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大学的老师

了解大学的老师

平庸的老师是说教,较好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最棒的老师是激励。                                                             ——(美)威廉•亚瑟•沃德

在你跨入大学校门之前,是如何想像你的大学老师的?是白发苍苍的教授,斯文儒雅的学者,还是才华横溢的才俊?

也许你会想像:你和150名同学同坐在一个大的教室里,听你的老师讲授西方哲学史。他在讲各国哲学历史沿革的时候,轻松的用德文、法文、英文引用各国流派学者的经典学说,而且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课过程中没看过一页讲稿,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形象生动,你在下面听的新潮澎湃,崇拜之心如滔滔江水。你可能根本听不懂那些外语的含义,却已被老师的才华深深的折服,大学老师都是这样的“能人”吗?你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学就应该有大树掩映的校园,年代久远的红砖楼,还有被成为学术泰斗的大师。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教你的老师可能是一个极其普通、貌不惊人的老教授,当你置身于一个大教室,听着他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讲课时,你心里的幻想一定会化成深深的失望。

现在,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大学老师的真实情况吧。充分了解每位老师的特点,会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和帮助。

大学第一课——了解你的老师

一提到大学老师,你脑海里可能马上出现的就是专家、学者、教授。其实大学的老师有很多类型,有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还有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及行政人员。而和你接触最多的就是前两者。

刚进校的新生常常心存这样的想法,希望给自己上课的老师都是著作等身的教授或知名专家、学者。可到真正上课的时候才发现,给自己上课的老师中,有些不仅不是教授,甚至是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大学老师未必都是教授,其实,在大学里需要不同教职人员来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不管是什么职称的老师,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作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大学的职称体系,向不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所长,这样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

大学的职称体系

大学的职称体系虽然没有军队的军衔制度那样严格,也是相当健全和完备。大学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这个传统是最早由欧洲大学建立起来的,被现在的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固定的模式沿用下来。

助教。新教师没有受聘用为讲师以前,首先要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主教的基本要求是拥有学士学位,也可以是由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也可以自己开设课程,但需要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

讲师。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课程的大学教师。讲师也有不同的等级,优秀的讲师可以把他的课程开设成对本门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基础课,而他的教学方法、试验方法和基本规范将成为学生必修的一级台阶。讲师也可以做一些初级工作,基本去填补教授和副教授在正常教学中遗留下来的空缺,以便整个教学系统趋于完善。学校还会特聘讲师来讲一些本校的教授无法承担、而学生又必须学习的课程。比如当年的北大,只有专制的教员才能成为教授,而兼职的一律称为讲师,在当时著名的讲师中就有鲁迅等人。这说明讲师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们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

副教授。副教授在原则上不仅仅具备开课的能力,充分了解本学科的整体情况,而且要自己主持研究项目,及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开设成新课。此外。还要指导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助其完成毕业论文,副教授在知识水平上未必比讲师高,但其任务不同,在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中,特也比讲师负有更大的责任,在知识上,他应该对本专业的全部知识有通盘的了解,同时在一个课题还是能够有专而深的研究;在方法上,他要求对本专业的所有方法都有所了解,而他自己对其中一种方法有熟悉的掌握。

教授。教授的职责要比副教授的更高。他不仅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本学科已有的方法,还应该对本学科的方法论的建立作出贡献。教授也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还要促进本学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他必须对本学科有清晰深入的了解,经常和本学科的专家交流,通过定期主持学术讲座和学术项目,来培养和训练本学科的高级研究人员,领导他们进行集体协作,以完成该学科的种种任务。

大学老师的压力

不管你读的是三年制的大专,还是四年制的本科,或者是本硕连读,教书并不是教授们的唯一工作。和高中不同的是,一位高中老师一天要上6节课,而大学老师一周也许上不到6节课。你可能还是巴不得如此,没人管,没人问,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大不了到办公室请教老师,可是,当你跑到办公室找他们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人。事实上,很多任课老师都不坐班,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即便有,他们每周也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在那里办公,给学生答疑,在外国称为“office hours”。 那么,老师不在教室和办公室的那些时间都在坐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大学老师需要做些什么/

