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颜之推著《颜氏家训》

颜之推著《颜氏家训》

 

魏  宝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这篇名著及作者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颜氏家训》的作者与琅琊祖籍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0590),字子介,南北朝至隋初的门阀士族,著名诗人、教育家和散文学家。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即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诸满村。颜之推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以疾卒。

费县历史悠久,古称费阝国。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春秋时期,孔子的高徒宗圣曾参、笃圣闵子骞以及仲由、原宪、澹台灭明等多名弟子都出生或生活在这里,成为儒家学道名区,后成为琅琊重地。三国时期,孔子第一大弟子复圣颜回的二十四世孙,也就是颜之推的十二世祖颜盛,由曲阜陋巷徙居于此,是为琅琊颜氏始祖。

据《颜氏家庙碑》记载:“魏有斐、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又据《曲阜颜氏总谱·颜氏宗传总论》载:“琅琊颜氏之传,自复圣祖以下单传者二十二世,至二十三代祖敫公,乃有二子,曰斐、曰盛。裴公二子鲁、欢失传。自是之后,颜氏子孙皆盛之后矣。”

据费县“诸满”村名碑文载:“东汉尚书郎颜盛任徐州刺史时自鲁迁居于此,代传孝恭,其曾孙颜含尤以孝悌闻名,因号其居为‘孝悌里’,公元307年颜含随晋元帝南迁。北宋时诸葛氏迁入,改称诸满村。”历代史籍记载,均是如此。清乾隆《沂州府志》“费县目”载:“孝悌里,县东五十里朱(诸)满村。”光绪《费县志》载:“县东五十里诸满村,古琅琊之孝悌里也。《晋书》:颜含,字弘都,琅琊华人。临沂西境旧属华,临沂废后,华旧境又入费。北宋元礻右 时,鲁公十一世孙安上犹居诸满村。《通志》、《府志》俱定诸满村为孝悌里。”明《陋巷志》、新编《陋巷志》、《颜真卿志》均载,古琅琊临沂孝悌里,即今山东省费县诸满村。

颜盛徙居琅琊孝悌里,历四世至颜含,颜含出仕后“补开阳令”,西晋灭亡,随元帝过江南下,宦绩在南京,为侨居江南的颜氏始祖。颜含传九世至颜之推,颜之推入隋仕于长安,又成为关中颜氏始祖。因此,颜盛不但是琅琊颜氏始祖,而且是江南、关中等地乃至海内外的颜氏始祖。史书记载颜含为华县人,是因汉代孝悌里属华县(旧治在今费县方城镇古城里村,距孝悌里2公里)。其后人如刘宋颜延之、颜师伯,北齐颜见远、颜之推,直至唐代颜师古、颜杲卿、颜真卿,均称自己为“琅琊临沂人”,皆因华县废后,孝悌里(诸满)一带曾隶属古临沂的缘故。因此,自颜盛之后的海内外颜氏后裔,其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皆为今山东费县诸满村。

颜盛及子颜钦、孙颜默、曾孙颜畿、颜辇等多人卒后均葬于孝悌里(诸满村)西北1.5公里处,因称“颜林”,是为琅琊颜氏祖茔。颜之推六世孙颜杲卿、颜真卿殉国后,在祖茔建“二颜墓”。宋元礻右 六年,“诏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千百年来,远近颜氏族人均来此林祭祀。近年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颜氏后裔不断到山东费县祖居地寻根和到颜林祭祀。

琅琊颜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习染玄风而保持传统学的少数高门士族之一。尤其是颜之推的九世祖颜含,少有操行,以孝悌闻名全国,为颜氏家族奠定了后世发展基础。颜之推的祖父颜见远继承了这种家风,成为实属罕见的“为君死节、奋不顾身”的大臣。颜之推的父亲颜协为人风格严整,不求显达,以人品高尚闻名于世。颜氏家庭“世善《周官》、《左氏》”,是一个从学术到政治、社会行为都履行儒家传统的家族。颜之推继承了这一传统,少年时就不慕玄学,讨厌空谈。他钻研《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北齐书·颜之推传》),在传统经学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为撰著《颜氏家训》奠定了基础。

