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著名红色画家冯法祀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文化自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记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 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0年代中期,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赵望云、关山月等艺术名家外出写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写生热潮,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冲击,美术界开展的关于中国艺术如何走向现代的学术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西方艺术的现代创新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某些观念和技巧可以适当借鉴,但它反传统的激进思想和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实践,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国现代艺术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现实社会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参照国际视野,探求自己的前行之路。中国艺术家以平和、镇定的心态对待之,关注和吸收其利用新信息媒介丰富艺术创造手段的一些新成果,为我所用。他们坚信兼重理性和感情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永恒价值。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创造,乃依靠形式承载思想感情,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只有创作者运用心、眼、手合作的创造,作品才能有动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新中国美术之所以能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正是由于艺术家有对艺术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有以雄厚中国传统文化为傍依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美术传统,是培育有中华民族和时代特色美术的沃土,只要我们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新时代的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今天我们来分享冯法祀绘画作品。

冯法祀(1914~2009.7.16),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别名“骆风”,安徽庐江人。19岁那年(193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业于徐悲鸿、颜文梁、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门下。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第八路军),并到过革命圣地延安。后又迁移至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0年参加抗敌演剧队,从事绘画创作活动,抗战期间曾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42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他的青壮年时代正是战火遍地之时,这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 对于冯法祀先生的作品,徐悲鸿先生的评价是“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作法深刻。”

曾创作《刘胡兰就义》《护士的早晨》《雁荡山》《颐和园》《宣传》《演剧队的晨会》《北大荒的金秋》《黑土地上的金秋》《海驴岛》《大渔岛船坞》《深沙河大桥建设工地-2》《烧开水的童子军》《女童子军周碧珍肖像》《美术理论家王朝闻肖像》《暖冬》《长白山天池》《农民送子弟上中学》《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主力军》《阅江揽胜》《吕霞光夫人像》《过雪山》《北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农民觉醒》《开山》《峨嵋清音》《打伞的西双版纳姑娘》《傣族少女》《月季花》《俯瞰青海湖》《荷花》《我陪奶奶看画报》《乐山大佛》《远望泰山南天门》《嘉陵江边的黄昏》《苏州耦园》《大栅栏》《山乡》《幽谷雨林》《风景》《被炸毁的铁桥》《吃烤饼的瑶族人》《灌县竹索桥》《喝酒的瑶族人》《靖西市场》《建设中的深沙河大桥》《戴帽子的小男孩》《石景山钢铁厂》《晕倒在地的妇人和老太太》《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像》等。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刘胡兰就义》赏析

1955年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主任的身份进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毕业创作画了巨构《刘胡兰就义》。这一宏伟构图的革命历史画的完成,在冯法祀的创作生涯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原则的完美体现,在我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画创作中应具有一定的地位。

冯法祀《刘胡兰和两个匪兵的三人组合-1》1957,119.8×97cm,布面油画。

冯法祀《刘胡兰的母亲和妹妹》1957,97×80cm,布面油画。

冯法祀《匪军军官与告密者-1》1957,78.2×47.2cm,布面油画。

冯法祀《刘胡兰单人半身肖像》1956,49×34.5cm,布面油画。

冯法祀《刘胡兰半身肖像》1957,39.6×26.4cm,布面油画。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护士的早晨》赏析

冯法祀《护士的早晨》冯先生长寿,其人其画越老越练达、生猛、有气度,感觉和手头功夫老而弥坚,不仅在耄耋之年有超乎意料的大作参加全国美展1996年的《护士的早晨》而且还坚持户外写生,奔波于长途的画旅之中。这种身体、心态与作画上的优势,在徐先生的弟子中更是绝无仅有。

老画家选取了医院每日工作中最平凡的一个场景给以诗意的表现。这幅作品构图活泼巧妙,造型严谨概括,色彩丰富而响亮,艺术表现极见功力。年逾八旬的画家宝刀不老,作品中洋溢着清新的诗意气息,这在冯法祀的大型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从中可看出老画家艺术中抒情的一面。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雁荡山》赏析

冯法祀《雁荡山》冯法祀更多的还是接受了徐悲鸿讲究色彩、笔触的摆放和整体塑造的方法,而且越往后,越显露出个人的独特体会和审美取向。《雁荡山》(1936年)吴作人一直将《雁荡山》挂在中大艺术系的办公室里,并从南京带到重庆,也照例挂在学校的办公室里。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颐和园》赏析

