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哉唐诗》第七讲元稹的悼亡诗--邱员太教育博客
自李杜之后,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急剧没落,时代的最强音已逐渐衰弱。历史进入中唐时期,唐诗也随之而呈现出不同特色。这一讲,将同大家一起进入中唐诗歌的画廊。
一、“中唐之再盛”——精美的中唐诗歌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太和九年(835)
中唐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其基本特色。“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贫弱,人民生活更趋困苦。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以反映人民疾苦为其诗歌主题,语言浅显平易,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有韩、孟(韩愈、孟郊)诗派,以其个人悲苦遭遇和内心苦痛不得发舒而追求险怪;有李贺在奇特的想象中流露出伤感的情调;有刘长卿、韦应物隐逸山林而怀萧条之感;有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之悯乱哀时,应酬送别;有柳宗元之模山范水和刘禹锡之讽刺时政。这些,呈现出瑰丽多彩、琳琅满目的新景象,在中唐各成一派。中唐诗歌,力量、艺术都比盛唐略逊一筹,“盛唐变中唐,雄浑渐成肤廊”(纪昀:《瀛奎律髓刊误》)。但其作者众,流派多,数量繁(作者约五百七十人,诗歌约一万九千余首),后世亦称为“中唐之再盛”。
如果说,读盛唐诗能让你激动、震撼的话,那么中唐的诗多以精致、含蓄、耐咀嚼而见长,诗风精美,有许多让你一读便忘不了的名篇名句。
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人远行在外,遇雪借宿于芙蓉山一位山民家中。
“日暮苍山远”的感觉,只有旅行过的人才会有真切的体味。一整天的长途跋涉,疲劳困顿,急于找一处可以歇脚的地方而不可得,所以倍觉山路太“远”;日暮天晚,倘若找不到住处就得露宿,而露宿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亦觉“苍山远”;风雪陡起,饥寒交迫,急于解决“温饱”问题,因而更觉脚下的路太“远”。一个“远”字,写出旅行人独特的感觉。好不容易发现山中一座小屋,却是“天寒白屋贫”。天虽寒,这户人家更为贫寒:几间茅屋,破败的柴门,暂且借宿一夜吧。诗人投宿于白屋,因条件过于简陋,或因严寒难耐,竟久久难以入睡。恰逢此时,“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只听一阵狗叫过后,有人打开柴门,迎接夜归的主人。“风雪夜归人”一句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情景全是“听”来的:“汪汪”狗叫,家人开门,家人与归来的人对话,从对话中,诗人方知是这家晚归的主人。
再看一首张籍的诗,尤其要向老年朋友推荐一首《书怀寄王秘书》: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这完全是写老人养生之道。第一联说“百事休问”;第二联说“无病早防”、尽力养心而不要“养愁”;第三联说“有病早治”、多作户外活动、常常“登山观景”;第四联说“勿忘亲朋故旧”、别脱离社会。
有一首《题都城南庄》(崔护),更是脍炙人口,因为它包含着一段美好的传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诗名篇之一,其意境之幽美,语言之流利,向来为读者所击节称叹。然而,要真正领略此诗的情趣、韵味,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一则故事,以此作为解读的钥匙。
最早记载作者奇遇的是唐人孟棨之《本事诗》,后来北宋李昉《太平广记》有更详细的描述。综合各家所叙,大致是说,书生崔护进京赶考,落第之后心情不畅。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踏青遣闷,见郊外有一户人家,花木丛萃,门庭清雅。崔护上前敲门,许久,才有一女子隔着门缝问是何人,崔护答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大门开启,原来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只见她在院内摆上茶几,请崔护坐下,然后献上一盂清水。崔护喝水时,那少女站在小桃树下,斜倚桃枝,凝眸微笑,风姿娇媚,绰有余妍。崔护告辞的时候,那少女送至门口,含情脉脉,仿佛不胜离情。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惦记着那位少女,情不可抑,又来到都城南庄。此时,只见墙院如故,但门户扃锁。崔护惆怅不已,便在门上题写了这首诗。事隔数日,崔护再次寻访,有老者出来,含泪而答:“我女年方十五,知书识礼,并未许嫁。自去年清明以来,常常恍惚若有所失。前几日老朽带她出门,归来见门上有诗,读后,入门而病,水米不进,数日身亡。”言毕痛哭。崔护大惊,随老者入内,果然看见姑娘遗体安卧在床。崔护托起姑娘的头,俯身悲号:“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姑娘开目复活,老者大喜,终于将女儿嫁与崔护。
