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本解读丨契诃夫《变色龙》:“变色龙”不止一个

文本解读丨契诃夫《变色龙》:“变色龙”不止一个

原创 王兴伟 语言文字报 2021-05-19 16: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文本解读54个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一个人物是“独眼鬼”,小说中,他只说了一句话: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独眼鬼”说了这句话之后,便如“人间蒸发”一般,再无出场。因此阅读时,我们很容易忽略“独眼鬼”这个人物。
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呢?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这句话,就能够读出潜藏在这一形象背后的丰富意蕴
是告密者?
“独眼鬼”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境下说?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小说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盘问“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于是,赫留金陈述自己被狗咬伤的遭遇,奥楚蔑洛夫听后,拿出公正威严的派头,准备“狠狠”教训小狗以及小狗的主人,不过,他也没忘记问一句:“这是谁家的狗?”听到人群里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话锋一转,并不调查事情真相,转而指责赫留金“碰瓷”,想要得到赔偿费。在此情境下,“独眼鬼”出场,说出了自己看到的事情经过。

再看第二个问题。“独眼鬼”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说,是为什么呢?“独眼鬼”最该说出所谓的事实的时机,应该是奥楚蔑洛夫提问之时或赫留金说话之后,可他却默不作声。当有人说出狗的主人是将军,赫留金受到奥楚蔑洛夫的指责后,“独眼鬼”出声发言,且所说的话对赫留金不利。看来,“独眼鬼”对说话时机是有选择的,是根据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这件事的态度而定的。我们可以推断“独眼鬼”的企图:附和奥楚蔑洛夫,揭发赫留金,甚至以此讨好将军。这样看来,“独眼鬼”称得上是一个“告密者”,其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高压专政、人人自危的特征。
还是“变色龙”?
按照告密者的性格发展逻辑看,在将军家的厨师确定狗是将军哥哥的后,“独眼鬼”应该再次发言邀功,可这个人物没了踪影。这是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赫留金对“独眼鬼”的回应——
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看不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是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赫留金先是斥责“独眼鬼”胡说,接着献媚奥楚蔑洛夫,称其为“他老人家”,试图拉近距离,然后搬出法律,最后说自己有个当宪兵的兄弟。这句话的重点在“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这句话在当时有着很强的杀伤力。赫留金既是说给奥楚蔑洛夫听的,又是说给“独眼鬼”听的。
作为底层社会大众中的一员,“独眼鬼”当然知道赫留金的这个宪兵兄弟意味着什么——赫留金可以利用这一点报复对自己不利的人。奥楚蔑洛夫是警官,赫留金不会轻易招惹;而自己无权无势,说不定就会遭祸。此外,“独眼鬼”肯定也看到了奥楚蔑洛夫摇摆不定的态度,万一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呢?仔细盘算利弊,“独眼鬼”也就选择闭嘴,隐身到“那群人”中去了。
“独眼鬼”看到有利可图时,就削尖了脑袋往前冲;当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就沉默不语。
契诃夫用一句话,刻画出一个底层“变色龙”的形象。奥楚蔑洛夫作为沙俄政权的爪牙,是一个“变色龙”,当然可怕;“独眼鬼”作为底层小人物,也如此善于“变色”,尽管危害性没有奥楚蔑洛夫大,但十分可恶。从奥楚蔑洛夫这只“大变色龙”到“独眼鬼”这只“小变色龙”,沙皇专制统治下人们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嘴脸一览无余。
“变色龙”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禁要追问,契诃夫为什么要在小说中塑造“独眼鬼”这个形象?
契诃夫给这个只有一句话的人物,安上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样貌特征——“独眼”,也就是瞎了一只眼的人。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这个词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资料有限,笔者没有查到“独眼鬼”在俄语中的意思)。这个设定耐人寻味。根据小说情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独眼鬼”瞎了的那只眼,是用来看清真相、法律、社会公义的“正义之眼”;剩下的这只眼,只能看到一己私利,看到权势欲望。因此,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溜须拍马就成了这类人物的特征。
再进一步,“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尽管双目健全,但也是“独眼鬼”,他看不到真相、法律、公正、良知,或者说假装看不到,他眼里只有权势、利益。赫留金也是可悲可恨的“独眼鬼”,他能够看到自己当宪兵的兄弟背后的权势,以此欺压弱者;但他看不到,在更大的权势面前,自己连狗都不如。他既是腐朽黑暗社会中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也是推波助澜的人。小说中看热闹的“那群人”,何尝不是愚昧与麻木的“独眼鬼”?他们只看到一场“狗咬人”的街头闹剧,却看不到自己也是身处其中的受害者。
如果对“变色龙”的抨击,是这篇小说的主旨和显性内涵,那么对“独眼鬼”的讥讽,是小说的隐性意蕴。在一个人人“独眼”的社会,“变色龙”式的人物只会越来越多。契诃夫不仅用层层递进的“变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而且通过“独眼鬼”暗示了“变色龙”是如何产生的

(改编自2021年3月24日《语言文字报》文章《“独眼鬼”与“变色龙”》;作者: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四中学教师/王兴伟;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过超;微信编辑:晋力;校对:苟莹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变色龙》整体把握
变色龙教案两个
变色龙
变色龙优质课
《变色龙》课堂教学实录宁红彬
《变色龙》课本剧(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