冯法祀《颐和园》30年代的冯法祀几乎参与了徐悲鸿带队的每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这给冯法祀提供了进一步消化徐悲鸿油画技法、思想的机会。《颐和园》(1936年)深得徐悲鸿、吴作人的喜爱。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宣传》赏析

冯法祀《宣传》冯法祀奔向延安后,依据了更现实的题材与感受,又画了表现抗日情节的油画《宣传》(1937年)。虽然此画也只是一个稿子,但从构图、人物动态,到色调、情节气氛,明显地显示了一种来自现实的真实的艺术力量,是当时油画界普遍流行的演绎古典题材或以古喻今的创作方法远不能及的好作品。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演剧队的晨会》赏析

冯法祀《演剧队的晨会》(1948年)描绘的是他在演剧队工作时身边常见的战时生活,只不过是他在北平国立艺专教书后,有了较好的创作条件,靠回忆而从容构思出的好作品。

1942年冯法祀随演剧队四队活动到广西柳州时,徐悲鸿在桂林就很急切地想看到冯法祀的画作,便写信函相约,冯欣然携画前往。徐悲鸿看完《靖西老妇》、《木瓜树》、《战地歌手》等一批作品后,感到异常新鲜与振奋,当即聘冯为刚在重庆成立的中国美术学院的副研究员,并嘱咐其不必前往重庆就职,可继续在演剧队里工作并体会战时中国的民情,保持与现实的直接接触。这一决定,现在看来,终究是造就了冯法祀独特的油画地位,拉开了冯法祀与徐悲鸿其他弟子的油画距离,使中国伤时忧国的战时油画有了冯法祀的一席之地。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北大荒的金秋》赏析

冯法祀《北大荒的金秋》纸板油彩。31.3cm×82.7cm,1978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黑土地上的金秋》赏析

冯法祀《黑土地上的金秋》纸板油彩,31.3cm×82.7cm,

1978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海驴岛》赏析

冯法祀《海驴岛》 纸板油彩,39.5cm×51.5cm,1977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大渔岛船坞》赏析

冯法祀《大渔岛船坞》 纸板油彩,39.5cm×51.8cm,1977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深沙河大桥建设工地-2》赏析

冯法祀《深沙河大桥建设工地-2》54.5cm×72.5cm。1957年。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烧开水的童子军》赏析

冯法祀《烧开水的童子军》布面油彩,46.2cm×67.5cm,1943年。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女童子军周碧珍肖像》赏析

冯法祀《女童子军周碧珍肖像》布面油彩,70cm×54cm,1945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美术理论家王朝闻肖像》赏析

冯法祀《美术理论家王朝闻肖像》布面油彩,100cm×81.2cm,1995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暖冬》赏析

冯法祀《暖冬》布面油彩,100cm×80cm,1994年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长白山天池》赏析

冯法祀《长白山天池》布面油彩。巨幅油画《长白山天池》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吉林厅。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农民送子弟上中学》赏析

冯法祀《农民送子弟上中学》水彩,此画下笔果断,敏锐捕捉人物的动态,重在刻画人物的神情;在风景素描和速写上善于以创作的眼光选择视角,形成具有宽阔视野的场景和空间,有时候寥寥数笔,生活现场的气息便跃然纸上。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主力军》赏析

冯法祀《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主力军》在油画造型上,他以西方古典油画风格为基础,融入俄罗斯到前苏联的现实主义绘画方法,将素描造型和色彩造型有机结合,在色彩上追求丰富而统一的效果。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阅江揽胜》赏析

冯法祀《阅江揽胜》此画在用笔上,笔法笔调非常鲜明,于写实性的形象塑造中贯注果断、肯定、明确的笔意,西方的油画造型语言和民族油画的审美情趣形成内在有机的融合,体现出他宽阔的思想情怀和硬朗、坚毅、豁达的性格。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吕霞光夫人像》赏析

冯法祀《吕霞光夫人像》1937年投身抗日运动,参加工农红军。他的青壮年时代正是战火遍地之时,这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冯法祀焕发了新的激情,创作出一批肖像、人体、风景、静物作品。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过雪山》赏析

冯法祀《过雪山》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北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赏析

