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丨高考遇到端午节,当然要“高粽状元”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插艾、饮雄黄酒,更留下诸多经典诗词。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节日。它为什么能够跨越时间长河绵延至今,为什么能够“出圈”,广泛流行于中国以及日本、韩国汉字文化圈国家?今天我们过端午节,除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在纪念谁?欢迎“收看”本期《走进端午》特别节目,与我们一同感受端午文化——

端午为什么叫“端午”?

端午节也称端五节、端阳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古人“午”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而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又为“阳辰”,因此端午也叫“端阳”。


端午节是纪念的日子

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这些都与爱国和孝道有关。

· 纪念屈原

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罢官流放。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许多人划船追赶,想要拯救屈原,但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于是就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还把饭团、鸡蛋等食物纷纷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后,不撕咬屈原的身体。

后来,人们怕饭团为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大家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纪念伍子胥

纪念伍子胥之说,在江浙一带流传较广。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

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官员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于是夫差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周围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夫差闻言大怒,命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这天正是五月五日,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

· 纪念孝女曹娥

也有纪念孝女曹娥之说。曹娥的父亲打鱼溺亡江中,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号哭。这样过了十七天,依然不见父亲的尸体,于是她跳入江中寻找。五天后,两具尸体浮出江面,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也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小知识:“端午节安康”

每逢节日,朋友之间往往要互祝快乐,但端午节不能互道快乐,最多互道“祝安康”“祝祥瑞”。因为端午节其实是个祭祀的日子,这天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忠良之臣伍子胥遇害,孝女曹娥寻父投江。


怎么过端午?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国人的传统习俗,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将准备好的材料包裹起来。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吃 蛋

除了吃粽子,有的地区还有吃蛋的习俗,如鸡蛋、鸭蛋、鹅蛋。人们把煮熟的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有的还把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南方十分重视和流行的活动。南方不少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赛龙舟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前进,体现的是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时至今日,它已发展成一种体育活动,并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划龙舟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等国家。

插 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视为重要活动之一。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要采艾叶驱鬼、辟邪。采艾要在日出之前出发,采回的艾草要挂在门上,这样可以驱蛇、避虫、防止病菌,斩除妖魔。艾,又叫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古语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饮用的雄黄酒,一般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其治疗皮肤病。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雄黄酒,或者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王”字,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同时也是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因虎为兽中之王,以“王”代虎)以镇邪。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结“长命缕”

有的地方还有结“长命缕”的习俗。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给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色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后的第一场大雨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将五色线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由此保安康


诗词中的端午

民间过端午节的方式丰富多彩,文人们则用诗词来纪念这个节日。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中华文化有着朴实的家国观念,国家安康、家道兴旺,是人们最朴实的愿望。因此,端午节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对一个人的纪念,而是一个民族夙愿的表达。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节日记载了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承。


(本文改编自2019年6月5日《语言文字报》文章《五月五,过端午》,作者: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教授/张艳玲)

(文字编辑、校对:刘玉清;微信编辑、制图:郭雯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话说端午: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
经典中医与养生|| 你要知道的端午节习俗与中医养生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你应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