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水浒

31. 宋江为何对武松一见如故?
    话说宋江在路上思量道:“我们却投奔兀谁的是?”
    宋清答道:“我只闻江湖上人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只不曾拜识。何不只去投奔他。”
    于是,兄弟两个直奔沧州而来。
    来到沧州,见了柴进柴大官人。好酒好肉款待,吃了半夜,宋江去上厕所,经过东边走廊时,那走廊下有一条大汉,猥猥琐琐,躺在那里烤火。——一把铁锹,乘着炭火。
    宋江趄了步,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踏在锹柄上,把那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跳将起来,把宋江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逍遣我!”
    于是,宋江在这里认识了一条好汉:武松。
    武松本来是准备痛打宋江一顿的。经过柴进赶来介绍之后,二人都相见恨晚。
    武松说,我是你的粉丝,有眼不识泰山!
    宋江说,我也是你的粉丝,多幸,多幸!
    紧接着,书上描写宋江:
    “宋江大喜,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便唤宋清与武松相见。”
    “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哪里肯坐。谦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
    “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
    “当下宋江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甚喜。”
    “宋江听了大喜。当夜饮至三更。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
    宋江一见到武松,就拉着他的手,要他一起到席上去喝酒;喝酒的时候才开始仔细观察打量这个人;酒喝完了又拉着他一起去睡觉。
    宋江为什么对素不相识的武松这么好?这么客气?并且,还两个大男人睡一起,这也太亲热过分了吧。
    一般人都不知道真实的原因。所以,大家都猜测:是宋江慧眼识英雄,说宋江的眼力过人独到,看人看的很准,一眼就看出武松不是个一般的人。
    其实呀,我告诉你,宋江的眼力很一般。因为后来宋江说武松:“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得做大官。”你看,根本不准。
    那么,宋江当时究竟为何要极力拉拢武松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当时宋江来投柴进。
    为什么要投柴进呢?因为宋江把所有可去的地方都再三斟酌后,还是决定必须先去找柴进。怕,也要去。
    宋江最担心的是,晁盖害他,拉他下水。而晁盖的对头,正是柴进。因为晁盖他们杀了柴进的下线王伦,强夺了柴进的梁山基地,柴进当然不甘心。所以,宋江只有投柴进才安全。
    但是,宋江给晁盖报过信,晁盖给宋江送过金子。那么,柴进会不会认为宋江也是晁盖的人呢?如果是,就更麻烦了,这个误会,就必须要消除。
    所以,宋江无论是为了消除误会,还是为了和柴进一起联手对付晁盖,他都有必要冒险到柴进庄上走一遭。
    宋江来了。
    柴进道:“闻知兄长在郓城县勾当,如何得暇,来到荒村弊处?”
    宋江答道:“今日宋江不才,做出一件没出豁的事来。弟兄二人寻思,无处安身。想起大官人仗义疏财,特来投奔。”
    柴进听罢,笑道:“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弊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
    宋江便把杀了阎婆惜的事,一一告诉了一遍。
    柴进笑将起来,说道:“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这就是宋江见柴进后的全部谈话内容。共说了两个话题,柴进共笑了两次。
    这两次笑,笑的宋江浑身发麻,恐惧万分。
    柴进问他,怎么有时间来我这里?他不实说,把事说小,只说自己不才,做了一件没出息的事。
    柴进笑道,点他的筋:你就是犯了“十恶大罪”,也不用忧心。
    宋江一听,便只说一半,只把杀阎婆惜的事说了;而私放晁盖的事则紧紧相瞒,一个字也不提!
    这样,宋江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婆娘与人通奸,一时怄气就杀了这娘们。而与晁盖这伙强盗,则和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柴进又笑,点他的穴:“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府库财物”。
   不提别的,偏偏只提这两桩事,都是晁盖干的。不要跟老子装,不要以为老子不知道。
    所以,当时宋江一听,就非常害怕,知道柴进把他当做晁盖的兄弟了。会不会报复他呢?因此就特别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喝酒的时候,被十几个人轮番灌,怕被灌醉了,便借机离席说“我且躲杯酒”。
    这时,恰好撞着了武松!
    看这个人,有这么大一块头!看样子很会揍人!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庄上只有他一人敢与柴进做对!
    所以,宋江才会见了大喜!才会定要他去陪酒!还一定要他夜里陪着自己一起睡!因为怕呀。
    你再看以后,宋江又见到武松时,热情度则一次比一次低。对武松这么器重,也就这一次。
32. 揭谜:宋江的名气究竟是怎样炒作的?
    水浒传里的宋江,长的又黑又矮,也没什么武艺,力气只有娘们大小。可奇怪的是,各路好汉只要一听说他是“宋江”,马上就翻身下拜,跪在地上给他磕头!
    这宋江的面子够大吧,名声够响吧。
    那么,宋江在江湖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名气呢?他又是怎么炒作自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这个谜。
    最初,宋江一出场时,作者先虚设结论: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以此山东、河北闻名。
    这一段,作者除了预设一个结论,刻意灌输宋江有名之外,却并无相应的例证来证实。相反,书中倒是有不少的例证,可以来证明宋江其实是个“无名之辈”。
    宋江接济过的人,也只有郓城县的三四个。并没一个英雄好汉。
    卖淫的阎婆母女受过他的恩惠,可后来成了杀身仇人。卖糟的唐牛儿,常得宋江赍助,可害了他无故充军。卖汤的王公,曾许下他一副棺材本,但至今也没兑现。
    根本就看不出宋江收买过什么好汉。
    再看本县最近的、近在眼前的教书先生,吴用吴学究,就连他也不认识宋江!只是听说过而已。
    因此,说宋江的名气如何如何的大,是一件很令人怀疑的事。
    再看本县不远处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他们哥三对黑社会有着莫名的冲动与向往,可奇怪的是:他们竟也不认识宋江!
    你看,宋江以他押司的身份,虽在郓城小县城里有些名气,但在江湖好汉中的影响力却并不大。
    郓城县,只是一个小去处,从这里来往的江湖好汉并不多。所以,从外部环境上讲,就阻碍、限制了宋江与各路好汉结交的条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资助了。
    我们可以再看:究竟有哪些外地的好汉来过郓城县呢?在劫“生辰纲”之前,是刘唐和公孙胜。可他们是来找晁盖的,他们都听说“晁盖是条好汉”,都愿意和晁盖干上这一票,却没人来找宋江。
    我们不防再把108条好汉的名单看一看,宋江此前究竟又认得几个人呢?至多也就是他的弟弟宋清;本单位同事朱仝、雷横;朋友花荣;徒弟孔明、孔亮;柴进只是通过信,并没见过面。
    你看,才7个人,连零头也不够。绝大多数的好汉,他都不认识。并且,他所认识的这几个人,全部都没有受到过他的接济。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宋江,他在江湖上其实根本就没啥名气。
    大约4个月后,宋江第一次出门,行走江湖,来到柴进庄上。
    在这里,第一次遇到这种场景:一个素不相识的大汉(武松),一听说他是宋江,就跪在地上拜他,又说出一番对他无限景仰的话来。
    那汉(武松)道:“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却才甚是无礼,万望恕罪!有眼不识泰山。”跪在地下,哪里肯起来。
    宋江慌忙扶住道:“足下高姓大名?”
    并且,从这以后,这种场景便多次重复出现。老是遇见一个好汉,就跪下拜他,赞美他。几乎形成一个套路。
    这就奇怪了,宋江为何很快就获得了这么大的江湖名声呢?他究竟是用什么方法炒作自己的呢?呵呵,大家都不知道滴。
