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古洗澡是大事

《红楼梦》是一部高于生活的文学名著,也是一本来源于古代生活的大百科全书,书中很多细节,甚至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暗合着医理的奥秘。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个细节非常有趣,写在宝黛二人共读西厢之前,明明是一句关于时间的描述,但没点古代常识的人却往往看的一脸懵圈,它就是——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中浣,指的是每月的中旬。浣,是洗涤的意思。唐代的时候,有规定官吏们一个月中每十天休假一天,用来沐浴、洗涤,一个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看出来了吧?古人居然有专门的“洗澡假”!而且你知道吗?古人对洗澡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

我们的祖先很早便认为“水和火是圣洁之物,可以清除一切疾病和灾难”。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载“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

经常在流动的水中沐浴,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据历史记载,殷代贵族不但用热水洗澡,还用煮热的淅米泔汁来洗脸、洗头发。据说可以使皮肤保持白嫩光滑,使头发乌黑亮泽。

汉代的公务员制度里,官员有专门的“洗澡假”,每五天,就可以有一天专门用来洗澡更衣,称为“休沐”。

到了唐朝,这个假变成了十天一次,也就是前面说的上浣、中浣、下浣。

到了宋代,营业性澡堂出现,并在门口“挂壶”作为标记。

古人洗澡的流程仪式感也很强。《礼记玉藻》记载,“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屦进饮。”

就是说洗澡的时候要准备两块毛巾,一块布质地比较细腻的擦上身;另一块布质地比较粗糙的擦下身。擦干净后,走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茎编织的席子(这个席子比较粗糙)上,用脚磨蹭,刮足垢;然后再用水从上到下把自己冲一遍,才能踩在蒲草编织的席子(这个席子比较细致)上,披上一块布帛或衣衫,等到身上干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然后再喝点东西暖暖胃

古人的洗澡不仅是个人卫生手段,还是一种社交礼仪。《周仪·礼仪·聘礼》中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 ,五日具浴。”即,家里来了客人,要能够满足他们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需求。而客人洗浴后才能用餐,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洗澡除了清洁身体,还可以防病!《礼记·内则》中说:“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淮南子》中提到“浴使虮虱尽去,百病愈也。”由此可见,按时洗澡自古以来便是健康好传统!

但洗澡也有一些禁忌

比如人大病之后,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全身大汗时,不能用冷水沐浴;人在太饿或太饱之后不能沐浴;洗澡水不能太热;老人沐浴时间不能太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谈凉席起源以及凉席文化
【幽雅生活】小隐隐于野?古人给你支两招!
江苏人何时开始用席子?答案是6600年前
张居正:成大事不优柔寡断,直接问路斩樵,对待小人得跟古人学!
曾国藩:成大事者,必有“三慢”
“春凳”是什么凳?古人用来干什么呢?老祖宗太会享受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