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转载】原来衰老是内心的错觉!9个秘诀教你对抗岁月

原来衰老是内心的错觉!9个秘诀教你对抗岁月

同样是老人,有的虽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对生活充满期待;但有的却满脸皱纹,弯腰驼背,对什么事都没兴趣。研究发现,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关系密切。很多时候并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心灵先老了。

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正值美好年华的你恐怕还答不上来。也许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行动迟缓的老人形象,然后开始害怕衰老的到来。

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七八十岁高龄仍活力依旧,衣着时髦,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比如:

衰老是环境暗示出来的

同样都是老人,有的虽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有的却满脸皱纹,弯腰驼背,天天觉得自己老了、病了,对什么事都没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心灵先老了。

艾伦·朗格是可能性心理学的开创者,她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人的心态完全可以比实际年龄更加年轻,如果把心理时钟倒拨20年,能让身心都永葆青春。

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关系密切。

社会经常约定俗成,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

马健文表示,人类很容易受到习惯的影响,被僵化的惯例、观念或偏见所麻痹,以至于很多行为都是先入为主的或想当然的。

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不少老人看着镜中的自己,头发不断花白、皱纹日渐增多,就会对自己的衰老深信不疑。

再加上社会传统偏见里的一些观念影响,诸如人老了体力会变差、就该少出门、没精力学习等,老人们就会产生“英雄迟暮”的心态,心生无用和无力感。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许多老人就会不自觉地过上所谓的“晚年生活”,天天窝在家里,不爱与人交流,或者倚老卖老,试图找回自尊与自信,结果就真的老了。

而艾伦·朗格的可能性心理学理论假设,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1979年,朗格教授在美国匹兹堡的一所修道院里做过一个试验。

她与学生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里面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8人一组,在这里生活一周。

其间,老人们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听那时候的音乐、看那个年代的电影、读旧报纸和杂志。他们还被要求更加积极地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而且没人帮他们穿衣服、扶他们走路。

另外一组老人则只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当年发生的事情。

结果发现,两组老人的视听和记忆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血压降低了,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改善。

相比之下,时空胶囊里的老人进步更惊人,他们的关节更柔韧,身手更敏捷,智力测试得分更高。这个试验告诉我们,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

朗格教授告诉记者,衰老常常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当你觉得自己老了,放弃了“年轻”的念头时,身体就会向衰老的心态靠拢。

如果不把变老看成是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在此基础上,尝试多去发现那些年轻的“可能”,并试着去接受,身体就会接受这些挑战,从而达到“返老还童”的效果。

朗格教授自己的经历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她在年轻时,曾在打网球时不慎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从此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

朗格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她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敢尝试的。

要想让心态变年轻,朗格教授介绍了“专注力”的概念。专注力就是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经常对一些所谓的“传统、惯例”反问一句“真的吗”。

比如说,不妨像一个好奇的游客那样,去观察身边早已熟悉的人和事,并发现新的、积极的可能性。再比如说,老人们试着放弃“老了就不能”的偏见,而是寻找一些积极的可能性,比如自己还能运动、还能旅行、还能做很多想做的事。

长此以往,老人们就能试着跳出思维定势的“陷阱”,发现人生中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从中收获的健康和快乐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当然,这样的心理暗示方法同样适用于年轻人和中年人,因为如果在你年轻时就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你内心的青春活力会逾越年龄的障碍而燃烧地更加持久。

打开内心青春之门的9把“密钥”

美国《赫芬顿邮报》完成了一项以数百名80、90后的年轻人为对象的采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一代学习以下几件事,能让自己心态更年轻。

1

别怕改变

专家指出,如果在50岁后仍然具备激情和勇气,那么老人不仅能掌控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还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创造价值。

2

勇于创新

丹麦一项调查显示,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寿命更长。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雷德曼指出,创新对老人来说,更多的应表现在对新事物的包容态度上,愿意接受新知识、新设备,哪怕是尝试一种新食物或者运动。

3

关注自我

美国专家指出,如果老人在退休后更加注重自我的内心需求,愿意走出家门,旅行、重新工作、结交好友,将收获更多的乐趣和活力。

4

忘掉年龄

专家认为,只有坦然面对死亡,忘记年龄的束缚,才能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力求老有所为。

5

喜爱社交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寿,与亲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当志愿者或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也有相同效果。

6

谨慎选择

专家介绍,谨慎的人会多做有益健康的事。有韧性、值得信赖应该成为老人的两大特点。

7

保持成就感

丹麦研究发现,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

8

讲究生活品质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能享受到营养饮食、良好的医疗条件及丰富的业余生活。而这类人身上会分泌一种激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年益寿。

9

对未来有希望

年轻的心态让我们的身体跟着年轻,其实保持身体的年轻也同样会让心态年轻起来,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6个动作测测你的“身体年龄”

爬三层楼梯就喘粗气、没走几步路就喊累……如果出现这些状况,你就需要警惕了。以下6个动作可以帮助测出“身体年龄”,对照试试吧!

