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桂枝汤,典型医案
userphoto

2022.08.17 上海

关注

备注:每天发一条经方医案,只检典型的发,所以序号,不是连序的。

1外感发热——陈宝田医案

波某,男,56岁,1974年6月8日初诊。上月中旬患感冒,体温达39度,经用清热镇痛剂和西药治疗后,体温下降,但还遗有微热,每天体温波动于37.5-38度,已25天,化验血、尿、便常规及拍胸片,均未发现异常,故前来中医科就诊。诉自汗出,恶风,头痛,纳少,检查,面色微白,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为表邪未尽,营卫不和。桂枝汤2剂,微汗出后,身凉热退,体温恢复正常。

论;本条已用清热与西药,故体温下降,而未能传,表寒不解,经阳内郁,故体温不降,一直发热,或者波动。浮为寒闭皮毛,太阳经病之脉,自汗出者,营郁之风泄也,数为经阳之热不泄也。表解之后,此数也解,也没用白虎加人参汤。脉数也有,也没加清热之药,如石膏之类。此病发热已25天,皆因不知解表,西医没有解表之理论。桂枝辛温,通经解肌,寒去而营解,则体温恢复正常。

10畏寒——祝谌予医案

骆某,男,50岁,1971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其人平素纳食少,乏力倦息。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嘱再服3剂,痊愈。[中级医刊1979,(1):45]《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表寒不解,凝滞不去,则见恶寒。营郁风泄不止,则汗多卫阳外泄,皮毛窍开,吹风透骨,则极畏风寒。所以卫泄则遍身汗出,卫虚则极畏风寒(此即提纲恶风病理),皆因表寒凝滞不去也。寒不去则风不止,风不止则卫阳失藏,汗泄不止。桂枝汤,解表寒而熄风也,卫阳收藏,则汗止身暖,而脱掉棉衣也。

此病注意区别与桂枝附子汤的漏汗相混淆也。本案无里证,全是表证。太阳九十二: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3身半自汗——刘渡舟医案

某某,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明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 凡汗出偏于肢体一侧,或左或右,浸润不止者,都是由于营卫气血有所偏伤,阴阳失于和调所引起。这种“汗出偏沮”,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久而久之,卫气不能固护于外,营气不能守护于内,就有可能导致半身不遂的“偏枯”证。《·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本病往往由于外感风邪而引起,所以用桂枝汤解肌发汗以祛风邪,调营卫,和气血以顾正气,乃是一种正治的方法。不然的话,风邪凝滞营卫,汗出损伤气血,经脉不通,筋骨失养,那么,“偏枯”证就随时可能发生。经方临证指南》《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24营卫不和——郝万山医案

我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在门诊有一天来了一个病人,56 岁。他说大夫,我这个病不太好治,在你们医院治了三个月了,我说你是什么表现啊,我就是每天下午一到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要出一身大汗,汗要出到什么程度呢,一件棉毛衫湿透了,一件衬衣湿透了,把这两件衣服连裤子都换掉以后,我下午才能继续工作,这个烘热汗出的持续时间,从三点钟开始,到四点钟汗就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够继续工作。我就看看他前面看过的病历,有养阴敛汗的,有益气固表的,有清里热的,在我能想到的治疗多汗的方法,前面的医生都用到了。特别是我上次看病的那个医生,他用了敛汗固表的方法。我记得药味用得多,药量用得大,如麻黄根30 克,浮小麦50 克,煅牡蛎50 克,分心木(就是核桃的隔膜)20克,金樱子30 克,在我能够想到的所有收敛的药,所有的敛汗固表的药,全用上了,我心想,这恐怕得有效,这要没有效的话,我绝对没有办法。我说,老先生,你吃了上次这个方子怎么样啊,他说,这个方子吃了一回我不敢再吃了。我问为什么不敢再吃了,他说我上午吃完这个药以后,下午三点钟我还是热,这么一热呢,过去我热完了,汗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工作,那天下午,确实不出汗了,但热了我一下午,一直到下班身上还是热,热得我心烦体躁,汗是没有出,衣服也没有换,但是我不敢再吃了。我一听这话,我说老先生,既然止汗不行的话,我给你发发汗。他愣住了,他说大夫,我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没有一个大夫说要给我发汗的,他说这发汗行吗,他看着我太年轻,对我不太信任。他说要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怎么办?我说吃了我的药没有效,我带你去找我的老师。