    所以有人这样猜测:说宋江有灰色收入,用来收买好汉。
    可是,宋江的钱绝没有柴进的多,柴进好歹也可以相当于一个过气王爷的身份,论银子,不知要比宋江多多少倍!
    于是,就又有人猜测:说宋江虽然没有柴进富有,但他比柴进更会拉拢人心,所以名气比柴进还大。可这也完全不对!毫无根据!
    你看,当柴进指着宋江说:“此位便是及时雨宋公明。”武松就问:“真个也不是?”宋江道:“小可便是宋江。”仅仅只报了个名,还没开始拉拢人家呢,那汉定睛看了看,纳头便拜。
    你再看后边,宋江被一伙强盗捉住,要挖他的心吃。他叹口气说“可惜宋江死在这里!”也仅仅只是报了个名号,并没拉拢人家呀,可人家一听说他是宋江,马上就跪地拜他了!
    综上所述:
    1. 宋江在江湖上原本并没什么名气。是实。
    2. 宋江行走江湖时,名气非常之大。也是实。
    3. 宋江既没炒作自己,也没收买、拉拢其他好汉。也是实。
    这就是一个悖论。于是,读者骂道,施耐庵,你会写书吗?你怎么要前言不搭后语的,写的自相矛盾?
    果真是吗?我看并不矛盾。因为任何表面的矛盾里面,一定有着一个统一这个矛盾的载体。那是什么?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是晁盖!是晁盖要坑害他!
    晁盖要坑害他,就四处放风,派人到处去散布,说宋江如何如何的英雄好汉,在最关键的时刻,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去给强盗们通风报信,连自己的小老婆都杀了!真正的是“及时雨”呀!
    尤其,宣传的重点是在柴进庄上。转移柴进的视线,嫁祸于宋江。同时,煽动、遣散柴进养的门客们。一箭几雕。
    所以,原本无名的宋江,在短短数月之内,突然之间就变得名声大噪了!所以,武松在还不认识宋江之前,就吵着闹着要去投宋江!说宋江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就连柴进也莫名其妙地问道:“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
33. 从打虎看武松的实力
《水浒传》描写武松打虎这一段,非常精彩。
    作者从很早之前就预先埋下伏笔,交代武松上路的时候,“拴了梢棒要行”;“提了杆棒相辞了便行”;酒店里,“武松倚了俏棒下席坐了”;“拿了梢棒出酒店”;“提了梢棒,”;“提着梢棒”……
    那个棒子,不厌其烦的写了约有十多次。让读者产生幻觉,以为棒子会有大用场,但真到了有大用场的关键时刻,作者却突然将棒子毁掉!让他打不成虎,从而营造紧张气氛。
    当时,武松“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原来慌了,没打到老虎,却打在树枝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
    这样,武松就只有被迫徒手斗猛虎。
    徒手搏虎这一段,作者写的也非常有意思。
    那老虎扑过来,武松望后一跳,却退了十步远。老虎的两只前爪刚好搭在武松的面前。武松就将半截棒丢了,腾出两只手来,就势把老虎的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在地上,死死地不放。
    那老虎急要挣扎,被武松双手尽气力纳定,哪里肯半点儿放松?同时,脚也没闲着,望老虎的脸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猛虎)发狂了,咆哮起来,又挣不脱身,爪子乱抓,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呵呵,自掘坟墓。
    正好。武松就把那老虎的嘴望下按,一直按到老虎自己刨好的那个坑里面,刚好塞进去,看你还怎么咬!
    接着,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乱打!
    一口气连打得五七十拳,打得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之后,那大虫动旦不得,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武松还不放心,又把那打折的棒橛寻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最后,武松准备把虎尸拖下山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旦不得。”
    就这样,武松一个人,徒手打死了一只老虎。
    仔细品味,究竟写得好在哪呢?哦,原来,施耐庵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其实写的很“笨拙”。
    看过“唐打虎”的朋友应该知道,那个杀法,才叫专业!才叫技巧!一把小刀,瞬间叫猛虎开膛破肚!
    武松呢,既没唐氏祖传的这种精致技术,也没职业猎户那样的捕杀工具。他就凭一身蛮力,掐住老虎,与之肉搏!
    武松已经吓懵了,分析他的“战略战术”,似乎没有意义。那老虎倒是有战略战术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只能是靠着条件反射、自然反应与其周旋。
    最后,武松竟然是把老虎按在地上!我们可以想象,把老虎按在地上,应该是各类捕杀老虎方法之中,最笨的一种方法了吧。
    对。武松就用这种最笨的方法将老虎制服,老虎居然挣不脱。
    注意:作者并不是说武松笨,而是只有这样描写,才能更加突出武松的神力!试想,如果用工具捕,用刀杀,用棒打,或用其他什么巧胜方法,其效果必然又逊色的多了!
    一人一兽,相互都面对着面,扭缠在一起,都各以体力相角,都各以性命相搏。这样描写,展现的就是武松的绝对实力了。此时的武松就比野兽更野兽,野兽的力气还没他大。暴力,顿时宣泄至极至。
    曾有人怀疑过,是不是这个老虎根本就不凶狠?
    这是没道理的。因为书中写老虎的战绩非常清楚:“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
    那么,武松能够徒手击毙这只凶残的猛虎,就只能说明武松真的是神人、是天人。在《水浒》里排第一,当之无愧。
    前面也写过一个展现神力的人,鲁智深“倒拔杨垂柳”。但和武松一比,就又逊色了。因为树是不会动的,树更不会咬人。
    武松徒手击毙老虎,虽有偶然性,但我们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寻找量化数据)来解释,那就是:武松的实力比老虎更强。
    武松的实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看:
    1. 武松本身就是徒手格斗的一流高手。以现代标准来看,少说也是九段水平。
    2. 武松的力气之大:第二十八回,举起四五百斤的石墩。以现代标准看,正好是举重冠军的成绩。但武松还能将石墩抛在空中,掉下来时再接住。可见其臂力最少要大于500斤,且游刃有余。
    3. 武松的身法其实比那老虎还灵活。“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老虎扑了他好几次,一次也没扑中。
    一只老虎有多重呢?平均体重是在三、四百余斤左右。
    景阳冈的这只老虎,总不至于有500斤吧,所以,从这些数据上看,老虎的实力比武松小。只要不被它抓伤、咬伤,武松就有实力把老虎按在地上爬不起来,打死它。
    正因为武松有着如此强悍的实力,水浒传中无人能及,所以其性格上也就必然有着相应的弱点。
34. 奔走在喝酒吃肉的路上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这样评价武松的:“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
    尽管作者极力掩饰武松的过去,可从他亲哥哥嘴里,我们还是很容易看出武松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武松在家待业的时候,是这样的:要去喝酒;酒喝醉了就去打人;一打人就被抓起来关黑屋;关起来后就叫家长拿钱来罚款领人;人领出来后,再去喝酒;喝醉了再打人……
    周而复始,没哪一个月是清净的,折腾的他老哥够呛。
    终于有一天,酒后醉了,和一个有身份的人相争,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以为打死了人命,也不管他哥要赔多少钱,就一个人跑了,闯荡江湖去也,投奔柴大官人处躲避。
    柴进供武松白吃白喝了一年。刚来时待为上宾,后来就疏慢了,病了也不管他,看武松住的位置:柴进家的走廊里,“当不住那寒冷”。所以武松愤怒地叫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柴进为何这般对他?我们从后文景阳冈酒店里或许可以看出些端倪:
    武松问有什么饱肚子的菜?酒家说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端上来。
    “三碗不过冈”。这是普通客人的酒量。“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武松笑道:“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接着,又连吃了六碗。