《颜氏家训》的写作背景与动机

颜之推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士族势力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皇权振兴,南北一统的趋势日益明显。门阀士族虽然在社会上仍有较强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已经失去,只能凭藉门第、婚媾来标榜于世。皇室借助寒门势力牢牢掌握着大权,士族门阀不但不可能再跟皇帝分享最高统治权,而且往往因小事而惹来杀人灭门之祸。同时,佛、道二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成为士族依托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些因素对颜之推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上他一生坎坷,历仕梁、周、齐、隋四朝,做了三次亡国之人,“备荼苦而蓼辛,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观我生赋》)。因此,在他的思想中,少欲知足,谦虚自损的处世哲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聪明颖悟,能言善辩,是颜之推的天赋,然而个人的出身、经历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却逐渐形成和决定了他复杂的思想性格与缜密圆滑的处世态度。

颜之推和一般士大夫出身者一样,儒家忠孝仁义的信条是他的思想基础。但他从出生到二十四岁的成年,都一直生活在萧梁王朝,梁武帝好佛虔诚,又使他相信因果报应,想要“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家训·归心》);梁元帝崇玄的宣讲,他虽不感兴趣,但也确信“神仙之事,未可全诬”(《家训·养生》)。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也,反映在臣子对君主的态度上为“忠”,反映在子弟对父兄的态度上为“孝悌”。颜之推紧随梁元帝身边十余年,受元帝的影响最深。元帝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当然深明“仁”的含义,可是为了争夺帝位,在侯景作乱台城被围时,虽拥兵二十余万于城外,却不去认真解围救驾,反而去攻杀自己的同胞骨肉。台城初被围时,城中有男女居民十余万,带甲之士两万余;及城破以后,兵民幸存者仅两三千人。城外居民在侯景的蹂躏下,活下来却百无一二。以致萧梁王朝经过侯景之乱,广袤的江南“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元帝承圣三年,西魏军攻破江陵,将公私财物抢掠一空,又挑选江陵百姓十余万口,分赏给将士作奴婢,驱归关中,剩下的小弱者全被杀掉,使江陵成了一座空城。所有这一幕幕人间惨剧,皆其亲眼目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朝不保夕,从而使他深感“人生难得”(《家训·归心》),“全身保性”(《家训·养生》)的重要。

颜之推看到,在梁朝全盛时期,王公贵族子弟大都没有学识和本领,看上去像神仙一样。可是一遇到考试选拔人才,就要雇人代替;一参加公卿宴会,就要请人代写诗篇。及至遇到变乱,由于体嫩力弱,往往只能坐着等死。即使幸存下来,而经过改朝换代,掌权授官的人已不是自己过去的亲戚或同伙,便什么门路也找不到了。至于有学识和技艺的人,却随处都可以安居。如在战乱以后的俘虏中,虽是平民百姓,凡知书明礼的尚且可以为人师表,即令是历代世家权贵,不通晓文字的却只好供人驱使,或从此世代沦为奴隶。

作为一名出身望族、劫后余生、痛定思痛的颜之推深深感到,在这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如何设法使这个名门望族今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趋利避害、继续绵延,而且有所发展,不致日趋没落甚至沦为奴隶,正是他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就是他所以要撰写这部《家训》的动机和目的。

《颜氏家训》的主要版本与篇目大意

颜之推一生著作甚丰,有《文集》三十卷、《笔墨法》一卷、《稽圣赋》三卷、《征俗音字》五卷、《训俗文字略》一卷、《集灵记》二十卷、《急就章注》一卷、《还冤志》(又名《冤魂志》、《还冤记》)三卷。《颜氏家训》本不是他的主要著作,但因其他著作大多失传,存于世者仅《颜氏家训》。所以后世学者只好把《颜氏家训》作为他的代表作而加以研究。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始作于北齐,成书于隋朝。宋刊本七卷,明刊本二卷。共二十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兼论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第文艺。优秀版本有清赵曦明注,卢文弓召 补注本。另外,今人王利器也撰写一部《颜氏家训集解》,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还有1991年由成都巴蜀书社出版发行,黄永年先生译注、许嘉璐先生审阅的《颜氏家训选译》本;1993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程小铭译注为《颜氏家训全译》;1995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龙汉宸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颜氏家训》;1997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秦峰先生译注的《颜氏家训》;1999年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梁朝海译注的中华传世名著精华丛书《颜氏家训》;2001年由时代文艺出版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化精华《颜氏家训》;2002年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林芥解注的《颜氏家训解读》等书。

