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红阳]折射生活和生命的“斑点”——《墙上的斑点》的简要解读

折射生活和生命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的简要解读

浙江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周红阳

        一个近在咫尺却又不甚清晰的“斑点”,又一次刷新了世界文学史,将永远地激发人们去联想、思考和探究——这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作为“反小说”的现代派作品,它没有重要的人物、具体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通篇都是意识的流动,似乎杂乱无章,既无明确的中心也没有清晰的线索,令人惘然。然而,作者要张扬的正是貌似毫无规则的“意识流”,她认为:“为了证明故事具有生活的逼真性所花费的大量劳动,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由于错置而导致晦暗和遮蔽住了思想的光芒。”

    其实,斑点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些属于客观真实范畴的东西,并非小说要表现的重点和追寻的对象,小说看重的是人的意识流动(自由联想),人的精神真实,即一种感性的“真实”。在意识流作家看来,心灵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而客观的“逼真性”往往是反真实的。因而,斑点可以是钉子留下的痕迹,也可以是其他的什么,反正它本身并不重要,而“一哄而上”的“思绪”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思绪(意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呈辐射状向四处扩散和穿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许许多多的束缚而表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可以显示出思索的愉快和“思想的光芒”。意识的流动过程尽管显得头绪繁多,凌乱无序,涉及的内容也似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跟那些追求故事情节真实性的传统小说大相径庭,但作者觉得这样反而更接近真实,体现人生的本质。

    斑点引发的意识(思绪)是够多的,历史,现实,艺术,生活,生命,哲理,……几乎什么都有,但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因为太随意了,太飘忽了,跳跃性太大了,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不分西东。然而,意识流作家青睐和推崇的正是这种“跳跃”和“随意”,他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上”,把表现“从意识的萌生到终结”当作现代小说家的主要任务。在伍尔夫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正确”,“人类的无知”,“生活的偶然性”, “世界的闷人、浮浅、光秃、凸出” ,还有那“该死的战争”,……一切似乎毫无意义,沉闷无聊,令人厌烦,“丝毫也引不起”兴趣。而“我”希望的则是“能碰上一条使人愉快的思路,同时这条思路也能间接地给我增添几分光彩”。在意识的流动之中,除了涉及到时空等外在于“心灵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还表现了意识流作家非常看好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关于“心造的世界”。

    在常人看来,现代派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偏爱忧伤”,宣扬人生的苦恼和无奈,大多显得消极甚至颓废。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之徒,也许主要是他们看到自己面临的时代和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丑陋和罪恶,而不想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为此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觉得异常的苦闷,于是便以文艺这种特别的样式来表示种种不满和愤懑。似乎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在用非理性的“扭曲”的方式反抗着非理性的“丑恶”的社会。他们也没有完全对生活产生绝望,小说以“我喜欢……”的排比句式描绘的“鱼群”、“河床”、“树木本身”等物象以及“许许多多平静的、幸福的联想”,感情指向是明确的、积极的,蕴涵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小说结尾在点明“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再次表明了“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折射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人事沧桑和生命轨迹。而“什么新闻都没有”等还暗示当时正处在“战争”时期。我以为,即使不出现“让这次战争见鬼去吧”这样的诅咒,读者也定能设身处地地替作者细细想一想,任何战争,无论其性质如何,给经历其中的普通百姓造成的生活灾难和心灵创伤均是无法估算的。由此我们再回顾这篇《墙上的斑点》,或许对作者对“幻觉”对艺术手法等会有更多的理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语文教案 《墙上的斑点》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
《墙上的斑点》:浅谈意识流小说的三大特点及未来的创作价值
意识流小说的现代意识——以《墙上的斑点》教学为例
写作的左翼:“一般联想”到“自由联想”(现代写作技巧第九讲)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44)捕捉意识流动的深层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