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祖仁说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祖仁收藏到一枚清代光绪六年的月饼膜,图案相当精美,对研究中秋节文化具有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于是盟发了张祖仁收藏月饼膜的乐趣。现已收藏一百多件,最大的月饼膜有三十多厘米,最小的有三厘米,最早的有清同治年间瓷器的月饼膜具两件,图案相当精美,最大的一件清代月饼膜长度达27厘米,是福建省目前发现最大的月饼膜,一次性能生产33块不同模型图案的清代月饼膜更是少见,是收藏的精品。各种各样的月饼膜具对研究福州的清代中秋文化以及月饼制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賞嫦娥奔月
【中秋特辑】月圆忆中秋
月饼制作史上,在宋朝的发展可谓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秋佳邮话月圆(图)
嫦娥奔月与中秋月饼的由来(动态配图)
福州民俗收藏家张祖仁说福州中秋节的饮食   张祖仁说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到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在民间有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