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大不由爹:马嵬坡之后的那些事儿
2011-03-22 09:08:56





且说玄宗一干人等离开了马嵬坡(手一哆嗦,差点儿敲成了高老庄),继续西行。
车队刚刚走出六七里地,便越走越慢了,倒不是因为人困马乏,而是因为遭到了不明身份的非武装分子的堵截。
玄宗赶忙派出人手打听询问,很快就把事情的缘由给搞清楚了。
原来啊,这些不明身份的非武装分子,就是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这些个老百姓听说玄宗要逃到遥远的四川,顿时就十分非常以及极其的受伤。堂堂一国天子,居然如此贪生怕死,一个人跑到四川去逍遥快活,再也不管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了,这算哪门子事嘛?!伤心之余,他们就达成了一个默契的共识:想去四川?没门儿!于是,老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沿路堵截玄宗的车队。
对象是老百姓,玄宗没法暴力,只能是(删除)耐心地开展思想教育。皇上出马,一个顶俩儿,玄宗很快就说服了一批。但是,这一批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一拨,批批拨拨,无穷匮也。最后,西行的车队还是被老百姓们给堵在了半路上。老百姓们呼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强烈要求玄宗留下来,领导着他们对付安禄山这个混球儿。
他们也不想想,玄宗连心爱的女人都可以割舍,他还会在乎普通百姓的感受嘛!此时此刻,无论是谁,都动摇不了他跑路的决心。当然了,对老百姓不可以来硬的,玄宗就忽悠他们说,放心,我李三郎还会回来的,等我到了四川之后,就马上组织还乡团来解放你们,你们就把心放到肚肚里面去吧。
老百姓们也不傻,拦着就是不放行。玄宗也犯了轴,牙关紧要,就是不松口。两下里谁也不肯退让。
这么耗下去毕竟不是办法。这个胆小鬼毕竟是皇上啊,他就是不答应,非要上路,你也不能把他怎么地啊!这个时候,个别比较聪明的激进分就提出了一个带有妥协色彩的方案:皇上想走就走吧,但是太子要留下来,总得有个人来主持大局啊!
玄宗十分不爽,但是也不好霸王硬上弓,就把太子李亨叫了过来,说了四个字儿,“暂留抚慰”,说罢,继续策马西行。请注意这四个字儿,十分之有内涵。首先是“暂留”,意思就是暂时地停留下来,过一会儿,还得跟着你老爹我走;其次是“抚慰”,留下来干什么呢,就是安抚劝慰老百姓,不是让你和安禄山死磕。综合起来,意思就是:暂时地留下来忽悠他们,忽悠完了,你就跟上来,老爹我在前面等着你呢。
于是,太子李亨就留了下来。遵照老爸的意思,李亨对老百姓们展开了耐心细致的抚慰。他可劲儿地抚慰,老百姓们可劲儿地点头。李亨很高兴,抚慰的效果很明显啊,翻身上马,想要闪人。岂料,那些受抚对象“哗” 的一下,又围了上来,你想怎么抚摸我们都行,但是想走,那就没门儿了。
李亨的大儿子广平王李俶(chù)和二儿子建宁王李倓(tán)见此情形,也上前挽留他。李唐皇族并不都是像玄宗那样的笨蛋,李俶、李倓这哥俩儿就比较聪明。他们指出,我们入蜀之后,叛军极有可能烧毁栈道,真到了那个时候,想回都回不来了,中原的大好河山,(删除)可就要白白地送给安禄山了。他的近侍李静忠也站了出来,劝诫李亨要上合天意,下顺民情。
李亨陷入了沉思。

关于李亨此人,小玉一直没有展开介绍,不是无意的遗漏,而是有意的安排。因为,重量级人物从来都是最后才走上台面的。
李亨,姓李,名亨,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这小子的笔头子十分不错,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属辞典丽”;而且,他的记性也非常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皇太子李瑛被玄宗废掉。第二年的六月,李亨登上了皇太子的宝座。
李亨并没有想到,他在皇太子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九年。有玄宗这么一个强悍的父亲,身为皇太子的李亨便显得十分黯淡。翻开玄宗朝的历史,对他的记载可谓少之又少。干了十九年的太子,居然没在史书上留下点儿什么,这是不正常的。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倾向于将这位后来的肃宗皇帝——李亨(删除)界定为一个平庸的人。
起初,小玉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仔细地翻阅了玄宗朝的历史之后,小玉注意到了以下三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正是这三个细节,改变了我对李亨的认识。
其实,李亨在十九年的太子生涯中,做了三件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
第一件,大名鼎鼎的奸相李林甫自从李亨登上太子宝座的那一天,就想把他给踩下来。结果不说你们也知道,一直到李林甫死去的那一天,李亨还是太子。也许有人会说了,那是因为李林甫实力不够。小玉只告诉大家一点儿,李亨的哥哥——前太子李瑛就是被李林甫给踩下来的,结果很惨,死了。
第二件,继任为相的杨国忠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想把李亨从太子的位置上撵下去。杨国忠确实没什么本事儿,但是他的背后站着一个超有本事的妹妹。杨氏兄妹理应外合,上下其手,一个吹朝堂风,一个吹枕边风,千方百计,百计千方,使尽了手段,想把李亨给拉下来。结果你们也知道,一直到杨家灭门的那一天,李亨还在那个位置上稳稳地坐着。
第三件,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入朝。那是李亨头一次见安禄山。事后,李亨破天荒地给玄宗上了一道密奏。为什么说破天荒呢,因为身为太子的他,基本上不上奏,更何况还是密奏,不是没权力,而是因为不想。这道奏章的大意可以概括成五个字儿:安禄山必反。玄宗当然没有听。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以后,李亨再也没有对玄宗说过“安禄山要造反”之类的话,不是不敢,而是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用。
多少人来了又去了,但是他始终在那里。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吧?
通过思考和分析,小玉得出了一个骇人的结论,李亨其实是一个十分有心计的人。他之所以能站得住、站得稳,就是因为他能忍。
李林甫想要找茬,他收敛锋芒,忍了;杨国忠想要闹事,他谨小慎微,忍了;老爹强悍专断,他低眉顺眼,也忍了。忍啊忍,忍啊忍,李林甫死了;忍啊忍,忍啊忍,杨国忠也死了;忍啊忍,忍啊忍,老爹落魄了。
多少年来,他都活在父亲的光芒之下。有这么一个好大喜功、强悍专断的父亲,他有什么想法都得憋着。他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摆脱父亲的阴影,独立地飞上高空。从他当上太子的那一天起,他就怀有这样的想法。多少年来,他始终在苦苦寻找着这样的机会。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临了。老爹置家国于不顾,仓皇西逃,可谓是自毁形象,天下人已经对他失望透了。当此之时,只要他登高一呼,必定可以收拾人心,取老父之位而代之。
潜龙之所以迟迟不入海,只因时机未到。现在,时机成熟了,潜龙,就要入海了。

