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析丨先睹为快!“独立墨林——程十发艺术展”作品全解析

走进那些令世人眼目生辉的画作深处,是画家鲜为人知的生命经历和画艺人品。2018年7月9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除周末),您将会在上海信托外滩111艺术空间见识到一位重量级大师的作品展:“独立墨林——程十发艺术展”。

  


这次小睿特地为您奉上现场展览的全部大作,让您一睹为快。



在欣赏作品之前还要先送您一些tips:


到现场看展前,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外滩111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中的“语音导览”、“免费门票”等便捷功能等你来点另外,在看展时,只要在公众号输入作品编号或名称时,就会立刻弹出相应语音及名字介绍,展览更多精彩内容为您呈现。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还可获取所有作品目录页面,别忘了点击右上方“收藏”哦!特别是每幅作品都精心配备了语音导览,让你可以足不出户,线上看展。 



现在可以预先欣赏一下展品了,贴心的小睿把作品编号和名称也一并奉上:


舞女

501



这是一张“程家样”的经典作品。程十发热衷于昆曲,情有独钟,在这张舞女图中,他将自己对昆剧中水袖功欣赏审美融入作品中,以淡墨做底色,计白当黑,留白来表达舞女水袖之柔婉曼妙。其中又以忽细弱游丝,忽粗比颜公的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而舞女的衣裙,发髻上的簪花,他用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对比强烈的色彩,利用墨和颜色在宣纸上的渗化,造成强烈的光感,透明、润泽、丰富多彩,自有一种斑斓古朴的格调。观此画,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中国古典舞蹈中扬眉转袖若飞雪的舞姿,甚至能听到那著名的水磨腔: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秋塘双凫

502 



程十发先生曾镌刻过一方“供养白阳青藤老莲新罗清湘吉金八大两峰之室”印章,从此看出大师对先贤巨匠的尊崇。先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从荷花鸳鸯图中即可看出,有文长的逸野、白阳的形体、老莲的夸张、新罗的鸟语、八大的冷峻、金农的厚拙。试图借力许多大师综合养料而形成独特的程家样。忘说了,他的色彩可是“唐三彩”哦。


潄玉图

503 



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行后,程十发的人物画更有了巨大转变,逐渐形成了鲜活明快的“程家样”艺术特色。清代大画家石涛曾云:“非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艺术是一种技巧,然而艺术家恰恰正是通过技巧,表现着丰富的人生,流露着独特个性与人格。这种艺术的心灵,静观万象、光明莹洁、化入画家的笔下,即是诗境,亦是画意。程十发便是能拥有如此优游自在境界的艺术大家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程十发在人物画的创作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幅作于1977年的漱玉图,衣着华美,风姿秀雅的李清照斜倚在芭蕉树下,左手托腮,右手持笔,面对着一张空白稿纸沉吟思索,一代才女正是青春年少的优渥时光,她估计正要写下那首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易安居士在她的笔下有着独特的精神与气韵,而画家的笔墨造诣,也通过完美的画面一表无遗。


蝶恋花

504 



程十发是位极具思想火花和艺术灵感的巨匠。在那红色的年代里,画家都得画红色题材,程十发自然也不能例外。这幅看似画“毛主席诗意--蝶恋花”的题材,可他老画起了嫦娥离月、奔向有一道㶷丽彩虹的人间。数年前我们曾有幸就这幅画请教十发大师,他用他特有的眼神和滑稽的口吻说“人家要离开冰冷的月宫,到人间来过幸福美好的生活,明天更好!”多么睿智的回答,告别昨天,畅想明天。这幅作品完成于1976年12月,文革刚刚结束,画家们被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开始迸发。程十发利用了红色的外衣,却画了一位古装美女,在月光为背景下飞向人间,人物构图极其巧妙,光与影、线与面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他是位驾驭线条的高手,利用线条墨色的枯、湿、浓、淡的变化,充分表达出洒脱、流畅和舒缓、奔放的情感,线条形式也构成了他标志性很强的“图式”,自由自在而不逾矩,也就是“程家样”。


