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河朔三镇: 三座独立军镇, 为何主导了唐王朝的兴衰?

从唐睿宗到唐玄宗天宝元年,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镇压周边少数民族的反抗,所以在周边地区设立了十个节度使,虽然节度使的产生看似是镇压了周边少数民族反抗的风险,但是却加深了阶级矛盾。

藩镇割据的现象以及河朔三镇的形成

节度使的出现造成了大唐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它的出现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这对于封建王朝对皇权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更重要的是,节度使的出现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也导致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安禄山因为深受唐玄宗的喜爱,所以称为三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而安史之乱是直接促进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是玄宗的轻敌,指挥的失误使得唐玄宗逃往了四川,而唐肃宗趁机在灵武即位,但是肃宗第一件事想做的事并非要先平定叛乱,而是先坐稳自己的位置,他没有听自己的谋士李泌的建议,而这一战乱的平定则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内讧,而唐朝军队在进击史朝义的余党时,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政策,凡是投降者就有官职,所以那些叛军才变成了唐朝的节度使,而河朔三镇就是在此时创立的。

而这三镇稳居河北地区,战力又最为彪悍。

“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张志忠原为安禄山的将领,成为节度使,赐名李宝臣,德镇由此而立;公元763年,田承嗣也被立为节度使,魏博镇成立;又有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幽州镇也成立。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是大唐王朝早已失去了原来的繁华,内忧外患严重,中央早已无力接管河朔三镇,这三镇趁中央无力接管之际,拼命争夺地盘,扩充兵力,以寻时机和中央抗衡,而中央一旦发觉了他们这个地方,他们就绝对没有机会再维护自己利益了。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面均采取了措施,成立了藩镇中的中坚力量——牙兵。并且趁机扩充自己的地盘,河朔三镇的格局也在这个时候定型。

2、河朔三镇发展阶段

到了德宗和宪宗时期,逐渐从这场暴乱当中恢复,而河朔三镇得寸进尺。

“以期土地传之子孙。”

基于这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暂时放弃了争夺地盘的斗争,将战线统一转向了中央政府,联合抗唐。虽然河朔三镇嚣张跋扈,但是三镇节度使的认命仍旧需要朝廷的允许,要是没有朝廷的允许而名不正言不顺,那他们的后代,没有朝廷的认命也是无法得到认可的,而朝廷在安史之乱中逐渐恢复,所以自德宗开始,就有了削藩的念头,那德宗致力于削藩,那河朔三镇中想要子孙世袭的愿望也就落空,所以三镇开始联合抗唐,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要联合起来,逼迫皇帝接受他们的要求,所以开始起兵,随着声势浩大,几场胜仗下来,他们意图称王,将大唐王朝分裂,而德宗迫于压力,不得不妥协。

“德宗自经优患,务为姑息, 不生除节帅 ; 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 即降旎械,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 ”

到了唐宪宗时期,坚定了削藩的决心,对于嚣张跋扈的淄青镇和淮西的平定,对于西川,镇海叛乱的平定,使得三镇惶恐不已,与其被官兵剿杀,还不如暂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先归附朝廷,这样朝廷也暂时不会将他们削藩,并且还能称霸一方。此外,他们的内部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危机,那就是他们起初建立的牙兵发展壮大,节度使和牙兵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使得牙兵不再以他们马首是瞻,而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他们也不得不依附朝廷,而这个阶段他们的主要矛盾不是和朝廷的矛盾,而是他们之间的内讧。

节帅的敌人不再是朝廷,而是他们起初拥立的牙兵,他们创立牙兵的目的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能够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需要的时候足以和朝廷抗衡,而到了后期,牙兵的势力不断膨胀,从穆宗元年一直到黄巢起义,朝廷逐渐放弃了对三镇的控制,这样二者矛盾相对缓和,但是牙兵和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却加重,因为牙兵是世袭,“其凶决者,强买豪夺, 瀚法犯令, 长吏不能禁”,可是节度使归附朝廷之后,不利于自己利益的发展,所以他们支持的是藩镇拥兵自立,起兵割据,导致了河朔再叛,,虽然朝廷起兵征讨,但是”屯守蹄年,竟无成功。财竭力尽” 。朝廷对河朔三镇完全听之任之,一直到唐亡“不能复取”。

唐末农民起义,唐王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各藩镇之间也开始了兼并战争,不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个时候李克用和朱全忠成为藩镇中的强者,而河朔三镇也成为二者争夺的肥肉,面对强者,河朔三者也随之依附二人,他们割据的历史也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3、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的影响

河朔三镇一开始就敢叫板中央,并且在此期间多次发生叛乱,最后朝廷也只能听之任之,这到底是为什么?河朔三镇经历了近百年,对唐王朝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中国,对政治影响最大的地方无异在边境地区,也就是在中国的北部,那北部有三地,一是河北地区,二是陇西地区,三是并州,三个地方都是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民风彪悍,当政局趋于稳定的时候,王朝会将维护统治的重点放在这些地区,而当王朝趋向衰落的时候,这些地方也成为威胁统治最严重的地区,而河北地区,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的河北地区,唐王朝由大唐盛世而逐渐衰颓,在王朝衰弱之际,在游牧民族地区设立节度使,是大忌。

河朔三镇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地区,和游牧民族契丹地区接壤,民风比较彪悍,加上节度使在成立之初,趁朝廷还在养精蓄锐无暇顾及之时争夺地盘,扩充兵力,所以在后来藩镇几次叛乱中让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所以唐朝末年的衰颓与河朔的几次叛乱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朝廷也只能为了方便,也为了防止叛乱而听之任之了。

而河朔三镇的崛起,统治者采取了比较缓和的方式安置叛军将领,三镇的税收也是完全独立于中央财政政策之外的,加上三镇的领导者比较重视生产,依靠华北平原巨大的地理优势和农业优势,河朔三镇在财政收入方面是占领先地位的,所以华北平原的经济就完全被隔离。

“安史之乱后 , 江淮八道少经战乱 , 地方组织也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 , 又有大运河直通长安和洛阳 , 因此 , 朝廷对江淮地区的控制远比其他地区强”,所以唐朝朝廷的农业几乎是完全依赖江淮地区,大部分农作物的供给也全靠江淮地区供给,财政收入税收也是如此,所以河朔三镇的财政收入独立于中央地区,而此地恰好出于华北平原,是一个农业核心地带,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淮地区,大大缩水。而一旦发生叛乱,尤其是唐末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线被阻隔,洛阳一带被攻占,而华北平原还在河朔三镇手里,这也是对唐王朝致命打击。

河朔三镇对唐王朝的走势影响巨大,无论是地理位置,农业优势还是其他方面皆有染指,这些军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财政收入、军队皆独立于朝廷之外,并且他们为了诸多方面多次发生叛乱,这对唐王朝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颠覆你的思维,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救了唐朝
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秘诀在微妙的平衡
唐朝一次次消灭藩镇割据的努力一度大有希望,但最终却被藩镇所灭
强大的唐朝为何而亡?看看这场针对朝廷的大规模谋杀案你就能明白
此三县位于河北,众多皇帝不敢冒犯,还是大唐王朝覆灭根源!
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和朝廷,为何不消灭对方,反而共存15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