应用来看,确实应该是苦寒的药物。夏枯草的主要治疗作用有三个: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②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③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这个药物每到夏至的时候就枯萎了,所以叫夏枯草。多说几句,在中药里面,还有个药和它正好相反,那就是半夏,半夏正好是在夏至的时候开始生长,所谓“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枯草补厥阴之血脉,散郁火之蕴结,安神以定魂。《医学秘旨》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夏枯草配半夏,二药相使,顺应阴阳,而“阴阳违和,二气不交”,脏腑气血失和,是失眠发病之关键。所以,有人用这两味药治疗精神萎靡,夜难入眠,甚则通宵达旦,心烦易怒,易惊易梦,舌质红,脉细数,证属郁火内扰,阳不交阴的失眠,据说效果还不错。我们再说回来,夏枯草这个药物是很凉的,在临床中,我的确遇到过服用夏枯草后就开始胃口难受的人,这是因为有的人脾胃虚寒,如果自己贸然服用了夏枯草,会伤到脾胃的阳气。所以,我们了解中医,一定要时时刻刻记住中医的原则,就是所有的事物,都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划分,任何药物,是都有偏性的,人参是好东西,可是如果用到了有热的人的身上,那么就是毒害他的毒药,大黄是很吓人的东西,可是如果有热结的人,那么它就是救命的药物,所以中医就是在借助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出现的阴阳失衡,当人体有热的时候,当然可以喝王老吉,可以用夏枯草,但是如果没有热象,而是虚寒的体制,阳气本来就不足了,此时如果再让他服用苦寒的药物,那就是在做坏事情。在王老吉的方子里面,有几味药是我不了解的,比如仙草、布渣叶,但是从剩下的几味药物来看,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是治疗实热的,甚至连虚热的人都不应该服用。中医的热,分为实热和虚热,这个大家要知道,实热是指因为外感或者内伤等原因引起的过剩的发热,一般都有邪气在内作祟,比如感冒发高烧了,这就是实热,此时人体的功能极度亢奋,发热,又比如说,有的人工作压力无比的大,心肝之火很旺,这也是实热,像这种实热,可以用金银花、夏枯草等来治疗调整但是还有虚热,比如肾阴虚引起的阴虚发热,这是一种虚火,我打个比喻,就好像是机器,因为润滑油不够了,结果机器摩擦,很快机器就热得冒烟了,这就是虚热,这种虚热,加上润滑油就可以了,我们中医治疗,此时并不能去解毒清热,而是用滋阴的方法,那么很快这个火就下去了。比如,我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女孩子让我看粉刺,当时大家在吃饭,我很匆忙的看了她的舌头,观察不够,只是看到舌质红了,没有更加仔细地分析(没有诊脉),这就犯了错误了,结果认为她的身体是湿热导致的粉刺,所以就开了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开了五副,结果过了大约半个月,她又遇到我了,告诉我一点都没有效果,我仔细一看她,吓了一跳,我甚至觉得比以前更重了,她说喝了五副以后就停了,但是一直是这样了,结果惭愧不已,浑身出了很多的汗——自责的,看来看病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这次,我又仔细地对她进行了诊断,看到她的舌质是很嫩的,舌苔并没有实热的老黄等迹象,又诊了脉,是弦细的脉象,这说明她是阴虚的,所以立刻开了滋阴的方子,一个清热解毒的药物没有用,都是生地、麦冬等滋阴的药物,也是五副,还好,这个女孩子还是很信任我(或者是她当时很着急,想要快点改善),就服用了,结果五副下去,粉刺就减轻了很多。但是估计她此时也心有余悸了,所以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就没有继续服药下去。现在我看到她,脸上还有一点,但是她都避而不谈这个事情了。这个事情我一直惭愧,认为自己的一个失误,导致一个患者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至今我把此事引为教训,让自己警醒。所以,对于这个虚火,老百姓也管它叫“上火”,但是此时显然“上火就喝王老吉”是不对的。此时不能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要用滋阴的。医学是个复杂的事情,不能用广告语来操作,“上火”实际是身体出了问题了,不会用一个饮料就不分寒热、不分虚实全部都解决了,如果这样,就犯了那些“伪火神派”的错误,本来人家真正的火神派是讲究辨证论治的,但是到了他们那里,就变成全部的患者都给用附子肉桂,而在这里,又变成了全部的消费者都给用夏枯草。还有人说,我们广东一直都是服用这个东西的,的确,人的体质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广东多湿热,东北多干燥等,我曾经遇到个老中医,说我治疗胃病,全部都用一个方子,还没有不见效的,我拿来方子一看,全部都是温热的药物,为什么他会说都有效呢?原来他是吉林的老中医,那里很冷,所以因寒冷而患胃病的很多,这给了他一个错觉,就是这个温热的方子能治疗所有的胃痛,可是如果他到了广东,可就要犯错误了。在江南,胃痛因阴虚导致的不少,湿热的也很多,这就是地域性不同的。而广东天气湿热,所以人体感受的湿热之邪多,历史上形成了用苦寒的饮料也不足为奇,但是,现在的生活可是和古代不同了啊,现在南方到处是空调,一到夏天,电网都紧张得要命,记得我母亲有一次去新加坡回来后,告诉我,在新加坡行医,夏天时候要开很多的温热的药物,比如麻黄汤证很多,因为每个房间里都冷得像冬天一样,这就是情况和古代不同了啊,大家不要以为还是湿热居多,其实虚寒也多。 