    你看这个人!他居然把一十八碗酒都喝肚里去了(是普通人酒量的6倍)!牛肉也被他吃下了四斤!
    这还只是一餐!你想啊,要是天天都这样搞,就算柴进嘴里不说什么,他手下人也有意见啊。
    更要命的是,武松恶习不改,喝了酒之后又要打人,把柴进家的庄客们都打了,所以后来就闹的大家都不喜欢武松了。“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怎么怠慢呢?再不喊他喝酒了。柴进请宋江热闹喝酒,武松却蜷缩在墙角里哆嗦,所以武松挥着拳头叫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按这个逻辑:柴进应该请武松大酒大肉吃上三年(千日),才讲义气。
    柴进与武松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仇,只有恩。为何还要闹矛盾犯别扭呢?我实在是找不出其他的什么理由啊,就只一个原因:
    不为别的,就因为柴进不再请武松吃肉喝酒了。
    这义气的产生,往往由纯朴的感情建立。而义气的维系,则需要大量的酒肉来支撑。因酒肉而聚,无酒肉则散。
    客观的讲,《水浒传》对武松的描写,还是正面的居多。
    比如说,武松打死老虎,尽管“为民除害”是无意中做出来的,但他处理赏钱的做法,却是令人咋舌!
    他得到的赏钱是“一千贯”啊,这一千贯,合现在的人民币30万,对武松来说,就已经算发财啦!但是你看他,竟然全部都当众分给众位猎户了!图个什么?什么都图不到!
    30万已经到了手,转手间又散给了大家伙,把县太爷都感动了。这一举动,足以说明武松的光明磊落,武松的大气!
    因此,武松的武艺不仅排第一,义气(仗义疏财)也是排在第一!没有谁比他还仗义疏财的了。正因为他自己是这样,也难怪他会认为柴进不够义气了。
    这样看来,好汉们的追求,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追求,一种是物质追求。
    对精神的追求,大概都好象已达到了极限——任我为所欲为!
    而对物质的追求,一般都不过分,又似乎很容易满足——就是酒和肉!
    钱财任意撒,只要酒和肉!要快活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所以我们看到了各位好汉们在做出各种行为的间隙,总是穿插着大量的喝酒吃肉的场景。
    出门前,先喝酒吃肉,中途停下来歇会,又喝酒吃肉,到达目的地后,还是喝酒吃肉。因此可以说,好汉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就是在喝酒吃肉的路上奔走。
    现在,武松的工作有了,在县里当了个都头(警察局长),名气有了,尊严有了,酒肉也都有了。一切似乎皆大欢喜的时候,又有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武松遇到了第一个女人,嫂子,他哥哥的老婆潘金莲。
    武松好不好色,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好酒。可酒是色媒人......
    书上描写武松见到潘金莲时,“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这一拜,也就一瞬间的事,也就只看了有一眼。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
        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
        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眉象什么,脸象什么,腰里系着什么,口上涂着什么,都看的非常仔细。武松是个非常精细的人,就这一眼,看出了她“暗藏风情月意”(旺盛)、“常含雨恨云愁”(饥渴)。
35.潘金莲是怎样变成淫妇的?
   提起潘金莲,大家都说她是个坏女人。但在小说《水浒传》中,作者却是这样介绍潘金莲的出场: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这一段,讲的是“结婚前的潘金莲”。
    潘金莲,一个大户家的使女。地位极其卑微,命运受人操纵。最后将她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
    大户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动机,极其单一:就是因为记恨,而要报复!故意要把这朵鲜花插牛粪上。为何记恨报复?就因为潘金莲不肯陪他上床。
    如果单单只从最现实的“利益”角度而言,潘金莲要是能够勾搭上这个大户的话,无疑是条“捷径”,至少经济上。
   要知道,老板能看上女员工的机会,其实也少的可怜呢,现在,机会就在潘金莲眼前,但是,潘金莲她居然不肯依从!
   你是老板就了不起啊,没门!
   那么这就只能说明:潘金莲并不是一个水性扬花、随随便便的女人。
   过去,买使女,一般是八九岁的,最大不过十四五岁,总之要童女,不是妇女。注意潘金莲的年龄:“年方二十余岁”。
    二十几岁的美女,早该嫁人了,她妈总不至于等她过了二十岁,还把她冒充童女卖出来。
    那么,潘金莲应该在大户家里工作有些年头了,少说也有六七年,这么些年来,那个大户一直霸住迟迟不肯让她嫁人,为什么?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总不会只一次,只有长年累月不到手,才会因爱生恨,不到绝望之时,又怎会轻易白白给了武大?
    你看,纠缠了好几年,也没上手,已成大龄女了。这潘金莲熬得住、把得牢!不为片时欢娱所动,不为利益出卖自己,不仅不肯屈从于老板的淫威,逼急了还不顾一生的幸福,去向主人婆告状!
    原来,这潘金莲竟是个守身如玉的贞妇烈女!哪怕遭到报复。
    不容易啊,拒绝诱惑,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潘金莲这样的美女。
    第二阶段,是潘金莲和武大郎结婚之后,到遇到西门庆之前。
    这段时间,潘金莲的婚姻虽不美满,颇有怨言,但其表现依然不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良家妇女形象。你就从来看不到潘金莲上过街,接触过任何其他外姓的男人。甚至也很少下楼。“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
    一句话,是个不出门的女人。不出门,哪来外遇?
    请注意:《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是不出门的。这一点和《金瓶梅》有很大差异,《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每天打发武大郎出去后,她就坐在门口,磕着瓜子,唱着色情歌曲,露出小脚,勾引浮浪子弟。
    水浒里没有这段描写。倒是写她每天早早的“先自去收了帘子,关上大门。”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西门庆。也正因为潘金莲关门关早了,恰好西门庆经过时,叉杆掉下来打着西门庆的头。
    第三阶段,当潘金莲遇到西门庆之后。
    话说那叉杆打着了西门大官人,潘金莲连忙道歉:
    这妇人情知不是,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说道:“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这妇人自收了帘子叉竿归去,掩上大门,等武大归来。
    道歉之后,就进去关了门等武大回来。书中没有任何关于潘金莲在见到西门庆后的遐想描写。也找不出半点要勾引西门庆的证据,甚至连西门庆长什么样子也未必看仔细。在潘金莲眼里,西门庆也就一个“路人甲”。
    然而,西门庆却在这一瞬间,被潘金莲的美貌吸引住了,不能自拔,“临动身也回了七八遍头。”于是,西门庆在王婆的帮助下,设计与潘金莲进行了幽会,两人独处一室。一个恶棍,一个贞女。
    这是潘金莲的第一次幽会,也是第一次接触到陌生的外姓男人。
    这个男人,虽见过一面,但绝对不熟悉,更谈不上什么感情。
    西门庆就按照王婆的计谋,把筷子拂落在地,连忙蹲下身去拾,乘机在潘金莲小脚上捏一把,试探一下,看潘金莲有什么反应。这个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
    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勾搭我?”
    (另一版本作:“官人休要罗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
    这个女人,居然问这个陌生男人,你是不是真的要勾搭我?你就不要演戏了,你有这个意思,我也有这个意思。
    好干脆!直奔主题!就是真荡妇,也难于如此直接地说出这般话来。
    西门庆就慌忙跪下了。
    “那妇人(潘金莲)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当时两个就王婆房里,脱衣解带,共枕同欢。”
    真不可思议,是潘金莲主动把西门庆搂抱到床上,两个在别人家里脱衣服脱裤子。