《颜氏家训》的篇目大意是:

序致篇一  相当于自序,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撰述本书的宗旨和目的是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出来,传给后代。

教子篇二  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如果像北齐的一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兄弟篇三  认为兄弟之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治家是十分重要的。并论述了可能影响兄弟友谊的一些因素和防范办法。

后娶篇四  引用大量事例说明对待妻子死亡后续弦之事一定要慎重。后娶之妻往往与前妻之子产生矛盾,导致骨肉分离、家庭破碎的悲剧,对此应当引以为戒。文中还反映了当时南北社会在续弦上的不同习俗。

治家篇五  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对待子女的婚嫁必须有正确态度,不可贪荣求利。特别强调,治家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容稍有懈怠。

风操篇六  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充分论述了对孝、名讳、称谓等流行风尚的看法。认为讲究门风节操是必需的,但是因此而废弃公务、不接庶物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作者反对一味崇古,主张“礼缘人情”而设。

慕贤篇七  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多加礼敬和学习。还别举了当时认为有贤德的几位君子。并指出,不仅礼敬远贤,而且要礼敬近贤;不只是景仰古代的大圣大贤,更要仰幕当世的贤才。

勉学篇八  本篇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特长,字数特多,道理重要。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

文章篇九  作者认为,文章之源出于《五经》,各类文章都有用途。但写文章不能像有些人物那样傲慢凌物,招致败损。好的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作者要求子女继承家风,文章典正,不从流俗。

名实篇十  讲的是名不符实的问题。与一般从哲学角度探讨名实关系不同,本篇是以现实生活来阐述二者关系的。指出,好的名声是靠自己“德艺周厚”、“修身慎行”而取得的。沽名钓誉,贪图虚名,而实际上做不到,这种虚名总归要败露。

涉务篇十一  涉务是指专心致力于世务,就是办实事的意思。经过东晋到南朝后期,门阀制度在南方已日趋没落,士族的子弟除摆空架子外,几乎全不能办实事,朝廷要办实事不得不转而借重士族看不起的庶族寒士。作者虽然也出身士族,但已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故专写此篇,对不办实事形同废物的士族子弟进行谴责。认为士大夫处世应有益于社会,不能整天高谈虚论,无论哪一种事务,只要精通了,既有益于国家,也有益于自身。

省事篇十二   省事,就是要省些事,有些事不该做,不必做。作者认为,保全家庭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多说话,不要多事,多说多败,多事多患。历史上有许多能言巧辩之徒,虽然得势于一时,终不负家败人亡。君子应当守道崇德,等待天命,不要不顾羞耻地去追求富贵。

止足篇十三  止足,一般指“知足”。这里既有要满足又要知止的意思。知止,就是说做官、积财都要有个限度,财富太多、官位太高都容易招来祸患,不如有个限度以平安过日子为好。作者认为,少欲知足是安身立命、保全门户的重要方法。他还用具体事例告诫子女谨慎做人。

诫兵篇十四  本篇并没有讲战争的性质,只是主张不要以习武事而取富贵。并列举了历史上姓颜的多以儒雅知名,而喜武的常无成就,甚至不得好结局,论证世习儒雅,保全法操,方可保全门户的主张。

养生篇十五  主要强调养生的方法可以有多种。真正的养生还必须注意避祸,必须将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内外功夫结合起来。如果因傲物而受刑,因贪溺而取祸,那么再精于养生之术也是无用的。

