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焰,真的牛逼

近日,国内最具公信度与影响力的年度艺术大奖之一,第十二届中国艺术权力榜在观塘艺术区落幕。


在本次ART POWER 100榜单中,毛焰获“年度艺术家奖”。


第12届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奖”奖项获得者为毛焰(中)

颁奖嘉宾:中国艺术权力榜轮值主席贾方舟 (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李当岐(右)






/01


1968年,毛焰出生于湖南湘潭。1987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1991年毕业后,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工作、生活于南京。


在很多人看来,“天才”似乎是形容毛焰最贴切的词汇。就在前不久,人物周刊还以《天才的任性》为题,推出了他的个人专访。


毛焰肖像,2015 © Photograph by VICENTE MUÑOZ, Interview Magazine



专注于创作与当代有些疏离的肖像画,甚至把一个人物前前后后画了近20年。他的天才,即纯粹,“纯粹到极致,就有意义。”


毛焰是注定要做画家的。得益于从事美术教育的父亲,他从小就大量练习素描和水粉。直到11岁时,趁着一个父母都去上班的日子,忍不住翻出了父亲的油画箱,画了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从此与油画结缘。


毛焰画室


1987年,毛焰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学习。毕业后离开北京,来到相对偏远的南京工作。


毛焰,《毛焰和捷尔任斯基的孙子》,1990,布面油画


90年代初,职业艺术家的概念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在更多人眼中被定义为“盲流”。留在北京还是去往南京,在地域概念很强的20多年前,南下是几经矛盾之后的抉择。


整个90年代,毛焰作品中的很多肖像,都来自于身边的朋友。李小山教授、诗人韩东,都是他笔下的一个个精神肖像。


毛焰,《小山的肖像》,1992,布面油画 © 毛焰


1992年,24岁的毛焰凭借这件作品获九十年代广州艺术双年展学术奖,开始在绘画界崭露头角。


毛焰,《小山的侧面像》,1997,布面油画© 毛焰


1997年,毛焰创作了《我的诗人》,记录的是好友诗人韩东失恋后失魂落魄的状态。他在作品里呈现出尖锐甚至拧巴的状态,以真实表达内心。


他在画室里连续画了十几天,当好友韩东再次来找他时,毛焰说:你已经不像韩东了,我画的这张比你本人更像你本人。


毛焰,《我的诗人》,1997,布面油画, © 毛焰


作家朱文曾这样评价道:毛焰,你这张画艺术史我不知道能不能进入,但一定能够进入文学史。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毛焰以14万美金从美国买回这幅作品。“这是唯一一张我自己买回来的画,也可能只会有这张了。”





02


1999年,毛焰肖像画中创作时间最久的形象出现了——托马斯。从1999年开始,托马斯的形象贯穿始终,并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中,成为毛焰绘画中唯一的形象来源。


毛焰与托马斯在朱文电影《小东西》拍摄现场,2008年 | 图源:佩斯画廊


托马斯是上世纪末来中国学汉语的外国人,在“托马斯系列”中,他把单一的形象反复摹写。“我需要一个非常简单、单纯的形象,托马斯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他,我在画自己,也在判断自己。”


在托马斯系列中,毛焰对黑白灰反复运用,呈现出节制、安静、内省的气质。甚至不愿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视觉冲击。但高密度的思考实则凝练在每个反复的构思之中。


毛焰,“小托马斯2号”,2006,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佩斯画廊


毛焰,“椅子上的托马斯”,2009,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佩斯画廊


在他的好友韩东看来:“焰的这次转向并不是克服危机的结果——如很多艺术家的惯例,正好相反,他刚刚抵达某个颠峰。无论从舆论或是作品所呈现的品质看,荣光正徐徐降临。


大家翘首以待之际,毛焰却古怪出走。”


毛焰,“托马斯肖像—2014 NO.2”,2014,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佩斯画廊


毛焰,“托马斯肖像—2016 NO.1”,2016,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佩斯画廊



在托马斯系列中似乎能感受到与世界若即若离的疏离感。


在画托马斯的十余年时间中,毛焰常常让自己处于一种非常低度的状态,把绘画的节奏慢下来,这是一个持续向内走的过程,寻求作品中内心化的表达。


毛焰,“托马斯”,2008-2009,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佩斯画廊


“托马斯的形象早已被观众熟记于心,以至于我至今认为托马斯原本的面貌早已不再重要。他只能长成画里那样。也正因为这个‘简单重复’的形象,把对形象的新鲜感隐匿了起来,意义解读被遮蔽,观众更容易察觉到这批肖像的本质,画家创作的真正的意图和期待。”


策展人崔灿灿在《毛焰的肖像》一文中这样写道。


毛焰与好友托马斯在《临渊》展览开幕现场,摄影:Autumn Cheng 图源| 佩斯画廊




03



近些年,毛焰的作品和前一阶段相比又有了一些悄然变化,景物与风景也开始出现在创作中。在崔灿灿看来:“题材分类对毛焰的专注早已不再重要,我仍将它称为另一种肖像,一个墨水罐的肖像,一个献给戈雅的鱼头,一个城市角落的样子。”


毛焰,“沙发上的墨水罐”,2017-2018,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毛焰,“献给戈雅的鱼头”,2012,布面油画 © 毛焰


毛焰,“氤氲之城”,2017-2018,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早在2007年,他的作品《记忆或者舞蹈的黑玫瑰》就拍出了1001万元的价格,跻身千万画家之列。但他仍就是低产的,保持着每年3、4幅的创作频率。这种缓慢是他“有意为之”:


'无论是新作品还是以前的作品,基本的倾向是一致的。这是我对作品的一个要求,会一直往里面走。


无论怎么畅快的表达自己的东西,最终还是希望这种表达是充满了障碍,充满一种艰难,一种内心化的东西。”


毛焰,“微胖的裸女”,2013,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毛焰,“坐着的Y”,2016,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毛焰,“镜女”,2017-2018,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毛焰,“肖像片段 No.2”,2018,布面油画 © 毛焰,图源| 佩斯画廊


毛焰以及其细腻而有着微妙意趣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静默的日常面孔,引领观者进入免受时代速度干扰的凝思时刻。


就像著名批评家栗宪庭在《写实主义的探险》一种文评价的那样:


毛焰刻画了一个个表情正在消失的时代肖像。





 对话毛焰 



就用崔灿灿在《毛焰的肖像》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如今,毛焰成为一个象征性符号。他像是人群中独居的炼金者,与潮流保持着距离。跟边缘恰好相反。他跟绘画、肖像以及现代生活,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却又寻求并秉持纯粹的自我专注。这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当代现象,他在绘画领域中象征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工作方式。



每个艺术时代都需要一个与之相反的遁世者。他持有戒律,伴随熟练而来的轻易认知,他始终一再斟酌。他的日常交往也与文学界多有交集,阅读晦涩的书,偶尔写诗,耐心的培养感受。


他持续的重复,并固执的呈现重复的潜能。以至于人们对他的期待和幻想时常落空。他的象征性也因此包含顽固、守旧、谨言慎行的刻板。



 毛焰纪录片 





/参考资料:

人物周刊:《天才的任性》

韩东:《毛焰的智慧》

崔灿灿:《毛焰的肖像》


知 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灿灿:毛焰的肖像
毛焰:你需要更加坚硬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趣味和感觉
毛焰刻画了一个个表情正在消失的时代肖像
【画坛三剑客】最时代·最经典
毛焰作品专辑
如果能认出5幅作品,你就能成为美术达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