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度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风尚。农业民俗文化属于民间的乡土文化,它包括农业生产习俗、农村生活习俗、乡村岁时节庆习俗、农民礼仪处世习俗、农村游艺竞技习俗和社会组织习俗等等。农业民俗以其特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束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生活行为。农业民俗不仅是一个地区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农业文化,而且是一种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生产制度和乡村行为规则。

 作为千年古县,平度的农业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且传承久远,有许多传统习俗至今仍对平度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一、农业生产习俗

 建国前,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境内居民受封建观念和生产力水平的束缚,多重农轻商。数千年来,先民们都是秉持着男耕女织,勤俭持家的古训。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代代相传,根深蒂固的农业生产习俗。

 旧时,农村生活节奏缓慢,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一年四季,都是黎明即起,男人挑水,喂牲口,外出拾粪,然后下地干活;女人则洒扫庭院,烧火做饭,缝补浆洗,推磨轧碾。农忙时节,一天的活可分为五段,早晨一段,上、下午各两段。下地、间歇或换地作业时,有地头一袋烟的习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一般在开春之前就必须做好。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一般从春耕开始。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始整地运粪。运输土粪,多用小车推,或用牛车拉,富裕人家也有用马车拉的。农业合作化以后,胶轮马车盛行。村里村外铃声叮当,鞭声清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地排车成为农村主要运输工具。将人粪尿、土杂肥运到地里,先分成小堆,一行行放好,然后捣碎撒匀。

 平度的农业生产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

 蔬菜产区,一般在立春到谷雨期间种大蒜,小满前后种瓜果,“中伏萝卜末伏芥,立秋前后种白菜”,“立冬萝卜小雪菜”,白露到秋分之间出大葱等。

 粮棉油产区,一般在惊蛰前后小麦发芽时开始防虫,“清明”前后开始春耕。农谚:“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虽有了拖拉机,但并不普遍,仍用牛耕。“谷雨”一过,开始播种。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种棉花”。一般以耧播为主,称为耩地。一人在前牵畜,一人手提筐篮,往耧斗里抓种,一人扶耧,且行且摇,方向笔直。小地块则实行点播。出苗后,长到一定高度便用小镢等工具进行间苗。

 俗语“春雨贵如油”,本境多春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多靠辘轳汲水浇灌。合作化后改用水车汲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机井逐渐增多,主要靠水泵、电泵取水灌溉。小麦一般要浇返青水、把节水、灌浆水。浇地时,多采用歇人不歇机的方式,人们白天黑夜轮流劳作,“渠上机声隆隆,麦田水流淙淙”。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芒种”一过,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为防干热风、冰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既要抢收小麦,又要根据土地的墒情抢种夏玉米,还要搞好田间管理。这个季节,农民们都是披星下地,戴月收工。农谚“芒种三日见麦茬”、“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成熟的小麦必须抢收。旧时,各地收麦子有用手拔、镰刀割等多种传统方式。割下的麦子捆成捆,运往麦场,用铡刀铡下麦穗,在场上摊开翻晒。晒焦以后,便套上牲口打场。骄阳下,一人戴了苇笠站在麦场中央,一手撑着撵杆牵着拉了碌碡的牲口,一手举着赶牲口的鞭子,一圈一圈地碾轧,伴随着蝉鸣,麦场上发出一片吱吱扭扭的声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拖拉机、脱粒机逐渐多起来,用牲口打场的就比较少见了。扬场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农活,过去每个生产队里都有几个扬场的好把式。开扬时,把式看准风向,两腿自然分开站好,手持木锨,眼看前方,将带糠的麦粒一锨一锨地向来风的前上方抛出,粮、糠立刻分离,落地后形如初月。然后再用扫帚将粮堆下方的草糠等杂质掠出。

 麦后,田间管理进入紧张时期。玉米要间苗、锄草、追肥。花生要进行划锄等管理。棉花要间苗、定苗、修棉、中耕、锄草、治虫。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普遍使用农药,喷洒农药成为棉田管理的一项重要而又繁重的农活。

 “处暑三日无青”。旧时,境内耕作制度两年三熟,多种植高粱、谷子、黍子等春播作物,很少种夏玉米。“处暑”一过,开始收获高粱、谷子、黍子等春播作物。收割高粱时,先用小镢将高粱秸带根刨出,整齐的摆在地里,然后用刻刀子将高粱穗割下,捆成捆,叫高粱头。割去穗的高粱秸捆成捆,叫秫秸。这时各家的场上都堆满了高粱、谷子、黍子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耕作制度改革,变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麦收后压茬播种夏玉米,而高粱、谷子等春播作物相对减少。“白露”过后,家家开始忙于掰玉米,鐯玉米秸,运粪,耕地,准备秋种。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旧时由于耕地、播种工具落后,播种效率低,播期长,一般秋分前后就进入冬小麦播种季节,往往直到霜降之前结束播种。期间,棉花也正盛开,花生或地瓜也进入收获期,农活特别忙,仅次于麦收,这个季节也俗称“三秋”(秋收、秋种、秋管)。这时农民天天要早出晚归,晚上回来还要剥玉米,十分紧张。秋种刚结束,稍微松一口气,拾棉花、除花生、刨地瓜和晒地瓜干,成为农民的主要农活。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晒满了白花花的棉花,院子里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地上是一堆一垄的黄橙橙的花生果,场上是小山丘似的粉扑扑的大地瓜以及晒得漫山遍野的地瓜干。这时,农村到处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目前,耕地播种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小麦播种的适宜时间一般在国庆节的前后几天。

