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解》厥阴病——阴盛发厥,阴阳不交之理

厥阴三:凡厥者,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平人阳降而交阴,阴升而交阳,两相顺接,乃不厥冷。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则生逆冷。不顺而逆,故曰厥逆。足三阳以下行为顺,足三阴以上行为顺,顺行则接,逆行则阴阳离析,两不相接。其所以逆行而不接者,中气之不运也。足之三阳,随阳明而下降,足之三阴,随太阴而上升,中气转运,胃降脾升,则阴阳顺接,中气不运,胃逆脾陷,此阴阳不接之原也。中气之所以不转运者,阴盛而阳虚也。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阳旺,行气于四肢,则四肢暖而手足温,所谓阳盛而四肢实也。《素问》语。缘土旺于四季,故阳受气于四末,《素问》语。四末温暖,是之谓顺。水盛火负,阳虚土败,脾胃寒湿,不能温养四肢,是以厥冷。四肢,阳盛之地,而阴反居之,变温而为冷,是反顺而为逆也,因名厥逆。厥逆之家,木郁火动则发热,木火未盛而寒水方旺,则为厥。诸四逆厥者,是其阴气方盛,阳气未复之时,故不可下。凡虚损之家,阳衰阴旺,证亦同此,不可下也。

1 凡厥者,上阳下阴,不相顺接,便为厥也。厥者,手足逆冷,皆中虚不运,上下阳阴,表里阴阳,不相顺接也。诸四逆厥者,是手足寒凉,不可下之,此为一定之理。虚家也同。

2 “凡”厥者,无论外感内伤,不论哪经,见手足逆冷,即是为厥,中虚不运也。厥者之理,虽在厥阴提纲,三阴病俱有,不单单只在厥阴病也,最典型的四逆汤,就是以病证命方名。四肢温暖,是之为顺,四肢寒凉,是之为逆,故名四逆汤。提纲有“凡”字,黄师解也有“凡”字,不可下之,一定之理。虚家亦然,此是重点,不可犯戒。

厥阴四: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而见厥者,此后必发热。既已发热,则此后必又厥。前之厥深者,后之热亦深,前之厥微者,后之热赤微。盖前之阴盛而为厥,后必阳复而发热,阴阳之胜复不偏,则厥热之浅深相等也。阳胜而热则病退,阴胜而厥则病进,是热本吉兆,然不可太过。厥将终而热将作,应当下之,以救营血而息肝风,而反发汗者,亡其血液,风动火炎,必口伤烂赤。

上章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此曰厥应下之者,以其将发热也。缘今之厥深者,后之热亦必深,俟其热盛亡阴,所丧多矣。于其热未发时,应当下之,使阳与阴平,则热可不作,热去则厥亦不来,是至善之法也。不然,热来则伤肾肝之阴,厥来又伤心肺之阳,厥热之胜复不已,则正气之损伤为重,养虎贻患,非计之得者也。

1 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先发厥者,后必热复。提纲伤寒,是太阳伤寒这义。太阳为经阳,阳伤外寒,伤寒一二日,以四五日者,表阳伤而里阴盛,阴阳一偏,则发厥逆。

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先发热者,后必复厥,此即是提纲“前热者后必厥”之义。所谓的四五日而厥者,此“厥”有两种意思,一是厥寒,二是厥热。而发厥者,阴阳互厥,或先见厥寒,也或先见厥热(发热)。先发厥者,是为阴厥,先发热者,是为阳厥,阴厥阳厥,都是阴阳不交之义。所以先发厥,还是先热,都是属厥。

2   厥阴为阴极之脏,阴极则阳复,故阳复发热;前之厥深者,后热复也深。前之厥微者,后热复也微。厥阴脏病,阴阳互厥,厥热往复,厥胜则病进,热复则病退,厥热浅深之相平,阴阳往复之不偏,则病能愈。厥应下之者,是厥将终而热将复,应当下之,以热复太过,而伤营阴。而反发汗,夺营中之温,是亡其血液,所以木燥生风,阳复太过,风动火炎,必口伤烂赤。

3   本条提纲,厥应下之,两条提纲,有点矛盾,此是何理?首先厥逆之时,是不可下之,厥将终而热将作时,此可以下之,以防热过伤阴。此是根据厥深热复亦深之理也。厥阴下之者,是在太阳传来,厥深的基础上,知道热复也深的病理上,并且是厥将终而热将作的病机上,所以厥应下之。

