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中风类证——卒厥脱症,寒厥,经来血厥
userphoto

2023.05.04 上海

关注

21卒厥脱症——李可医案

城关居委装卸工温宝兴,52岁。1977423日凌晨5时,突觉胸中气不上达,随即昏厥。自汗,遗尿,右半身偏瘫脉弱不上寸,尺部亦虚。以毫针刺人中后苏醒,语声低微如蚊。此人一生困顿,当装卸工几十年,难求温饱,劳倦内伤,肾元久衰。昨夜装车到零时,已觉气喘汗出,湿透内衣。法宜大补气血,温肾敛肝固脱。补阳还五汤变方合张锡纯氏来复汤加减:
生芪120克,山萸肉60克,红参10(另炖),当归30克,白芍15克,炙草10克,肾四味120克,生龙牡各20克,赤芍、川芎、地龙各10克,桂枝10克,桃仁、红花各3克,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4枚,7剂。
430日二诊:服1剂,汗敛喘定,服3剂,可拄杖学步。服完7剂,已可弃杖行路。嘱其再服7剂。5月下旬,遇于百货公司,扛包装车已如常人,追访至62岁,继续当装卸工,健壮逾于往年。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22寒厥//阳和汤——顾维超医案

刘某,女,20岁,1978220日就诊。其丈夫代诉患者体素虚,半月前因得悉其母病危,急行于风雪之夜,虽寒犹汗,继忙母丧,近3日出现午后头晕而痛,项背拘紧,继则周身颤抖怕风,欲厚衣被及近火为快,后即人事昏糊,持续二三个小时而渐醒,口唇青紫,手足厥冷至肘膝,且麻木作痛。来诊时正值发作,诊脉沉细而弱,舌质淡、苔薄白根略腻,此乃劳则气耗,寒湿乘袭伤阳而为寒厥,方取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麻黄6g,桂枝6g,白芥子6g,鹿角胶(烊化)12g,干姜10g,黄芪20g,当归10g,细辛3g,炙甘草6g,葛根10g,羌活6g,附片6g,防风6g,生姜6g,大枣5枚。服药2剂后得微汗而诸症均减,复诊时去羌活、葛根再服2剂,药后病愈。
按:本例厥逆之症,乃一奇病也。《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分析其由,《素问·厥论篇》谓:“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因之治当温补通脉,回阳救逆。阳和汤本为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剂,今合当归四逆汤通脉回阳救逆,佐黄芪补气温通,葛根、防风祛肌表之寒,姜枣温补调营卫,阳运得通,阴霾得散,寒厥自除矣。(顾维超,阳和汤在内科临床的应用。江苏中医杂志,1980,(3):37

按:方名释义:本方名为“阳和汤”,阳和者,是指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九年,始皇东游……登之,刻石,其辞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气方和起。”中春,即仲春,意思是说,到了仲春二月,阳和之气方始升起。《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亦谓:“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本方是外科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以收阴寒散、阳气和之效,犹如自然界中阳光普照,大地回春,寒凝顿消,阴霾四散,阴平阳和,万物茂盛一样,致使阴疽速愈,故名“阳和汤”。
组成:阳和汤由地黄、鹿角胶、麻黄、肉桂、白芥子、炮姜、生甘草组成。本方为清代外科名家王洪绪所创。据《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所载,本方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治疗阴证疮疡多用之,因而本方又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是治疗阴疽方剂的祖方。王氏治疗疮疡之阴证每喜用肉桂、麻黄、姜炭三味,意在助阳气,解寒凝,《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阴疽恶核的“阳和丸”

即由此三味药组成。阳和汤乃前述三味药再加入熟地、鹿角胶养血,白芥子化痰,生甘草解毒,用于阴疽由营血本虚、寒凝痰滞而致者。清末外科医家张正深得本方配伍用药精髓,并且善于临证变通,仿阳和汤意创制了多首治疗阴疽的系列方剂,记载于其代表作《外科医镜》中,如阳和二陈汤、阳和化坚汤、阳和化岩汤、阳和救急汤等等,均以肉桂、姜炭、麻黄、甘草为基本药物,分别配入化痰、解毒、益气、养血等药,治疗骨槽风、乳癌、阴疽溃破或倒陷等多种顽症,进一步发展了阴疽的治疗方法。《奇难病系列丛书--阳和汤》
论:本案汗泄经阳,又伤阴寒,而发厥逆也。经阳伤则气逆,里阴寒则气陷,阳逆阴陷,阴阳不交,所以发厥。阳和汤解经阳之表寒,当归四逆汤,温厥阴之脏寒。
备注:凡是标题,有方名,并有两道斜杠者,是附注解,本方的出处与方义。

