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仲景为何爱用这5味药
小 编 导 读

如果说“经方”是现在中医圈的当红主角,那么张仲景的方子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随着大家对仲景经方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药物配伍上的深思熟虑,区别相似药物进行的精细选择更体现出仲景经方的妙处。今天,就从张仲景常用的5种苦味药入手,一起学习下如何更加精准地遣方用药吧!


柴胡

柴胡的用药部位为地下根,质地非常柔软疏松,重量很轻;柴胡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很远就可以闻到,口尝之味微苦,从这些特性而言,柴胡当为天气多而地气少,其味苦。《本经》记载柴胡苦、平,为中品药,亦可说明柴胡天气多而地气少。与同是中品药且味苦的麻黄相比,柴胡用的是地下根,麻黄用的是地上部分,麻黄能使体表的气快速向内运行而又运行得不深,从而缓解肌表的郁滞;柴胡能够使内里的气向内运行,但不致泻下,故柴胡可推陈致新,可以用来条达内里郁滞之气,使郁滞之气得以疏导且不伤气。治疗少阳病内里郁滞的小柴胡汤君药就是柴胡,就是取其疏导气而不泻实的特点;少阴病中因内里郁滞导致气不达四末,所选方剂四逆散亦是取其通郁滞的作用。

柴胡既然苦味,向内推陈致新,何以后人反谓其升提阳气?其原理亦为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若病人少阳郁滞,气血郁而不能上达头目,则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等头目症状,服用柴胡后郁滞之气血得以通达,诸头目症状缓解,头目清醒,后世医家就认为此为柴胡使阳气升提的表现。事实上非柴胡能使气血上升,而是人体之郁滞去掉后气血自然通达之效。还有很多医生听病人说心情不好,就用柴胡疏肝解郁,其实这种思维本身就是错的,即使用后世的辨证方法来看心情不好也未必都是肝气郁结所致。虽然临床验证很多心情不好的病人的病机是内里郁滞,需要用小柴胡汤,但是还有很多并非是内里郁滞引起的,即使是内里郁滞也未必都是柴胡的适应证。临床常见很多病人生气后表现为乏力、纳差、腹痛等太阴病象,亦有病人生气后表现为四肢厥逆等厥阴病象,因此运用柴胡还是以辨证为主,以不失阴阳为要。

我临床用仲景方中的术均用生白术。白术药用为地下根茎,质地结实沉重,香气较大,尝之苦涩味大,可知白术地气多而天气亦多,然以地气多为主,偏于养命。《本经》记载术气味苦、温,为上品药,苦则使气向内运行,温则使气偏躁动,然上品药地气多,故而术能温煦着气并使气向内运行,不至使气动得过快,亦不致泻下。

术是非常好的温和之品,既温又和,需要以温药和之的水饮病,用之最宜。张仲景用术通过不同的配伍可以温化全身各处的水饮,水饮在表可配麻黄之属,如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等;水饮在四肢可配桂枝、附子之属,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白术附子汤等;水饮在内里可配桂枝、茯苓之属,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现在临床常用的炒白术,是将生白术用麸炒,炒至表面发黄,药物炒制的过程是通过高温散掉药物的部分气,减少药物的天气,因此炒白术比生白术天气部分更少,更静,偏于补益,且炒后的白术味由苦变为焦苦,如此则药物的作用就发生了变化,味苦则向内,天气小则安静,能使气向内而固涩,能收涩住人体向外消耗的气,配伍甘味药,可治疗虚劳病。后世常用的四君子汤即是治疗虚劳的佳品,整方苦甘而温,我临床验之此方能收涩外耗的气,可使气充实并回到内里,治疗内里的虚寒,因此绝不可视其方平和而认为此方弱,只要辨证正确此方多出奇效。如果是阳明实热的气外耗则断不可用炒白术,炒白术不仅不能收涩住气,反倒由于收涩不住而使气过度暴出。

