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周刊 |《甘石星经》:夜空中最早的一颗“星”
userphoto

2022.10.11 北京

关注

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金满楼

从古至今,浩瀚的宇宙和璀璨的星空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天文学也由此应运而生。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苦苦追寻太阳、月亮、各大行星和诸多恒星的运行规律,通过长期的观察,一些蕴藏的天文秘密也逐渐被解开。

《甘石星经》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星官图。

甘德与“二十八宿”

由于农业生产和制定历法的需要,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开始观测天象,用以确定方位、时间和季节。在《史记·历书》中,司马迁就记载道:“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这里说的“畴人”,指的就是世代相传的天文历算家。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天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越来越专业化。当时,各主要诸侯国都有职掌天文历算的官员,如《晋书·天文志》所载:“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灶,宋有子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皆掌著天文,各论图验。”这种百家并立的情况,无疑对天文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这些天文学家中,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无疑是当时的杰出代表。甘德大约生活在齐威王、齐宣王时代,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甘氏四七法》一卷。中国传统天文学说的“二十八宿”,就来源于甘德的“甘氏四七法”。

所谓“四七法”,就是将夜空中能观察到的恒星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其中每个区域又分为七部分,由此形成的二十八个区域就是常说的“二十八宿”,即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星: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张、翼、轸。如此一来,围绕地球的天体有个相应的坐标,这也为之后的天文观测打下了基础。

中国星官图。

此外,甘德还有几个重大发现,比如行星运行的回归周期和会合周期等。经过多年的观测记录和精密的计算,甘德测出火星、木星的回归周期和木星、金星、水星的会合周期仅比目前测定的相差数日,误差率仅千分之几。在当时的观察条件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世界天文史上,首先以肉眼观测到木卫三的也是甘德。在《岁星经》中,甘德在论及木星时即提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天文学史家席泽宗研究证明,甘德发现木卫三比意大利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的同一发现要早近2000年。

石申与《石氏星表》

魏国天文学家石申的生活年代稍晚于甘德,他著有《天文》八卷、《浑天图》等。据记载,石申曾系统地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并揭示了相应的规律,其中包括行星逆行现象等,都有详细的推算和描述。在历法方面,石申提出的“岁星纪年法”以12年为周期,并以“冶、乱、丰、欠、水、旱”等为预报方法,其特点是不用太岁、太阴和岁阴名称,而用摄提格称之。

石申在古代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将观测到的恒星和测定的坐标加以汇编,由此形成了《石氏星表》。作为天文学上的重要工具之一,星表在中外天文史上并不罕见,但石申在《石氏星表》中首次建立了完整的坐标概念,同时测定了二十八宿距星和其他九十二颗恒星的方位。在这些测量基础上,石申创造了主要由一百二十个星宿(星座)构成的精美星图,这为后来的天文观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古代天文计时仪器——日晷。

星表之外,石申还最先观测到太阳日珥和日冕的现象,同时还留下了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在对月亮的观测方面,石申发现了月球运行的迟疾变化和偏离黄道的运动现象,他最先提出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见解。此外,石申还是“黄赤交角”的最早测量者,并曾对彗星进行过分类。为了表彰他在天文学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月球背面有座环形山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甘石星经》的散佚与合编

对于甘德、石申等天文学家在天象历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时,就大量采纳了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两座大型建筑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符合天人合一的观念。西汉时期,汉惠帝重修长乐宫时,特将城垣提高三丈,“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这既是“斗城”的来历,也是天文学在建筑上的应用。在一些西汉陵墓的壁画中,也发现过十分精美的星象图。此外,西汉时期好言谶纬,一些人往往借天文现象牵强附会,借喻朝政兴衰。这一传统,甚至流传至清朝。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据记载,甘德著作《天文星占》和石申著作《天文》均为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但到唐朝后,两部著作均已散佚失传,目前只能从《史记》《汉书》《开元占经》等书中见到它们的片段。据南宋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的记述,北宋时有人将以上各书中关于甘德、石申的著述加以摭拾掇补,由此合编成了《甘石星经》。尽管编撰者托名“甘德、石申”合著,不过这离两人的原著作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之后,又有人对此书加以增删编纂,这才形成目前《甘石星经》的版本。

尽管在版本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纰漏,但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史记》之后,历朝正史的天文志类中都大量记述引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甘石星经》既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标志,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五大天文学家 ---石申
你知道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天文奇书《甘石星经》是谁编著的吗?
石申(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天蚨园之甘德——中国古代观测大师,绘制最早的星表图
甘德与石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