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三)

 

 

03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三)

作者:李丽

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

第三章 宝宝01岁——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的乳儿期

抚触是母婴之间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呵护。经常接受抚触的宝宝与同龄宝宝相比,其表情更加丰富,体力也明显增强。

给宝宝强大的爱——抚触

抚触是母婴之间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呵护。经常接受抚触的宝宝与同龄宝宝相比,其表情更加丰富,体力也明显增强。

 刚出生的宝宝更喜欢浑身赤裸着依偎在妈妈怀里,感受着妈妈的熟悉的心跳声和温暖。经常和新生儿用这种方式接触,可以帮宝宝调节自己的体温。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当享受到妈妈的袋鼠式的怀抱时,母乳喂养将变得更轻松、更方便,因为宝宝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妈妈的乳房。对大多数宝宝来说,这种接触方式还会给他们带来更稳定、更安静的睡眠,而这对宝宝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袋鼠式的怀抱对早产的宝宝也有很明显的帮助。来自美国的护理早产儿专家Ludington教授指出“和你的早产宝宝皮肤挨着皮肤,保持相互依偎,这样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帮他降低身体的紧张状态,激发他的新生儿反射。宝宝得到放松的同时,也增加了抵抗外界感染的能力。”

为宝宝抚触前,先要找一个舒适、安静的场地,保证足够的温度,洒满阳光的地板上、舒适的床上、或者你家的餐桌上都可以。注意不能在宝宝饥饿或刚吃完奶时抚触,还要注意妈妈的双手要温暖、光滑,指甲要短,无倒刺,不要戴首饰,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

你可以让宝宝赤身躺在一层软软的垫子,接着在你的手上涂一些婴儿油,双手来回互搓,让手掌温暖。准备就绪,抚触可以开始了,整个过程只需10分钟左右,但是要保证你和宝宝一直有目光交流,最好再有点优美的音乐来点缀环境。

  给宝宝抚触的顺序可以按照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来做。
 

  (1)头部

A.用两手拇指指腹从眉间向两侧滑动。

  B.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部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   C.一手托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2)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头。

  (3)腹部:食、中指依次从新生儿的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半圆,避开新生儿的脐部。

  (4)四肢:两手交替抓住婴儿的一侧上肢从腋窝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端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

  (5)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

  (6)背、臀部: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分别放在脊椎两侧,从背部上端开始逐步向下渐至臀部。

  A.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B.以脊柱为中线,双手食指与中指拢由上至下滑动四次。

 

宝宝的感官综合训练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经有了很好的发育,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物体,例如有人在房间里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也会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4个月左右的宝宝就会表现出对不同颜色的喜爱,比较喜欢看红色的东西,因此,妈妈们可以拿一些红色的玩具给宝宝来玩耍。5个月的宝宝,视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会随着目光追随掉在地上的玩具,还会注意到距离远的物体,如天上的白云和大街上的车辆等。这时候妈妈要更多地指认周围的事物介绍给宝宝听,不要去管宝宝是否能听懂,不要嫌麻烦,一遍遍重复给宝宝听,就会让宝宝有所感知。

  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听力的功能就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了。听到妈妈的说话声后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回答,开始了简单的互动。5个月的时候,可以训练宝宝叫名字回头。如在小区里和几个孩子妈妈一起抱孩子晒太阳的时候,其中一个陌生的妈妈叫别的小朋友的名字,看看宝宝有无反应,然后再说宝宝的名字,看他是否回头,当孩子听到名字回头并表现出很高兴时,要及时地鼓励宝宝:“你真棒,真聪明!”用以强化宝宝对自己名字的反应能力。当然,对宝宝的称呼固定最好,否则会让小家伙无所适从,不确定是否叫自己。5~6个月时,妈妈还可以给宝宝念儿歌,虽然他还不懂儿歌的意思,但是会喜欢儿歌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更喜欢你念儿歌的时候亲切又丰富的表情、口形和动作。念儿歌时注意使用固定的内容、动作和表情,使宝宝做到耳、眼、手、足、脑并用,便于记忆和学习。

