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父亲

20211013日(农历)是我们的父亲诞辰110年纪念日,为了缅怀父亲,以此文对父亲表示敬意:

父亲出生在山东省(现在)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孟徐庄村,父亲兄弟姐妹七人,父亲是排行老大,在计划经济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聊城地区就是山东省贫困地区,朝城镇又是聊城的贫困乡村,所以在父亲幼年时期就遭受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难题,在父亲10岁的时候(现在的10岁儿童还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期)为了减轻家庭吃饭问题,早早离开我的爷爷奶奶到我的大姑奶奶家做童工(在当时姑奶奶对我爷爷奶奶允诺:让我父亲到他家管吃住前二年不给工钱,年终让我父亲给家里捎回一些够家里过冬的粮食。二年后再给工钱),实际满不是说的那样,待过年我父亲两手空空回了家,我姑奶奶说给我爷爷奶奶理由是小孩子么都指不上他,管他饭你们家还省一个人的粮食呢。就这样我父亲先后在我姑奶奶家劳作了3年,在父亲逐渐懂得世间人生冷暖后回家帮助爷爷奶奶承担起家庭重担,由于老家土地贫瘠、还要靠天吃饭,所以一家生活总是问题,不得已我父亲再他16岁那年(应该是虚岁),只身一人由老家朝城一路乞讨投奔远在天津小站做生意的我姑奶奶的侄子那里,一路的艰难困苦难以想象,430公里的路程对于一个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的没有出过远门的,并身无分文的人来说难度该有多大呀,经过不到二个月的沿路乞讨来到天津小站找到了他的表兄弟有了落脚地,曾经在姑奶奶家不公平遭遇,对我父亲有一个深深的创伤,在小站的表兄弟那里待了1年多的时间,经人介绍来到咸水沽的(源祥号---李氏家族)一地主家打长工,我父亲在那里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作刻苦努力,掌握了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能,凡从事过得各种农业劳动深得东家赏识,在土地上耕作的各种农活,我父亲就是一个工艺师,无论犁地、耙地、播种、管理、收获、入仓样样精通挥洒自如,深受东家信赖,为此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山东娃成为东家在北闸口地域的代理管家直到天津解放前夕;在我父亲36岁的前后,由东家亲戚牵线搭桥与我母亲共同组建了家庭,使得我们姐弟5人相继出生在(天津)北闸口村。

随着天津解放,我们全家加入农业合作社,在天津我父亲举目无亲,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由一个单身汉逐步变为一家七口的大家庭,父亲生活的担子加重了,但是我父亲始终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不甘落后前行;

父亲是一个慈爱善良的人:由于他的遭遇使他对一些生活困难的人或是逃荒要饭的总是毫无顾忌的给予帮助,再他给地主家做代理管家期间收留救助帮助了许多像他一样的逃荒要饭过来的苦孩子,为一些举目无亲的孩子促成一个个家庭,使得这些苦孩子都有了生活的归宿,使他们在这里繁衍后代快乐生活下去;对于刘玉奎大哥就是很好例证,在刘大哥145岁时由于身体瘦小抵抗力、免疫力较差等原因,得了一场重病,由于时间较长不能出工干活,东家不对刘大哥寄予希望让他回老家,我父亲知道后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四处为他寻医寻药,经过我父亲的不懈努力保住了刘大哥生命,并感动刘大哥父母说我父亲是他儿子的救命恩人,由于一个靠扛活谋生怎么能有条件说媳妇,我父亲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三间房中一间让给了刘大哥娶媳妇,又一次感动了刘大哥的家人;帮助搭救落难逃荒的家庭韩大爷一家后,成了我们家的不是一个姓氏一家人一样,还有张富友三叔都是我父亲的患难知心朋友胜过亲兄弟;

父亲是勇于担当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在我父亲到地主家做长工开始由于一个人原因期间学会了抽烟、赌博一些陋习长达十余年之久,一旦学会就不好戒掉,期间不愿意悔改这些陋习还与我二叔闹翻,气走了二叔;但是自组建家庭以后完全改头换面,立即戒掉了赌博陋习,随着时间推移又戒掉抽烟的习惯,这些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弟兄三人至今也和父亲一样没有一个抽烟、参与赌博的,这是父亲行动教诲结果;在农村以挣工分为经济来源的年代,很多家庭早早地将适龄儿女放到生产队去务农为家庭多挣工分,而我父亲始终默默支持他的孩子们坚持上学不论对他的儿子或是女儿都是一视同仁,父亲的常常对我们说的是:只要你有学上,愿意上你们尽管去上学,我坚决支持!我们姐弟五人的学历在同龄人中都是令人羡慕的,尤其我是我们家中最高学历的唯一一个(高中毕业),这些都是我父亲勇于担当成就的我。