大学老师被称为“创造性活动”的代表。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从事教学工作,还要搞科研、发表专业论文等,这些都要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教学和科研是大学老师身负的两项重大职责,而大学里严格的职称评定制度,也使得老师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搞科研和发表论文上。否则,他们就会因为不具备晋升的条件而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甚至被淘汰。就如同学生都希望给自己上课的老师是知名教授一样,没有一个大学老师希望自己一辈子当助教或讲师,在大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老师们背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

学会与大学老师交往

哈佛大学的莱特教授在每个新学期开学之际都要对同学们提出一个忠告:你们应该主动老师接触,了解他们,同时也让老师充分了解你。如果你还没那么作过,就从现在开始吧。这种接触会让你受益匪浅。想想吧,当你结束了4年大学生活、准备求职或考研究生时,至少有8名教授为你写推荐信,那是多么难得的事。更重要的是,老师这种良好的关系会让你自己很被重视。

为莱特教授工作的研究人员在对40碰到学业难题的新生所做的跟踪调查报告表明,主动请教老师的20位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而其余20名不请教老师的同学,则不仅成绩差,状态也不好。

很多大一新生不敢或不愿意老师交流。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对老师的敬畏所产生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他们并不知道和 老师主动交流会有多么大的益处。

“小亮和上海一家外企签约啦”!消息一传来,全班哗然一片。今年是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平时毫不起眼的小亮能在上海这个人才济济的城市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当然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你怎么作到的啊,太厉害了!”“快说说你有什么诀窍!”在同学们的追问下,小亮说出了他顺利找到工作的原因:“是老师帮我抢滩上海的。”原来小亮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英语培训班,认识了一位外教。在老师的自我介绍的中得知他在上海有一家公司。于是小亮主动提出希望能到他的公司实习。外教告诉他:“我并不了解你,也不知道是否符合我的要求,你先请你熟悉的老师写一封推荐信,我在做决定。”于是小亮找到自己所在社团的指导老师,请她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因为小亮经常和老师交流,老师对他很了解,于是就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凭着老师的推荐信,小亮顺利的进入这家外企实习,最后因为出色的表现和公司签约。

小亮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到上海工作去了。可是如果小亮没有主动和外教主动交流的话,有没有老师乐意为他写推荐信的话,他当然不可能抓到这个机会,不要等到自己有麻烦的时候才想到老师套近乎、找老师帮忙,一定要在平时和老师积极主动的交流,好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指出一条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路,缺少了老师的点拔,你在求学的路上肯定会走很多弯路。

提前了解你的老师

不要等到上课的时候才去认识你的老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每个班的课程表都会提前公布,从表上,你可以清楚的了解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及任课老师。即便课表上没有写老师的名字,你也能从教务处问到。你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对他们的情况了解。一些专教授往往都会有自己的网页,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也可以通过咨询好年年级的学长和班主任老师来获取他们的信息。提前了老师的信息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更好的老师进行交流。

并不是所有的大一新生都能了解性的评判自己的老师,清楚自己可以向不同的老师学到什么。他们往往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以自己的好恶轻易得出一个结论,随之决定了自己学习本门课程的心态,如果碰巧这位老师是你喜欢的那种类型,你会非常兴奋,学习也会更积极。可是,如果老师恰好不是你喜欢的那种风格呢?你可能会彻底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提前了老师的各种信息,包括学术专长、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出版的书籍,甚至兴趣爱好,都有助于你更全面公正的看待自己的老师,从而毫无偏见的学习。