    著名的老中医李可,之前很想知道他在山西用了很多附子肉桂,不知道在广东是否也能够用,结果自己亲自去了广东,然后有一次他说,他发现其实广东应用附子的机会极多,和内陆几乎没有差别,原来现在的广东人的未必也都是湿热了!所以,我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讲阴阳呢?就是现在问题很多,我一听到广告说:“胃痛,就吃XXX”、“嗓子痛,就吃XXX”、“感冒,就吃XXX”这样的话,我就害怕,因为这样这些东西是违反中医的最基本的定律的。这些病最起码都会分成寒热(阴阳)两类的,甚至还会更加复杂,如果这样拿来就吃,至少有一半的人是吃错了的,这个错误很大啊。
 
属于阴的药物——蒲公英
 
    小时候,在园子里玩的时候,最开心的是在草地上见到了一个毛茸茸的绒球,这个绒球上面满是羽毛一样的小降落伞,我们此时会摘下它,然后猛的一吹,那些降落伞就会向远方飘去。记得当时有个电影叫《巴山夜雨》,讲“四人帮”(一个过去的犯罪团伙)迫害知识分子的,里面有首童音唱的歌,歌词我现在还大约记得,是:“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了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天地间自由的飘荡。”每当我们看到蒲公英的种子向远方飘去,就会想,他离开了爸爸妈妈,会到哪里去生根呢?是的,我们这次就讲蒲公英,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有着小降落伞的植物会是治病的利器。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先引用一个关于蒲公英名字来历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又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好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象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其实,中药的名字的来历确实是很难考证的,往往都是老百姓这么叫,时间长了,就固定了下来,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故事,谁都说不清楚。蒲公英开始时的名字还有“凫公英《千金方》”、“仆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草《唐本草》”等,这说明在唐朝的时候,它的名字还在变化,而民间直到今天为止,它的名字还是多的难以计数。那么,蒲公英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呢?原来,蒲公英是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是一味属于阴的药物。
   我在治疗感冒属于里热证的时候,经常把金银花、地丁、连翘和蒲公英一起用,解毒清热的效果非常之好。《本草新编》对蒲公英的评价很高,它说:“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益,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这段论述,是对蒲公英的功用的最好的总结,其实在苦寒的药物中,我的体会,最令人放心的,就是蒲公英了,有很多药物,多服用一点,脾胃虚弱的人,就会感觉受不了,而蒲公英则比较安全,只要适当服用,不会导致胃肠的虚寒。所以在遇到脾胃虚弱的人的时候,如果需要清热,我会降低其他解毒药物的比例,适当的多加一点蒲公英,这样就比较安全了。蒲公英入药的一个主要作用,在《本草求真》说的明白:“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其实早在唐代,蒲公英最早出现的时候,就是以擅长治疗乳痈闻名的,到今天为止,很多治疗乳痈的方子,还是都少不了这味药。乳痈,是生于乳房部的痈,一般发生在妇女的哺乳期的,叫外吹乳,过去认为是孩子含着母亲的乳头入睡,热气熏蒸而成,有的时候发展剧烈,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症状,很是痛苦,此时欲哺乳不得,疼痛难忍,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此时如果在方子里面使用蒲公英,则会很快的消除症状,解除病痛。除了在药用的时候使用蒲公英,其实,蒲公英是很好吃的野菜,是一个最普遍的药食同源之物,我在小的时候,家里就经常到野地里去挖蒲公英,然后回来清洗干净,蘸着酱吃,非常的好吃,有的地方蒲公英还可以用来包饺子。