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大承气汤——头痛,燥咳,哮喘

67头痛干呕——曹颖甫医案

若华,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症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按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

生大黄、芒硝各9克,枳实12克,厚朴3克。

阳明证之头痛,其始则在阙上,甚则满头皆痛,不独承气汤证有之,即白虎汤证亦有之。且阳明腑实证燥气上冲,多致脑中神经错乱而见谵语头痛。或反在大便之后,无根之热毒上冒,如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可证(或为止)也。惟肠中有湿热蕴蒸,其气易于犯脑,为水易于流动,正如汤沸于下,蒸已腾于上,不似燥矢之凝结必待下后而气乃上冲也。此证但下浊水,即可证明湿热之蕴蒸阳明。不然,目中不了了,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何以法当急下乎?

佐景按: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3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须再诊。是时,余按日从师授课,故知之稳。《近代名医案医话《经方实验录》)《经方直解》

论:此脉微弱,曹老也是没有能分出虚实,因虚与实之象,俱不明显,从证论治,就是吴茱萸汤。头痛,干呕,是吴茱萸提纲,此是阴厥之病。厥阳上逆则头疼,也是厥阳独行于上之义,厥则中气不能升降,胃气上逆则干呕,这是中虚而阴厥证,此属虚证。承气汤为实证,此头疼与干呕者,也是阳气不降,但阳明证也不明显,所以难分虚实。治虚不愈,那就以腹中痛按之益甚,从实论治。

虚实不明显,大部分人也分不清,大多会以证套方。这个还是要有临床经验,才能更细的分出医理。这个脉微弱,身无热,头痛,干呕,是不是厥阴四,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 而厥者,必发热,厥深者热也深的那条提纲呢?厥去阳复,所以脉微弱,阳复之前,先下之,以防阳复太过,热伤其阴?提纲四五日而厥者,忽病头痛干呕,这不就是厥证吗?很难懂。只能是积累经验。

从大承气来看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是属误诊误治,为什么用反了方向,反而没有出现医疗事故,一是剂量小,二是脾胃属土,其性为缓,能缓一切。三个就是现在所谓的中药的安全性高一些。还有的解释不上来,我也理解不了。只是知道,错了也没大事,立足前面的错误,找到后面的对证。也就是治虚为错,那就治实。

自学前几年,我一直纳闷六经辨证,到底是什么样的辨证体系,看过伤寒也不懂这六经辨证。不像所谓的三焦辨证那样,上中下三焦那么易懂,首先连六经什么意思我都不懂,六经辨证就更不懂了。有一次读李可老中医的医案,是一个合方,里面写到头痛,干呕,吴茱萸汤,这是厥阴病,就最后这一个“厥阴病”,让我一下就惚悟,原来这就是六经辨证。厥阴是六经最后一经,其五经对应各各经之证,这就是六经辨证体系。六经辨证,在中医交流时,就是一术语,如果不懂医理,这个术语是听不懂的。备注一下,厥阴病,实际是阴厥病。阴盛而发厥,所以名厥阴。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68头痛头晕——覃海能医案

陈某,男,59岁,1983713日入院。头痛且胀2天。1977年以来血压波动在150-170/90~98毫米汞柱,时觉头晕而胀,平时间歇自服复方罗布麻等药。前晚因暴饮,头痛且胀,口苦口干,纳呆,腹胀眠差,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赤。检查:血压192/110毫米汞柱。痛苦病容,面红体壮腹胀拒按,口气臭秽,舌红苔脉弦数。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阳明腑证,肝火上扰。专用中药治疗,治宜先攻下实热。方选大承气汤:大黄15克,厚朴12克,枳实15克,芒硝(冲服)10克。1剂。煎取250毫升,分2次服。

次日解稀烂便数次,腹胀大减,血压降至132/94毫米汞柱,后改用平肝潜阳法调治,于第7天症状消失而出院。[广西中医药1985,(5):22]

按语:阳明腑实,浊热挟肝火上攻头目,致头痛眩晕且胀。观本案便秘溲赤,腹胀拒按,舌脉俱为热实,乃腑实已成。故用天承气汤泻下阳明腑实,得令肝火假胃肠之腑随之泄出,釜底抽薪,火炎顿挫,则痛、眩自消,头目清爽矣。《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口气臭秽,就是胃热之熏冲。胃热不泄,浊气不降,所以有上证俱不能解。脉弦数者,胆木之弦,相火之数。此有腹胀拒按,大便三日未解,大承气泻胃,胃降则胆火俱降。脉弦数者,没有胸胁不利,或心下痞硬。所以弦数,仍是泄阳明为主。这个弦数,偏见少阳之脉。