    第一次幽会,潘金莲在这个陌生男人面前,就已经淫荡到了极点。
    怎么看,怎么别扭。前后完全不一致,分歧太严重了。为什么以前那么正派,突然就变得如此淫荡?——原来在此之间,还经历了一个武松。
    那么,武松究竟对潘金莲做了什么?竟使她受这么大刺激变成这样了?
且听下回分解。
〖附篇〗解读:“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两个不同版本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主要出现在《水浒传》与《金瓶梅》这两部不同的著作中。虽然故事情节大体相似,以至许多人都简单的认为是雷同,然细观文字语句描述手法,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下面,我们就将两书中相似的地方做个比较:
    1、关于潘金莲的身世
    《水浒传》写的非常简略: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
    《金瓶梅》则对潘金莲的身世做了详细交代: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她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到十五岁的时节,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于张大户家,……长成一十八岁,出落的脸衬桃花,眉弯新月。
    不同的描述,表达不同的意思。《水》中的潘金莲,一出场就是大户家的使女,身世单纯平淡;《金》中的潘金莲,来龙去脉清楚,命运曲折多变。
    这两个“潘金莲”,从小的生活环境就不一样,性格也理应不同。
    2. 关于潘金莲与大户的暧昧关系
    《水浒传》说: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
    《金瓶梅》说:张大户每要收她,只碍主家婆厉害,不得到手。一日主家婆邻家赴席不在,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
    《水》中是大户要缠潘金莲,潘金莲不肯依从,且向主人婆告状;《金》中的潘金莲则没有任何“不肯依从”的表现。
    关键区别点在于:前者具有反抗精神,而后者并无反抗。前者大户并未得手,后者大户已经得手。
    3.为什么要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
    《水浒传》: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金瓶梅》:主家婆颇知其事,与大户嚷骂了数日,将金莲百般苦打。大户知道不容,却赌气倒赔了房奁,要寻嫁得一个相应的人家。……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为妻。……武大若挑担儿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武大虽一时撞见,原是他的行货,不敢声言。朝来暮往,也有多时。
    《水》中,是因为潘金莲拒绝陪大户睡觉,大户恨记于心,就故意把潘金莲嫁给丑矮的武大郎,恶心死她,毁她一身幸福。
    《金》中,则是因为大户为了继续持久的能与潘金莲睡觉,就故意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好方便自己经常来找潘金莲厮混。
    关键区别点是:前者是出于愤恨心理,施于报复;后者是为了掩人耳目,以图方便。
    《水》中的潘金莲是一种不幸;《金》中的潘金莲则是水性扬花。
    4.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 
    《水浒传》: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 
    《金瓶梅》:那妇人(潘金莲)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嗑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勾引浮浪子弟,日逐在门前弹胡博词,撒谜语叫唱:“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里?”油似滑的言语,无般不说出来。因此武大在紫石街又住不牢。 
    《水》中,是浮浪子弟们在门前叫“好一块羊肉…”进行骚扰;《金》中则是潘金莲自己唱“好一块羊肉…”勾引浮浪子弟。 
    而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武大在这里住不牢了,要搬家。 
    5. 潘金莲打着西门庆之后的表现 
    《水浒传》: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金瓶梅》: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妇人(潘金莲)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可意的人儿,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 
    《水》中没有描述潘金莲见到西门庆时有任何感受。甚至没仔细看他。 
    《金》中详细描述了潘金莲对西门庆产生的好感:二十五六岁,十分浮浪,戴的、穿的、拿的,都很高档,貌若潘安,帅呆了。更重要的是:潘金莲不失时机的放电,瞬间给西门庆抛了个媚眼!这才导致了西门庆对她神魂颠倒! 
    6. 潘金莲道歉之后,西门庆乐呵呵的走了。作者刻画西门庆: 
    《水浒传》:临动身,也回了七八遍头,自摇摇摆摆,踏着八字脚去了。 
    《金瓶梅》:临去也回头了七八回,方一直摇摇摆摆,遮着扇儿去了。 
    只几个字的区别,两个西门庆的象形就大不一样!
    《水》中的西门庆“踏着八字脚去了”,这几个字极传神,看这姿势,就不像个好人!感觉就是个无素质、无文化的低级流氓恶棍。
    而《金》中的西门庆“遮着扇儿去了”,就比较文雅些,再结合他的长相穿着打扮,感觉还有些品位,不怎么令人十分讨厌。
    7. 西门庆走了之后
    《水浒传》:这妇人(潘金莲)自收了帘子叉竿归去,掩上大门,等武大归来。
    《金瓶梅》:当时妇人见了那人生的风流浮浪,语言甜净,更加几分留恋:“倒不知此人姓甚名谁,何处居住。他若没我情意时,临去也不回头七八遍了。”却在帘子下眼巴巴的看不见那人,方才收了帘子,关上大门,归房去了。
    《水》中的潘金莲,收了帘子,关了大门,并没任何非分之想。
    《金》中的潘金莲,风流本性又出来了,想知道他是谁,想他应该喜欢上自己。
    关键区别点:前者重点突出潘金莲进屋后就关了门,是在“等武大回来”;后者重点突出潘金莲躲在帘子下,是在“偷看西门庆,直到看不见了为止。”
    读到这里(从潘金莲的出场到遇见西门庆),《水浒传》的作者对潘金莲“风流成性”的刻画,是极为失败的!作者想主观地生硬地说她风流,却又不多方面塑造,不拿旁证,所以失败之极!
    (或者说是:作者并没有表达潘金莲风流的意思)。
    而《金瓶梅》的作者,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妙笔生花,一个风骚的少妇形象,就被刻画的生动有情而且圆恰自然了。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只是一个“怨”字!(怨妇)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就是一个“浪”字!(浪女)
    至此,两者的形象,差异已经十分巨大。而随后发生的“奸情”,在《金瓶梅》中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自然而然。在《水浒传》中,就会与前情严重脱节,显得极为荒诞,并且无聊。
    因为:在《金》中,潘金莲与西门庆两人心里都已经是“你情我愿”了;而在《水》中,潘金莲此时对西门庆还没产生什么印象呢!和一个陌生人通奸,简直难于想象。
    8. 在王婆子的房里
    《水》:(西门庆)便斟酒来劝那妇人,却把袖子在桌上拂,把那双箸拂落在地下。也是缘法凑巧,那双箸正落在妇人脚边。西门庆连忙蹲身下去拾。
    《金》:(西门庆)却故意把桌上一拂,拂落一只箸来。却也是姻缘凑着,那只箸儿刚落在金莲裙下。西门庆一面斟酒劝那妇人,妇人笑着不理他。他却又待拿起箸子起来,让她吃菜儿。寻来寻去不见了一只。
    《水》中的西门庆先斟酒,后掉筷子,筷子一掉,就“连忙蹲身下去拾”,戏,演的太假!说明这个西门庆的伎俩很拙劣,同时也说明施耐庵的描写手法很拙劣!
    《金》中的西门庆先掉筷子,后斟酒,再寻筷子,“寻来寻去不见了”,这个戏就演的好!说明这个西门庆的伎俩颇为自然,同时也说明兰陵笑笑生的描写手法更高超!
    《水》: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人绣花鞋儿上捏一把。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罗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