但是大家千万别认为蒲公英就是我们中国人吃,其实外国人吃的更厉害,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引进的法国品种——法国厚叶蒲公英,其品质就非常的好,生产性能和生物产量是我国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这个东西在他们那个国家里也是作为菜来吃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钙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国家卫生部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日本近几年也十分重视开发蒲公英,而且颇有成效。目前日本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功能性饮料,就是用蒲公英作原料制成的。日本还用蒲公英制成酱汤、花酒等系列保健食品,将蒲公英直接作蔬菜食用亦十分盛行。在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就用蒲公英的花酿酒,后来这个技术又被带到了美国,据报道,美国肯塔基州有位叫玛莎·布彻的老太太,已经一百零八岁了,却还能劳动干活,她说她的长寿秘诀,就是每天喝一杯蒲公英酒,这个配方是她家里祖传的,代代饮用,结果都很长寿,曾祖和父亲母亲都是一百多岁,她的妹妹也九十多岁了,联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记载说蒲公英可以使得“须发返黑”的情况,我们分析蒲公英里面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尚不被人知的奥秘。看来,“药食同源”不仅仅是在中国有啊,在欧美国家也是存在的。看来,无论东方西方,只要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我们是都喜欢的。蒲公英是我治疗感冒出现了咽痛、痰黄、鼻子出热气、发热等症状的时候常用的药物,一般和连翘、金银花、地丁配合使用(嗓子疼痛加上射干九克、僵蚕九克),各用九克左右,熬水服用,在水熬开锅的时候再放入六克的苏叶,效果非常的好。一般很快可以控制感冒。
    有一次,我到家门口的药店去逛逛——习惯,别的人喜欢逛商场,我喜欢逛药店,进去以后,我就开始看看各个柜台的药物,这个时候,药店的老板,一位中年妇女和我打招呼,结果我一听她说话,吓了一跳,原来鼻子的声音严重失常,神色憔悴,一问,原来患了严重的流感,已经打了几天的抗生素了,我实在是觉得奇怪,就问她,你自己这里有这么多的草药,怎么不用呢?原来,她的药师实在是搞不懂她是患的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这都是教材编写错误导致的恶果,结果一直不敢下药,于是我就对她说,风寒和风热只是感冒的不同阶段,不是存在着两个感冒品种,我说:“我就直接给你抓药了。”于是,我就走进柜台,拉开一个个药斗子,直接用手给她抓药,这是我在家乡的时候习惯了的,那时候我如果是给熟悉的人抓药,几乎不用秤杆来量,手一抓,基本多少分量就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就给她抓了双花、公英等药,然后告诉她熬药最后的时候再下一点的苏叶。结果,过了几天我再去逛,就看到了老板的笑脸,她说:“您抓的药还真管事儿,第二天就基本好了。”“真管事儿”是老北京对中医效果好的习惯说法,每次我听到这个“真管事儿”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医的肯定。其实,中药自己就在那里摆着,即使是药店老板和它那么近,如果不知道怎么用,它就不管事儿,如果我们知道怎么用了,它就“真管事儿。
湿气引起的感冒也分阴阳
 
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总是写感冒?难道你只会治疗感冒?是啊,我为什么总是写感冒呢?原来,这源于我在学医之初的切身经历。我老家住在东北,天气经常冷,每到流感季节,整个城市我估计会有几十万人患感冒,总是身边到处有人感冒,走在商场里,鼻子声重的人随处可见,医院的打点滴的地方要排队等候。我当时很困惑,难道没有人管这样的事情吗?(说这话得罪有关部门了),不过确实没有人出来,说此时该怎么办,这使得我深受刺激,一直到今天,我都记得这种愤恨的情绪,这导致后来在非典一开始发作,我就直接打电话(现在想太不懂办事程序了),然后发传真给国家疾控中心,告诉他们要用五运六气来分析这个病情,当时大家对这个非典还没有那么重视,更没有考虑中医的建议,结果我打电话问,传真收到了吗?回答是收到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现在国家对疫情的措施我觉得已经很成熟了,和非典初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话说回来,当时看到流感肆虐,我很着急,于是我又找了一位著名的《伤寒论》的专家(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现在想来很多管闲事了),希望能研究流感给政府提供资讯,结果老专家笑笑,不置可否。最令我颜面尽失的是,当我自己感冒的时候,我也很迷惑,开始感冒了,我就拿着教科书开始分析,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结果等到感冒好了,也没有分析出来。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感冒啊,其实人类医学史上,最霸道的敌人就是感冒了,因为感冒死亡的人数是传染病中最多的,感冒病毒的变异速度之快,远远的超出了疫苗的研制速度——病毒是一夜之间就变异,疫苗的研制速度大家就都知道了。