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谈死亡——假如我死了,我的灵魂会看到什么?
userphoto

2023.08.29 上海

关注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陶渊明晚年病重,自觉时日无多,

但心底并没有一丝的悲戚,

因为他早已勘破生死,

正如他在《归去来兮辞》的最后写的那样,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随自然而化于天地,乐天知命,

不忧不惧,亦无顾虑。

突然,陶渊明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自己死后,灵魂飘出,会看到什么?

于是他开始幻想,亲眼看着自己从入殓,到出殡,

再到下葬的整个过程,以及亲友们又是如何悼念自己的。

想法付诸诗篇,即成《拟挽歌辞三首》。

简析

第一首,先用两句来总结对生死的看法——“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有生必然有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即使早死几年,也算不上短命。

接着写自己突然死了——“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昨晚还是一个人,今朝已登死人名簿。

然后,他的灵魂就游荡出来了——“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他不知魂灵将依附何处,回头望,但见枯稿的躯体寄存在棺木中。

再看周围的亲友,每一个人都痛哭流涕,特别是他的孩子——“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只是,对此他已无动于衷——“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人死气绝之后,人生的得与失、是与非,便再与他无关,千秋万岁后,他一生的荣辱还有谁记得呢?因此,也无须计较了。

但是……陶渊明啊,终究还是一个“酒鬼”,放得下一切,偏放不下酒杯,所以他开了个玩笑,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死后最大的遗憾就是生前太穷,没有喝够。

本该严肃庄重的婉辞,却把读者逗笑了,这样的陶渊明也太幽默可爱了。

一提起喝酒,陶渊明就兴奋了,尽管此时他正接受亲友的祭拜。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活着的时候没酒喝,今天终于可以大饱口福了,可是那满觞的美酒,他却无法喝到。陶渊明急了,心里还想着新酿的春酒,恐怕也喝不到了。

不但喝不到酒,连面前的佳肴也吃不到。看着身旁哭泣的亲友,他想开口说话,却发不出声音,想要睁眼,眼中已无光芒——“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他设想,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棺柩会深埋在“荒草”丛中,那时再想回家,怕是永无机会了。

很快,到了出殡之日,在茫茫的荒草中,在萧萧的白杨下,在霜寒的九月里,他被亲友送出家门,所到之地,是“四面无人居”的高坟累累的墓地。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二句,写“幽室”(墓穴)未封时所见所闻:马似乎觉察到主人已逝,故仰天悲鸣;风虽与逝者无关,亦作萧条之声。待“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一旦黄土掩埋了棺木,“我”便与人间永远隔绝了,即便是贤达之士,也一样有此“下场”。

最后,丧礼结束,那些来送殡的人都各自回家,而坟茔里的作者却再也回不去了。他猜想,亲戚可能还会悲伤一阵子,而那些跟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人很快就忘机了,该干嘛就干嘛去了——“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这几句是作者识透人生真谛和世俗人情之后提炼出来的话。所以接着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死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把躯体托付给大山,渐渐腐化,与山陵融为一体,回归自然罢了。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多少人在临终时,还能有如此豁达的心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名句谨以10字让人顿悟生死
辛弃疾致敬陶渊明,建停云亭,写下千古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
陶渊明最为经典的7首古诗,看破名利,归于自然!
登高辞青,赏菊饮酒~今日重阳,不能少的过节仪式感
《如果世上没有酒》哪位高人写的,太绝了,太有才了!
祝允明《陶渊明饮酒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