厥阴三,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是一定之理。厥不可下之,是内伤里虚,脾胃虚寒,四肢逆冷,没有厥热往复的病机。

现在具体还分不上来。如果硬要区分厥阴三,厥不可下之,此是里虚内伤,中气虚寒之厥。而本条提纲,厥应下之者,是经阳伤寒,里阴之盛,导至中气不交,阴阳一偏,阴阳偏见之厥。厥不可下,厥应下之,看懂则不矛盾,关键还看不懂。

4 阴阳互厥,就像跷跷板一样,厥热往复,必厥热相平则病愈。总之寒厥与热复,都是阴阳之偏,中虚不复。

在太阳篇;表阳伤阴寒之实,阴寒闭束于外,经阳内热而厥滑。这也是阴阳互厥,如白虎汤提纲,

  在厥阴篇;表阳伤寒,一二日发厥,或四五日,六日至厥阴经,里阴偏盛,中气不交,阴阳一偏,即病厥逆,厥热往复。

厥阴为六经之终,阴极阳复,此也为阴阳之理,厥阴阴极阳复,从何经之复。392页肝胆同气,寒热往来,而生烦者,胆木之阳复也,寒热不作,而反静者,肝木之阴盛也。

论;厥阴十二,先厥后热,利止咽痛,其喉为痹。45页,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结乙陷,阳结甲逆,此正为上热下寒,阴阳不交为厥也,寒在乙木,热在少阳,肝胆属木,一阴一阳,脏阴经阳,厥热往来,内在厥阴,外从少阳,阳气来复也。

5  厥阴者,单从阴论,实为阴厥之病,又从阳论,也为阳厥。而肝属阴脏,阴之极,阴尽阳复,所以名为厥阴。厥病,则有阴厥之寒,阳厥之热。阳厥,反之就是厥阳。

一伤外寒,所以出现阴阳互厥之象,此属厥阴脏病,这就是本案病理。六日如不互厥,则为厥阴经病,经病则统于太阳。

备注:本条注解有错,就错在“前热者后必厥”这句。只解了厥阴,漏掉了厥阳。在注解厥阴七时,我还纳闷,本条怎么伤寒先发热。本条注解,我又去核对了一下,胡希恕与郝万山的注解,两个老师都注解对了。这又是我注解中的一个低级错误。

厥阴五:伤寒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阴胜而厥者五日,阳复而热者亦五日,设至六日,则阴当又胜而复厥。阴胜则病进,复厥者,病必不愈,若不厥者,则阴不偏胜,必自愈也。盖天地之数,五日一候,则气化为之一变,是以阴胜而厥,终不过乎五日。阴胜而阳不能复,则病不愈,以阳复而热者,亦是五日,阴不偏胜,而阳不偏负,故知自愈。

1 伤寒阴盛而厥五日,阳复而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见厥,不厥者自愈;以厥五热五,厥热相平,阴阳不偏,故知自愈。厥热相平,阴阳不偏,以中气运化,升降阴阳也。

2 本条是垂五日一候,厥热相平之理。五者,天地之数,五日一候,则气化为之一变,是以阴胜而厥,终不过乎五日。

厥阴六: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阴胜而厥者四日,阳复而热者反止三日,复阴胜而厥者又是五日,则其病为进,不能自愈。以寒多而热少,阳气退败,故为病进也。

1 伤寒阴盛而厥四日,阳复而热,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阴盛阳退,故病为进。不能自愈。

厥阴七: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阳胜而发热四日,阴复而厥者反止三日,复阳胜而发热者又是四日,厥少而热多,其病当愈。然热不宜太胜,四日至七日,而热不除者,积热伤阴,必便脓血也。

1 伤寒阳盛而发热四日,阴复而厥反三日,复热四日,热多而厥少,阳盛阴退,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退者,积热伤阴,必便脓血。

2  注意,本条是言先发热而后厥寒。此发热就是外感伤寒,而后厥者,就是厥阴之病。也就是表阳伤外寒则发热,里阴虚而后发厥逆,阴阳互厥,厥少而热多。(麻附辛汤,表阳伤即外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厥阴病——乌梅丸
《伤寒说意》 > 卷十·厥阴经 厥热胜复
这才是真正的六经提纲,果断收藏吧(含六经核心)
《伤寒悬解》调胃承气汤,调阴阳之偏:大承气汤,下阳结之燥屎
必保存收藏:伤寒论图解捷悟(附真正的伤寒六经提纲)
谈谈厥阴病(肖春宏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