 “立冬萝卜小雪菜”,“小雪除白菜,大雪除菠菜”。收获的蔬菜一般都存入地窖或挖坑埋起来越冬。旧时,拔完棉柴,封冻之前要冬耕。耕地时,往往有成群的乌鸦跟在犁后,在墒沟里寻食蛰入地下的害虫。至此,一年的劳作才基本结束。

 “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大地封冻以后,家庭副业生产逐渐活跃起来。粉坊、豆腐坊、油坊、弓坊等家庭作坊相继开张。此外,耍手艺者,经商做买卖的也都开始活跃起来。

 各种行当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规矩和招揽顾客的信号。木匠外出干活或晚上归来,都是锛不离身;石匠则不离钱褡子。锢炉子匠推着小车,上悬一架,架上挂着几只铜制小锣、小锤,边走边叮当作响;卖香油的一进村便敲起铜牌子,声音悠扬悦耳;卖烟糖者,则连声敲起阵阵小锣;货郎进村,就摇响那货郎鼓,布隆咚布隆咚有节奏的响声,往往引来大姑娘小媳妇的欢声笑语和孩子们的吵闹;染坊主一进村便敲锣,声音洪亮悠远;买豆腐者敲着小梆子,发出“梆梆梆梆……”的连续响声;磨剪子的一进村就吆喝一声“磨剪子来——抢菜刀——”,嗓音往往很有穿透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家庭副业受到限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经销烟酒糖茶、食品、服装、布匹、日用小杂货者日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民单纯依靠土地的观念开始改变。城郊的大部分农民,争先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走了出来,开始兼营或专营商业、饮食业、长途运输等,其经营所得超过了种植业收入。继之远离城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加快了进城务工经商的转移步伐。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有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使传统的城乡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使传统的农业生产习俗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

 二、农业气候谚语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平度人民还总结出了大量的与气候有关的农业谚语,成为展现当地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流传较广的有:立春落雨,一年多雨。雷响惊蛰前,一个月不见天。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伏里不热,九里不冷。立冬无雨一冬晴。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地板返潮,雨将来到。头水旱,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晚种一宿,秸矮二指。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蚯蚓身带土,不雨也雾露。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鱼打漂,雨来到。喜鹊叫得早,天气晴得好。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猫洗脸,雨不远。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三、农业信仰

 农业信仰在平度境内流传广泛而久远,在一些受历史因素影响较深的地方,现在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农业信仰。其中信仰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有河神(水神)、土地爷、灶王爷、麦神、牛马神等。

 河神(水神)的信仰范围主要分布在平东大沽河、小沽河、平西胶莱河、平南白沙河、现河流域内的村庄,每年春节都会有人祭祀,但是很少有地方建有水神庙宇,祭祀的形式主要是老人们烧纸钱和上贡品,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土地爷信仰的范围广一些,很多村庄现在都有一个或几个土地庙,祭祀形式也是以烧纸钱为主,有些地方的土地庙常年香火不断,希望土地爷保佑五谷丰登。

 灶王爷信仰的范围更广,几乎每家每户都信,每年过年人们都会请灶王爷儿回家,即买一张“灶码”(印有灶王爷的年画),张贴在灶台的旁边,上香贡仰,祈祷能够吃饱喝足。虽然这一愿望平度人民早已实现,但对灶王爷的信仰仍然存在。

 麦神的祭祀形式是最为隆重的,每年正月二十一日是当地俗称的麦子生日,农民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吃饺子,祈求保佑当年麦子能长势良好,高产丰收。

 牛马神的信仰范围因为受农耕的影响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农民们会在牛棚中张贴“牛马王”的年画,同时会裁下“灶码”附带的“土王”年画,放在米缸中将它们“喂”饱,在大年三十日的晚上烧化,送走圣灵,祈求牛马神保佑六畜兴旺。

 当然也有对其他神灵的信仰,如虫神等,但因为信仰范围较窄,形成的影响也较小。                                 《平度区域文化通览》(待出版)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岁时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城隍庙及城隍文化
【春节习俗】腊月民俗歌
演绎民俗 | 端午习俗,你全知道吗?
《春秋大義》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