  因为那个时候,有些老大夫不出普通门诊,所以有的病人要找老大夫看病是很困难的。他一听这个很高兴,他说,那你给我开方吧。我开了三付桂枝汤,我那时候不太会用这个方子,我也没有告诉病人怎么吃。好,拿了三付药之后,第三天他来了,他说大夫,吃了你的药什么感觉都没有,还是那样。我就带着他去找胡希恕老师,胡希恕老师是当年我们东直门医院特别善用经方的老前辈,那时候他不出普通的门诊,他只在特殊的门诊,给我们的一些高级干部看病。我说胡老,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很疑难的病人,这个病人呢,每天下午到了三点钟就开始烘热,然后开始出汗,出汗出到换两件衣服的地步。以前的医生益气固表,敛汗收涩都不行,我给他用了桂枝汤想发汗。然后他就开始问病人,这个方子你怎么吃的。我发现这个病人吞吞吐吐的说,我早一次,晚一次。后来回想起来,他根本就没有吃我开的药,他就等着我带他去找老大夫看病,他不信任我,更不相信出汗那么多还能够发汗,所以他根本没有吃我开的药,第三天就来了,要我带他去找老大夫,胡老说你的方子开的好,你怎么给他吃的?我说我也没有怎么说呢,病人也吞吞吐吐啊。胡老说,你这样,每天就吃一回药,你不是下午三点钟有烘热,有出汗吗,那你就在一点半钟左右就吃一次药,吃完之后,你不是在办公室吗?多喝一些热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天吧,多喝一些热水,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一坐,穿的衣服稍稍厚一些,能不能先潮潮的出一点汗,到了二三点钟看他热得起来还是热不起来。

  好,就开三付试试,这个老头很高兴的走了。第四天来了,特别高兴,他说,大夫,这发汗的方法还真不错,他说我头一天中午吃完这个药以后,喝了点水,身上潮潮的出了一点汗,根本就不用换衣服,到了三点钟该发热的时候,我就等着它发热,结果热不起来,或者是热的劲不大,随后出的汗不多,我只把最里面的衣服换了。到了第二天,比头一天的热更轻了,我觉得衣服不换就可以了。到了第三天呢,就热得更轻了,根本就不用再换衣服了,所以这方子是有效的。我就说再开三付,他说要不要再找老大夫,我说不用了,老师很忙。好,又开三付。后来就好长时间没有再来,过了三个月以后,我从门诊调到病房。有一天他来说,上次呢你带我去找胡老看了病以后,前前后后吃了六付药,从此以后不再有烘热,不再有出汗了。可是最近又有一点汗,你看看这个方子还能不能再用?我说可以。我再给他开桂枝汤,原方6 付。他说郝大夫,看来你们的工作经常变动,我吃完这个药以后不再复发,我就不再找你;再复发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我才会找到你的。你想想工作的调动总会有轨迹的吧,总会有人知道吧。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没再来找我。《郝万山伤寒论讲稿》《经方直解》

论:太阳八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于其时发汗则愈,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发汗者,是营卫和而自汗出,区别于麻黄汤的真发汗。桂枝本为解肌之品,桂枝汤也没有一味药是发汗药。

此案每天下午三点四点发热自汗,胡老让其每天一点钟服药,即是先于其时发汗则愈。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时间。此病虽然用桂枝汤治愈,但之前在医院已经治了三个月,可见大多数医生,对桂枝汤的病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营卫不和的病理,认识也不足。