69头痛(属实热者)——赵明锐医案

吕某,女,50余岁。患头痛十多年,间作间止,经断续治疗未愈。因该形体较消瘦,前医多以虚证论之,偏以补气、补血,或气血双补之法,虽经医甚多,但十数年来未见显效。据诉,头痛多发生在盛夏,或受热、着风、情绪不佳而引起。初诊时正在发病,正额头痛如劈,痛苦万状。面部自觉灼热,汗出,口干,舌燥,渴而能,大便三、四日未解,小便短赤,脉实大,舌质赤老苔,有芒刺。证属阳明实热,腑气不避,上冲头部。服大承气汤一剂,解下少许,头痛稍有好转,脉舌如前。考虑药轻病重,未能彻底攻下。再投原方,服后次日泄下燥粪甚多,恶臭异常,其中并夹杂有紫血块,头痛及诸证十去其八九。续服增液承气汤而愈。随访二年未复发。

按:实热头痛的主要发病因素,是由于实热之邪,结于肠胃,邪热上冲于头部所引起的,这种类型的头痛,其证状的特点是:痛时面赤,灼热,并伴有大便干燥,口干舌燥,脉实。与大承气汤泻下胃肠中实热之邪,头痛即愈。

70喘证(属实热者)——赵明锐医案

赵某,男,50岁。平素体健,偶然感到胸腹满闷,食后尤甚,一、二日后,病情逐渐加重,继则喘息,抬肩不得卧,腹部胀满、拒按,三日未解大便,身热,口渴能饮,小便短赤,汗出。诊得脉象实大而数,苔黄厚腻,投以大承气汤。

大黄12克 厚朴12克 枳实12克芒硝10克加瓜15克。

服一剂后,泻下粪便颇多,喘息隐之而愈。

按:本例患者为燥粪与实热之邪,结于肠中,则胃气不得下降而上,由此造成喘息不止。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往往影响到肺气的肃降。经服大承气汤一剂,粪热邪一并攻下,肠气得通,肺气得以肃降,喘息自止。

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大承气汤治疗阳明实热之喘息凡三则,其用药的标准不一定非有身热、脉数不可,只要诊断清肠胃有宿食、燥粪而引起的息并可用之。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胃肠实热造成的喘息,用大承气汤治疗的病证,并不少见。实热喘证,是由于实热之邪滞于肠胃,使阳明腑实,气机阻碍,不得升降,而造成腹满而喘息。临床表现的实热证状是:促气粗,汗出身热,渴而能饮,大便燥结不利,小便短赤,脉大,舌红,苔老黄。当以大承气汤泄之,腑气得通,喘息自止。

用大承气汤治疗喘急,辨证必须准确无误,确诊为喘证属阳明腑实者,方可投之,得泄则喘息自止。后人创三乙承气汤,即是由此方发展而来的。《经方发挥》

71哮喘——姜春华医案

患哮喘病史9年,反复发作,近日发病,哮喘呈持续状态,曾用氨茶碱等多种平喘药及抗菌素等药,未能缓解。患者咯痰稠黏色黄,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不通,舌质红,苔黄厚带黑,脉象滑数。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继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证属热结肠腑,肺失宣肃,治宜清热除滞,通腑降逆。

生大黄9克玄明粉6克川朴9克枳实6克开金锁15克麻黄9克百部9克 碧桃干15克 鱼腥草30克一剂,浓煎两汁,顿服。药后半小时,大便畅行,当晚喘平。

本例哮喘辨证为阳明腑实,独气上逆。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治疗用大黄清热通腑,宣气降逆之法取效。

遂改用益肾固本,培元纳气,调整善后。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肺主气,腑实而气逆,所以喘逆。阳格外浮,所以滑数。此滑者,也是浮大之义。胃气不降,则浊气上逆,所以反复发作。久则积热,胃热肠燥,大便秘结。苔黄为土燥,带黑为火旺水负。胃肠不泄,则喘逆不止。大承气泄胃肠之热燥。大便通则浊气降,自然不喘。此喘逆因肠胃之实,所以善后,不用补肾纳气也行。

72燥咳(燥屎气逆)

陈周溪,年近四旬,身体强盛,广德屠宰厂经理。时值秋燥司令,先患房事,后宴会,酒罢当风而卧,醒则发咳。干咳无痰,胸膺板闷,胃脘拒按,口干喜冷,日哺发热,夜不安寐。六脉强直有力,舌苔黄燥。合病因脉象断之,乃肺胃实也。先以清燥化药投之,不应。继以消导豁痰药治之,转剧。此由时值燥令,胃肠积热化燥,燥火横行,宜其无济也。大承气汤合调胃法:川锦纹30克(酒洗),川朴9克,R9克,玄明粉9克,生甘草4.5克,上药先煎,后纳玄明粉,俟玄明粉溶化,去渣顿服。服1剂,下燥尿数十枚,其病霍然(显著减轻)。改用清燥救肺汤2剂,以善其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经方研习