  宝宝现在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与日俱增,因此特别喜欢和妈妈出去散步。对于只能躺着的小家伙来说,没有比散步更能调节情绪的方式了。很多一到家里就哭,一到外边就好的小宝宝,就是充分体会到了外边世界的精彩。带宝宝多散步,还会使宝宝的皮肤得到很好的锻炼,增加宝宝感知器官发育的机会。

  无论对宝宝进行怎么样的训练,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及时鼓励和表扬宝宝,虽然他不一定能听懂你的话,但他能从你的语气、表情当中感受到你的鼓舞,从而增强他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

 

“藏猫猫”和“打哇哇”游戏

  “藏猫猫”是大人和婴儿之间常见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宝宝的记忆力,还可以增强宝宝的反应能力。妈妈可以用手捂着自己的脸,让宝宝不到妈妈的脸,之后突然把手放下说:“猫儿,看见啦!”这时候宝宝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还可以藏起来,宝发现眼前的人突然变没了却还有声音,一副很吃惊的样子,用眼睛到处寻找,这时候你一下子蹦了出来,熟悉的人突然回来了,宝宝就觉得很好玩。有时还可以玩三个人的“藏猫猫”游戏,一个人抱着宝宝,另一个人就在左或右面不同位置叫宝宝的名字。

  我家的相册里至保留着一张老公抱着女儿的照片,女儿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因为笑的太厉害了,小鼻梁上挤出很多道褶褶,口水都留到下巴上了,当时就是我们三口人正在玩这个游戏。刚开的时候宝宝并不懂这是在做什么,只是寻着声音的方向找是谁在喊自己。宝宝咯咯地笑,小脖子灵活地转来转去,后来逗的人变换了规律,随意的左左右右,一开始宝儿还是按原来的规律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右一下,嗯?发现这次没有人了,就在那等着,特别逗,再后来宝宝越来越熟悉了怎么回事,可以灵活地知道声音到底从哪里来的了。

  “藏猫猫”的游戏可以伴随孩子不断地成长,难度也会不断加大,一直会成为孩子从婴儿期到童年期的最有趣的游戏之一。

  “打哇哇”也是这个阶段妈妈和宝宝互动的一个有趣的游戏,尤其在宝宝哭闹时用这一招,很多时候会让宝宝变得高兴起来。

  带宝宝的妈妈们经常在小区里边抱着宝宝晒太阳,边开“育儿交流会”,浩浩妈在浩浩6个月的时候成功地让他掌握了这个本领,她忍不住分享她成功的经验: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这个游戏,就把手放在他的嘴上说:‘小宝,打哇哇。’他怔了一下,很诧异地看着我,没有任何反应。我又把手放在自己嘴上,很有节奏地拍着,嘴里发出‘哇哇哇’的声音。浩浩很好奇,这时老公从身边经过,我忙拉住他,把手放在他的嘴上对宝宝说:‘小宝,爸爸也打哇哇。’老公照着我的样子做起来,宝宝笑了。我又把手放在宝宝嘴边,轻轻拍着,嘴里说:‘哇哇哇……’这时,浩浩竟然也发出了‘哇哇哇’的声音,尽管声音很小,但我还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抱起浩浩,亲了又亲。当我再次把手放在他嘴边轻拍时,他的哇哇声比刚才大了,也更清晰。这样反复几次,浩浩配合得很好,现在只要我抬起手来说:‘打哇哇。’他都主动把小嘴送过来,而且声音很大很有节奏。有时他的小手也拍我的嘴,我就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宝宝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即便在他不高兴或是正在哭的时候,只要我一打哇哇,他就会笑起来!

  “打哇哇”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还能让宝宝掌握简单的节奏,这是他感到好玩、快乐的事。

 

宝宝黏人不是坏习惯

  很多妈妈出门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宝宝只要看到妈妈要出门就会哇哇大哭,一时一刻也不想离开妈妈。对于孩子的这种黏人行为,妈妈们既是欣慰又是愁,欣慰的是,宝宝对自己的依赖,自己是宝宝最重要的人,发愁的是,自己哪里也不能去,也不能总这样陪在孩子身边啊!