父亲是刚正不阿耿直率直的人:由初级社到高级社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我们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间,政府为了肃清一些解放前的一些余毒,组织工作组深入群众中征求曾经在解放前做过长工的人了解地主及家属对待扛活的的待遇时,我父亲始终如一地讲他在扛活期间的经过,为此工作组对我父亲的表现极为不满,派出调查组对我父亲进行外调,怀疑我父亲有历史问题,结果均以失败而结束。

父亲是扶弱济贫的人:天津由于解放较早,在刚刚入社期间,还有许多投亲靠友的举家来到我们这里的,由于通信或信息不发达,所以有一些来天津投奔亲友家庭来到后找不到老乡或亲戚,我父亲总是解囊相助帮助他们解决吃饭、生活困难,事后都成了我父亲的挚友,刘恩涛家就是典型的一例;入社以后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精神问题的、身材弱小的、没有劳动工具的,我父亲无论从精神上、体力上、到物质上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在文革期间受国内政治影响城市落魄的小业主、文化战线上的骨干、还有一些知识青年都纷纷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我们生产队的一些人由于思想上、行动上接受较慢,其他社员对城市来的形形色色的人冷眼相待、恶语中伤、或是处处刁难他们,而我父亲在自己从事农活范围内竭尽全力为这些人排忧解难、拉家常、带到家里让他们休息、劳动中教他们劳动技巧,使得他们感到不孤独、有信心、有奔头。特别是对待沿街要饭的更是热情(我母亲有时生气时说--见到要饭的比见到自己的亲弟弟还要亲)。

父亲是自力更生勤俭持家的人:自组建家庭以后父亲的生活热情更足了,就在天津解放前期,一些信息灵通有地有钱的小地主就开始向外出售土地,我父亲为了家庭过得越来越好就凭自己多年积蓄,买下了自己住房东侧的冯二爷的近4亩地,1949年解放后都交给了政府(入合作社),入社后不仅有集体土地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父亲起早贪黑除了出工从事集体劳动,闲暇时间全部用在自留地里,当时我家生活比一般家庭都殷实,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树木:有花椒树、桃树、枣树、杏树、香椿树、桑树,还有柳树、榆树、杨槐树,房子的西侧垒着猪圈,每年都要养两头猪,每年至少都会生产二窝猪崽,然后拉倒集市去买,换取一些现金充实家庭生活;在每年水稻停水前后,在房前的小河里打上一道拦水坝下上流瀑(流瀑下面放上筛子)截获上游过来的小鱼小虾,少了就一家人自己食用,再多了就分给房前的刘叔、李叔等等多家邻居一起共享;每年农历八月时节正是枣子成熟时分,我家都会将枣子送给房前的各家各户一些。大秋过后农田闲时隆冬前后,河里结冰了,生产队只有撬冻土、平整土地准备来年生产零星劳动,父亲工余时间就开始打劈柴(生产队伐树后留下的树墩子),经过数日积攒,足够一担子时,起早凌晨4点前后、叫上我的大姐大哥一起将前一天装好的劈柴,父亲挑上一担、哥哥姐姐抬上一筐步行送到离我们家6公里以外的韩城桥的铁厂,往返12多公里(当时家庭条件没有自行车一类的代步交通工具),回家后还不耽误参加生产队劳动。因为我父亲身边没有亲人造成比同龄人成家比较晚,父亲比他同龄人见到的子女几乎晚156年,在生产队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从没有得到年龄的优待,无论农田里的插秧、割稻子、还是挑稻子、扬场哪样农活最苦最累都可以见到父亲的身影,以致于每年的河工劳动都必须有我父亲参加:诸如海河建闸(195850岁)、根治海河(196355岁)、大大小小河工劳动都要我的父亲参加,和青壮年的小伙子一样奋战在最艰苦的第一线(理由是我们家没有劳动力),而这期间与我父亲的同龄人都有多个理由安排一些轻闲的农事来做,父亲始终没有畏惧退缩过。在我记事起我父亲身躯是弯曲的与他同龄人的身体不一样的,随着姐姐、哥哥够了务农年龄都先后主动退学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替父亲分担家庭生活压力。我们家里增加了劳动力每年都有了积蓄,于是1974年后在父亲提议下翻盖住房,在父亲的带动下没有请工,一家人推到了父亲结婚时得三间土坯房、垫房基地、落槽子、砸夯,自己动手垒起一人高的房框子,然后在亲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在原来的3间宅基地上,又盖起了5间宽敞明亮红砖做基础的大房子,待搬入新房后我父亲就不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了,这些都是父亲积极向上、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带领着全家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父亲有较高的经商意识:在生产队时期,每个队不仅有粮田还有菜田,所以在每年7--9月期间菜田的蔬菜不仅满足了社员的自给自足,剩余的蔬菜都拉到公路上去变卖为生产队增加资金收入,队长都是首选我父亲完成这项任务,是因为无论谁去买蔬菜不是蔬菜的重量亏了就是钱与物对不上来,队长非常苦恼,偶然一次因为队长非常信赖的’园头’家里有事脱不开身,队长无奈找到了我父亲,这一次队长认识了我父亲的经商意识,变卖完当天的蔬菜后不仅重量没有亏而且钱比每次计划都多得多。不要看我父亲没有进过学堂,可是论算账队里没有一个能和我父亲相比的,就是我们上过学接受教育的学生也比不上我父亲的速度快;一些嫉妒的人给我父亲起外号为---算天星。