论:本案宴会后酒罢而卧,也是犯肠胃壅满亢实之忌,胃肠热盛,大便秘结,则成燥屎。

73咳嗽——熊寥笙医案

张某,男,3岁。患儿受凉伤食,发热汗出,气逆咳嗽,病已七日。曾服疏表理肺之剂数剂,病仍不解,每日午后壮热尤甚,彻夜咳嗽不休,不能合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三日。舌苔微黄而燥,指纹色紫,脉滑数。此表邪不解,入里化热,而成阳明燥实之候。当上病下取,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以拯津液,宜大承气汤急下之。

大黄6克,枳实3克,厚朴6克,芒硝6克,玄参3克,甘草3克。水煎服。

上方服1剂,当晚咳嗽大减,能食入睡,翌晨得大便,下燥粪一次,午后咳嗽,高热亦平,竟1剂收功。[重庆医药1975,(5):85]

按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有助大肠传导;反之,大肠传导亦有助于肺气肃降。今燥屎内结,大肠传导失常,肺气不降,故便闭而咳嗽。此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热上病下取,釜底抽薪,通下燥实,使肺气肃降则咳嗽自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服过解表药不愈,就可以排除表证。午后壮热,大便秘结三天,脉滑数,此就能确定食积之病。小儿食积病最多,大承气汤也是下积的主要方。不要因小儿而畏用,此如同人虚而畏用一个道理,还是腑病停积,以通为补的理论来认识,就好理解了。

肺与大肠相表里,表闭肺逆则大肠滑泄,反之大肠便闭,气逆不降则咳嗽。

74气逆痰喘——王孟英医案

张孟皋少府令堂,年逾古稀,患气逆屎,烦躁不寐。孟英切脉滑实,且便秘面赤,舌绛痰多。以承气汤下之霍然。逾年以他疾终。(《回春录新诠、喘证》)名医验案精选

75五更咳嗽——王象孔医案

陈某,男,8岁,门诊号:27693196045日初诊:近1周来,每于后半夜咳嗽频作,咳有定时,多在五更时分,同时兼有气短,汗出,脐腹硬满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弦滑而微数。诊为食滞肠胃,化火上冲于肺的大承气汤证。治宜通里攻下,釜底抽薪,兼以清理肺气。处方:枳实3克,厚朴3克,大黄2.5克,元明粉1.85克(冲服),陈皮4.5克,柴胡2.5克,杏仁3克。

1剂,水煎服,嘱咐患者,服第一煎后,会出现肚子拧痛,大便稀,日行1~2次,此为正常反应,应以流食调养。第二煎后,腑气大通,自觉上下通气,身轻气爽,次日五更及以后咳嗽再未发作。(王象孔等.临床中医家李翰卿.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2

医案解要:《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今咳嗽,伴见腹满,拒按,便结,苔黄,此乃肠中积滞化热,上冲于肺,导致肺失肃降,故见咳嗽气短盖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见是证。观其症状大承气汤证悉备,故用以攻下燥积,以达肃肺止咳之效。名医验案精选

备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翰卿》。经方一剂起沉疴这本书标注,是李翰卿医案。《名医验案精选》标注是王象孔医案。哪本书标注为准,不得而知。

论:没有感冒,就是食滞。食滞肠积,导致肺气上逆,所以咳嗽。此是肠积致咳,而非肺病。因肺主气,而主敛降,气逆则咳,故咳嗽者,多为肺病。而五脏六腑,皆能致胃气上逆,肺气失敛,气逆而咳,所以非独肺病。

时长

00:30

附:脏腑致咳

看这个医案的解要,解的很好,是肠中积滞,导至肺失肃降,故气短而咳嗽。并且还把《内经》咳嗽理论给顺带说明解要。网上有个人发贴,反驳《四圣》咳嗽根源,咳嗽者,肺胃之病也。并且用《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论,来反驳黄师咳嗽为肺胃之病,有模有样,一本正经的样子。这恰好说明这网友只看到了字面,却没看透医理。中医不是猜迷,迷底就在迷面上。这网友肯定没有看过《素问悬解,灵枢悬解》,更没看过《金匮悬解》痰饮咳嗽与肺胀上气咳嗽。越是不懂医理,就对字面的相信就越绝对。比如中风,还有大规模的人在相信,中风是因伤风,而不知中风,病因是伤寒,病理是中风。还有伤寒有五,整个中医界,都在以狭义的和广义的概论理解,因为解不出更细的医理,只能这么理解,这恰恰是一种糊涂的表现。五脏六腑皆能令胃气之上逆,肺气之失敛,所以皆能致咳,而非独肺病。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与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承气汤新用 --- 哮喘
经方应用之越婢加半夏汤医案
1中医绝不是慢郎中——古今明医经方一剂愈病验案①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之三》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30、【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之证,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 万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