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一背诵:14.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五代,即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一种文体,相当于“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

后唐庄宗李存勖善于骑射,文武双全。唐朝末年,随父征战四方,颇有功勋,累迁检校司空、晋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出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

同光元年(923年),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在位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这一背景,我们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就已经了解了。北宋外交上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

一、课文原文标注

1.写一写:原文标亮色部分为易错字,注意加强书写。可以在易错本子上一笔一划对着书写5遍,强化记忆。

①记住生僻难写字;②区分同义异形字;③区分同音异义字;④区分形近异义字;⑤留心语句顺序;⑥留意具体语境;⑦留意句中通假字;⑧注意不遗漏虚词。

2.记一记:批注为翻译或者相关内容阐释,边理解边背诵,疏通理顺文句内容,注意文言重点字词理解和掌握。

(1)附重点字词积累,画曲线的为特殊句式,请注意加以判断。(答案参照书本注释)

呜呼!盛衰之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契丹,与吾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        尔三矢,尔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        ))锦囊,                驱,及凯旋而纳之        

        其系        燕父子以        ((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        壮哉!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呼,乱者        应,仓皇                出,未        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        ),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泣下沾(衣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        可以        国,逸豫         可以        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        天下之豪杰,        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        之,而        死国灭,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        ,岂        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

呜呼!盛衰之(道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第一段】立论,提出盛衰由人事的观点,引出下文。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把)(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推立,即位),契丹,与吾(订立盟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未完成的遗憾。)也。(给)尔三矢,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通“毋”,不要。)(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用)锦囊,(背着)(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翻译】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第二段】写庄宗继承晋王遗命。

(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绳索)(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形容词做名词,成功的消息),其意气之盛,可谓(固定结构,可以(说)称得上)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在夜里)呼,乱者(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名状,向东)出,未(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看),不知所归。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把发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脑袋),泣下沾(衣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或者)(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忧虑辛劳)可以(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可以(说)称得上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第三段】以两个对比渲染庄宗由成到败的巨大反差。

故方其盛也,(全)天下之豪杰,(莫:不定代词,没有人。)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围困)之,而(自己)死国灭,(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极小的事情),而智勇多困于(介词,表被动)所溺(溺爱的事物),岂(仅仅)伶人也哉?

【翻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第四段】从上文“盛”“衰”处进一步阐发。

(2)文章架构(课件参考)

二、易错字挖空训练

呜呼!盛(     )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此三者,吾(     )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无忘(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        ),(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壮哉!及仇(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       )应,(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        ),不知所归。至于(     )天断发,泣下沾(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     )(       )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        ),而智勇多困于所(        ),岂(        )伶人也哉?

三、情景式默写训练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                                      ”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提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令人鲜明,催人谨醒。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描绘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欲抑先扬,一盛“                                                                ”,一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对比,一褒一贬的抒情,力透纸背,给人以强烈的碰撞感、落差感,引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5.庄宗李存勖取得天下后,骄奢淫逸,重用伶官,荒废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士卒离散,仅有的些许忠臣还被庄宗逼着以发代首,发誓效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                                  ”一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何其衰败啊。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连用两个反问句“               ?                 ?”否定了天下的得失是因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而是都由人事决定。

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四、成语积累

满招损,谦受益谓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释义: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五、文化常识

1.欧阳修: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叫做伶官 。

3.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4.《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属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

5.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太庙”是指皇帝的宗庙,与“一夫作乱而七庙隳”的“七庙”意思一样。

6.“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太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

7.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观止167: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伶官传序》1优秀教学课件PPT
文史随笔26篇:欧阳修为伶官传作序
《古文观止》精讲(64)《五代史伶官传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