    潘金莲直奔主题!呀,呀,呀,这施耐庵究竟啥意思?她是个女人呀,会说得出这种话来?再说,潘金莲如何就知道西门庆当时是想勾搭她呢?还主动表白道:你有这个意思,我也有这个意思。可能吗???
    太生硬,太兀突,潘金莲笑的太怪异。
    那么,或许是这两种可能:
    a. 可能表述的是:潘金莲是在赌气越轨,和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人上床,想彻底放纵一下自己。
    b. 就是施耐庵笔法臭!写的太差、太滥,荒唐到了极点!
    我们还是来看看兰陵笑笑生是怎么描写这一段的:
    《金》:这金莲一面低着头,把脚尖儿踢着,笑道:“这不是你的箸儿!”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她绣花鞋头上只一捏。那妇人笑将起来,说道:“怎这的罗唣!我要叫了起来哩!”
    你看,一惯风流的潘金莲,此刻却突然正经起来了,你摸我的脚,我要叫的哩!这才合情合理,根本不会傻到无耻地去表白。因为她要叫喊,所以西门庆才会慌忙跪下。那水浒中的西门庆,哪还有跪下的必要?
    《水》:西门庆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生。”那妇人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当时两个就王婆房里,脱衣解带,共枕同欢。
    呀,呀,呀,这施耐庵他疯了。他写潘金莲把这个陌生的男人搂抱到床上,脱衣解带。这可能吗?简直龌龊地难于令人置信。
    还是看兰陵笑笑生写的:
    《金》:西门庆便双膝跪下说道:“娘子可怜小人则个!”一面说着,一面便摸她裤子。妇人(潘金莲)叉开手道:“你这歪厮缠人,我却要大耳刮子打的呢!”西门庆笑道:“娘子打死了小人,也得个好处。”于是不由分说,抱到王婆床炕上,脱衣解带,共枕同欢。
     笑笑生妙文。想耍流氓,潘金莲要打他的人,还要大耳刮子的打。
    总的来说,同样一个故事,写法不同,意思也不相同,甚至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施耐庵对女性没有任何同情心,以憎恨、下流的手法,完全不顾人之常情,写的违背逻辑,离谱之极,在他的笔下,潘金莲因为婚姻的不幸,正在动物般做着一件莫名其妙的荒唐事!
    而在兰陵笑笑生笔下,潘金莲虽也婚姻不幸,但却是在大胆追求自己的所愿(欲望)。笑笑生人性化地以宽容甚至赞许的态度,不顾践踏道德地欣赏这种越轨行为,写的很有生活气息。这是一种逻辑上的真实。
把《水浒传》和《金瓶梅》比较多了,有时甚至会瞎想,《水浒传》中的这一段,会不会是抄的《金瓶梅》呢?尽管《金瓶梅》出书在后。
36. 武松究竟有没有爱上过潘金莲?
    潘金莲遇到小叔子武松时,把他和自己老公做了个比较:都是一妈所生,他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相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直恁地晦气!”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就只有自认倒霉。
    一见到高高大大的武松,当然会有所心动,也是一种正常心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那么,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武松呢?当他见到如此美貌的嫂子时,有没有动心呢?当然也有,否则,他盯着漂亮嫂子上上下下的看,看那么仔细干吗?!
    我知道又有人想说我在扯淡了。
    呵呵,在许多读者看来,武松见到潘金莲时,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施耐庵老先生并没对武松的心理感受进行描写,所以给大家都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武松始终是冷冰冰的,冷血动物一个,不可能对女人动心思。
    这咋可能呢?你想啊,武松那么强壮的男人,雄性激素过剩,会对美女没感觉?
    下面,我们就把《水浒》原文中,武松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读出来你听:
(一)与嫂子说话
    潘金莲叫武大郎到外面街上去买菜。
    此时,武松独自坐在潘金莲房里,和她说话。潘金莲问什么,他答什么,你一言我一语,也有多时,俩个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因为书上写明:等武大买菜回来的时候,他俩的话,还没有说完。
    武松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
    可是,当三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武松却突然不好意思起来了。
    原文:“那妇人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过,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当日吃了十数杯酒,武松便起身。”
    潘金莲只是看着武松。看着他,有什么不对吗?难道不许人家看呀。
    武松,你紧张什么?难道嫂子多看你一眼,你就不自在了?这根本就说不通呀,因为此前,和嫂子独处一室,说那么久话,嫂子早把他看了又看!也不差现在这一眼啊。他先前怎么就没觉得不自在、不好意思呢。
    先前,那诱人的眼神,的确是舒服的。但是现在不舒服了,这是为什么?
    我来告诉你,是因为武松喝了酒。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武松只要一喝酒,肢体就不受大脑控制。所以当他连吃了十数杯酒后,莫名的冲动便驱使着他逐渐狂燥,不知将会做出何种惊人的举动来。
    对面那个人,是亲嫂子呀,况哥哥就坐在旁边…武松实在是受不了了…只好起身而去…
    走的时候只说了这么几个字:“只好恁地,却又来望哥哥。”这句话怪怪的,语句不通是吧。怎么理解呢?典型的酒后“语无伦次”。
(二)搬嫂子家住
    潘金莲叫他搬到家里来住。
    武松道:“既是哥哥嫂嫂恁地说时,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来。”潘金莲最后说了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属于“暗示”的话:“叔叔是必记心,奴这里专望。”
    武松别了哥嫂,径投县里来。径,就是直接。正值知县坐衙。(上班时间),武松禀过老爷,就收拾行李,都搬到哥哥家来。潘金莲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
    潘金莲喜什么?因为她希望武松能搬过来住,武松虽然嘴上说的是,等晚上再搬过来。而实际行动却是,一转身,径直来到县里,马上就把东西都搬了过来!哪还等什么晚上!
    哦,原来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渴望搬来和嫂子一起住的。
    潘金莲一定会这样想,也许,他对我有意吧,不然,他明明说是晚上来的,为什么这么快就搬来了呢?只因我对他说过,“奴这里专望。”
(三)给嫂子送礼
    此后,潘金莲每天早起,烧洗面汤,舀漱口水,伺候武松洗漱了,去县里画卯。画了卯,再回来吃早饭。把武松的起居生活照料的好好的。潘金莲说:“自家的骨肉,又不扶侍了别人。”
    就这样,“过了数日,武松取一匹彩色缎子与嫂嫂”。
    那么,这样一来,会不会给潘金莲造成一种错觉呢?
哦,原来他对奴非常有意。潘金莲一定这样想。也许,他也打心底里喜欢我,不然,他为什么要送我缎子布呢?缎子布好贵啊!还是彩色的呢,还是一匹,这得花他多少钱呀。
(四)陪嫂子喝酒
    十一月,那天下大雪。武松清早到县里画卯,没回来吃早饭,直到中午,回来吃中饭。
    潘金莲问他:“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吃早饭?”
    武松道:“便是县里一个相识,请吃早饭。却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奈烦,一直走到家来。”
    这一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1. 因为早上,有个同事请我吃早饭,所以就没回来。
    2. 刚才中午,又有一个人请我去喝酒,我不奈烦了。
    夷?有人请武松喝酒,武松居然会不奈烦!好奇怪哟,武松不是非常好酒的吗?为什么有人请他喝酒,他还不奈烦呢?
    因为他自己说得很清楚,他要赶快回家。
    别人影响了他回家,他当然就不奈烦了。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回了家,他就可以和嫂子一起喝酒了。
    哦,原来他已经离不开我了。潘金莲一定这样想。不然,他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雪回来?为什么要拒绝跟别人喝酒?为什么才一个早上不见面就不奈烦了,急匆匆赶回家来?
    潘金莲好感动好感动。于是,决定向武松表白。