想了很久,李亨最终下定了决心:留下来。但是,玄宗给他的命令是暂留抚慰,就这么突然走掉,毕竟不好。李亨从来都是一个稳妥的人,他让广平王李俶去请示玄宗。
玄宗还在前面等儿子呢,结果,儿子没等到,却等来了孙子。孙子对爷爷说,我爹被老百姓给留住了,回不来了。玄宗听了,思索了好久,长叹了一声,人心如此,恐是天意。既然孩子的翅膀硬了,那就让他振翅高飞吧。玄宗派寿王李瑁(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和高力士将他的意思传给了李亨。不仅如此,他还把两千多人的后军都划拨给了李亨。因为他知道,这些人跟着他也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而李亨正是用人之际,这些人或许能派上用场。
三军将士听说了这个消息,顿时山呼万岁,足见这个决定是得人心的。老百姓们听了也很高兴,渐渐地散去了。
李亨有些后悔。当蜂拥的人群离去后,他才意识到,从未独立自主过的他从此刻就要走上一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道路了。未来会怎样,他也是满头雾水。但是,他只有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上了。因为,身后的这两千多人都在看着他呢。
从前的日子倒也轻松,父亲做出一个决定,他照做就是了。可是,现在,他和他的父亲踏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他需要独立地做出决定。该去哪里呢?这就是第一个要决断的问题。李亨想了很久,天下很大,但是他不知道该往何处去。看来,人的选择突然变多了,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老二建宁王李倓提了个建议,去朔方,理由是李亨曾经兼任过朔方节度使,在当地颇有人心,而且朔方兵强马壮,用之大事可成。众人都说有理。李亨咬了咬牙,纵马扬鞭,向着朔方的方向狂奔而去。
途中,李亨第一次行使了独立的权力。他们在路上碰到一彪人马。李亨以为是叛军的先头部队,就下令部队进攻。双方厮杀了好久,最后才发现,原来竟然是自家人马,那队人马其实是从潼关前线溃散下来的败军。
李亨只好红着脸,收拾残军,渡过渭水,继续向北疾行。过了渭水,离长安也就不远了,叛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李亨不敢停留,一夜之间居然狂奔了三百里。这期间,有些人掉队了,也有些人觉得跟着他没前途,趁机溜了。到了新平,李亨一清点人马,只剩下一半了。
(另起一段)新平太守跑了,没人招待他们,李亨又转奔安定;安定太守也跑了,还是没人招待,李亨又一气儿跑到了彭原;还好,彭原太守李遵没有跑,他开门出迎,献上衣服干粮,还把麾下的几百名士兵都划拨给了李亨。李亨担心叛军追来,连城都没有入,又一口气跑到了平凉。到了平凉,这才算是勉强地安顿下来。
说完了儿子的情况,再来说说儿子他爹。
玄宗这边的情况就好多了。他按照预定的计划,一路西行,过扶风,越散关,到了河池的时候,碰上了前来迎接的剑南节度副使兼蜀郡长史崔圆。七月初,玄宗入蜀,抵达普安郡。在普安期间,玄宗见到了来自平凉的使者,这才得知了儿子的情况。紧接着,侍郎房琯(guǎn)从长安赶来了。玄宗走的时候没想到房琯,但是他走了之后,房琯还想着他,便跟过来了。房琯告诉玄宗,长安沦陷了。
玄宗虽然悲伤,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长安沦陷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潼关一步棋错,满盘皆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本来打算北上进围博陵,直捣范阳,听说潼关、长安沦陷的消息之后,只得收兵撤入井陉,常山等地再次陷入史思明之手;江淮一线的鲁炅、张巡等人得不到增援,只能固守待援……原先大好的形势顿时扭转。
但是,满盘皆动,并不代表满盘皆输。大唐帝国虽然被打倒了,伤得很重,败得很惨,但是他注定还是会坚强地站立起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65唐朝—— 唐肃宗李亨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剧变的一个缩影
中唐第一名将,他若不死,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
唐玄宗对唐肃宗的防备引发安史之乱,叛乱爆发后更换皇帝势在必行
中唐』李亨由太子到皇帝的艰难逆袭之路[玄宗]☆
马嵬驿之变:唐玄宗、太子李亨和陈玄礼扮演着什么角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