老师交流的方式

学会称呼老师

学会称呼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礼仪。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称呼自己的老师,甚至给老师去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大学校园和一个非常讲究师道尊严的地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古代中国对老师的评价,按美国人的习惯,一般称呼自己的老师为“某某博士”或“某某教授”,还可以用喜欢的方式去称呼。在中国的大学里,如果你的老师有行政职务的话,你可以称呼他的职务名称,如校长、书记、院长等 ;也可以称呼他的学历如:博士,但这种称呼只适用于最高学历层次——博士;还有一种现在流行的称呼方式:“某老”,不管你的年龄大小,一律称为“张老、王老……”当然最保险的方式还是称呼“老师”

现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称呼年轻的老师为“某哥某姐”,建议大一新生最好不用这样,看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容易造成其他同学的反感,也给老师带来不便。

总之,不管如何称呼老师,切记不要当面或背后直接称其名,甚至给老师起外号,这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表现。和国外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只在称呼同辈或晚辈的时候才称呼其名,在前辈面前一定要用尊称。即便你的老师在年龄上和你相差无几,但是因为师生有别,你应当还称呼他为“老师”。

面对面的交流

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眼里,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能提出问题的都是好学的人,不用担心你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而遭到老师的冷眼。要知道,老师最希望讲课过程中能得到同学积极的回应,以便不断调整、改进自己教学方式和内容。

你可能从别的学生那里听说过,大学教师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特别昂谈同时还在大型研究机构任职的时候,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教师还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学生的,并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不要任何顾虑和担心,主动去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给自己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前预约

当你有重要的问题需要请教老师的时候,学会老师预约。不管你是学业问题向任课老师请教,还是找班主任谈心,最好还是能提前能和他们约定时间。要知道,老师们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你有空的时候他们不一定有时间,如果你贸然前去,他们可能因为其他安排好的事情,而不能抽出时间来仔细聆听你的问题。所以,如果你的问题真的很重要,两三句话又不能说清楚,那就一定要老师约定时间,让他为你留出专门的时间解决你的问题。

通过电子邮件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

除了面对面交流这一方式,把平时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大一学生常常会有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想问老师。然而平时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能和老师深入细致的探讨一些问题。还有就是有些话是当面不好说的,都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老师,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遭到拒绝,要知道,这样做不仅是在帮自己,也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对这门课程的评价。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老师建立起信任和友谊。老师的友谊一旦建立,你将终生获益。

主动当老师的助手

助人乃快乐之本。也许你常常向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提供帮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业会获得快乐。可是对老师,你却常常不敢迈出这一步。从小到大,你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听老师的话,对老师始终是敬而远之。上了大学,虽然师生关系和中学、小学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你对老师的距离感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缩短的。其实,不管多么厉害的老师,都喜欢好学上进、积极主动的学生。经常帮助老师做事、当老师助手,也是老师交流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大二学生何嘉回忆道:“第一次上实验棵,我提前半个小时到的教室,比老师来得还早,教室里空无一人,我看到黑板还没擦,就开始擦黑板,一会老师来了,见班里只有我一个人,就很诧异的问我怎么来的这么早,我实话实说了。后来,老师在课堂上宣布我成为他的助手,协助他做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成了老师的助手,我必须扩大交际面,与老师、同学们多多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很快消除了,学习也很有激情。一个月以后,我竟成了班里交际面最广的人了。而且载荷老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更多的东西,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技巧。通过老师的推荐,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期末考试我考的很好,加上平时的表现不错,老师给了我最高的综合分。”

老师的评分标准

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老师不同,评分的方式也会不同。有些老师是一考定音,只看期末考试成绩;有些老师看重平时的成绩,期末考试反在其次;有些老师不管你个人表现如何,而是看你所在的团队是否表现出色……不管采用怎样的评分方式,大学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都是相当的灵活性。