这则描写颇带传奇色彩,又近于小说,读者大可不必深究其真实性。诗中贯穿着“爱”与“美”的主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的巧遇,至今难以忘怀,岂非爱情使然?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与鲜嫩的桃花互相映衬,岂非天然的美的形象?这里有爱的期盼,有美的回味,实堪咀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春风依旧,“人面”却杳然无踪,留下了莫名的遗憾,这也是爱的缘故。
中唐诗人中有一位大诗人名叫元稹,早年(30岁左右)曾同宦官作斗争,被贬,后又同宦官妥协,官至宰相。他有《古题乐府》十九首,《新题乐府》十二首,反映民间疾苦十分深刻,代表作有《田家词》、《织妇词》等。他的《连昌宫词》尖锐、直接地揭露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矛头所向,直指玄宗,影响很大。
但元稹的诗最为今天读者所熟知的还是他的“悼亡”组诗,古今堪称一绝,不可不读。
二、元稹哭妻
元稹的妻子名叫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的幼女,嫁给元稹时,元稹正身家寒素。贫贱夫妻,相濡以沫,但韦丛年仅二十七岁即英年早逝。后来元稹官居高位,俸钱百万,妻子却不能与之共享,元稹极为悲哀,常以诗抒怀。《遣悲怀》即是其大量悼亡诗中的三首。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一首:回忆婚后“百事乖”的贫困生活:掘野菜,拾落叶,食长藿,烧古槐。但韦丛甘于清贫,尽心竭力照顾元稹。元稹身上无完衣,韦丛翻箱倒柜为其置办;元稹囊中少酒钱,韦丛拔下金钗典卖以沽酒。这一切让元稹深感无以为报,“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罪莫能赎,恩无以为报,是最让人的心灵无法安宁的。“营奠”、“营斋”,多上供品,既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也求得自己内心的慰藉,悲夫!
作者在这里讲的是他与亡妻之间的情感。其实,生活中许多生者对逝去的亲人又何尝没有这种感受呢?比如做儿女的,当你参加工作之初,生活拮据,无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等到你“俸钱过十万”的时候,也许父母已永远离去,那种遗憾是无法形容的……
第二首:斯人已去,遗物犹存。对于生者而言,或睹物思人,或爱屋及乌,难以忘怀,百般感慨。所以,在韦丛去世之后,元稹遵嘱将韦氏衣物赠与他人,“衣裳已施行看尽”。但却将韦氏用过的针线珍藏着,不忍打开,因为这是最珍贵的纪念品,恐触物伤情。而且,对于韦丛从娘家带来的婢仆,元稹也格外照顾,时常接济钱财。但是,这些已无法弥补韦氏生前所受的清苦,“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语写出了贫贱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催人泪下。
这里写到逝去亲人的遗物,不要轻易抛弃,要留作永久纪念;还讲到了“爱屋及乌”的道理:你既然爱她(他),就应该也爱她(他)的家人……
第三首:人死而不能复生,哪怕写出再多再好的悼亡诗,也无法表达生者的思念和悲痛。人在生前的许多誓愿,如“死则同穴”,如来世再做夫妻(“他生缘会”)之类,是很难保证实现的。那么,就夫妻而言,未亡人对逝者的最好报答是什么?“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传说鳏鱼常不闭眼,所以古人称丧妻男子为“鳏夫”。元稹誓言自己亦将“终夜常开眼”,既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永不续娶,也显示了其因爱妻夭逝而痛不欲生之状,读后令人嘘唏。
此外还有一首《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主题向有多说,但当为作者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了他与韦丛爱情生活之美好、惟一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后两句则由此而深情地表达“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坚贞,与《遣悲怀》意旨相同。
元稹还有一首名叫《行宫》的诗,是怀古伤今的: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出一种寥落、寂寞的景象。后两句通过对“白头宫女”的特写,给人以残酷、辛酸的感受。而诗人又以“说玄宗”一语,将眼前的破败、悲凉与玄宗皇帝当年的繁盛联系起来,引发人们的对比,从而引出世事沧桑、盛衰无凭的思考。其实,世上哪有长盛不衰的事物、又哪有常青不老之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情渣男”元稹
杨雨品读古诗词 |元稹《离思》(其四)
元稹:春朝好光景,却是美梦易醒
吊念亡妻!元稹《遣悲怀三首》深度解析和鉴赏
沧海桑田终有变,怎堪悲怀空离思——元稹《离思》《遣悲怀》
苏轼、纳兰性德、陆游等悼念妻子诗词十首,谁最感人至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