临床上,感冒可以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比如心肌炎、肾炎等,因为人体和感冒病毒斗争的代谢产物会随着血液行走,最后停留在上述部位,导致这些疾病。有的时候,感冒并不直接导致死亡,但是如果身体有其他疾病,感冒则会使得病情异常复杂,最后导致死亡。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后,我觉得,医学工作者,首先要知道如何治疗感冒,这是第一步功课,然后才有资格去治疗其他的疾病,甚至我会这样说:别轻视感冒这个小病,一个医生,真的能够把感冒处理好,就很不错了。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些外来的疾病的呢?传统的中医认为,世界上有六种邪气,叫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邪气侵入人体,就导致了疾病,包括感冒。这种说法对吗?这六种邪气里面,除了湿邪我们可以看到,是有形之邪以外,其他的都看不到,对中医质疑的人总是说:“寒邪是什么?你拿出来我看看,分析一下?”其实,这里面真正的道理是,世界上的邪气是可以分析的,比如感冒病毒,它就是感冒病毒,它本身并不带有寒热的性质,民国的医生祝味菊说邪气就分两种:有机之邪和无机之邪,有机之邪会繁殖,如感冒病毒,无机之邪不会繁殖,如砒霜。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风寒暑湿燥火说成是邪气呢?原来,古人不擅长化学分析,对真正的病原体了解不够,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我漠视你,我只是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发病,这个原因是什么,我只把疾病和这个原因对应,这样也就控制你的发作了。所以,这六种邪气我们古代称它为六淫,意思是:这六种东西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叫六气,但是如果过分了(淫是过分的意思),就会造成人体也相应地失调,病邪就来了,因此我们只要控制这六淫就可以了,如果我们通过改变这六淫,使得身体正常运转了,那么你自己就把外邪给清除了。那么中医治疗这种病的思路就是,我分析你每个人,看你身体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处于寒的状态,还是热的状态,然后我调整就可以了,我相信你的自身能力,等你自己恢复了运转,那么就把外邪清除了。
    有的人问,这么做不麻烦吗?要分析每个人的状态?其实,这也是古人聪明的地方(不知道是否是误打误撞至此的),如果您分析病毒那边,病毒整天变异,那才真是累呢,估计您永远也赶不上,而中医相当于以逸待劳,反正人体就是这么几种反应,你病毒变异去吧,累死你,我不去理会你,我只看最后你病毒和环境在我的身体产生了这几种反应中的哪种,然后调整就是了。这种变化,是环境、病毒、人体自身素质的综合影响结果,古人就给分成了几类。所以,中医是以这几种分类,来应付病毒的千变万化,所以以简驭繁也。下面我用湿这个因素来做例子。
    湿气从哪里来?从大自然来,从我们自己的体内来。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桑拿天,比如说江南水乡,整个的环境湿气都重,这也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很多,有的人无度地饮茶,有的人吃的太肥甘厚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都会产生湿气,有时阳气不足,也导致湿气无以化去——本来喝的水不多,但是代谢得更少,这也是导致内湿的原因。
但是,大家记住,湿气本身并不是感冒的病原体,我们称湿气为邪气,但是湿气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感冒,只有湿气使得你的身体运转异常了,那么,感冒病毒就来了,最终使得你感冒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湿是六淫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的四淫都可以和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本来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的,但是这么一结合,湿就也出来寒热了。
    所以,在治疗湿气引起的感冒的时候,也是要分阴阳的,这个分阴阳的思路大家要记住,这是中医的原则。如果寒气和湿气结合,导致人体紊乱,那么人体会出现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像戴着帽子,胸闷,最明显的,是脾胃往往出现问题,有腹痛、欲呕,腹泻等问题,此时感冒病毒也及时的加入了进来。这就形成了我们通常说的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症状严重,我们也称呼为胃肠型感冒)。