“我认为老师很不公平。期末考试大家都写小论文,我觉得我写的不比他差,她有不少问题还是问我的呢。为什么最后她得了90我得了75?是不是因为她平时会讨好老师啊?”有这样一些抱怨常常是针对一些文科类课程的考试结果。在文科类课程中,许多问题本来就不存在标准答案,考试更多是测试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分析思辨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老师评分的时候会参考“参考答案”,但老师更多是根据自己的标注在评判你的回答,其实,这没什么好抱怨的,想想你的高考作文,也许你自己觉得写的感人肺腑,然而在阅卷老师看来,可能就是矫揉造作。

当然,还是有些规则适用于所有的大一新生,一般来说,大学的考试成绩是由平时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两部分组成。你一定要重视平时的成绩。因为这往往是最容易得分的部分,现在的老师们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在这里还要提醒大一的同学,一定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也就是说,自己要动脑筋,不懂的可以请教他人,但绝不能抄袭。

平时得分技巧

保持高出勤率

你刚进大学的时候,可能会有师兄师姐向你传授各种各样的逃课经验,而且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你,“大一不逃课,什么时候逃课?”

“政治课太无聊了,上我的昏昏欲睡,下节课我就不来了。”

“世界杯4年才一次,英语课一星期才三次,还用说吗?当然是看世界杯了。”

“昨晚和同学聚会太累了,今天实在是爬不起来了。”

大学里学生请假的借口可谓是五花八门。老师们会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旷课、迟到的理由:生病;走到半路发现书拿错了,回去换了所以迟到;出门的时候肚子痛,急着上厕所。所以来晚了……

如果要编一本《大学生旷课录》,估计每位学生都能提供10以上的素材。因为大学里的迟到、旷课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正常。哪位老师会不在乎自己学生的出勤率呢?道理很简单,课堂是老师的舞台,老师们上课之前都认真的备课了,他精神抖擞的声了讲台,结果却发现台下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心情难免受影响。讲课时如果在有人中途溜走。老师一定会非常气氛,那么,你就要小心平时的分了。

态度决定一切。不要总是给旷课和迟到找理由,要知道,你用心与否,老师心知肚明,课堂的出勤率会直接影响你的成绩,如果你希望期末考试成绩得高分的话,那么你一定不要迟到、旷课。

让老师记住你的名字高中的老师,一个老师只给几十个同学上课,而在大学,一个老师往往要给几百个学生上课,要让大学老师记住所有人的名字是不可能的。而课堂上热情的表现、精彩的发言,是让老师记住你名字的最好办法。

每位老师都希望在课堂上和学生积极的互动,这样不仅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学习,老师授课的热情也会被学生激发出来,从而发挥的更好。

激情洋溢的去上课

大一的学生们经常参加许多活动,把自己弄的非常疲惫,上课的时候,常常打瞌睡,这种状态一定要不得,要带着饱满的精力和热情认真的听课。

一位老师感叹道:“我最头疼的是上下午第一节课了,学生们就像中午刚刚跑完3000米,一个个累的不行,许多人爬在课桌上睡着了,给他们讲简直是对牛弹琴,问任何问题都没反映,我那么认真的备课,却换来这种反应,唉!”

老师最怕看到什么?不是学生成绩差,而是学生不想学;不是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争的面红耳赤,而是他们上课时茫然的眼神。

不要认为课堂情绪的调动只是老师的事,同学们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当你在学习上全心投入的时候,是最有效率的;学习越有效率,老师也会更开心。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断用眼神老师交流,听到重点、难点勤做笔记,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勇敢的当一个“问题学生”

敢于提问。高中和大学在学习上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是“填鸭式”教育,后者是“自助式”学习。敢于提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从小到大,都习惯于老师灌输该我们的知识。老师永远是对的,只要是书本上的,就必须奉为真理“大学之道,在于明得”,对于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思考——质疑——释疑——再思考,在不断的提问和思索中,我们将越来越接近真理,而寻找真理的 过程本身也是快乐的。

