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十枣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六: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诸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约1.8克),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是有水湿在内,于法可攻,然必表邪外解,乃可攻之。其人内有水气,格阳于外,气蒸窍泄,漐漐汗出者,而阴阳胜复,发作有时。水饮阻格,浊气不降,头为之痛。阴邪上填,心下痞结硬满,而引胁下疼痛。胃气上逆,而生干呕。肺气上逆,而苦短气。使非水饮郁格,何以至此!若其漐漐汗出而不复恶寒者,是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也,宜十枣汤,大枣保其脾精,芫、遂、大戟,泻其水饮也。

1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者,此是里有水气也。于法可攻,必表邪外解,乃可攻水。

其人内有水气,格阳于外,阳蒸而窍泄也,漐漐汗出者,而阴阳胜复,故发作有时。水饮阻格,浊气不降,头上壅塞,所以头痛。浊阴上填,心下痞满,此是水停心下,流于胁下,所以痛引胁下。干呕短气者,水停心下,胃逆而肺阻也。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而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2 肺主皮毛,而气化津,气降化水,气能行水。内有土湿,不能消化水气,外寒一闭,则气不行水,土湿不化水,则心下停水,流于胁下,则作心下痞硬,引胁下痛。此就是本案病之来路。太阳与肺,同主皮毛,太阳病中风,而脾肺病停水。太阳表解者,仍可攻水。

水停心下,格拒阳气,不能下降,则经阳外蒸,而为汗泄,故其人漐漐汗出,汗泄之后,里阴内盛,则阴盛而阳负,则无汗出,阴阳胜负,而复往来,所以发作有时。汗出不恶寒者,此为经阳外蒸,表寒已民解,而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里气未和也,十枣汤,攻其停水也。十枣保其脾精,芫花甘遂大戟,攻其停水,一泻了之。

太阳百二十七: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 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黄连一两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水谷不消,陈宿停留,浊气冲胸,而干呕食臭。胆邪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土败木贼,阴气激宕,腹中雷鸣,而病下利。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降其浊阴,黄芩、黄连,清其心胆,姜、甘、参、枣,温补中气,以转枢轴也。

1 伤寒,汗出解后,阳随汗外,而中气也虚,胃中不和也。胃为阳腑,腑主受盛,虚则胀满又主降浊,寒则不降,则心下痞硬。胃不和者,水谷不消,陈宿停留,然后就是气逆,干噫食臭。胃逆则木贼,是胆木克土,土虚不能制水,就是胃中停宿之水,流于胁下。阴气激宕,腹中雷鸣,而病下利也。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积水,干姜以扶阳。生姜温胃寒以降逆,干姜温脾而升陷。黄芩黄连,泻甲木之上逆,清胆火而泄痞结之热也,人参甘草者,温补中气也。

2 干噫,就是打嗝。干噫食臭者,是浊气上冲,嗳气噫气上气之义,并有食物酸腐馊臭味。胁下有水气者,此是土虚不能消化水气,停于胃中,流于胁下,走于肠间之义。此不是用五苓泻水,而是用生姜半夏泻水。生姜与半夏,也是小半夏汤的配伍,生姜最能化胃中之停水也,温胃寒而降浊也。下利者,阴盛合于肠间之水也。

3 本方名生姜者,温胃寒也。名泻心者,泻痞结之热也。大黄泻心汤之名者,表闭内热,大黄泄内闭胃热,黄连泻痞结之热也。

胃为阳腑,而主降逆,寒则不降,此是用生姜温胃寒以降逆。

反之则胃为阳腑,不降则热,此是邪热,此是大黄泻热降逆。(外闭内热)

太阳百二十八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 半升 大枣十二枚 黄连一两 (人参三两。考)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应当解表,医反下之,败其中气,水谷不化,土木皆郁,升降倒行。脾陷而贼于乙木,则腹中雷鸣而下利。胃逆而迫于甲木,则心下痞硬而干呕。君相二火皆升而心烦。医以痞为结热,而复下之,其痞益甚。不知此非结热,但以胃中阳虚,不能堤障阴邪,阴中客气,上逆阳位,故使心下结硬也。甘草泻心汤,甘草、姜、枣,补中而温下寒,半夏、芩、连,降逆而清上热也。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1 伤寒,中风,本当解表,医反下之,败其中气,则脾陷胃逆,升降失常而倒行,脾升而不能,清阳沉陷于下,木郁疏泄,腹中则下利十余行。胃不能降,浊阴逆填于上,则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此已败中,而为坏病,治当理中调其升降,或双解表里桂枝人参汤,或用生姜泻心汤)

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医不知此心下痞而非结热,是因胃中虚,升降倒行,客气上逆,浊阴不降,故使痞结也。复下之后,其痞益甚”者,则成结热之痞,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干姜、大枣补中而温下寒,半夏,黄芩、黄连泻其结热。

2 表病误下,是为一坏,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又复下之,是为再坏,则成结热之痞。医见心下痞,且干呕心烦,忽略了下利十余行与完谷不化的证。不知脾胃升降倒行之理,只知心下痞,误以为此痞为结热,而复(误),则真成结热之痞,甘草泻心汤,黄芩、黄连、半夏,泻其结热也。

3 脾胃虚寒,中气升降倒行之痞,复误下治痞,则病机一转,由中虚胃逆之痞,变成结热之痞,甘草泻心汤,泻其结热。

客气上逆,有噫气不止,有气郁为痰,也有热结为痞。噫气者,旋覆花代赭石汤,痰者瓜蒂散,水者五苓散,热者泻心汤。重点:都是客气上逆;有痰,有水,有气冲,有结热。前面的桂枝人参汤的虚痞与泻心汤热痞对比后面的痰痞,水痞,噫气痞。此是痞证排序递进的含义。

4 生姜泻心汤,以生姜为名,温胃寒以化水气;甘草泻心汤,以甘草为名,补脾胃以化中气;半夏泻心,以半夏为名,降浊阴上逆也。而泻心之名者,皆是心火之热结(凝结)。半夏降浊,甘草补中,生姜温胃寒,三方三名,突出什么意思,中气寒、中气虚与中气逆,而病心下结热也。

生姜泻心汤,是汗后中虚,而胃腑虚寒,火客于膈上,水停不化也。

甘草泻心汤,本是中虚,升降倒行之痞,又误下治痞,中成结热之痞。

半夏泻心汤,是少阳禁下,误下为坏病,救逆之方

这三个方,大同小异,比如半夏,每个方的剂量,都是半升,大枣都是十二枚,甘草都有,黄芩都有,黄连都有,干姜都有(人参也有),就一味药剂量的差别

论:痞证的心下痞硬而满,对比一下外感少阳经病的心下痞硬证。痞满的病理是阴盛中虚,而少阳经病的胸胁痞硬是小柴胡汤证。痞证是胆胃互遏之理,胃逆而胆痞。小柴胡是少阳经病,经气不降之痞。所以二者关系,都是胆经不降之痞,但病痞硬之理却不同,此要分清。有的时候,会误以为是小柴胡汤。后学少阳则知,先打个预防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经方-0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焦树德】旋覆代赭汤临床运用体会
腹胀满
旋覆代赭汤?焦树德
五泻心汤的分析和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