从以上四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武松对潘金莲不仅有感觉,而且还是一次比一次的强烈、冲动。只是他,永远也没办法说出口!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这段情永远的憋曲在心底。最终就是,一早上不见潘金莲,就会变得焦躁不安,莫可名状。
37. 水浒传中最变态的摧花狂魔是谁?
    一提起水浒里的色情狂,大家往往想到的会是那个“矮脚虎”王英。王英虽然好色,可详查他的一切行为细节,其心理仍然还是属于正常的,并不变态。
    那么,最变态的是谁?我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武松。
    话说那天中午,武松急急赶回去和嫂子喝酒。“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强调气氛)。
    潘金莲敬上一盏酒:“叔叔满饮此杯。”武松接过,一饮而尽。
    金莲又筛一杯:“叔叔饮个成双杯。”武松又一饮而尽。
    既然潘金莲存心要撩拨他,为什么武松还要吃下她的“成双酒”?只因武松发自内心真实的喜欢,因为书上写他不仅不拒绝,反而还“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
    就这样,你敬我,我敬你,潘金莲便将“酥胸微露,云鬟半軃”。
    潘金莲暗自盘算,对武松的暗昧行为少说也有五六次了,武松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哪怕一丁点,相反,都是默许的、配合的。所以,今天,她,要向他表白了。
    又喝了三四杯酒后。潘金莲自己呷了一口,剩下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一个多月的关怀,多少爱意,多少秋波,你到底有心还是无意?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个明白!
    面对潘金莲犀利的进攻,武松突然一反常态,荒唐而粗糙地将酒擗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
    潘金莲顿时感觉被雷劈了。
    武松喜欢与嫂嫂面对面独处一室的感觉。喜欢嫂嫂那痴痴的眼神,看得自己不好意思把头低下去。喜欢嫂嫂常把些半荤半素的语言来撩拨他,越撩拨,越硬心直汉。
    虽然喜欢这种感觉,但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她,由于好汉情结,武松是断然不肯做出违背人伦之事的。因为那是自己的亲嫂嫂呀。 
    可是,当武松出差回来后,得知嫂嫂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了,并且害死了哥哥,武松的心理就严重变态了。 
    一个深深埋藏在自己心底只能偷偷喜欢的女人,并且被注定自己永远也无法得到的女人,却被一个猪狗不如的泼皮无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武松的心情究竟会糟糕到何种程度?他能不变态吗?!
    武松的变态心理,从他杀嫂的详细过程可以看出(三个阶段很连贯):
    武松请了一席人在家里,叫手下当兵的守门,一个也走不脱。
    1.“只见武松左手拿住嫂嫂。”
    读者很奇怪,既然在场的人都不可能逃走,那么,武松的手,为什么还要拉着潘金莲不放呢?有这个必要吗?怪怪的。
    接着,武松开始发话。对王婆子,对众位邻居们,都说了一番话。
    话比较长,反正在这说话的时间内,武松的手,一直都是拉着潘金莲的。这种心理实在是难于描述啊。 
    最后,武松对潘金莲说:“你把我的哥哥性命怎地谋害了?从实招了,我便饶你。”
    潘金莲说:“叔叔,你好没道理!……干我什事!”
    话还没说完,武松把刀插在了桌上,接着:
    2.“(武松)用左手揪住那妇人(金莲)头髻,右手劈胸提住。”
    一手揪头发,一手抓胸脯。
    作者要表现武松的力气很大。抓住潘金莲的胸脯,可以把她整个人提起来,“一交放翻在灵床上,两脚踏住。”
    但读者就会接着奇怪了,武松呀武松,你干吗要抓她的胸呢?
    请不要奇怪,因为作者在前面早已埋下了伏笔,写潘金莲与武松喝酒时,潘金莲“将酥胸微露,云鬟半軃”,故意半露出胸脯,半垂下头发,撩拨着武松。
    武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日不思,无时不想。所以,作者此时写武松对她的动作就是,一手揪头发,一手抓胸脯,正好与前文对照呼应。
    武松拿起刀,在潘金莲脸上撇了两撇。潘金莲慌忙叫道:“叔叔,且饶我。你放我起来,我说便了。” 
    于是,潘金莲就都招了。武松接下来的动作:
    3.“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金莲)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
    读者更加奇怪了。武松!你撕她胸脯上的衣服干吗?真要报仇,一刀就够了,何必要扯开嫂子的胸脯衣裳!这样对待美貌的嫂子,是有着某种居心不良的企图呢?还是想获得最后的一丝兽意的满足?  
    如果武松对潘金莲是毫无感觉的,那他肯定不会这样干。
    所以在下斗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武松其实是想在最后的关头,杀金莲之前,先看看自己深爱的这个女人——嫂子那美妙的胸脯,究竟长的和自己想象中的有无区别?这是他仅有的一次机会。
    以武松的杀人技术,断不至于如此费力周折。我们再看那个不会武功的宋江,杀个娘们多利落!根本没听说过还要先把mm上的衣服扒开了再杀的。因为宋江看得多了,并无武松心中的这种纠结。
    爱之深,恨之切。
    武松这种先扒衣后杀人的手法,显然与宋江不同。变态的手法中,有着几许变态的快意,这种快意,来自于他心底深爱着的嫂子,来自于他内心深处那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38. 好汉的第二副面孔:谁说武松不好色
    在上一回中,我把武松写的很色,很下流。所以有朋友批评我,认为我玷污了武松这条响当当的好汉。玷污了武松的光辉形象。
    其实呢,说武松是条好汉,不假。说他好色,也同样不假。这在原著中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大家不愿接受、不敢正视罢了。
    下面,我们再接着原文往下看。
    话说武松杀人之后,坐了两个月的监房,被发配到孟州。半路上,经过孙二娘的酒店时,孙二娘欲用蒙汗药害武松。
    这孙二娘开的是黑店,但也并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害死。店里规定“三不害”:一者僧道,二者妓女,三者犯人,这三种人不害他性命。
    而武松是个过路的犯人,本不在被害之列,可孙二娘为何还要害他呢?所以后来她老公张青问孙二娘道:“却是如何起了这片心?”
    张青不解。孙二娘解释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见伯伯(武松)包裹沈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
    从这番话中可以知道,孙二娘本来是不肯下手的,之所以要害武松,完全是“一时起意”,临时性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武松“说起风话”。
    说风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读者可能多数人不太清楚。风,就是“风月”的风。
    孙二娘怪他说风话,就是说:武松调戏了她!
    因为武松调戏了她,所以她马上就临时起意,要下药害武松!
    看官又以为我在胡编。呵呵,那你可以查下相关典籍是怎么解释“风话”的。或者干脆直接把“风话”这两个字百度一下,看是不是指男女间戏谑、挑逗的话。
    下面,我们再结合作者原著中的上下文,来看看武松究竟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他又是如何调戏孙二娘的呢?
    话说当时武松来到了孙二娘的酒店门口。
    看官切记:这是武松被关监了几个月出来后,遇到的第一个女人。(后面等待他的仍是继续坐牢。)
    所以当他见到这个女人的时候,看的格外真切:
    只见她上面穿的绿纱衫儿,头上插了一头黄烘烘的钗钚,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一条鲜红生绢裙,绷的很紧。搽一脸胭脂铅粉,铺了厚厚一层。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辘轴般蠢坌腰肢…
    武松和那两个公人进来坐了,把包裹解了,枷下了,又把衣服也都脱了。很不文明的,当着女老板的面,“都脱了上半截衣裳”,打着赤膊,快活吃酒。
    武松有心要调戏那女老板,就故意掰开一个馒头问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
    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
