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君子慎于言——《论语》中的言说之道

编辑说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许多关于言说的内容,如“非礼勿言”“辞达而已矣”。安徽师范大学钱丹丹认为,“慎于言”是君子之仁的体现,即说话要分时、分地、分人,言词得体、语气适宜,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说话,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请看——





 
孔子非常重视言语艺术,《论语》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子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对言语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如果不重视言语艺术,小则造成交际矛盾,大则危害国家安全。
言语艺术与君子的修养密不可分,“慎于言”(《学而》)是君子之仁的体现。如《颜渊》:“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政》:“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具体而言,君子说话谨慎,有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做承诺,因为每件事做起来都很难,一旦承诺则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就提醒我们,不要做大言不惭、言过其实的人,做人要诚实守信。如《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对他所说的话,不能马虎草率。《子路》:“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例如公众人物,其语言具有引导作用,因此他们在说话前就要考虑自己的言语可能带来的影响。
孔子批评“巧言、利口、佞言”,提出“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强调要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冉雍作为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称。有人认为他虽然有仁德,但口才不大好,孔子对此回答道:“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比起花言巧语、言不及义,孔子欣赏的是“言必有中”(《先进》),即话说到点子上。

“慎于言”作为儒家重要的修身原则,多次出现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如《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荀子·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慎于言”是将学习与修身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坚守君子的修养,避免招祸招辱。因此,“慎于言”这一原则应该贯彻在人生的方方面面。

《论语》中不仅明确了“慎于言”的思想,而且点明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说话。《宪问》:“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有人说公叔文子老先生不苟言笑,其实,公叔文子是到适当的时候才说话,因此别人不讨厌他讲话。时机不当,说话人就会出现急躁之过、隐匿之过、不会察言观色之过。《季氏》:“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认为,选择适当的时机,不仅要选择谈话人方便的时候,而且要注意时局是否动荡、当权者是否有道。如《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不管国家安定太平还是混乱动荡,说话人都要持身端正,做事规矩,行为方正。当国家混乱时,说话人更要注意说话方式,凡事三思而后言,做到心中有分寸。当君主无道时,身为臣子乱发牢骚、随意抱怨,就可能被贬谪,甚至有性命之忧。这是一种人生智慧,与孔子一再提倡的谨言慎行也是一致的。
二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在本乡为人恭顺,好像不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朝廷上侃侃而谈,但是说得很谨慎。《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孔子在朝廷上,与地位低的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地位高的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国君在场,他态度恭敬,步态安详。《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认为有些人值得交谈却不与之交谈,就会错失人才;有些人不值得交谈却与之交谈,这是浪费言语。聪明人既不失掉友人、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论语》中多次提到孔子与颜回的交谈:“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颜回安贫乐道,好学不倦,孔子很乐意与他交谈。正如《荀子·劝学》所言:“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可见,君子的“慎于言”蕴含着交友之道。

“慎于言”是修养,也是礼的体现。“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泰伯》),孔子不仅提倡礼,也实践礼,表现在言语艺术中,就是“非礼勿言”(《颜渊》)。总之,说话要分时、分地、分人,做到言词得体、语气适宜,避免粗野和悖理。说话艺术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体现了他为人处事的智慧。因此,从说话人自身的角度来说,个人的道德修养很重要。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知言自然就能知人。学会“慎于言”“言必有中”的言语艺术,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11月1日文章《君子慎于言——〈论语〉中的言说之道》;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钱丹丹;

(文字编辑:王晶;微信编辑:晋力;校对:贺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论“言”
睿智慧语丨君子修为,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学而篇第一》1.14:敏于事而慎于言
所谓好学
《论语》中言语之智慧
司马牛问仁|《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