太阳九病常自汗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

这两条提纲都是营卫不和。太阳八的主症是时发热自汗出,太阳九的主症病常自汗出。是这两条的主症对比。但都是桂枝汤证。

30全身瘙痒——胡希恕医案

范某某,男,24岁,技术员,198541日就诊。患者自1978年起,每于打球或劳动后汗出,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淡红色线状痕迹,有时随搔随消,日久搔后二三日渐消散。初起一二年间,服用抗过敏药有效。近来每每在活动后,身体发热瘙痒加剧,不畏风寒,口和,舌润,薄白苔,脉缓略弦。拟从调和营卫,佐以疏风入手。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桑皮15g、地肤子10g、路路通15g。嘱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46日):服药后,自述瘙痒基本控制,劳累汗出舒畅,肌腠间的郁热感不复出现,诸身轻爽,脉息和缓,舌苔白润。要求服药巩固,仍依前方,再进5剂,此后未再复发。

按:桂枝是治身痒的良方。究其身热汗出身痒,且经年不已,脏无他病,实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故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于外,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药中肯壁,虽属固疾,尤可取效。诚然,用此辛温之剂,如系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皆在所不宜,必须明辨。《经方传真》

31荨麻疹——罗大伦医案

我曾经在一个中医学校讲课,当时有个男同学,说他妹妹有荨麻疹,问我可以治疗吗?我说可以,于是他就把妹妹领来了,我一诊脉,脉象微迟,舌质的颜色不够鲜红,我就问是怎么发病的?这个患者回答,是在一次献血以后出现的荨麻疹,胳膊上一挠就起来若干的红色风团。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献血后,本来比例相当,配合很好的气血,突然因为血液的流失出现了不调和,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营卫不和,现在我终于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了!

于是我就让同学们试着开方,可是大家按照自已的思路,开了很多杂乱的方子,最后我告诉大家,这就是你们学过的桂枝汤的汤证啊,于是就开了桂枝汤。几天后我再去上课,同学们说;“老师,她又来了,你来给诊一下脉吧。”这些同学很有意思,也不说治好没有,就是让我诊脉(这是在考验我吧),我当时还以为出了什么问题呢,就坐下来诊脉,手一搭脉,觉得脉象很是平和,在看舌头,也红润了,就说;“这应该没事儿了,荨麻疹如何了?”这个女孩这才说,荨麻疹已经消失了。

桂枝汤有系列的方子(张仲景给进行了加减),叫桂枝类方,在临床中,用桂枝汤类方来治疗荨麻疹的机会是比较多的。

论:血液的流失,造成的血虚,血虚而生风,则风泄皮毛,泄开皮毛,则自汗不止,卫阳失藏,泄而不开,营郁血热,则发隐疹红斑。桂枝汤,行营血而疏木,调和营卫也。

这种没有外感伤寒,也会病麻疹。这也算是麻疹的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正好解释血虚会内伤的病理,会出现的各种杂证。

69虚劳重症——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18岁。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属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湖北中医杂志1992,(5):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此为虚劳失精家,劳伤五脏元气也。脉沉细而弱者,此为五脏失藏,阴中无阳,极虚之脉。下肢麻冷,夏天畏冷,此为中气虚寒而失秉,阴阳脱气也,用补肾不效,则改桂枝汤,

疏木升陷,以建中气。虚劳之病,率先伤在肝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桂枝汤代桂枝加龙牡汤,疏木建中气也,中气复,则阴阳交济也。

70男缩阴症——张明光医案

李某,男,38岁。冷水淋浴后,遂感背寒肢冷,阴部及大腿内侧有抽搐感,阴茎阵阵内缩,疼痛难忍。曾用阿托品,去痛片及中药治疗无效。查外阴,阴茎只及正常时1/2,皮肤无红肿,睾丸上提,舌质淡红,苔白薄,脉弦缓。证属寒滞肝脉。经气不通。治法:温经通脉,理气止痛。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吴萸10克,小茴香10克。1剂痛减,又3剂痛止。

按:《灵枢·经筋》说:“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伤于寒则阴缩入。”患者冷水淋浴。寒滞肝脉见前阴宗筋拘急挛缩,寒凝气滞,不通则痛。用此方温通经络,佐以理气止痛,寒去痛止。《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诸寒收引,而肝主筋,桂枝汤疏肝解挛,吴萸加茴香,遂寒而通经。

国医大师,班秀文

76妊娠反应——班秀文医案

赵某某,女,28岁,卫生院护士。受孕2月余,恶闻食臭,每食入则吐,心烦,时吐液涎,质稀薄,脉细缓,苔薄白、舌质如平。证属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拟桂技汤调和阴阳,和其营卫为治:桂枝5g白芍药5g生姜10g炙甘草5g大枣10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经方治验妇科疾病》

