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丨六月六,宜晒书

原创 郑学富 语言文字报 2020-07-24 16: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文化39个

宋人许月卿有一首《天贶》诗:“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天贶”即上天恩赐的意思,在宋朝是一个节日。《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中记载: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从天贶节到晒书节

宋真宗就是那个签订“澶渊之盟”的皇帝赵恒。他把“澶渊之盟”当做一件“丰功伟业”而沾沾自喜,不料有一天,宠臣王钦若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宋史·寇准传》)王钦若本意是想构陷寇准,没想到戳中了赵恒的虚荣心,皇帝为此闷闷不乐。王钦若为了迎合好大喜功的赵恒,策划了“天降诏书、泰山封禅”的闹剧。

赵恒煞有介事地率领群臣,载着“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这一天官员放假,到道观上香,京城上清宫等处还要建道场,全国禁屠九天,停刑一天。此外,赵恒还下诏扩建岱庙,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天贶殿。

赵恒设立天贶节,其实质是利用天神道教愚弄民众,当然行之不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原来的含义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衍生出晾晒衣物、书籍等传统习俗。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之说。

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反覆勤日光,晡乃收。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文人晒书,自古有之

其实,古人的晒书习惯早已有之。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有记载:

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晒书的习俗,但不是在六月六,而是在七月七

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七月七这天,东晋名士郝隆看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躺在太阳下,露出腹部。人家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我晒书。”短短三字,既显示出对有钱人炫富的不屑,又夸耀了自己满腹经纶、才学横溢。清道光举人曾省有诗赞曰:“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

蔡志忠漫画,童年的回忆

康熙年间,浙江嘉兴饱学之士朱彝尊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据说有一年六月六日,他得知康熙皇帝微服南巡浙江,便在其必经之地袒胸露腹,躺在烈日下,康熙看见后奇怪地问:“你这是做什么啊?”朱彝尊回答:“我一肚子学问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今天晒一晒。”他的怪诞举动给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50岁的朱彝尊终于高中,被朝廷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因此,清人潘平隽有《六月六日晒书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


玄奘晒经书

关于晒书,民间还有玄奘晒经书的传说。据说玄奘师徒从西域取经归来途中,经书被河水打湿。正值六月六日,太阳高照,他们就将经书放到大石之上,一一晾晒。《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对这一情节亦有提及。因此,六月六也是民间的“翻经节”。清人顾禄在《清嘉录》记载,一些信佛的妇女每年六月六都会到寺庙中翻经念佛。

宋朝之后,老百姓将晒书节定在六月六这一天,应与赵恒“天降诏书”以及玄奘师徒晒经的故事有关。此外,农历六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湿热多雨,书籍容易受潮霉变,因此当时的文人士子们一遇晴日,便将书籍拿出晾晒。也许六月六多为晴天朗日,阳光充足却不甚毒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到干燥去霉的作用,又可驱除藏匿于书卷中的蠹虫。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历史民俗文化学者/郑学富;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微信编辑:郭雯熙;校对:王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历六月六日,“晒书日”从何而来?史书里故事真不少
问候亲友2021年7月15日早上好!(2768)
宋辽金三国冷知识:为了自身利益,皆是禁止本国书籍销往外国
刘歆: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
七月六日苦炎热
皇帝对书和读书人的软硬两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