  宝宝喜欢黏人,那是他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宝宝黏人至少说明他的情绪能力发展正常。宝宝在6个月之后,进入依恋建立期,形成了对父母特殊的、明显的依恋以及对生人的恐惧。尤其一到晚上,宝宝就会更黏人,因此,很多宝宝如果没有妈妈在身边就会不断地哭闹,即便是很困也难以入睡。

  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行为同睡觉、吃饭一样,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宝宝黏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黏人的宝宝还直接有利于将来的沟通和交流。

  0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天天和自己在一起的父母产生依恋感。如果到了这一年龄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对家人的依恋感的话,就会对宝宝未来的生活产生阴影。所以这段时间宝宝最好是自己带。

  很多妈妈在休完产假之后就上班了,没时间照顾宝宝,宝宝只能交给保姆或者宝宝的祖父母带。这样,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慢慢疏远了。有些妈妈还引以为豪,认为自己生了个不会“黏人”的、自立能力强的宝宝。

  但这些妈妈却不知道,家庭才是最能够给孩子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黏人现象”)。这不仅可以使孩子找到满足感,而且还会让孩子感受到愉悦。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人和睦相处。

  亲子依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安全型的孩子很不高兴和妈妈分离,当妈妈回来时,就会非常兴奋地喊着“妈妈,妈妈!”扑到妈妈怀里或者抱住妈妈的腿。回避型的孩子则是不论妈妈是否离开和回来,感觉都无所谓,还是玩自己的,有些妈妈还高兴自己能落得“自由”,省的身后总有个“跟屁虫”,但是孩子的这种表现表明他还未能形成对妈妈的依恋。而反抗型的孩子一看到妈妈回来就要妈妈抱,但是当妈妈抱他的时候他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对母亲的态度很矛盾。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妈妈与孩子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孩子本身的气质特点,是影响孩子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那种负责任的、充满爱心的妈妈,其孩子常为安全型依恋;反之,则可能是反抗型或回避型依恋。

  有了安全型的依恋,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其认知能力、智力都可得到快速发展。否则,长大后将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

  妈妈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是孩子心理上“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请尽可能多地给予宝宝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不要吝啬,更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可能,尽量避免隔代抚养方式,因为老人大多文化较低、传统观念较深、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妈妈一般都会在孩子3岁进幼儿园之前选择陪在孩子身边,之后再开始学业或者工作。

 

宝宝“怕生”的正确理解和引导

  56个月的宝宝,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了。这时候你会发现,3个月的时候,朋友来看宝宝,宝宝还在人家怀里笑呵呵的,但是这个时候,人家再来抱他,他却“翻脸不认人”,甚至是朋友一开门让宝宝瞅见,宝宝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真是令妈妈很尴尬!

  于是有些妈妈就想:为什么宝宝越大胆子反而越小了呢?

  如果妈妈们了解了宝宝的认知规律就会明白,这个阶段宝宝“怕生”是正常现象。这说明婴儿开始有了情绪的记忆,这恰恰是一种进步。

  原来3个月左右的宝宝对谁都“自来熟”是因为那时候他还不懂得“怕生”,慢慢才能辨认出亲近的人和陌生的人,辨认出他们脸的模样的不同,到了56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有了明显记忆力,对亲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区分,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对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欢,他会感到恐惧、不安全,所以产生了“怕生”现象。

  但如果直到宝宝长到了几岁的时候还是“怕生”,那就不是正常的事情了。如果这时候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

  因此,在宝宝刚有“认生”迹象的时候,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另外,可以多带宝宝出去接触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循序渐进地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加强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一般来说,宝宝都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同龄的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在遇见朋友的时候,妈妈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等到宝宝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让他们摸摸宝宝甚至抱抱宝宝,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以免使他心理紧张和害怕。

  如果父母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敏感的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爬行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

  有一位人类智力开发研究专家说:“若只用三个字来说明怎样才能开发你孩子的智力潜能,那就是——让他爬。”