補衮图

505 



70年代后期,程十发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题材更为多样,艺术手法更加突出个人风格,仕女与历史人物成为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画题。这幅《补衮图》便是创作于1982年,是此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形象与经营上体现了综合性,完整、丰富而宏大,笔墨越发沉着浑穆,用笔粗细结合,色彩辛辣奔放,古装人物形象与现代感的情气氛围形成奇特的和谐。此作绘龙女补衮典故。十发老以“龙女补衮”入画时见不鲜,旧见扇面数开均取此题材。此图则不同寻常:程十发画花卉、人物、山水皆精,山水花鸟多游离于青藤白阳间,往往写意之笔。此图则一变常貌,全用宋人双钩法,且汇山水、人物、花卉、鸟禽于一处,太湖山石爽朗劲利,参天松柏铁针苍虬,翠竹枯荣刚直精足,花墙清供细致入微,浮云青烟如铁线游丝,补衮五女神姿各异。纵观全图,繁而不缛,密而不塞,杂而不乱。程十发作品精细丰富如斯者未见第二本。而且程氏自题“辛酉始稿壬戌画成”,疑为春节前后所作。取此说法不仅天真风趣,亦显画家作此图凿实竭心尽力。画面色彩浓丽,色彩丰富,工写兼具,雅俗共赏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一张神品。


沧海归潮

506 



此张山水,以水墨画出山峦高耸坚实之势;以线条画出大海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态。又见山峦在海浪之中,留有飞白的枯线画出惊涛拍岸的场景,线条夹于混沌之中,以其枯、浓,显其潮水变幻。山顶的亭台楼阁以实线描画,与云雾生神意。笔墨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空中飞翔的海鸥为画面增加一份动感和生气。虚与实、动与静尽在构成之中,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动静分明、气象万千。


九州翠巘图

507 



此五张通景屏为发老的鸿篇巨制,画中四颗千年古柏(世人称“清奇古怪”)相传是东汉邓尉手植,发老于苏州光福司徒庙中采风而得灵感。程十发这张作品的线条运用极为大气磅礴,观其线的开合能感觉到线条取势的重要性。所谓开,即开放取势;所谓合,即在逆顺的线条间收住。整幅作品墨气高雅,线条开合自如。即成布局,放开走笔,一面生发,一面收拾,然线墨交横,结构严谨而无散漫,但见章法险而出奇。虽然是五张作品,但是浑然一体,他的敏锐气在随机应变的开合之中弥散,如何处理疏密,如何获取趣味,如何出得新意,全在胸中。


有鹤携琴图

508 



乍一看此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梅妻鹤子鹿家人”的林和靖图,但是仔细推敲,图中并无鹿,而老者旁边有个抱琴仕女,这是怎么回事?程十发先生为我们解惑,他在提拔中写道“钱塘高士钱以良” 。再写到“大痴道人与黄鹤樵子均有画赠之”。大痴道人就是鼎鼎有名的富山春居图作者黄公望,黄鹤樵子是元四大家的王蒙,能得此二人赠画的钱以良在《中国画论》中只是浅浅一笔“钱唐钱以良读书博古,命其轩曰琴鹤,吴兴沈梦麟为之记 。”拨开重重历史烟云,程十发为我们提点了一个几乎被人所遗忘的背影,以黄、王二人赠画相交之人会是怎样才情的人呢?无限遐想尽在作者笔下。


胡笳十八拍

509 



东晋顾恺之倡导 “以形写神”,说明了两者的密切联系、相互衬托、神形兼之。形,首先是概括的,其次才是精到的,程十发这幅《胡笳十八拍》图吸收了民间泥塑的形,用团块处理了人物,骆驼,北飞的大雁,以枯笔皴出人物披风和飞扬起来的头发,一幅北地苦寒风光扑面而来,但其形表达的神是被匈奴强掳到北地的蔡文姬:“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通过作者的画笔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逝者如斯乎册页八开

510 



发老有名句“问我南宗抑北宗,东西中外古今同。法生自然归太朴,一笔顷成万墨空。”发老的意思是古今中外艺术是包容多样,相互借鉴,互相依存的。此册为程十发先生学习王蒙、黄公望、吴镇、陈老莲、怀素、汉简、隶书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艺术水准极高的册页。发老在最后一开册页上是这么说的“十四年前客北京时于西单购得日本旧素册一本,历岁置案头信手涂抹后又弃置败纸筒中。今搜集旧稿而发现之。”


欢乐的节日

511 



程十发从五十年代后期去了云南省西双版納、德宏自治区等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和采风。亲身经历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也深深地受到他们当时有新时代特征的农家节日的热烈气氛所感触。云南各地区少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一直令他念念不忘,所以他创作了无数的少数民族生活图。小到一只小动物和一位少女,大到军民联欢,敲锣、跳象脚鼓。此图就是一大群人兴高采烈地去赶集或过节,有的还使用着传统的牛车,也有踩着现代的脚踏车。有老有少载歌载舞地迎面拥来,振奋人心的节日气感染着画家,通过绘画作品也感染着观画者。而就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写照中画家的芝术也得到了升华。