    武松又接着调戏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
    你看这个武松,什么下流话说不出来!他竟胆敢当着一个女人的面,说人家包子里包的有阴毛!
    看官千万别一厢情愿地认为武松是个好汉,就不会说流氓话了。更不要强行为他辩解,那几根毛,是头发。
    你再看武松的原话:“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呵呵,这头发不会长在小便处吧。
    如果你到馆子里吃饭,也学武松那样,叫个女服务员过来,喂,你这菜里怎么有几根阴毛啊!试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后果了。
    武松见这个店十分僻静,前不挨村后不着户的,又没见到有其他人在场,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女老板娘一个人,所以武松今天胆子特大,就又故意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
    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
    武松道:“凭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
    孙二娘心里骂道,贼配军!却不是作死!不是我来寻你。你倒来戏弄老娘!于是,就临时起意,下了蒙汗药给武松喝。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武松是因为她开的黑店才要调戏她的。
    其实武松这个人疑心非常重,到哪个馆子里吃饭,他都会怀疑人家开的是黑店。比如景阳岗的酒店,人家那么善良、那么好心劝他,他也说人家是企图害他性命谋他钱财,又何况孙二娘呢?
    所以,武松就假装喝了酒,假装中了毒,把眼虚闭了,扑地仰倒在凳边。仰面朝天。
    孙二娘叫道:“小二、小三,快出来。”只见里面跳出两个蠢汉,先把两个公人扛了进去。再来扛抬武松时,哪里扛得动!
    孙二娘喝道:“你这鸟男女,只会吃饭吃酒,全没些用!直要老娘亲自动手!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
    原文: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武松赤膊着,衣服先已脱了,(搭在窗槛上)。孙二娘此时也赤膊着,不仅衣服脱了,连裙子也解下了。
    武松在孙二娘眼里就是一堆货物,好做黄牛肉卖。正在得意把武松算计了,却不知道武松也在算计她!
    原文: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手,搂住胸,腿,挟下半截。武松先是躺在下面的,可不一会儿,武松就压到上面来了,“那妇人被按压在地上”,只叫道:“好汉饶我!”
    武松一句话也没说!也不追究她,也不打她,就只是压按在地上不起来。待她老公张青挑着柴回来的时候,还“望见武松按倒那妇人在地上。”
如果武松不好色,当那两个公人被蒙汗药放倒的时候,武松为何不跳将起来,烧了她的鸟店?为何还要假装醉倒?醉倒了为何又还不让人抬动?所以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等孙二娘亲自过来抱他这一个目的呀!哈哈
 39. 水浒传里“好汉”二字究竟指什么?
    三国讲“英雄”,水浒讲“好汉”。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有许多好汉,先是单个单个的好汉陆续登场,最后规模化的汇总了108条好汉,聚哮山林,打家劫舍。
    那么,“好汉”这两个字,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来看,汉,是汉子、男子、男人的意思,好汉就是好男子、好男人的意思。按字典上的解释,指勇敢、坚强、有胆识、有作为的男子。
    人们在习惯上往往喜欢把“好汉”这个词与“英雄”相提并论。其实不然,“好汉”与“英雄”之间的距离,实在是相差的太远!
    在《水浒传》里,“好汉”——其实是一个贬义词。
    读者先不要惊讶。因为水浒传的作者在第二十八回,为“好汉” 这个词下有明确的定义。
    当时,武松和张青两个人边喝酒边聊天,都说些什么呢?说的是江湖上好汉的所作所为。“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究竟是什么呢?
    书上原文:“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
    现在,我们就不难明白了,在《水浒传》里,好汉这个词,并不是我们大家凭感觉理解的那个含糊形象,而是有特殊专指的:敢杀人放火的人,才配称得上“好汉”, 好汉的勾当,就是杀人放火的事。
    武松遇到的这个张青,就是一条好汉。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条“好汉”的来历:
    张青曾经和鲁智深一样,在某座寺院里种菜园子。不同的是,他比鲁智深更没人性,只为争些小事,就把寺里的和尚们全部都杀光了,又放把火,把寺院烧做白地。后来就跑到十字坡当了强盗。
    一天,有个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时,张青见他老,就冲上去抢,却被那老头一匾担打翻。原来那老头做了一辈子的强盗,比他厉害。那老头儿见张青是块当强盗的料,就把他带回去,又教了他许多本事,又把女儿孙二娘嫁给了他。
    这张青和孙二娘便在此开店卖酒为生。过往客商,用蒙汗药麻翻了,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卖,如此度日。“小人因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人都叫小人做菜园子张青。”
    张青的武艺肯定不如武松、鲁智深,张青也没做过什么行侠仗义锄暴安良的事,张青的日常生活与目标,非常简单,就是药死那些过路的普通客商,割他们的肉卖钱。
    有些朋友在读水浒时,往往会困惑:为什么有的人武艺不高也是好汉?为什么有的人无恶不做也是好汉?就因为你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这好汉,与是否武艺高强、是否品性高尚、是否为民锄害、是否见义勇为等等,关系都不大。而认定“好汉”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敢不敢杀人,是否杀过人。
    敢杀人的,就是好汉。没杀过人的,就不是好汉。就是这个标准。
    按这个标准,我们还可以看后来108好汉中排第一名的宋江。
    宋江是排第一的好汉,但是他在刚开始出场的时候,作者用了很长一段话来介绍他,什么孝义黑三郎、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等等,溢美之词都用完了,就是不称他为“好汉”。
    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杀过人,所以就够不上“好汉”的级别。
    而杀了阎婆惜,哪怕杀的个娘们,也是杀了人的,这才能叫好汉。所以从这之后,“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
    我们再看武松,一出场就打死老虎,够厉害吧!这“打虎事件”至少可以证明武艺绝伦、为民除害两点。按一般人的理解,绝对是条好汉了。
    但是,那些猎户们并不称呼武松为好汉。而是“壮士高姓大名?”称呼打虎的武松为“壮士”。
    大家坐一起喝酒的时候,众猎户把盏说道:“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对武松的称呼依然是“壮士”。
    知县来赏钱的时候问他:“你那打虎的壮士….”还是称呼他壮士。
    所以,这打虎的武松,是个壮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汉。
    一直到后来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在杀了人以后,才真正成为江湖上的一条好汉。
    在水浒传里,凡是被称为好汉的,就绝非善类。而凡是直接当面称呼对方为“好汉”的语句,则多是“好汉息怒”、“好汉饶命”、“好汉饶我”、“好汉放我去吧”之类。这不是尊称,而是一种畏称。乃是一种恐惧心理所致,毕竟,好汉的兽性十足,是会随时取人性命的。 
“好汉”这个词,在《水浒传》里是一个贬义词。作者在内心深处对这些好汉是鄙夷的,所以,作者巧思妙想,精准的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条”。 
    “条”这个字,是计量动物的,就像江湖里的鱼一样。不说他们是一名好汉、一位好汉,一个好汉,而是“一条好汉”。只有好汉才用“条”这个字。相信各位没听说过有什么“一条英雄”吧。 
40. 武松醉打蒋门神之真相揭谜 
    “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这是《水浒传》中武松所说的原话。 
    武松要打硬汉,要打“不明道德”的人。那么,他自己究竟明不明道德呢?我们来看他替施恩出力这一段。

