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求甚解》教案8

 教学要求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课文说明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的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这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第一部分(1自然段):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  

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确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谓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该盲目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什么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这是本文议论的核心。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一是全引原文,言之有据,认为它不好的原因的断章取义,“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这是何苦来呢? ”语气幽默,态度和平,被批评者都会感到亲切。   

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的辩证。首先,“一定要好读书”,好读书,“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诀,全在于会意”。“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是对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热情赞扬。   

三是全面解释陶渊明式“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 一戒“自负”,二戒“固执”,旧词翻出新意,宛如一股清风吹进读者的心扉。  

第三部分(4~9自然段):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来,自由骋笔,恰到好处。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就是结论。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论证方法有其特色。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③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④破立结合。本文在批驳其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1)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2)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 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  

(2)“班门弄斧”辩证  

(3)“滥竽充数”辩证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面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练习参考答案  

一、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二、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三、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四、1.我们一直都提倡读书的时候不能够不求甚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要一字一句的死抠字眼。 

2.虽然不求甚解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盲目的反对也是不对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字字句句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重要的书,内容都是很深奥、很丰富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它弄明白。 

4.读书应该是非常认真的,不能马马虎虎。 

五、略。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二、《燕山夜话》资料 

《燕山夜话》是马南邨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三、补充内容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四、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要结“果”
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知道你平时读书多少。一定要背写。
13 不求甚解
中国读书的名人名言大全
古代名人谈读书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的诗词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