我父亲上世纪70年代末,虽然不参加队里的劳动,但是身体力行总是找一些事情去做:当时生产队种植一种多穗高粱(秸秆甜),由于当时年代物质匮乏,没有太多能给孩童享受的食物(除糖块外),我父亲就和队长商量,待高粱收获后秸秆由我父亲自己砍倒处理,队长也认同,这样我父亲将秸秆加工分为粗、细两类用自行车驮到附近的村子出售,深受欢迎,人们不仅可以用钱换取,也可以用物换取方式灵活,这样中午1个小时就可以卖出两捆高粱秸秆,但是从不欺骗孩子们,我父亲的信条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童叟无欺,每次没有得到的人总是要问我父亲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来自静海独留的一个买卖人带着自家做的气吡(儿童玩具)因家中有事急着回家,无奈之下着急将气吡出手或转让,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没有经商意识,就没有人敢接收,我父亲将那个人请到家里吃了午饭感动了独流镇的买卖人,我父亲按照买卖人的要求收下了全部气吡,随后我父亲将气吡带到身上利用学生们周日或放假时间,通过钱币还有废旧物品交换方式几乎全部处理掉。随着国家政策放开分田到户(生产队解散),我父亲经商心气更足了,再他76岁高龄时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将自家饲养鸡下的蛋出售或换取粮票,还有将自己收的高粱或玉米驮到集市上进行交易,集市上的人都认识了孟大爷,是因为我父亲卖的鸡蛋还是各种农作物,斤秤足、价格合理、用着放心,深受市民的欢迎。直到90高龄才不在从事他所钟爱的事情。回到自己院子里父亲尽其所能,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我锄地、拔草、捆玉米秸秆、搓玉米------冬天还要将秸秆用擀面杖压开晾干烧火。

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在他96岁那年,永远的离开了他眷恋的家。父亲是我们村乃至到我们镇屈指可数老寿星,是因为除了自身的生活习惯,更主要的离不开哥哥嫂子精心照料才得以长寿。现在想来,父亲的一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么平凡。可是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父亲尽情地挥洒着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年华。是的,父亲是平凡的,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以至平凡的离开……而平凡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伟大的呢?不管是于己,还是于人,父亲都是仰不愧天的!

敬爱的父亲,您将永远是飘扬在你的儿女思想领地上空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故乡的炊烟
怀念母亲
【苏义秀作品】母爱无疆​——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华州莲花寺镇:为给大伯看病,大姐杀了我家的“小黑”
父亲节专刊 || 姚才华:父爱无言
挣工分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