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术中低体温,是不是被你一直忽略了?

来源:主刀论坛  

术中低体温,是不是被你一直忽略了?

手术进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监测设备也在同时运行,比如血氧、血压和心电监护等。
而在这些监测项目中,有一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体温。

01

    
术中监测体温,不可忽略
 
体温是四大生命体征之一。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持续、恒定的,常维持在36.2°C~37.5°C,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低于36°C的情况称为低体温,而这种情况在麻醉和手术中都很常见。

有文献报道,在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大概会有50%~70%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情况,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在大型手术和手术时间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02

    
术中为什么会出现低体温?
 
术中患者体温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患者长期处于低温环境是造成术中低体温的首要因素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其体温便开始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C,并且采用快速空气对流,这对接受手术的患者影响极大,特别容易导致婴幼儿和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

并且,当进行全麻时,患者的意识丧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也丧失,同时患者肌肉松弛,产热减少。

不仅如此,麻醉药物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导致机体散热增加,最终导致体温下降
手术时间越长、暴露面积越大、手术切口越大,以及患者的热量随水分流失得越多,自然也越容易造成患者的低体温。
除此之外,术中常规的输液、输血、纱垫填塞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组织都可以引起患者体温降低。
据相关文献报道,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或全身麻醉超过3小时就能引起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
当然,患者术中出现体温降低还有自身的因素,比如患者自身体质比较差,术前禁食以及恐惧心理、情绪紧张都可以引起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加强。
 

03

    
术中低体温对机体有什么危害?
虽然目前有部分心血管、神经外科等手术需要在低温的情况下进行,但常规手术术中低体温还是会诱发许多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低体温是凝血功能紊乱的最重要原因。
低体温能降低凝血酶的相关活性,同时使机体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减弱,诱发血小板释放肝素样因子发挥抗凝作用,抑制凝血功能,造成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
重大创伤的患者更容易形成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联征。
其次,低体温会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的改变和药物代谢的延迟。
低体温条件下,机体的基础代谢率进一步降低,多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时间都延长,从而使麻醉时间延长,影响患者苏醒和恢复。
不仅如此,低温还可以增加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对多巴胺作用产生抵抗等。
再次,低体温对机体的循环系统也有影响。
体温的降低能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体温<30°C,还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
同时,由于低体温降低了机体代谢率,机体对氧需求量减少,还能加重心脏缺血的形成。
最后,低体温还能增加切口感染的率。
当机体体温降低时,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增加,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不利于扩散到组织中,容易造成组织的缺氧。
缺氧使得机体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体内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失衡,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得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了术中和术后感染的几率。

04

    
如何避免术中出现低体温?
 
一般来说,预防和纠正术中低体温并不困难,最重要的还是引起重视。
术前,医生可以提前一天对患者病情、年龄、手术部位和方式、麻醉方式、心理状况等进行充分评估,看是不是有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可能,并对此处理。
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然后,我们应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分钟调整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患者机体辐射散热。有研究表明,温度22°C~25°,湿度50%~60%的手术室内有利于患者保持体温和手术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必要时使用保温毯,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进手术室时最好使用保温棉被掩盖。
另外,还可以事先对手术床进行升温处理,比如用电热毯和热水袋预热,根据需要及时调节温度,但最好在电热毯上铺一次性中单,以防漏电引起事故。
而在对婴幼儿进行手术消毒时,由于暴露面积相对于婴幼儿质量比较大,可以在手术床边使用暖风机加温。
如果术中要为患者输注液体药物或血液制品,可以事先对其进行加温和预热。不过,血液输注时温度要控制在36~37°C左右,以防血液成分受到破坏。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手术全程都要加强体温监测,尽早发现低体温,尽早给予保温处理。
术后也要积极掌握病房环境温度,监测患者体温、心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充分供氧,补充热量。
对于严重低温和心功能有缺陷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快速升温,最好每小时2°C~3°C。
 
◆ ◆ ◆  ◆ ◆
综上所述,术中低体温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预防和处理低体温并不困难,却是手术室内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重视的工作。
只有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障,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才能有效防止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使患者能够顺利通过围术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娟,隋丽娟,于英,等.术中低温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7,23(16):199-200.
2.宋玲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2017,7(13):178-179.
3.程志能,张静,李璇,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52-5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术中体温是不是被你忽视了?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围术期体温管理
体温对血液保护的影响
围麻醉期突发低体温或高体温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指南共识||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