可是学生没有老师提问的习惯。“我不敢老师提问,我怕老师说我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反正期末考试能过就行,没有必要弄懂所有问题。”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大一养成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会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千万不要怕麻烦、懒惰和担心老师瞧不起,就放弃提问的机会。如果你上大学以来还没有提问过老师问题,就从现在开始,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吧。

善于提问。要随时提醒自己,你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了,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是自己能不能解决,其次在向同学请教,如果还是没有解决,才老师寻求帮助。

学生这样抱怨:“我找老师问问题时,他通常只丢给我一句话,‘自己看书’。要是我自己能看的懂的话,我干吗问你啊。”

老师也有苦衷:“学生提问题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想的问什么问题,半天也表达不清楚。等你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就发现现成的答案就在书上。说明他不但没看书。也没有听讲。有一次,一个学生跑来问我说;‘老师,我上节课没来,麻烦你重新给我讲一遍。’我顿时无语”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你准备老师提问之前。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有的问题书本上是否有现成的答案,如果有,就不要问了,自己看书。2.所问的问题是否涉及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如果因为以前的基础知识有所遗忘,把你想请教的问题依次列出来。3.学会列提纲。把你想要请教的问题一次列出来,先看是否有逻辑上的错误,然后检查所有问题是否在这个老师所研究的学术领域内。

大一学生经常会去听各种讲座和报告会,在报告会之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否提出一个好问题,要求你对演讲者及其报告的背景、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然后还要在很段的时间内组织起精辟的语言、提出问题。这个过程非常锻炼人的思维和口才,大一的同学不妨把这个报告会后的提问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会让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受益匪浅。

获得高分小贴士:                                            

 •独立完成作业,切勿抄袭。

•保持高出勤率,不迟到,不旷课。态度决定一切。

•让老师记住你的名字。

•上课要有热情,精力充沛。

•敢于问问题,学会问“好”问题。

•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助人乃快乐之本。

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怎么办

“本以为大学的老师都是满腹经纶、口吐莲花,结果还不如我的高中老师讲的精彩,简直失望透了。”

遇到你候补喜欢的老师怎么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你要弄明白你为什么不喜欢他,进而还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你希望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你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他讲课的内容过于陈腐还他的思维观念过于标新立异?是他只会照本宣读、让你觉得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还是他的自吹自擂让你厌倦?

北大法学院的院长朱苏力在对大一新生所做的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不要指望大学老师还会像高中那样,不但是知识的化身,而且是真理甚或道德的楷模,其实天气们只是另一种职业的知识人。”

一个老师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格品性让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授课风格。,也许你不喜欢的老师正是其他同学喜欢的。

不管你是否喜欢你的老师,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不要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好好学习他所授的课程。好老师不是给你所有问题的答案的,而是帮助你自己寻找答案的。

有些同学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不是旷课就是在课堂上睡觉、说话、听音乐、看其他书,这样的态度艘是不可取的。不仅冒犯了老师,也浪费了大好时光,应该努力找出自己对这门课的兴趣所在,积极听讲。

大二的曾子恒说:“刚开始我不喜欢我的财务管理老师,他讲课声音极小,表达能力又差课听起来很乏味。直到有一次我问他关于财务报表的问题才发现他分析能力特强,几句话就把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解决了。后来我经常向这个老师请教问题,渐渐了解到原来老师的知识面很广,每次和他谈话都颇有收获。”

如果你真的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什么东西,就更应该养成“自助学习”的好习惯。大学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导减学增”的过程。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而是学习方法。不管是老师的学术见解、思维方式,抑或是他的道德修养,他们身上总有你学习的地方。

推荐阅读

《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朱青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黄琳执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少岁评上教授才算合适?丨热聊
她专注教学30年 不写论文报职称 退休时还是讲师
大学生复印教材成风,不考试的教材基本不买
道听途说:学生成了大学教授
为何不准讲师上讲台——张尧学校长揭秘中南大学改革幕后
有救了!那些当不上教授的“骨灰级”讲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