话说武松发配到孟州牢营,小管营施恩不仅免了他一百杀威棒,还大酒大肉,好吃好喝的伺候他。“武松自到那房里住了三日,每日好酒好食,搬来请武松吃。”又“住了数日,每日好酒好食。”

    吃的多了,武松便问那送酒肉的人,为什么要白给他酒肉吃。

    那人道:“小人如何晓得。小管营分付道:教小人且送半年三个月,却说话。”

    武松道:“却又跷蹊!我自是清河县人氏,他自是孟州人,自来素不相识,如何这般看觑我!必有个缘故。我且问你:那小管营姓甚名谁?”

    那人道:“姓施名恩,使得好拳棒,人都叫他做金眼彪施恩。”

    武松听了,道:“想他必是个好男子。你去请他出来和我相见了,这酒食便可吃你的。你若不请他出来和我厮见时,我半点儿也不吃你的。”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与施恩“自来素不相识”,但武松却说施恩“想他必是个好男子”。 好男子就是好人的意思。想必这施恩是个好人。

    凭什么说他是个好人呢?就凭他天天送酒肉来给我吃,所以想他必是个好人。

    这就是武松的逻辑。

    接着,小管营施恩出来了。武松问他究竟有甚话说?

    施恩先说“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只恨无物款待。因此怀羞,不敢相见。”又说“却如何造次说得?”又说“因为兄长是个大丈夫,真男子,有件事欲要相央。只是兄长远路到此,气力有亏,未经完足。且请将息半年三五个月,待兄长气力完足,那时却对兄长说知备细。”

    吞吞吐吐,就是不肯明说。武松再问,施恩就说“再养几时,方敢告诉。”

    因此,施恩从头到尾,一直也没有明说他究竟为什么要请武松白吃白喝。

    但武松却已经猜出来了,是要请他去揍人。因为武松说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像,颠倒凭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谄佞的,非为人也。”

    不要说是揍人,就是杀人,“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

    到这个时候为止,人家还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呢,武松就很爽快的答应去帮他揍人或杀人,都行。至于后果,武松其实也很清楚:“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

    明知道要干坏事,也要去干,并且还承诺由自己来承担后果与责任。为什么?就因为我吃了他的酒肉。

    施恩这才说: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市井唤做快活林,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小弟倚仗随身本事,捉着营里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但有过路妓女之人来时,先要参见小弟,然后许她去趁食。每朝每日,如此赚钱。近来被蒋门神那厮夺了小弟的道路,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久闻兄长是个大丈夫,怎地得兄长与小弟出得这口怨气,死而瞑目!

    快活林的经营权,谁厉害归谁。从本质上讲,施恩与蒋门神并无区别,都是黑老大。这两个黑老大中,只有施恩是好人。因为他给武松吃了的。

    那个强盗张青,还知道不要坑害妓女,因为妓女赚钱艰辛。而这个黑老大施恩,尽赚妓女的钱,“如此赚钱。”——这,就不用武松多操心了。

    以上分析,其实前人早已有过精彩论述。

    下面,就再讲一段没人或是极少有人发现的问题:

    施恩说,迟几个月去,也是一样。可武松究竟为什么一定要马上就去越快越好呢?

    前面说过,武松是好色的。虽然他是条好汉,但他的心理上却是非常好色的。这并不矛盾。况且,长期关在牢里,又怎可能见到什么女人呢?

    现在,他之所以要急急而去的原因,就是因为听到施恩说了,快活林百十处大客店,有许多妓女。而武松在施恩面前越是表现的讲义气,就越是在掩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就是想出去找一下女人。哪怕只看一眼也行。你若不信,我们接着原文往下看:

    武松喝得大醉,来到快活林,看见蒋门神正躺在那里乘凉。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了。”

    看见蒋门神了,也认出来是蒋门神了,但他就是不上去打蒋门神,他还要继续往前走。这是为什么呢?你看:

    武松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个酒店门口才停了下来。我们知道,快活林有百十处酒店,可武松为什么偏偏要停在这一家酒店门口呢?

    因为武松看见这家酒店的招牌上写着“河阳风月”四个大字。风月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知道,就不用我再解释了吧。

    正是被这块风月之所的招牌吸引而停下了脚步,所以武松才“转过来看时”(这几字用的极好),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站在门口往里面一望,只见——“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那妇人生得如何?眉横翠岫,眼露秋波。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轻舒嫩玉……”

    武松正是看见这个小美女了,才进来的。你千万别告诉我,那是蒋门神的小老婆可以调戏。武松他知道个屁呀,他晓得那女的是谁?!

    管她是谁!“武松看了,瞅着醉眼,迳奔入酒店里来。”来干什么呢?来调戏这美女。“双手按着桌子上,不转眼看那妇人”。把人家看不好意思了,“那妇人瞧见,回转头看了别处。”

    武松道:“过卖,你叫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

    那妇人大怒,却待奔出来。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了,一手接住腰跨,一手揪住云髻,望酒缸里只一丢,听得扑通一声,把这妇人泡在大酒缸里洗澡,浑身都湿透了。

    武松呀武松,你不是只要打“硬汉”吗?你打这娘们干吗呀?凭良心说,人家招你、惹你了?

    以武松的功夫,对付蒋门神只“鸳鸯脚”一招就够了。干吗还要那么详细的描写他调戏妇人呢?

    如果武松不调戏这妇人,当时看见蒋门神乘凉时,就直接冲上去,给他几拳,踹上几脚,还简单些。那蒋门神仍然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滚蛋,效果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结果虽然是一样的,但这过程——武松的真实意图,可就大不相同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江对武松不惜血本,为何却无法收服?低估了潘金莲对武松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二十五大黑点(五),今天说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五
梁山枭雄为何没有怜香惜玉之心?
《水浒传》当中的“四个女人”
《水浒》中的出轨女性,她们都该死? | 循迹晓讲
水浒传中,石秀如果不介入,潘巧云会让杨雄成为第二个武大郎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