  78个月的宝宝开始学会爬行,爬行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有些妈妈重视训练宝宝站立和行走,对爬行却不太重视,一味求“快”,好像别的孩子在学习爬行的时候她的宝宝已经练习走路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一样,妈妈们千万要知道,“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在哪个阶段就要做哪个阶段的事情,否则会影响宝宝更好地成长。

  让孩子扎实地经历成长的每个阶段,宝宝才会越来越聪明。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以显著地帮助宝宝大脑发育,帮助大脑加强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的调控,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有研究资料显示:会爬、早爬与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比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强。爬行是孩子力所能及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喜爬行的宝宝多显迟钝、情绪低、协调性差、不爱接触新人、新事。同时,爬行好和喜欢爬行的宝宝在看图识字、语音构成与发声能力,以及日后行走、跑步的平稳程度上均好于迟爬或少爬的孩子。

  爬行也可以算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宝宝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为爬行动作是要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

  宝宝会爬后,他开始能自主地探索这个世界了。因此,可能会碰触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

  爬行还会有效地锻炼宝宝的身体。爬行时是需要全身都要协调运动的,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长长得快。

  宝宝学会爬后,会很兴奋,因为他看到的世界变大了很多!我非常赞赏同学小伟的做法:她带宝宝来我家做客的时候,把宝宝往客厅的地板上一放,接着小家伙就开始爬到这个屋子里看看,再爬到那个屋子里瞅瞅,小伟只需跟着注意一下宝宝的安全,其他完全由小家伙自己自由探索。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爬起来,就开始大呼小叫,不是怕脏,就是怕碰到什么危险,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自卑胆怯,依赖感很强。

  因此,对孩子的保护应该把握分寸,不应该过度干涉孩子玩的自由,让小家伙自由自在地获得自己探索世界的乐趣远远比洗几条裤子更重要,只要保证宝宝不出什么意外,随他爬去好了!

 

为宝宝走路做好准备

  宝宝这时候已经自己能扶着东西站立了,并且表现出了往前移动的愿望,这就表示从现在开始,宝宝要开始学步了,但从扶着走到独自行走还有一个相当长的程,在这个过程里,妈妈们要了解宝宝学步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选择适合走步的衣服。衣服要以肥大、宽松为好。衣服的袖子、裤腿宽大,才能使宝宝的四肢有充裕的活动余地,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有些妈妈过早给孩子将牛仔裤、紧身裤统统装扮上,却不知道这些裤子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浅档包臀不仅让宝宝蹲、跑、跳都不方便,而且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还有一些妈妈会给宝宝穿松紧带的裤子,这样的裤子同样也对孩子不利。因为此时的宝宝的呼吸方式是胸腹混合呼吸,松紧带让宝宝的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如果裤子过长影响到胸部,也会使被的肋骨向内凹陷。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好选择穿背带裤。

  宝宝学步时候的安全措施要做好。现在宝宝不仅学会了怕,又开始站立移动,他能够到的东西就更多了,因此妈妈的全措施更要加强一些。家里的摆设要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走路,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应该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需要特别留意家具的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到。另外,宝宝经过门窗的时候也要特别留意,因为在开关的时候很容易夹伤宝宝。

  学步车是很多宝宝学习走路之前的学步付诸工具,它可以给终日看护宝宝的妈妈们带来一定的方便,有了它,妈妈们终于能腾出吃个饭做做家务了!但是,有的妈妈如果过早让宝宝坐上学步车的话,对宝宝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对于7个月以下的孩子是坚决不能使用学步车的。因为7个月前的宝宝腰腿部骨骼和肌肉力量都不是很强,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不要以为早点让宝宝接触学步车,宝宝就能早一点学会走路,宝宝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没必要让他过早学会走路。

  因此,学步车必须在宝宝7个月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不要超过20分钟。学步车的高度要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另外,使用学步车的宝宝的活动应在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预防宝宝断奶综合征

