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生活与哲学2

第三节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1.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2.五个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除了上述五个基本辩证范畴,比较重要的辩证范畴还有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

3·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 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

4.实质与核心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 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 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

(2)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 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 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方面的展开。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 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4)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 根本的认识方法。

5.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从唯物论角度看,创新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要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 是的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看,创新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勇于支持新事物;要既批判又吸收,勇 于推陈出新;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实现突破,促进事物的质变。

(3)从认识论角度看,创新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实现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哲理原理内容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 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 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自在事物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 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无视联系,违背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

②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的地位和作用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

②任何部分都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的地位和作用①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③部分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其数量、地位、作用、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 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①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最优目标。

②另一方面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 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 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 综合的思想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就要: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 和性质。②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④用综 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 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 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 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 曲折。)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 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③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 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 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 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量变。

c.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 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③方法论:

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 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 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 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 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 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则是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 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 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 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辩证的否定观

(1)含义

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它认为辩证否定究其实质而言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3)重要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 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没有辩证 的否定,就不会有质变和事物的发展。因此,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 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 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把旧事物 简单地全盘抛弃,而是在抛弃旧事物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的同时, 保留并且改造吸收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唯物辩 证法认为,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否定,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 又保留。克服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联系性,保留体现了事物发展中 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就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继承与发展 的统一。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观点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 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否认矛盾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含义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二)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 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 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 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 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 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 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 不同。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 相对地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 候也会超前地对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思考和规划。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 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的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含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cing: 0�`�Q�v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辩证唯物主义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精华归纳
哲学生活里的所有原理和方法论都有哪些?
第二弹~哲学与生活 哲学原理总结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生活与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