冯法祀《北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农民觉醒》赏析

冯法祀《农民觉醒》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开山》赏析

冯法祀《开山》 278×203厘米 1944年 冯法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是以大后方的建设——修建黔桂铁路为创作题材。这幅作品是当时徐悲鸿先生所有学生中唯一一幅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又篇幅巨大的油画创作作品。田汉曾为其赋诗一首:开辟崎岖作坦途,大军从此纵驰驱。江山人物寻常见,谁遣工程入画图。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峨嵋清音》赏析

冯法祀《峨嵋清音》1979年,冯法祀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个人命运的转机激发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新的艺术追寻中。几年中,他作画、讲学,北上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双版纳,作风景画、人物画多幅。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打伞的西双版纳姑娘》赏析

冯法祀《打伞的西双版纳姑娘》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傣族少女》赏析

冯法祀《傣族少女》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月季花》赏析

冯法祀《月季花》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俯瞰青海湖》赏析

冯法祀《俯瞰青海湖》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荷花》赏析

冯法祀《荷花》进入21世纪,冯法祀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巨构佳作不断。近作《荷花》以池塘中荷花为描绘对象,用中国画写意之笔法融西方印象主义色彩,恣意纵写,意趣天成。体现出冯法祀晚年更简练、更概括、更明快的追求。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我陪奶奶看画报》赏析

冯法祀《我陪奶奶看画报》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乐山大佛》赏析

冯法祀《乐山大佛》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远望泰山南天门》赏析

冯法祀《远望泰山南天门》(油画) 230×180厘米 2006年 冯法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嘉陵江边的黄昏》赏析

冯法祀《嘉陵江边的黄昏》(油画) 1957年 冯法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苏州耦园》赏析

冯法祀油画 1987年作 《苏州耦园》90×120cm。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大栅栏》赏析

冯法祀油画《大栅栏》170×160cm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山乡》赏析

冯法祀油画 2004年作 《山乡》80×120cm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幽谷雨林》赏析

冯法祀油画 1994年作《幽谷雨林》120×90cm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风景》赏析

冯法祀油画《风景》60×80cm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被炸毁的铁桥》赏析

冯法祀《被炸毁的铁桥》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吃烤饼的瑶族人》赏析

冯法祀《吃烤饼的瑶族人》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灌县竹索桥》赏析

冯法祀《灌县竹索桥》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喝酒的瑶族人》赏析

冯法祀《喝酒的瑶族人》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靖西市场》赏析

冯法祀《靖西市场》1941年,跟随演剧四队,行军数千里十余县,沿途带领美工队,画了几十幅宣传抗日的壁画,到达靖西后画的。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建设中的深沙河大桥》赏析

冯法祀《建设中的深沙河大桥》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戴帽子的小男孩》赏析

冯法祀《戴帽子的小男孩》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石景山钢铁厂》赏析

冯法祀油画《石景山钢铁厂》1955,40.2×53.2cm,木板油画。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晕倒在地的妇人和老太太》赏析

冯法祀《晕倒在地的妇人和老太太》1957,73.4×89.7cm,布面油画。

现当代著名红色油画家冯法祀《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像》赏析

冯法祀作廖静文肖像油画《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像》油画鉴赏。这幅题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像》的油画画的即是是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徐悲鸿与廖静文于1943年订婚,1946年1月结婚,此时徐悲鸿已北上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当时北平一部分进步美术工作者组织的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也推举徐悲鸿为名誉会长,与国民党所组织的“北平美术会”相对立。画中的徐夫人身着紫色长衣,靠在一棕色沙发上,两手扶着一红色布包,人物表情端庄文静而容光焕发。背景为暗红色窗格子和浅绿色玉兰盆景及吐艳的红梅,看来这是冬天的室内景象。《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像》整个画面的色调偏暖,用色和谐而富有变化。廖静文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细致,两眼明亮似若有所思。

回顾冯法祀的一生,是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也是作画不缀的一生,尽管他创作了多幅影响深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杰作,也画了大量反映新中国风貌的作品,但在本质上,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一生致力于油画语言的提高与丰富。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冯法祀先生在油画的经典力作,使我们迷醉于水墨与淡然,从中领悟到不少生活与艺术的哲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当代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油画作品集
中国油画家赵新雨油画新作赏析
早期油画市场“风光无限”
第一代油画家作品赏析之:徐悲鸿(组图)
“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参展艺术家:冯法祀
美国油画家人物油画赏析,太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