上肢力:俯卧撑

一个标准的俯卧撑,要让身体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双臂放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略宽于肩膀。年轻人应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动作,60岁以上老人不要做地面俯卧撑,可采取支撑式的半俯卧撑,即扶着墙或桌椅等支撑物进行。

超过70岁就不建议做俯卧撑了。

一般来说,20~30岁的成年男性1分钟能完成17~29个,女性做12~22个,说明身体素质基本合格;如果能做30个左右,说明身体强健;若少于17个或感觉痛苦疲劳,则说明上肢力量减退严重。

30~45岁的男性1分钟完成13~24个,女性做10~20个;

45~59岁的男性做11~20个,女性做8~20个,都可视为达标。

有些人做俯卧撑时两腿无法并拢或身体弯曲,说明腹肌或者腰背肌力量差。李相如建议,年轻人每天做2~3组俯卧撑,持之以恒,可维持并增强上肢力量。

下肢力:平衡下蹲

下蹲练习是下肢力量的“观测点”,可检测髋关节、膝关节、臀大肌等的力量。下蹲运动简单易行,看电视、刷牙、看书时都可以进行。

年轻人可双脚平直站立,双手展开与肩同宽,慢慢弯曲膝盖,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再慢慢回到起初的位置。50岁以上中年人可采用半蹲,让大腿和地面呈100~120度角。60岁以上老人可坐在椅子上进行测试。

一分钟内,20~35岁男性完成20~30次,女性15~25次,说明下肢力量优秀。30~45岁男性完成15~20个,女性12~18个,说明下肢健康。50岁以后,做半蹲能完成上述数量,说明身体基本合格。

在没有搀扶或支撑的情况下,60岁以上老人若能在椅子上来回下蹲6~10次,说明腿部力量较强。如果蹲下去起不来,说明你老了;如果能蹲下去并能迅速起来,还能反复做很多次,说明你还很年轻。

建议大家每天做2~3组下蹲练习,每组30个,对增强腿部力量有好处。

生命力:握力强度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刊文指出,握力不够的人更可能患心脏病或中风。我们可以买一个小型握力器在家测试,观察握力指数,根据公式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公斤)/体重(公斤)×100,即可测试握力情况。

20~35岁男性的平均握力应达到30~45公斤,女性应为20~30公斤,臂力和手部力量强健的人可达70公斤以上。35~50岁男性的握力应达到20~40公斤,女性为16~35公斤。

研究发现,握力每增加1公斤,死亡风险减少3%。中老年人更需注意增强握力训练,如果力量不够可以握核桃或养生球,逐渐增加负荷。

李相如说,握力训练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工作效率也有提高。

心肺功能:走路速度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是寿命长短的“预警器”,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死亡率更低。

李相如也指出,走路快的人死亡风险减少3倍,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更好。但要注意,快走不是暴走,心率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以1分钟为限,每步75厘米为标准,25~35岁的成年人的步数应为90~120步,36~50岁、60~70岁年龄段人群可依次减少10步左右。

一般来说,走得快的人,心脏、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平衡、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更佳;如果走路速度慢且心率变化大,则说明身体机能减退,衰老加快。

因此,人们平时需要多走动,有意识地加快速度。

平衡力:闭眼单足站立

人越老,平衡能力下降越快,也就不得不拄拐杖。闭眼单足站立时,人仅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

这个动作能测出平衡能力强弱和全身状况。李相如说,单脚站立能有效锻炼大脑的协调性,每天坚持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20~35岁年轻人,闭眼1分钟以上,不晕不倒,说明平衡能力正常。如果坚持不了1分钟,则需要加强锻炼。36~50岁的人,闭目时间应达到40~70秒;50~60岁的人应保持30秒左右。六七十岁的人如果能坚持1分钟,说明平衡状态很“年轻”。

建议中老年人做这个动作时,可以先单足站立,随后慢慢闭上眼睛;高龄老人最好靠着墙或扶着东西。

柔韧性:弯腰双手触地

人的身体构造具有非常高的柔软度,经常活动和牵拉都能增强柔韧性,但经常不动就会“生锈”。弯腰双手触地可锻炼腰腹肌肉,更能拉伸很少能活动到的背部肌肉和韧带。

做动作时注意腿直立,腰部往下弯,手臂及头部下垂,悬在空中,尝试双手触地,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强。

20~35岁的人双手至少要摸到地面,身体柔韧性强的人甚至可以紧抱双腿,脸贴在小腿上;36~50岁的人至少要摸到踝关节;50岁以上人群至少要摸到小腿位置。通常情况下,女性的柔韧性要比男性好。

