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详解腰椎滑脱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概  论

腰椎滑脱指相邻两椎体之间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依据发生腰椎滑脱的原因将其分类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多见。先天性椎弓崩裂滑脱发病率为6%~7%,约一半可发生滑脱,发病年龄多在4岁以后,以12~16岁发病率最高。

病因与病理

椎弓峡部系指上、下关节突之间椎弓的狭窄部分,又称为关节突间部。椎弓峡部裂的病因包括:

  • 先天性椎弓化骨核分离,在发育中未能连接而形成峡部裂。

  • 遗传性发育不良,峡部缺损,其原因也是先天性峡部化骨中心未能愈合,但有明显家族遗传史。

  • 慢性劳损或峡部反复微骨折、疲劳骨折所致。

  • 创伤,腰椎峡部可因外伤特别是过度后伸时发生骨折。

  • 椎间盘退变。

椎弓峡部裂以L5为多,当人体处于直立位时,躯干重量通过L5传达到骶骨。因骶骨上面向前倾斜,L5在受到体重压力时有向前向下滑移的倾向。这种向前的剪力在正常人被后关节突抵消,即L5下关节突被阻挡在S1上关节突后面,而防止L5向前滑移。当L5椎弓峡部为骶骨的上关节突及L4下关节突压顶时,椎弓峡部承受高应力状态,而此处椎弓骨质相对薄弱,在反复应力作用下,发生峡部断裂。峡部裂发生后,使L5椎体及上关节突与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分离,减弱了阻挡椎体向前滑脱的能力。正常L5、S1椎间盘连接亦有防止向前滑脱的作用。当L5、S1椎间盘发生退变,使椎间隙失去稳定,即可能发生L5向前滑脱。此种因慢性劳损或损伤所致椎弓峡部裂以青壮年运动员发病率高,为20%左右。L5椎弓峡部承受的应力较L4椎弓峡部大,故临床上椎弓峡部裂L5较L4发病率高。而退变性滑脱是指没有峡部裂的脊柱滑脱,多由于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渐渐发生滑脱。多见于中年以后,以L4、L5发生的机会最多。发生腰椎滑脱后,上一腰椎体后缘、椎间盘和下一椎骨的椎板、关节突关节及肥厚的黄韧带等因素可使局部椎管容积缩小,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

滑脱分级( Meyerding分级(图1

  • Ⅰ°:<25%

  • Ⅱ°:25%~50%

  • Ⅲ°:50%~75%

  • Ⅳ°:75%~100%

图1  Meyerding分级Ⅱ°

临床表现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率随年龄增加,45~75岁为3.5%~17.3%。发病部位以4、L5为最多见,L3、L4次之,L5、S1为第三。腰背痛因腰椎不稳,腰椎前凸增加和腰椎间盘退变、膨出刺激窦椎神经所致。当因腰椎滑脱,神经根嵌压可出现下肢痛、坐骨神经痛。取坐位或下蹲前屈使腰椎前凸减小,症状可以缓解。而腰部后伸使椎体后缘和椎间盘膨出后移,加重椎管内的压迫,则出现腰腿痛。类似于椎管狭窄症症状。患者常诉弯腰、骑自行车无困难,但却有间歇性跛行症状。检查时腰椎无明显棘突台阶状感,但可并有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后伸受限。出现神经症状者多为L5神经根受累,表现为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痛觉减退,拇背伸肌力减弱,L4神经根受累时膝上前内侧感觉减退,膝反射弱。S1神经受累时,足外侧痛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X线诊断:

1、前后位片  不易显示峡部病变。通过仔细观察,可能发现在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减低的斜行或水平裂隙,多为双侧,宽度1~2mm。明显滑脱的患者,滑脱的椎体因与下位椎体重叠而显示高度减小,椎体倾斜、下缘模糊不清、密度较高,与两侧横突及骶椎阴影相重叠,称为 Brailsford弓。滑脱腰椎的棘突可向上翘起,也可与下位椎体之棘突相抵触,并偏离中线。

2、侧位片  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自后下斜向前下,边缘常有硬化征象。病变一侧者侧位片显示裂隙不完全或不清楚,两侧者显示较清楚。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及分级(图2)。

图2  测量滑脱分度及分级。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自后下斜向前下,边缘常有硬化征象。

3、斜位片  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 Scotty)犬颈断裂征或长颈犬(Greyhound)征(图3)。其前下方常位于骶骨上关节突顶点上数毫米,偶尔可位于顶点的稍前方。

图3 腰椎滑脱X线征象。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犬耳”,横突似“犬头”,椎弓根似“犬眼”,下关节突似“犬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犬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犬颈部”可见裂隙征象。

4、动力性X线片  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3mm或终板角度变化>15°,正位片上侧方移位>3mm;椎间盘楔形变>5°。过屈时可使峡部分离,有助于诊断。

CT检查了解椎管情况:

CT扫描除可观察到腰椎正侧位片上的表现,如牵张性骨刺、脊椎关节病、小关节病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真空现象等,还有如下征象:

  • 椎间盘膨隆,部分病例椎间盘有真空现象。

  • 黄韧带增厚骨化,两侧对称呈片状或山丘状,其厚度多超过5mm,黄韧带的关节囊部骨化向外延伸导致椎间孔狭窄,对神经根形成了压迫。

  • 小关节突肥大,关节面边缘骨赘,以上关节突更明显;并突入侧隐窝及神经孔,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囊及韧带钙化。

  • 椎管中部狭窄。

MRI:

MRI检查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图4)。

图4 腰椎滑脱MRI征象可了解硬膜囊及马尾神经受压情况。

治  疗

1、先天性腰椎滑脱Ⅰ°以内无明显症状,无须特殊治疗。若有轻微腰腿痛症状,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局部治疗,有的可用腰围或支具背心治疗。

2、如果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腰椎滑脱达Ⅰ°~Ⅱ°或Ⅱ°以上,患者有腰腿痛神经症状,或退行性腰椎滑脱,腰腿痛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腰椎管减压,滑脱复位、腰椎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椎滑脱症综述(附图解)
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推拿整复法)
腰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 疾病库
骨科基础 | 脊柱滑脱症的诊断和治疗
早读 | 图文精讲:不可忽视的腰痛原因--腰椎滑脱!
骨科精读 | 腰椎滑脱该怎么诊治?看这篇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