23血厥——赵守真医案

严妇张氏,年四十许,体素不健,生育多,不时发病。月前卒倒,移时始苏。今晨餐后,正操作中,又晕仆,无何亦醒,其夫始为之治。先有同屋医某诊为痫病,方书竹茹温胆汤。夫业药,疑而未决,延吾会诊切脉问证,乃曰:“此非痫证,系血厥也。病证当口吐涎沫,脉多弦滑。今病则否,不吐涎而脉微肢厥,面色㿠白,以此为别。本病属心气虚,营血弱,经脉敷荣失调,阴阳不相顺接,故而为厥。一俟气过血还,阴阳复通,乃即平复。”内经云:“上虚则脑鸣眩仆。”此亦阐明血虚而厥之理。关于血厥,许叔微本事方早经论述且具方治。患者体弱血虚,凭脉论证,属于血厥无疑,竟书给成方白薇汤:
白薇三钱当归八钱党参五钱甘草三钱
并曰:依服十帖当不复发。后果如所言。《治验回忆录》

论:血厥者,典型的血虚,阴阳不相顺接也。

24经来血厥——刘渡舟医案

XX,女,30 岁已婚,住北京海淀区1995年3月21日初诊自诉每届经期前后则头痛如劈,昏厥欲仆手足逆冷,汗出淋漓,面色白,状如“休克”。月经有黑紫色血块。伴随身软乏力,腰痛,心悸少寐,口干。观其形体赢弱,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脉沉细弱。辨为气血不充,血不柔肝而在血室空虚之时肝之风木阳气厥而上行为患。治以白薇汤补血柔肝并清虚热
当归20克,白薇10克,党参12 克,炙甘草10克服药七剂,心悸肢软好转,体力增加。原方党参增至15克当归加至30克。续服十四剂后,月经来潮,除小腹略有不舒反映,头痛眩冒未发。
[按语]导致厥证的原因很多,但其病机关键是阴阳之气失却平衡,不能相互贯通。《伤寒论》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所谓“阴阳气”,其义为广,可以是表与里,气与血营与卫,上与下等等。本案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头痛眩冒,重则仆地人事不知,状如休克。乃由血虚而肝气独行于上而使阴阳之气上下不相顺接所致。其辨证的眼目是每逢月经来潮之时,血液下行,血室空虚,使阴阳上下不维系而发生厥证。从其口干、舌淡之症观察,本案兼有血虚生内热之情。所以在补血的同时,伍以凉血清虚热之药,选用《普济本事方》之“白薇汤”。当归补血,党参益气,白薇清血中虚热,甘草以调和阴阳。共奏益气血,清虚热,调和阴阳之功。刘老常用之治疗头痛、眩晕、手麻等证而有随月经来潮而发作的特点,效如梓鼓
论:面白,心悸,身软乏力,都是典型的血虚证。面白者,亡血木枯之象。心悸者,清阳之脱陷也,就是木气之郁陷。身软乏力,此是血虚,对比气虚,也有身软乏力。手足逆冷,此为厥逆,故阳厥则欲仆,经阳外泄,则汗出淋漓。本案有当归补血,参草培土,升左路肝脾,升清阳之陷,交济阴阳,也能治愈。小腹略有不舒者,是肝经有寒也,此是细辛、吴茱萸与川芎证。

  竹叶石膏汤——气虚,虚羸少气,肺病热燥,气阴两伤。(虚羸少气,就是全身无力)
   当归四逆汤——血虚,身软乏力,血虚寒涩,肝经温气亏败。(身软乏力,也是血虚症)
    正因如此,所以全身无力时,会辨症为气血两虚证。肺主气,气虚者,多为外感之劳复证,肝主血,血虚者,多为内伤内虚证,木气为风,病必生燥,此燥者,就是归胶地芍。另外内伤的气血两虚证,就是肾主藏气,肝主藏血,中气虚而生化气虚不足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第65 讲 厥逆证
抽丝剥茧,细究“当归四逆汤”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当归生姜羊肉汤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947 美食养颜除恶疾 当归生姜羊肉汤 曾乐
医圣献给患者最美味的药方:治盆腔炎、低血压、附件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