水乡

512 



这是一张程十发早期的山水作品,描绘的是他家乡松江车墩的风光。发老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画的水乡风光总是弥漫着淡淡的思乡哀愁。细细观之,画中有江南常见的柏树和槐树,有水边的蒲草、芦苇,有身着蓑衣的渔人,有茅亭下的乌篷船,还有正准备回到鸟巢的鸟儿们,那种潮湿,烟雨蒙蒙的感觉扑面而来。这是作者自己的修养、性情融入,使线条有了气息、禅意和境界。那山密、古树、流水是线条与色彩的构成,意味、气息妙在透彻玲珑、不可凌泊,如空中之音,山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妙不可言。


钟馗劝殇图

513 



程十发说:“不少图画中的钟馗大都二目圆睁,虬髯如刷,手执宝剑向画外怒目视,非但面目可憎,歪曲进士风度,而且仅知钟馗以外,一无回味。我对这种钟馗不感兴趣。”这幅发老的钟馗充分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这幅画中的钟馗对着妹子,翘着二郎腿,手持酒杯,亲切如邻家大哥,简直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热心肠亲戚做媒常态,而妹子含羞低头,一副不知所措样子。最体现作者幽默的是二人背景是一张白描钟馗公干,后面还有两个小鬼跟随,雄赳赳气昂昂。与现实中的钟馗显示出明显对比。作者虚处以白描,实处却以写意,即是传统的又是民间的,即是写实的又是装饰的,这简直就是一个非凡多彩的艺术模式,巧,大巧,是大智大家!


瓶花图

514 



这又是一幅画中有画,景中有景的精妙作品。它充分体现了程十发对绘画艺术的想象力和把控力。历代画瓶画的作品很多,都着重表现花卉之美,而对瓶子基本一笔带过,而程十发对这个题材的处理完全走出自己的路子,他笔下的瓶中是一幅白描的美人山石图,美人的发髻,发髻上的发簪,山石边上的竹叶、蒲草全都画的精细入微,而瓶身和所插荷花莲叶莲蓬却用写意手法,浓墨重彩。画有别趣,人有别才,观赏这幅画,我们对发老的机趣拍案叫绝。画中另有一方图章更令人遐想,内容是“金錡藏十发画”。


大吉羊

515 



这幅作品与发老其他画羊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先用主线条与块面勾勒出羊的造型,再用枯笔干擦出绵羊的羊毛,整幅画基本以三大块组成,一是人物,从孩童的眼神中我们看得出幸福与温馨;二是羊,大羊与小羊母子情深,其乐融融;三是点缀的红梅还是山楂果呢?让人联想。上款人为景纯大医师,实为上海著名的大医张镜人先生。


小花古槎图

516 



此系程十发晚年佳作,颇具禅意。此画石块运用多种皴法,有唐吴道子的石法,有五代荆浩鬼脸、横解索皴法,也有北宋燕文贵石法,笔笔中锋,沉郁老辣,变幻万千。流水亦然是以线条表现,以长线条描水,回旋往复。色彩上以赭石的墨色浓淡来表达石块的阴阳坚实,以飞白来表达流水奔腾不息。画面中心的古木画法取法宋元,以淡墨勾干,但又跳出巢穴,以赭石来品“破”,显得更贴合现实中的枯木。树下的小花则是整幅作品之眼,也是作者对生命之生生不息的感悟。


橘颂

517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出自屈原的名作《橘颂》,千年之后我们诵读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自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而画家程十发在这幅作品中展示出的那种“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气概,完美的展示了屈原写《橘颂》时的悲愤情绪与感受,这幅大写意作品,有“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势和难度,顷刻间要照顾到用笔、形态、间架、章法等。这是作者笔随心意,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所创作出一个写意又真实,即真且妙的艺术生命。


唐人奏乐图

518 



这幅唐人奏乐图乍看清淡,并不引人瞩目,但是细细品味,却是天然去雕琢,清水出芙蓉,灵气肆溢,精致万分。人物衣着均以水墨块面写意,但是人物开脸却是精雕细琢,枯笔的胡须,衣纹,淡墨发髻中用线条勾出双环,吹箫女子嘟起小嘴,拨阮仕女双目低垂陶醉在自己演奏中,老者闭目聆听;图中上部攀援纠结的紫藤花,地毯上繁复的花纹和一双鞋,都是再现了唐代“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图景。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用淡笔描绘,以淡写浓,以静写动,以图画表达音乐之动听。可爱至极,聪明之极。


雄鹰图

519 



对比八大山人的老鹰,我们再看这张程十发的鹰,是否可以称之为“程九大”呢?但是构图似乎又隐约有些潘天寿的影子,其实又不是。八大的鸟是冷眼看世界,而发老画中秃鹫的眼神是充满睿智和机灵的。此帧创作于1980年,且是赠送给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先生的,该图应是精心佳构,从鸟的眼神中我们似乎感觉到作者好像有很多心里话要和领导说呢。几片红树叶把整个画面烘托得热情洋溢,您可曾见到过秃鹫站立于红枫之上?