77妊娠寒热——门纯德医案

马某,女,29岁。妊娠2个月,困倦嗜睡,胃脘嘈杂不适,遇冷则寒栗,遇热则烦躁,情绪无定,呕吐不严重,脉象滑弱,但不能正常工作。服桂枝汤(桂枝、生白芍、生姜各三钱,炙甘草二钱,红枣四枚),水煎,晚饭前温服后进热粥,盖被待有微汗。2剂后,即日恢复。摘自:门纯德.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体会,山西医药杂志,19791):26.《经方治验妇科疾病》《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81产后风——姜春华医案

蒋某,女,28岁,产后虚弱,常自汗,畏风,乏力,足受寒则麻,脉浮,苔白。证属营卫不和,血虚失调,拟以桂枝汤加当归补血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3克,当归9克,黄芪9克,5剂

本案辩证为产后血虚,营卫不调,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又桂枝与当归同用,温通血脉。黄芪与当归白芍相配,益气养血以扶正,药后痊愈。

论;产后亡血,血虚生风,风泄皮毛,卫气失敛,故常自汗,此畏风者,就是畏寒之义,因汗出虚而孔窍开,故微寒即恶之。

产后自汗者,有桂枝汤证的气血不和,也有小柴胡汤证的阴阳不和。

85产后便难——舒鸿飞医案

梅某,女,27岁。产后大便困难已20余天,某医以养血增液治疗无效。现大便三五日一行,艰涩难解,但腹无所苦,伴终日自汗,时时恶风。视其舌淡红少苔,脉之浮虚。综合脉症,考虑此便秘乃营卫不和所致,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杭芍10克,当归12克,炙黄芪15克,肉苁蓉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红枣12枚。五天后复诊,诉服上方五剂,自汗减少,大便较前通畅。效不更方,续服五剂。

一月后云自汗得止,大便亦恢复正常。

按语:此例便秘,前医曾用增液汤加味,然服药则通,停药则秘,患者失去信心,就诊时云:但治其自汗可也。但自汗与便秘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盖自汗虽为营卫不和所致,但汗又为津液所化,人身津液布施本有常度,汗出则津液外泄,肠中津液亦因之减少,致肠道失润无水行舟而致便秘,故本例便秘本于营卫不和。增液汤仅针对无水舟停,而无水舟停却本于自汗,故用之则通,停之则秘,桂枝汤治其自汗,汗止则津自还,肠自润,便自调,不治便秘而便秘得除。此后凡遇便秘,只要伴自汗者,均以桂枝汤治之,从而扩大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有自汗出伴恶风,此是表病,营卫不和也。汗出津泄,则胃肠燥盛。

研究表与肺,肺与大肠的关系。

桂枝汤————肺与太阳,同主皮毛。表郁自汗,津亡便秘。

麻杏石甘汤——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表闭肺逆,大便溏泄。(观麻甘汤便溏案)

86产后高热——王与贤医案

周某,女,24岁,1979年10月5日初诊。新产后,突发高热,血崩不止,检查确诊为肠伤寒,叠经中西医抢救,治疗不效,病势危急,邀余诊治。症见血崩不止,呕逆腹胀,溲涩。午后热重。兼有恶寒,汗出,体温40℃,详析其症,系太阳表证与湿温并病,虽在新产之后有气血两虚、血崩不止之虑,但若此际不去其表邪,清化湿热很难图功,故予桂枝汤合三仁汤。服后汗止热退,恶寒消失,血崩也随之而愈。

按语:此例患者血崩为标,外邪为本,急于止血,外邪不解,病势更重。此时治其外内自调,法《内经》标本缓急之理论,取仲景表里先后之治则,故疗效卓越。《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本案就是产后中风,伤寒表闭,则营郁血热,木陷而血崩。解表则营气外达,木升而血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发热怪案一则
王子政医案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一期)第七周·第二课
芍药甘草汤——痉挛医案3条
也说许叔微论“桂枝汤”中的“芍”和“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