归心篇十六  归心即是归于佛心,也就是虔诚地信佛。东晋南朝时期,佛教极为流行。当时人称佛教为内典,儒教为外典,认为内外两教本为一体。作者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援儒入佛,告诫子孙要克己从善,修身养性,以图来世。

书证篇十七  主要对经、史、文章所作的零星考证,共有47条,汇集成为《家训》中文字最长的一篇,约8000字。有的学者认为此篇系考证之学,应当另为一书。其实作者撰写本篇也意在告诫子孙,读书要广博,学问要精深,否则就会导致谬误而引耻笑。

言辞篇十八  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各地语言、方言不同,自古已然,不足为怪。但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

杂艺篇十九  本篇指士大夫除了经、史、文章以外的其他技艺。讲到的有棋琴书画,骑射、算术、医学等都是一门技艺,对此须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扩大知识面和增强技能。另外,还讲到的“人筮”是封建迷信,“六博”、“投壶”在唐宋以后就没有人玩了。

终制篇二十  终制即送终之制。作者深感家世衰败,骨肉离散的悲伤,预先叮嘱子女在自己死后薄葬,切勿奢华。子女要以立身扬名为重,不要悲伤过度而耽误前程。

《颜氏家训》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家训”就其本义来讲,是对本家族的子孙后代进行家庭教育的教材,但事实上它的作用却远不止此,而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著述的一种体裁类别。颜之推之前,虽然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书》,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南宋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明朝王三聘在其《古今事物考》中均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以后,竞相模仿,逐渐多了起来,撰写家训成了士大夫阶层的一种风气。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中国古代家训一类著作,总共公开出版117种之多,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颜氏家训》所涉及的家庭教育理论及实际问题非常广泛、全面,包括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的原则、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的方法等。纵观全书,颜之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儒学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在儒家思想教育中,颜之推尤其重视家庭伦理的培养。依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培养人才,是其教育思想的基本目的之一。在教育基本理论上,颜之推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幼年教育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强调个人立志发愤是成材的重要因素。(二)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思想。颜之推不仅对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十分熟悉,而且对士大夫的教育状况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批判当时士大夫存在的不学无术,理论脱离实际,毫无自身修养、败坏世风的三大弊端,是深刻而准确的。因此,他从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他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六条目标(见《涉务》篇)和从“德”与“艺”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首先要勤奋读书;其次要学以致用;三是主张士大夫应向下层人民学习,不能轻视劳动生产。这也是他教育思想中闪光的一面。具备“德艺周厚”的要求,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三)求实的家庭教育思想。由于官学的衰微,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家庭教育十分兴盛。特别是门阀士族为维持门第不衰,对此尤为重要。因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这一时期颇为丰富。而颜之推的家教思想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甚至要从胎教开始。这与现代教育理论也是相吻合的。家教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颜之推还非常重视家教中对子女技艺的教育,甚至对语言教育也很重视。最后,他还提出要教育子女有远大志向,要勤奋努力。只有远大志向,才能经得起磨难,成就大器。颜之推本人一生虽未介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但他仍不失为我国六世纪末一位杰出的思想教育家。他以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所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许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颜氏家训》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作者本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颜氏家训》不仅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教育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如儒学教育、玄学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家世门风教育等等,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门第教育的基本状况,是我们研究门第教育的宝贵材料。而且还揭示了南朝时门阀士族走向全面腐败的史实(举例,略)。颜之推一生历仕南北四朝,阅历深广。《颜氏家训》中叙事论人,列举出当时大量事例,自帝王将相直至皂隶童仆,或忠孝节烈功德义行,或智慧机巧趣事轶闻,或愚鲁顽劣固执谬误,或滑稽拘泥骄奢吝啬,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南北习俗差异,其中善善恶恶,就是靠他的记载而得以流传下来。这对研究南北朝诸史,都可以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证和补充。范文澜说过,颜之推几乎钻研过所有知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写进了《颜氏家训》。比如他提出的文学主张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主张相类似;《书证篇》通篇是考证,范围既有书籍中的,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有草木鱼虫、山川村镇、文字形体、方言读音、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古今南北,无所不包,考证古书近30种;《言辞篇》就是音韵学的专论,对后代的音韵研究者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宝贵的中古语音资料;他对天文和历法的研究颇有造诣,令人惊奇;《勉学篇》是他一生勤奋学习,亲身的感受和体会,他的学识之所以如此渊博,就是他孜孜不倦学习的结果。这些都为历代族人和国人学习的典范。