6个月之前,妈妈的奶水是最好的天然食品,但是6个月之后,就要尝试给宝宝断奶了,如果到了1岁还不能断奶,母乳就会不够吃,宝宝的营养供应不上,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对幼小的宝宝和不忍心看宝宝难过的妈妈来说,断奶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不少妈妈不忍心让宝宝受罪,奶断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宝宝1岁了还断不了,还有的妈妈要上班,忽然之间给宝宝断奶,让宝宝身心俱伤。

  如果断奶不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可能会使宝宝体内蛋白质缺乏、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有时还会伴随腹泻等症状。其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孩子消瘦、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等病,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断奶综合征。

  强行断奶的宝宝,由于还没有适应母乳以外的食物,奶之后对新事物兴趣不足,通常会拒绝吃饭,引起脾胃功能紊乱,导致食欲差。由于每天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通常会出现消瘦、面色发黄、体重减轻的症状,从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这样的宝宝一般抵抗力比较弱,爱生病。

  妈妈的奶水除了给宝宝提供食物之外,对宝宝来说更有着情感上的依恋,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铺垫就粗暴断奶,宝宝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产生母子分离焦虑,情绪低落,害怕与别人交往,怕见陌生人。

  为了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妈妈们过了6个月以后就要实施断奶计划了。因为随着宝宝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增多,光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而且宝宝的乳牙开始萌出,咀嚼、消化功能逐渐成熟,已经能适应半流质或半固体食物的饮食了。断奶越晚,宝宝的恋乳心理就越强,不愿吃粥、吃饭和其他辅食,最后营养不良甚至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断奶还要考虑时机,要考虑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则不能断奶,如果本身宝宝体质不好,考虑迟一些也是可以的。还有考虑季节,避免在夏季炎热时断奶,夏季本来宝宝就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如果此时断奶就会更加加重这种状况。因此,春、秋、夏三季较为合适。

  有的妈妈认为断奶很简单,只要几天不见宝宝,不给宝宝吃奶就可以了。于是就挑选了一个假日,回娘家躲开宝宝,把孩子交给爸爸来带,或者像我哥哥一样,当初把侄儿带回老家避开嫂子待几天,宝宝在哭闹中把奶给断掉了。另外,有的妈妈就像当初我妈妈给我们断奶一样,给乳房上涂满黑色的墨汁,或者抹点辣椒粉,让孩子不敢再吃。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断奶方法。如果没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孩子即使勉强接受了,胃口也会很差。另外,与孩子断然分离的方式也很不可取,对于出生后一直依恋妈妈的孩子来说,短短几天的分离,就可以让他们产生很强的焦虑情绪。

  断奶要循序渐进,慢慢减少哺乳的次数,慢慢增多辅食的数量,辅食的量每次不要多,保持少食多餐。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进食方式,让宝宝逐渐淡忘从前在妈妈怀里的进食方式。可先将母乳或果汁放入小杯子中用小匙喂宝宝,让宝宝习惯于用匙、杯、碗、盘等器皿进食。

  这时候,爸爸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了。实施断奶计划的时候,妈妈要逐渐减少和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照顾宝宝的机会,给宝宝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刚开始宝宝可能有点不习惯,但渐渐他就会明白,爸爸一样也可以照顾他,并且妈妈也一定会回来的。对爸爸信任后,也会减少对妈妈的依赖。这样,也能缓解断奶时宝宝心理上的不适。

  过来妈妈贴心话

  这个阶段最需注意的就是学步车不能使用太早,一定要在宝宝7个月以后使用,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断奶的问题,一定要循序渐进来进行,不论从辅食的增加还是从宝宝的情感需要,都要照顾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孩子恋母的重大危害解析
宝宝在一岁内各阶段的心理发育特点,掌握好这些才能更懂孩子
你理解的宝宝“安全感”可能完全错了!这两个因素才是判断孩子安全感的标准!
你理解的宝宝“安全感”可能完全错了!这两个因素才是判断孩子安全感的标准
不哭不闹断奶!自然离乳是依恋,也是分离!
深度揭秘:不同月龄的宝宝最“怕”什么?怎么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