   此时怎么治疗呢?不用去想办法杀灭感冒病毒,其实到今天为止西医也没办法杀灭它,怎么办?我们就是去把寒湿去掉就可以了。这种感冒证候,大家记住,越是打抗生素就越重,很多人患此病发烧,打点滴,是高烧不退。怎么办呢?老祖宗为我们找出了方法,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个藿香正气散,就是治疗这个病的。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的妻子,是位演员,突然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夫妻两人一起去南方旅游,结果我朋友旅游后转飞机去了别处,她自己回来了,回到家里就开始泻肚子,同时发烧,非常的难受,一个人害怕得不得了,怕突然病重,问我怎么办,是否需要去医院点滴?我当时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下她的情况,然后问她,还能行动吗?她说还可以,于是我就让她下楼去买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然后开始服用,第二天早晨告诉我消息。结果第二天,她告诉我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
    这里面,有个使用藿香正气的诀窍,就是如果这个人泻肚子,那么最好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软胶囊,因为这样药力可以偏下;如果是呕吐,最好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这样药力偏上,如果吐泻,则两者都用,这是我在应用中得到的体会。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身边的朋友很是受益,后来我看很多人自己都学会识别寒湿导致的感冒了。这种寒湿感冒,在旅游的时候最容易发生,比如去了大山里面,寒湿都重,就容易出现此种病症。
    另外的一种是湿热感冒,这一般是夏天的桑拿天搞的,南方也比较多。此时的症状,往往也是发烧,头晕,如同带着帽子,有时也微微发冷,经常怕风,胸闷,尿不多,黄,最明显的指证是舌苔满布,有的时候还是淡淡的黄色
此时,我们的治疗原则也是去湿,同时清热,但是记住不能用解毒的药物,我的“感冒四味”此时不能应用,基本上湿气不除,解毒是没有大的用处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吴鞠通的三仁汤,我在《神医这样看病》中吴鞠通的故事里写了这个方子的应用,其实这个方子一点杀灭感冒病毒的东西都没有,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这三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这几味药,如果舌苔黄,也可以少少的加入黄芩,黄连,但是一定要少量,三、五克就可以了。这个方子里的三仁都是去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白蔻仁开中焦之气,薏苡仁邪下焦水湿。水湿一去,则身体自己就开始恢复了。据我的体会,这种感冒用三仁汤以后,恢复得也极其迅速,往往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种湿气引起人体的紊乱,导致感冒病毒的入侵,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自己感冒的时候,看看天气的情况,想想发病原因,则会心里有谱了。
    在这次全球流感之前,我看中央电视台请了北京协和医院还有301医院的三位大专家谈论感冒,其中的两位说:“感冒就是回家多喝水,然后休息七天,自己就好了。人家美国也是这样做的。”我还把这个事情写进书里面了,结果余音未落,就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美国也没敢让患者回家喝七天的水。我看我们的政府也没敢像这些大专家那样大意。其实,我一直建议西医多了解一下中医,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早就总结了很多有用的思路,现在疫情还是很紧急,北京刚刚又确诊了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位从加拿大回来后,和朋友在饭店聚会,然后上周五做地铁十号线走了很远,估计流感病毒已经很多人都接触了,但是并没有整个车厢的人都发病,为什么?因为有正气在,我们自己把这个病毒给杀灭了。我的老祖宗很重视人体自己的能力,治病的思路就是帮助我们身体清除障碍,然后让他自己去抗敌,这应该是对付这种感冒的一个好的思路。
前几天,有个杂志采访我,我用一上午的时间把这个道理和他们讲了,今天再写一遍,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
到这里,一般感冒的寒热阶段,和特殊的湿气感冒,我都介绍完全了,一般情况下,大家如果理解了,就自己也可以控制感冒这个小病了。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如何调理咳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健康知识】
感冒分四个阶段,调理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的药物和中成药有哪些?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名老中医之路之( 15)叶桶泉
(4)谈对症下药之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