《颜氏家训》最重要之处在于对颜氏后裔产生直接影响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新编《陋巷志》载,颜之推的三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四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尤其是颜之推的嫡长孙颜师古,更是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维贞均属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为“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颜真卿受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谥号“文忠”;颜杲卿被封为常山公,谥号“忠节”,二人并称“双忠”。唐建中改元时,鲁公子侄封男爵者就有八人。到宋、元、明三代,颜氏人才与声望均不及前,到清朝又出现一大批著名人物。宋代颜氏家藏的《家训》失传,只余一残本。到明代后期,颜氏后裔颜如环,秉其父颜四会遗志,遍访各州郡学者,由山西到苏州,经过好多年,始求得两种版本,与家藏残本互相考校,使《家训》得以复全,于明正清十三年(公元1518年)冬重刻刊行,又兴盛于世。《颜氏家训》的兴—衰—兴,与颜氏人才的多—少—多,时间恰好相当,由此可清楚地看出《颜氏家训》在颜氏家教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唐代开始,《颜氏家训》就有别本在颜氏家族之外流传。此后,宋、明、清历代都有刻本。本书的广泛流传,反映了书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适合于士大夫家庭教育。宋本沈揆跋中写到:“此书虽辞质义正,然皆本之孝弟,推以事君上,处朋友乡党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旁贯百世。至辨析援证,咸有根据。自当启悟来世,不但可训思鲁、愍楚(颜之推的两个儿子)而己。”正因该书始终贯穿了封建时代的儒家正统思想,为士大夫阶层提供了安身立命、治家处世的轨范。王钺在《读书残丛》中称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颜氏家训》的基本评价。唐代之后的许多英雄人物如宋代的岳飞、文天祥等都受《颜氏家训》和颜氏“双忠”精神的影响。清末,费县籍民族英雄左宝贵(今属平邑),自幼《颜氏家训》在手,伴随终生,崇尚“双忠”,直至在朝鲜平壤捐躯,他生前连书法都是学习“颜体”。

《颜氏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作为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颜氏家训》不但适合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而且其中所反映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也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例如,书中强调做子女的必须勤奋务实,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实上进,不要整日游手好闲,蹉跎岁月;父母要在行动上为子女做出表率,必须把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不可贪图虚名,轻视体力劳动和各种技艺等。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弥足珍贵的:一是学无迟暮。历史上许多名人如荀子、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等,都是后学而成大家的榜样。二是博学和专精。学比不学好,博学比少学好。必须把博与精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注重眼学,就是眼见为实。四是强调切磋。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些思想都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应当看到,和一切古代典籍一样,《颜氏家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对有的问题的认识和论述甚至是错误的。如《教子》篇提出“上智不教而成”,《勉学》篇的“生而知之者上”,都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反映。《治家》篇中提出妇女只可“主中馈,惟事酒食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于盅”,是作者完全继承了世俗中轻视妇女的传统偏见。还提到“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之见”,这种封建家长的棍棒教育法,显然不足为训。《归心》篇中,作者深信佛教的“三世说”和因果报应,以此为教,势必将人们导入宗教迷信的歧途。——等等,应当予以批判。由于作者生长于1400多年以前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思想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作品部分内容表现上述局限也是不足为怪的。只要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本书对于弘扬祖国固有的民族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很有教益而值得一读的。何况还具有丰富的资料,可供多种学术研究者参考。

 

                     --写于2003年,收入山东省政协主编的《山东重要历史事件》一书 

    

 

(作者为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组长,费县颜真卿研究会会长,费县政协原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氏家训
颜之推
南北朝 颜之推《论书》
【倒计时78天】小米学姐333每日一点: 颜之推与《 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
《颜氏家训》简介
比“富过十五代”的贝家更强的是历劫不衰的颜氏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