关于争议颇大的苍术与白术之分,我们通过性状来看两药差异不大,苍术较白术质轻,质地亦较白术疏松,苍术所散发的香气也较白术大,故而苍术的天气较白术多,而白术的地气较苍术多,因此后人多说苍术动而白术静,动静是相对而言。我于临床验之,生苍术动性远强于白术,非常燥烈,且不柔和,当为中品药,麸炒苍术动性稍小,但仍然比生白术动性大,有很强的温化水饮之功。

黄芩、黄连、黄柏

通过分析张仲景对这三味药的运用,我们便可管窥张仲景用药精细之一斑。张仲景有黄芩、黄连同用,如泻心汤、葛根芩连汤、黄连阿胶汤等;有黄连、黄柏同用,如乌梅丸、白头翁汤等;有各药单独运用,却从未出现三个药同时运用。张仲景精细地区分了这三味药的适应证,只有建立在对每一味药的气味精准的把握下,才能用药少而效力宏。

黄连,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质量稍重,味极苦,其气稍香,由此可见黄连所含地气重而天气轻,其性静。《本经》记载黄连气味苦、寒,为上品药。故黄连只有苦之味,却没有苦下之气,苦则向内,寒则凝,单用黄连能使气向内,却同时使气宁静,如寒冰一样可以冷凝内里的热气或热结。

黄芩,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质量轻(家种的黄芩质量稍重),味稍苦,其气闻之微,由此可知黄芩所含天地之气都稍多,天气稍多于地气,其性动。《本经》记载黄芩气味苦、平,为中品药。苦则下,又为中品,性动,故黄芩可使气向下行,并微泄气,其药用为根,作用偏里,单用能泻掉内里郁滞之气,若与黄连同用则可微泻内里的热气或热结,但厥阴病的内热不可泻,故厥阴病用黄芩需谨慎。

黄柏,药用部位为地上树皮,质量轻,味稍苦,凡是地上部分天气均多,由此可知黄柏所含天地之气都稍多,天气稍多于地气。《本经》记载黄柏气味苦、寒,为中品药。苦则向内,寒则凝,黄柏能使气向内运行,并使躁动的气凝住,为中品则向内之力较强。黄柏为地上树皮,故其并无泻下之功,只是使向外躁动的气向内行,却不会泻下而损伤气。后世医家对尺脉虚而寸脉大的病人多认为是虚火上炎或相火妄动,此时不可用苦寒直折的清火,只可用黄柏引火归原,代表方便是知柏地黄丸、封髓丹等。张仲景在厥阴病的内热中多用此药,尤其是配伍黄连,增加了其寒凝的效果,却不泄气。从动性上看,黄芩、黄柏能使气动为中品药,黄连则静为上品药;从是否泄气上看,黄连、黄柏不泻,黄芩微泄气。

除了文中分析的几种药物之外,张仲景常用的苦味药还有芍药、大黄等等。临床应用时如何选择白芍与赤芍?大黄的药性特点又是什么?中医学习之路就像是在思辨、探索的迷雾之中不断前行,而前人的经典就如同道路前方的明灯。如何清楚领悟明灯指引的方向,找到中医本原之道?这本书或许能您拨开迷雾,一窥中医的真面目——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

中医治病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天地间四时五运流转的规律,在人体就是六经阴阳传遍规律,这个规律古人称之为“道”。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至简至真,“道”的本体与“道”在针刺上的应用详细记录于《黄帝内经》的各篇章里,《神农本草经》则详细记述了“道”在中药上的应用,张仲景《伤寒论》详细讲述了“道”在汤液治病上的应用。本书带领读者,拨开思维中的迷雾,学习中医经典智慧,领会经典所传载的天地之道,学习最直接有效的六经脉证与《灵枢》针刺,找到天地智慧所带来的如大醉初醒般目明心开的感觉,找到至简至真的天地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病主药歌
[转载]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2)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2) (2011-10-01
汤液本草
诸药泻诸经之火:遍体肢节痛需用羌活,风湿亦用
诸药泻诸经之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