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软组织血管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软组织血管瘤,分析其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软组织血管瘤在T2WI及ISFSE序列上均呈片团状不均匀高信号,9例软组织血管瘤在T1WI序列呈等或略高于骨骼肌信号,其中4例见局限性、散在性小点片状低信号,5例血管瘤内见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ISFSE呈低信号,为病变内脂肪,2例大血管瘤见完全流空信号。9例增强扫描,其中8例见点状、条状、蔓状强化。结论: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341535.htm
      【关键词】软组织;血管瘤;MRI
      血管瘤是人体非常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瘤可以出现于人体各个部位。软组织血管瘤并不少见,好发于四肢,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下软组织内,占良性软组织肿瘤的7%~8%[1]。Mulliken[2]根据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8例,年龄11岁~46岁,平均年龄21.4岁,其中颜面部8例,上肢7例,下肢6例。
      1.2 检查方法
      MRI仪采用中国鑫高益公司生产的0.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线圈,膝关节线圈,肩关节线圈。常规采用T1WI序列、T2WI序列、ISFSE序列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进行多方位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其中9例用GD-DTPA进行了对比增强扫描,分析血管瘤大小、形态和MRI信号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2、 结果
      21例软组织血管瘤中,其中位于皮肤及皮下的7例,位于深部肌肉内的4例,累及多层组织10例,无一例血管瘤侵犯相邻骨骼;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类如下:海绵状血管瘤12例,蔓状血管瘤4例,混合型血管瘤5例;21例软组织血管瘤在T2WI及ISFSE序列上均呈片团状不均匀高信号,9例软组织血管瘤在T1WI序列呈等或略高于骨骼肌信号,其中4例见局限性、散在性小点片状低信号,5例血管瘤内见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ISFSE呈低信号,为病变内脂肪,2例大血管瘤见完全流空信号。9例增强扫描,其中8例见点状、条状、蔓状强化。
      3、 讨论
      软组织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以四肢、躯干、颜面、颈部多见,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血管管道数目的增加及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淋巴管等不同程度的侵润[3]。在病理上分为4种类型[4],即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组织结构上由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的血窦组成,窦壁菲薄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反复出血的血肿可发生肌化、纤维化、钙化,MRI信号特点可反映肿瘤的病理解剖特征。病灶形态多呈不规则片团状,边界一般较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影,T2WI及ISFSE序列呈显著混杂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T2WI呈明显高信号,这可能由于肿瘤内迂曲、扩张的血管内为滞留的血液、自由水增多有关[5],T2WI上血管瘤内圆形或条状低信号,多为瘤内血栓、静脉石及纤维结缔组织。病灶特别是病灶边缘有条状或花边状短T1长T2脂肪存在是MRI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一个重要征象[6]。部分病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大部分病灶GD-DTPA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管状、条状明显强化,这是有别于其他肿瘤的MRI表现。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有其特征性,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多可确诊。
      蔓状血管瘤也称为动静脉性血管瘤,多发生于头颈部和四肢,MRI多表现为成团迂曲扩张血管呈蜂窝状或蚯蚓状流空信号,T1WI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T2WI和ISFSE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推测可能与瘤内动静脉瘘成分少、管腔内血流速度血流速度缓慢有关。部分病灶内可见管状或圆形状T1WI、T2WI均呈流空低信号,这与肿瘤内存在动静脉瘘,管腔内血液流速快,表现为流空效应有关,而海绵状血管瘤缺乏此特征[5]。部分病例,因肌肉受血管瘤压迫侵蚀而萎缩。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DSA检查见肿瘤血管呈蚯蚓状扩张或动静脉畸形,为蔓状血管瘤鉴别其他病理类型血管瘤最好的检查方法。
      混合型血管瘤多位于肌群内,病理上多兼具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特点,T1WI呈略高于肌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肌肉间隙消失,与周围正常肌肉组织分解不清,MRI表现多不典型,兼具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特点,病理分型诊断有一定困难。
      软组织血管瘤的X线平片和CT检查也可获得正确诊断,病灶内发现钙化或静脉石为诊断血管瘤的重要征象,但X线平片软组织分辨率低,钙化或静脉石出现率及发现率低,而CT检查在显示肿瘤内钙化和静脉石的价值优于MRI,但CT常不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与正常组织的关系。血管造影为血管瘤的最佳方法,但有创伤性;MRI无疑是软组织血管瘤最简单最良好的检查方法,多方位成像有利于全面显示肿瘤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多参数成像有助于肿瘤内纤维间隔、脂肪等成份的显示。
      软组织血管瘤应与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腱鞘囊肿以及软组织恶性肿瘤鉴别,脂肪瘤为软组织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纤维瘤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神经鞘瘤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腱鞘囊肿多为圆形、类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软组织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周围软组织受侵犯,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信号,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缺乏静脉石。
      总之,软组织血管瘤的形态、边缘情况,内部结构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具有特征性,术前行MRI检查,对血管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奇平,屈辉等,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5):351
      [2] Mulliken JB Vascular malfomnations of head and neck[A].In:Mulinken JB.Young AE eds.Vascular Birthmarks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M].Philadelphia:Saunders.1988:301
      [3] 周山,张振勇,等.软组织血管瘤MRI诊断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1):20
      [4] 胡孝君,周海伟,邵海军,等.外周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23(3):373
      [5]刘庆余,梁碧玲,等.12例软组织血管瘤MRI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10):608
      [6] 崔晓琳,程敬亮,任翠萍,等.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3):3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片时间】第0960期:左大腿血管外皮肉瘤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病例赏析 | 右上臂巨大肿块究竟是什么?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如何诊断
读片专栏003:天天读片不厌倦
[深度学习] '脑膜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