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作者:李家海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一位诗人在小城黄州作《黄州寒食诗帖》,嗣后手书,笔走龙蛇,夭矫如意。斯时朝廷正积极推行新政,一位强权宰相也在浓墨重彩地描绘他远大的政治蓝图。皇帝或许已将几年前令他大发雷霆的一宗文字案淡忘——犯官已经贬谪,四海一派升平,国富兵强指日可待。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们在黄州的诗人可能真的是日暮途穷,白头萧散,永无出头之日了。然而即便如此,他手书的这幅《黄州寒食诗帖》,已将其永远定格在漫长而又辉煌的中国书法史上。这位诗人兼书法家,就是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由一州知府锒铛入狱再承恩贬官,黄州一住就是几年。临近清明,正是细雨纷纷,行人断魂时节。乌鸦与纸灰乱飞,小屋像渔舟一样在雨中若隐若现。庖已空,灶已破,湿苇难烧,浓烟与雨搅在一起。“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满心的悲哀莫可告白。“人生看得几清明”,此时又近清明,见君无望,死灰不能复燃,不如效法阮籍,作穷途之哭。
  两首诗的书写伴着感情的律动。起笔尚平淡,接着便不能自制。“年”、“中”、“苇”、“纸”末笔悬针极长,形成特殊的行间布白。两首诗墨色不一,前淡后浓,似乎一首写完重新蘸墨,又好像思绪如潮不计工拙。“欲”、“破”、“灶”、“死”取险势,显得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整幅字“已”、“去”、“白”、“也”极小,“破”、“灶”、“途”、“穷”极大,其间揖让进退,挥洒自如。总体说来,第一首布局匀称,赏花悲秋叹惜流年;第二首疏处一列只5字,密处一列达9字,显见忽疏忽密,感情涌动,景致凄迷,于是末路悲歌。
  苏轼行书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元符三年(1100年),黄庭坚为此帖作跋,称誉此诗太白不如,此帖融前辈书家颜真卿等优长,并说自己题跋是“于无佛处称尊”。作为宋代书法家与诗人领军人物的苏黄共同挥毫的载体,此帖更显得弥足珍贵。
  《黄州寒食诗帖》几遭祸劫,现在静静地躺在台北故宫。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黄州定慧院的梧桐仍难摆脱横亘千年的寂寞,那一抹飘渺孤鸿的影子下,再也不见消瘦颀长的幽人独自往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的字,人生就要饱蘸辛酸、写出豁达
苏东坡,笔墨之中见性情。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赏析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
清明,最宜赏《寒食帖》高清单字
苏轼《寒食帖》,寒食清明节,一人简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