牧羊图

520 



中国古典题材中常有苏武牧羊图,画老年苏武于北海苦寒之地牧羊。而发老笔下的孩童幸福满满,在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照耀下,戴着红领巾甘当小主人牧羊去了,请近看,苍苍茫茫的羊群中似还有鹿呢(鹿是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常说福禄寿,鹿即禄,俸禄,钱物)。笔者联想同时期中国在上映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作者是否受此电影影响呢?


行书观沧海

521 



程十发的书法艺术,同样有着极为独特的造诣,很难看出程十发这些结字奇特的书法出自哪家。但其作品章法严谨端庄厚重,笔法圆挺敦实、朴茂,自始至终都有一种“画家书法”特有的形式美(稳练),同时又有深沉雄大的内在雄浑之美,古趣盎然,且拥有强烈的艺术个性。这主要得益于他从魏碑、汉晋木简、晋唐经卷等碑帖相融、南北兼收、互相渗透,借鉴参照画意,逸趣横生,形成了其“意在真、草、隶、篆之间”的独特的书法。在具体字法的结构中,往往善于使用对比、呼应的手法。比如作品中“东临碣石”中的“东”,完全呼应了句末的“咏”字。而句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飘逸绵长,与下面短小精悍的“星”字产生强烈的对比。对于自己的书法艺术,程十发曾经不无风趣地说过“谁不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我就投他一票”。


魏武观海

522 




大石,海鸥,马上一老一少的两个人物,老者侧脸远眺,少者目光跟随老者,坚毅果敢。观此画,并无海山,但是我们就是能看到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元龙豪气。以海鸥飞翔为动,以大石上的马儿安然若素为静,以人物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的态势为精神。此幅作品还充分体现了程十发对色彩的运用,马鞍是绿色的,老者披风是红色的,但是组合在一起却丝毫不显突兀,只觉得古色斑斓,夺人眼目。胯下的骏马结构合理,马尾马鬃枯湿相济, 神气十足。整幅画作气度恢弘,筋骨内涵,神采奕奕。


炉前宣誓

523 



此图创作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的年代。画面上工人们手臂林立、高呼口号的热闹场面表现出坚强的决心和冲天的干劲。画的背景道具的安排也很有用意,领呼口号的工人手中的《人民日报》,墙上《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海报,画面背景的钢炉、铲车,无不与其热火朝天的气氛相呼应。在画面技法上,还属于彩墨画技法的阶段,色彩渲染用的很多,有些水彩画技法的影响,也有着当年宣传画的特色,构图上还有连环画的特色,这也是其时代画风的印迹。但注重线条变化、造型略有夸张的个性画风,已经在人物的造型结构中初露端倪,这正是程十发先生日后“程家样”画风的雏形。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当时的文艺作品,有着强烈、真挚的情感,创作者多有一份特殊的虔诚,站在那样的画面前,那个时代独特的政治氛围、独特的气息会扑面而来。这件程十发先生的《炉前宣誓》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画上热烈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那个火红年代的特殊政治氛围,是标准的红色题材作品 。 


二美图

524 



程十发的弟子汪大文先生曾经说过:“看程先生的东西,我建议你们注意提拔,他的人物画表达了他今天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研究程十发不单是停留在研究他的画面上,而且研究他为什么要这样画,都有他的历史背景。”发老这张《二美图》的提拔是唐代李贺诗《湘妃》,写的是神话传说中湘妃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可以说这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诗写生离死别的爱情,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诗中不写生前的传说,而写死后的情感;不写悲剧的本身,而写悲剧的后果;不写悲剧的过程,而写悲剧的气氛。由此而创造出另一个自然世界与情感世界,使读者有如闻如见的亲身感受。而程十发的画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娥皇、女英手持鲜花,表情肃穆,爱一个人就是应该至死不渝,“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千年”、“长伴”、“老不死”,讲的是时间久长,爱情之花永不凋谢,真正的爱情将永世长存。



*画作图片版权、文字介绍都已由亲人授权许可,未经授权不得做商业用途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美朵云 | 朵云轩120周年藏品特展046程十发《平安长乐图》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二)
程十发:钟馗就是我
知彩守墨:鉴赏中国画之美十要素
陈鹏举:程十发
任派画家倪田国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