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弟子规》解读九: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需要认真学习的是家长
高山码字发布时间: 01-0709:45
《弟子规》已经解读了八篇(文尾有链接),今天已经跨入了2021年,在此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点赞、收藏、推荐和转发,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弟子规》作为清初编写的启蒙读物,对满清巩固统治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用现代的眼光看,里面有很多糟粕内容,我们必须坚决摒弃。
是全盘否定吗?当然不是。我认为,《弟子规》还是有很多精华部分的,有些规矩沿用至今。
那么,有哪些精华部分值得我们传承,有哪些糟粕我们需要摒弃,我们该怎样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呢?
一、精华部分
总体来说,《弟子规》里的精华内容还是占据大多数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被传承至今的一些精华内容
仔细研讨《弟子规》,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父母教导我们的一些东西,虽然从小不知道是来自哪里,但都在《弟子规》里找到相应的规矩。
比如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呼喊我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答应,到哪里去玩,一定要跟父母说,回来了也一定要跟父母禀告。
这在《弟子规》里都可以找得到原话:“父母呼,应勿缓”和“出必告,反必面”。
父母教我们这些的时候,有没有说是来自《弟子规》?当然没有。
因为《弟子规》本来就是儒家文化的一个传承和发扬,这个传承不是清初到现在区区几百年的时间,而是从孔孟时代到现在的几千年时间。
这样的传承,在《弟子规》中处处可以找到一些。
比如“称尊长,勿呼名”,这是中华自古至今的一个传承。在中国人当中,甚至在华人圈中,是不允许直呼父母、叔伯和哥哥姐姐名字的,直呼名字会被父母严厉批评的。
假如有直呼尊长名字的行为,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会被说没有家庭教养的。
而在国外,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他们是可以直呼其名,这就是我们特有的传承。
《弟子规》中被传承的精华部分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深入研讨,特别是学文部分,对孩子认真学习有帮助,也可以看我前面几篇解读。
(二)逐渐丢失的精华部分
在现实生活里,《弟子规》中有些教育孩子的精华部分正逐渐丢失。
比如,很多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的青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现在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原因,父母从小就很宠爱,家务事一般很少干,致使现在也为人父母了,但是,家里的活计从来都不知道打理,乱得不像话。
这就是从小没有教育孩子《弟子规》中的内容:“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再比如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由于在城镇化过程当中,都住在高楼大厦,有些人连对面人家姓什么都不知道,打了照面也不认识。现在出来工作以后,很多人碰到同事都不主动打招呼。
而在大院中长大的小孩,从小就知道喊叔叔阿姨,没有喊人的话,就会被说没有礼貌。
逐渐丢失的精华部分,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当然也有父母教育的原因。
那么,丢失了的精华部分,对当事人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是有的。
就拿刚才两个例子来说——
在家里生活懒散,什么都杂乱无章,在工作中怎么能够井井有条呢?即使很多人在成年后可以通过学习改变,但是前期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学会。
工作后,在路上碰到同事不打招呼,看似是年轻人的风格,很酷,这对个人前途有一定的影响,假如对领导都不打招呼,在领导心里会留下什么印象?
二、糟粕部分
《弟子规》中糟粕部分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孝和悌两部分,在很多现代人眼中,一些规矩简直是不可思议。
(一)封建残余内容《弟子规》本身就传承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内容,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一些内容可以说是没有人性。
如“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不听规劝,只能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规戏,需要痛哭流涕,即使遭到毒打也无怨无悔。
这在现在人眼中,是不是有一千只马跑过?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就是典型的封建残余,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君臣之间等级分明的关系而推崇的东西。
再比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看见尊长就需要下马,需要下车,尊长走的时候需要等待,走了百余步才能够走。
这就是封建社会启蒙孩子的一些繁文缛节,以便在全社会形成尊卑有序的“良好”氛围,不至于有辱斯文。
(二)不合时宜部分除了封建残余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在人人平等和法治健全的新社会里,有一些内容很不合时宜。
比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时常悲伤地哭泣,还要搭庐守孝,不能吃酒肉。
这样的规矩不仅有封建残余色彩,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格格不入。
现在社会怎么可能为去世的父母守孝三年呢?搭庐守孝更是无稽之谈,不能吃酒肉,就更不可能了。
再比如“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有事到长辈面前,就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专心应对,不要东张西望。
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不合时宜的。怎么能够教育得出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出封建奴才还差不多。
三、该怎样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
前面说到了《弟子规》中有很多精华部分,也有一些糟粕内容,那我们该怎样取其精神,而弃其糟粕呢?
(一)最需要学习的是家长走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大家一定对网民关于教育方面的吐槽有着很深的印象。
比如有家长吐槽要学校老师有什么用的视频,也有教育高层关于学生作业的发声的资讯。
这些教育方面的问题都集中在2020年里频发,侧面反映了在这一年里,大家确实过得不易。
不过,这倒反映出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健全的教育体制下,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学习的倒是我们的家长。
为什么这样说?尽管大家过得挺不容易的,但是,这不是把孩子教育的责任全部都推给学校的理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
从《弟子规》的一些规矩来看,家长是最需要学习的。
首先,家长可以从自家孩子身上的一些毛病中,找到从小缺少哪些方面的教育。
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时,课本经常找不到,上课笔都找不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假如家长理解了《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中的要义,就会知道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哪里了。
其次,家长有区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
前面说到《弟子规》里面有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也有封建毒瘤般的糟粕,会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奴才,只有家长能够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
(二)朗读有助于掌握韵律《弟子规》作为启蒙读物,是适合家长有效分辨、对照教育、循序渐进和最终使孩子成材的,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是适合朗读并掌握韵律的。
比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句,“迟”和“时”就是同韵;“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句,“先”和“焉”是同韵。
与《朱子家训》比起来,三字短句更适合幼儿朗读,加上上面说到的韵律,使幼儿读起来有平有仄,韵味十足,朗朗上口。
很多人就会担心,既然《弟子规》里面有很多糟粕内容,可能会害了我们的孩子,那为什么还让孩子去朗读呢?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
家庭教育是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孩子朗读并不是家庭教育中要孩子必须遵守一些糟粕规矩,主导权还是在家长的手中。
四、写在后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弟子规》解读共九篇,已全部解读完毕。
我是七零尾的@高山码字,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
喜欢我的朋友请加关注吧,我会及时为您码出更好的文字。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请在下面留言讨论吧。
您的点赞、推荐、收藏和转发也很重要哦!
《弟子规》研读系列
一、不孝敬父母的人,从《弟子规》中可以看出自小缺少哪些日常教育
二、兄弟叔侄反目成仇,可在《弟子规》中找到原因,还有一个特别原因
三、 盘点被父母严厉教训的趣事,看触犯了《弟子规》中的哪些日常规范
四、爱心只是能者的专利?《弟子规》中的建议很全面,该如何培养呢
五、 怎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弟子规》中用一个字概括,要注意什么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大家要求,来个正月宜忌完整版,各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取舍
《增广贤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十问 等你来答 (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笔者的理解,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折腾《三字经》解决不了教育问题
某老师:《弟子规》全是封建糟粕,孩子越背越没出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