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于地震的那些记忆

(一)

说起来,对地震这个名字,凡是直接或间接经历过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的人都不会太陌生。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大约是在一个已经上灯的晚上,晚饭刚过不久,我们姊妹几个正围着父母瞎胡闹,我家窑庄屋顶上忽然沙沙掉土渣,随即搁在层棚上的东西接连滚落下来,只听屋外有人喊叫“地震了!”父亲赶忙起身,拉着我们就朝屋外跑。

几乎是在同时,村头上平日用作召唤集会的铁钟敲得山响。在住村工作组刘组长的召唤下,全队人纷纷上塬,聚集到了生产队的大场里。这时有年长知事多的叔伯,都在神色慌恐地说着“地震”“地震”的话。很快也就知道,地震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房倒屋塌还会死人,多亏大家跑得快。 

地震是这样惊人可怖的事情,以后的一段日子,听当地政府的安排,白天我们照旧抓革命促生产,晚上全队社员便都聚到大场里新搭建的“防震棚”里过夜。

也许就是年小不太懂事,尽管那些天父亲的脸上写满了严肃,说老实话,在还是孩子的我的内心,有的却是一种激荡的情绪,想着真的要是地震再来,我就可以英勇无畏去救人。甚至于希望,这样大家伙儿合衣挤坐等天亮的日子,能够一直地继续下去。

这样的日子,在随后而来的绵绵雨季里终于还是结束了。在泥泞里随父母抱着湿透的铺盖重返温馨的老屋,我这才略略懂得“地震就是灾难”的实际意义。

若干年以后,已经长大的我,有幸读到部队作家钱刚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重新审视那场转瞬之间将河北重镇唐山夷为平地、夺去24万人鲜活生命的震灾情景,我终于能够较为深切地领会那些日子里大人们所受的煎熬。

值得一提的是,钱刚的《唐山大地震》,还让我从“灾难”这一层面上,认识了人性在非常环境下可以出现的升华与嬗变,使我对人生意义这一深奥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在后来当老师教孩子时,反复运用其中事例说理,成了我与学生达成情感共鸣的绝好触点。

即使是在5.12早晨的那堂话题作文指导课上,谈及“信念”“人性”的话题,我还再一次情不能自已地举到了钱刚文中那个关于“生命极限”、“人性嬗变”的例子。

那时有的是恣意挥洒的轻松,是信手拈来的陶醉,绝对难以设想的是在共和国天府之国四川,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正在悄然酝酿。 

 (二)

绝对难以设想的事情,在转瞬之间成了事实,我们竟然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对了面。 

那天饭后没课,偷个空儿凑到家里的电脑旁,打开邮箱正想收集审改稿件,为随后的校报校刊编辑做些准备,无意之间觉得桌椅摇摆得很是厉害。

是前边的住宅楼开工,使用了什么大型新机械吧?正想往南边的窗口查看,忽然瞥见这边窗外广场上的灯柱,晃动得像淘气孩子手里舞动的花束,同时感到整个楼房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拎着,摔打成浪尖上的舢板。

是地震了!这个楼房要坍塌!直觉让我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匆忙切断了电脑电源,抱起脚边的小狗豆豆,磕上门便朝楼下奔去。那时平时感觉宽敞好走的楼道,已晃悠成了颠三倒四的风中秋千。

家在3楼,凭直觉抓着扶手窜下来时,只见楼前边工地上的塔吊正在跳着麻花舞,一排砖摞晃晃悠悠中砖块纷纷下落。不远处的几个民工愣在那里,惶惑的神色中写着大大的问号。

 “地震了,还不明白?”向他们大喝一声,那几个壮汉应声匍匐在地上,还说:“真是呢,快来躲躲!”我却绝不可以停步。学校、孩子、妻子,他们可是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

我家所在的文卫巷,西南角是幼儿园,东南角是我就职的灵台二中,东北角是妻子任教的什字中小,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大地抖动中,只见巷子两边的砖墙纷纷塌落,形如醉汉。

一路狂奔过去,大声呼喊着“地震了!”“地震了!”在这呼喊声里,只见幼儿园的女老师,正以老鸡护小鸡的姿势引领着小朋友下楼,中小的孩子们也正在老师的召唤下,会聚到院中的平场上,而我们二中那边,集合的哨子也已吹响。 

一眼望见忙乎着的妻子,心里稍觉安定,又去二中旁边招呼孩子他外爷,还好,大门上已经挂锁,这便急急忙忙越过倒塌的围墙,站到我们的学生旁边去,侥幸一切都好。 

两个女儿都在县城,反复拨打电话,才知一切信号已经断绝。但在大家简单的交谈中,刚才发生的一切也就弄明白了大半——我们真的遭遇了地震。 

不久,比较准确的消息传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这个羌族民族集聚的山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 

(三)

放假半天之后,我们重返了岗位。早晨原野宁静、日头红艳,北方的天空依然天气晴好,然而人人的心头已刮过了一场飓风。一场天灾造成的影响已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也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上班了,可是大家的心思远未平静。多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也就是地震。在遭遇地震波及影响的那一刻,在远不及于生死考验的时刻,各人本能的勇敢果决与怯懦失态表现,成了大家重新审视一个人品质高下的新尺度。

有更多的人,把注目的焦点集聚到了四川省汶川县——一个本来可能人人陌生的南国之隅。打开电视,心系这伤痛流血和流泪的土地,在共和国总理亲临指挥下,扶危济困、抢险救灾的人民军队创造的一个个奇迹震撼人心。

 “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声音,把希望带给了蒙难的土地。分秒必争,在余震接连发生的情况下,一个个濒死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被强拉了回来。

靠信念顽强支撑,一个个超越生命极限的传奇上演,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一个个爱的奉献的场面重现,30000多罹难者被成功解救的数字,让我们感动于爱的无穷威力,震撼于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特大地震虽然过去了,地震这个恶魔却还没有完全远去,那些天来一个个预警的信息还在搅扰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撕扯着我们走向平安、享受生活快乐的渴望之心。

响应上级的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向灾区捐了款,千元左右的数目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我们都在参与中寻到了一种归属感,唯有如此心情才能稍觉宽慰。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良知。

只恨震灾可恶无厌!看着周围的人们,一日日都在地震的深度恐惧里煎熬,夜夜都在为何处留宿更安全的问题发愁,追忆当年的地震经历,懂得了当时的无知,也懂得了地震灾难更为可怕的是,它会给人心中投下挥之难去的阴影。

心态失衡难从容,心病还得心药医。那时我想,既然那样大的生死考验,我们都能够勇敢地面对,那样深的艰难苦辛,我们都能够慨然承受,在今后那一场场的人生考验面前,相信只要心思淡定,以成熟坚定的心态去直面,一切的危难和不测就不会成为过不去的坎。

真心祝愿:我们能用信念打造希望,能用微笑战胜命运的一切挑战!能向地震这类天灾讨回我们的自信,勇敢地说一声“我们不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为残缺而感动,只因生命引思考——写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灾难来临,回顾《唐山大地震》背后人性的黑与白
【疫期笔记】艺术家更需正“三观”/马 达
今晨唐山连发3次地震:44年前唐山人的“朋友圈”,我至今不敢翻起
1976唐山大地震--- 灾难前的征兆
抗震救灾速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