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民族的30种精神

 

 

                                  中华民族的30种精神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社科部      陈川雄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于我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和发展,发生过和正在发生这种重要的作用。他今天将成为我们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实现小康社会,都将发生强有力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它。然而,中华民族由那些精神呢?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早形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在,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于战胜艰难险阻、百战不挠的艰苦奋斗的品格。

  2、“革故鼎新”的求新精神。中华民族以坚强勇敢著称于世,富于革故鼎新传统。革故鼎新、变法图强,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今天我们进行的各项改革,都是以革新、改革和革命精神的划时代的弘扬和发展。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在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精粹,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这都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

  4、“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极力倡导对主体到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高扬。这是人应该自觉地承担起道德的责任,自觉地把“仁”作为自己的内心信仰。

  5、“厚德载物”、“崇尚德义”的重德精神。中华民族具有重德的传统,强调一道德作为整个社会立足的基础,主张让道德观念渗透到人的各个方面,并以道德观念为标准来判断当褒还是当贬,判断世事的是非。

  6、“坚韧不拔”、“刻苦磨炼”的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力求积极进取,不去从命运摆布,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孔子曾为实现字的社会主张和政治报复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7、“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具有群体凝聚的精神,为维护、关心和热爱这个整体,正是维护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大家庭。这个整体精神除了表现在爱国主义精神方向,在表现在“天下为公”的精神。

  8、“刚健有为”、“至大至刚”的理想人格。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伦理道德建设,塑造理想人格,这种精神,像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受到人的景仰。

  9、“天地万物、人之为贵”的人本主义思想。中华民族有重“人”的精神,即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着重人并注重人的品行,强调“天地万物、人之为贵”,认识万物之灵,是天地的“心”,把人看成是宇宙的中心。

  10、“民胞物与”、“敬德保民”的爱民思想。儒家从仁爱的思想出发,提倡仁民爱物、民胞物与、敬德保民、与民同乐。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这都是对仁民爱民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富有人民性的精华所在。

  11、人类共生共存的“仁爱”思想。在人类社会中,中华民族这种“仁爱”思想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最高准则,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它揭示了人性的灵光,展示了人格的伟大,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

  12、人与社会的“和为贵”思想。中华民族是重“和”的民族。从孔子强调“和为贵”,它不断地由一种认识发展成为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并逐步形成了追求社会和谐,即人类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和谐。

  13、人际关系的“友爱”思想。中国人重交友,因为人需要了解、关心、同情和安慰。这种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准则,正是人际关系重“仁爱”和“和谐”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不失为中华文化的一缕异彩。

  14、“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实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道德思想,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考虑,代表着一种生态学的关注。它强调人要对自然的了解、尊重和保护。

  15、“生荣死哀”的生命观。先秦儒家、墨家和道家都珍重生命,不畏惧死亡,对生死抱着一种现实的态度。儒家主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的生命观,这是人要活得有骨气,活的自尊自重,才是光荣的,有价值的。

  16、“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价值观一直是古代中国的仁人志士所向往的人生标准,它哺育这一代代有志气的人为了追求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17、“义之为上”、“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孔子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出发,提出应当义之为上、义之为质、先义后利,义然后取。在有利可得时,要见得思义,这种义利观,深深地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打下了烙印。

  18、“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中华民族有人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倡追求一种精神生活。这种崇高的精神生活就是历史上的“三不朽”。它启示人不能碌碌无为,而应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1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实现途径。人在实现人生价值上,要有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转化。为了对社会、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在价值,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20、“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务实精神。中华民族特别强调道德践履,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主张踏踏实实地。它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步实际行动比大一纲领更重要。”这就是一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精神。

  21、“克己内省”、“养心寡欲”的修道精神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克己、内省、自反、养心、改过、慎独,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对于人在今天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有它的意义。

  22、在人生道路上“学而不厌”的好学精神。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发愤忘食,乐而忘忧;这种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是把一般的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传统观念。

  23、在人伦问题上强调“道德责任”。中华民族曾提出人伦关系中的“五教”,由于这“五教”只涉及到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后来,孟子将它扩大到社会,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对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起了重要作用。

  24、在家庭道德中强调“除淫崇孝”。中华民族对“淫”极为禁忌,认为“万恶淫为首”。

  因为淫给人类带累的直接后果是血缘关系的混乱。至于在家庭道德中提倡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种特征。

  25、在社会公德中强调“尊老爱幼”、“扶危救困”。中国传统道德很重视社会公德的建设,注重对孤寡老幼的关怀。这是这种扶危救困、扶贫救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所在。

  26、在个人公德中强调“谦、敬、礼、让、诚”。中华民族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它最显著的是与人为善、待人以礼、辞让待人、宽容待人、待人谦虚、真诚实意、信守诺言,这都是调节人际关系核心所在。

  27、在职业道德中强调“忠信”原则。忠与信原来常常被连接在一起使用,忠是对他人负责的道德要求;信是对自己负责的道德原则。这就是在职位领域上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它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确是一副良药。

  28、在创业守业中“勤劳节俭”的精神。中国人向以吃苦耐劳专注创业著称于世,勤俭节约成了中华民族创业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人民的披荆斩棘,顽强劳动,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创事业的创造精神。

  29、在职国间国中“尊师重教”的精神。中国古代以德教为治国之本,尊师重教成为中国突出的道德传统。教师作为“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像蜡烛一样烧毁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尊师重教师是今天建国治国的良好方策。

  30、在国与国之间“克明俊德”、“协和万镑”爱好和平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中“和”的民族,在国与国之间讲和谐。中华民族从未侵略奴役过邻邦友族。这种精神,一直是我中华民族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讲究和平、友好互利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这一优良的道德传统,不啻为当今动荡的世界提供一副维护世界和平的救世良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启示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心灵的启迪
古代士人的世俗情怀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精神文明影响
儒家思想在道德修养、人生理想和为官从政方面均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儒家“仁爱”思想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