弯腰有助于腰肌、肘部和膝关节锻炼,使肌肉伸拉,腿筋拉长。柔韧性反映身体的软度,软度越好,身体素质和生命力越强,越硬则说明衰老越快。

要想改善背部及腿部的肌肉和腰腹柔韧性,可以每天练习该动作3次,每次3组,连续2~3个月就能改善身体柔韧性。

专家提醒,上述测试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完全取代专门机构的综合检测,想要了解更多的身体状况,还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全面的检查。

各大器官最爱的抗衰老食物

通过饮食来抗衰老,能达到比护肤品、保健品更明显的效果。到底该如何食用才能事半功倍?综合美国MSN网健康频道的报道,给出人体不同部位的最佳抗衰老食物。

大脑

最爱蓝莓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脑的衰退比外貌衰老更可怕。以蓝莓为代表的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逆转随年龄增长而显现的认知功能和空间记忆功能的下降。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的大规模数据调研显示,常吃蓝莓的老年女性的脑功能衰退速度更慢,得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更低。

肌肉

最爱咖啡

老人锻炼结束,经常会感叹腰酸背痛,肌肉酸胀。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效果,可以直接刺激肌肉,帮助缓解肌肉酸痛。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显示,在动感单车试验中,事先喝了咖啡的人,其大腿股四头肌的酸痛感更小,能坚持锻炼的时间也更长。

关节

最爱橄榄油、大蒜

父母有没有和你抱怨过关节咯吱作响,疼痛影响了行动?做菜时不妨多用点橄榄油和大蒜,不仅能润滑关节、预防关节发炎,还有调味作用,一举两得。

英国伦敦大学的大规模调研显示,常吃大蒜的中老年人,很少表现出关节炎的早期征兆。

骨骼

最爱奶酪

健壮的骨骼能支撑身材的挺拔,让人看上去精神抖擞。乳制品是强壮骨骼的良伴,除了公认的补钙能手牛奶,奶酪的钙含量更为丰富,可以补充高达30%的每日所需钙摄取量。

心脏

最爱巧克力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高达2000余万成年人心脏有问题。建议常吃点坚果、浆果、黑巧克力,都有助保持心脏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吃黑巧克力能轻度改善末梢动脉症患者的自主步行能力,无论在步行距离和时间上均有延长。

这是黑巧克力富含的黄烷醇增加了血液里一氧化氮浓度,改善血流状况所致。

眼睛

最爱玉米

步入中老年后,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睛问题容易出现。

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成分的食品是对眼睛特别有益的,代表食物便是玉米。其他眼睛保健所需的重要营养素有欧米伽3脂肪酸、锌、β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维生素。

为此,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是绿叶菜(尤其是深色羽衣甘蓝和菠菜)、鸡蛋、深海鱼(金枪鱼、鲑鱼或凤尾鱼之类)、胡萝卜以及红薯。

脸颊

最爱鳄梨

脸部就像镜子,很直观地反映出衰老程度。像鳄梨、黄瓜、酸奶等食材,不仅可以外敷,吃下去效果更好,可谓是能吃的“面膜”。

全身皮肤

最爱南瓜籽

锌参与蛋白质、多种酶的合成以及细胞的生成,对于皮肤有重要作用。南瓜籽富含锌,有助皮肤细胞新陈代谢,锁住皮肤水分,保持皮肤的胶原蛋白含量,维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

头发

最爱核桃

一旦秃顶,会让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老10岁。维持头发健康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C,蛋白质、欧米伽3脂肪酸以及锌。而核桃在以上方面非常在行,每天吃两三个核桃,对维持头发毛囊健康有重要作用。

指甲

最爱菠菜

指甲由皮肤衍生而来,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素同样有益于指甲。菠菜等绿叶菜富含铁、β胡萝卜素,叶酸以及维生素C,有助指甲健康、坚韧。

精神

最爱适量的甜食

整天唉声叹气,苦着一张脸,不可能拥有年轻的形象。巧克力、冰淇淋吃了能令大脑释放内啡肽“快乐物质”,更显年轻。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散文《青春》中写道:

“年轻不是指玫瑰般的脸颊、红润的嘴唇、柔软的膝盖。它是一种愿望、一种超强的想象和充沛的情绪,它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深泉。没有人仅通过年岁来长大,当我们放弃了思考就开始变老。年岁可能弄皱我们的皮肤,但放弃热情则会弄皱我们的灵魂。”

生命君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永远热忱,永远年轻。


受访专家: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委会常务委员 马健文

首都体育大学休闲体育研究院院长 李相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艾伦·朗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衰老是内心的错觉!9个秘诀教你对抗岁月
征服女人内心的秘诀大全
了解别人是有秘诀的
专注力:一种与岁月对抗的力量
【心理学:艾宾浩斯错觉】
健康长寿小秘诀,一个握拳动作5分钟,增加握力,强心醒脑防痴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