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  

 

版块一:学校教研组工作的策略与技巧

                ——2012年上学期荣县初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交流材料

作者: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  钟炜   日期:2012年3月8日

一、教研组的工作策略与工作方法

1.1、教研组的基本概念。

1957年1月21日中央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指出:“教学研究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是进行学科教学研究的业务组织或机构,工作内容是研究教学问题,工作目标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⑴机构性质的业务性。角色权力〈专业能力〈人格魅力。由于教研组长是业务组长,缺乏行政的权力,是故,教研组长更多的是凭借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在工作。

⑵工作内容的专业性。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学科特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等。

⑶工作方式的独立性。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结构、功能、成效的基本单元,许多的校本教研工作,均是以教研组单位开展,所以,其工作的方式相对独立。这种独立有利有弊:利者,专业相同,学科相同,教育、教学、教研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有很强的共通性,学习、交流、研究有深度、有广度,容易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弊者,组员相对固定,更新缓慢,技术外援贫乏,独立变成了孤立,容易产生封闭,造成思想的僵化,方法的陈旧。

1.2、教研组的工作策略。

为确保某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而确定的有关工作方针、方案、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或工作思路。

⑴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学校教研整体工作要求之下,对本组教研工作整体、系统的设计和构想。

⑵目标性:任何一种工作策略都围绕着一定的工作目标设计的,工作目标是工作策略的核心要素,并对其它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⑶操作性:工作策略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工作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教学、教研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教研行为框架,使得管理者和参与者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用。

1.3、教研组的工作方法

人们有目的的行动,而要一连串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些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所形成的集合整体就称之为人们做事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说,所谓方法,是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途径、步骤、手段(技术、技巧、办法)。

⑴操作性和程序性:方法是一连串关联动作的集合,操作性和程序性是方法的基本特征。

⑵技术性和技巧性:完成同一项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但不同的方法其效果是不同的,有的是“事半功倍”,而有的则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方法的选用应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技术性和技巧性。

⑶系统性和选择性:一项复杂活动又包含许多部分和许多环节,在每个部分和每个环节又有各自的方法,于是形成了有关某项工作的方法体系,这是方法的系统性。而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不同的方法,同一工作,也有多种方法,这是方法的选择性。教研工作目的这之一,就是建立方法体系,为教师提供全面而多种的选择。

二、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

2.1、协同教导处和教科室,完善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

规范是对古今中外传统精华的吸取,规范是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规范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健全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是教研组重要的、基本的工作任务。

⑴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善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常规。努力增强其科学性、操作性和导向性,提升常规对于规范的指导功能。特别是备课、上课、作业等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常规。

⑵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成常规执行的指导和检查,特别是对新教师和年青教师的过程指导和帮助,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⑶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成与学科相关的各级的教研工作和师训工作。

2.2、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努力完成课程的校本化的解读,形成学科教学方法体系。

⑴根据学校校本教研主题,确定学科教研主题,完善学科教研计划。

⑵根据学科教研计划,紧扣研训主题,规范、扎实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⑶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和集体智慧,完成学科课程等的校本化解读,形成学科教学方法体系。

①学科课程解读:课程(学科特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等)课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编者意图等)、会考(会考的考点、考法等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等。

②学科教学方法体系:有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技术技巧的系列问题,如课型特点、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

2.3、搜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集体共享。

⑴物化课程等的校本化解读,物化学科校本化的教学经验、方法。促进交流、推广。

⑵完成电子教案、文本教案、试题库等交流共享。

⑶通过学习活动、课堂研究等形式,大力推广本组研究成果。

2.4、配合学校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提升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

如有可能,积极参加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或增设学校教育科研的学科子课题,促进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提升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

2.5、打造学科教研文化,培育学科教研精神。

⑴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观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⑵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的职业思维品质.

⑶培育虚心好学、相互帮助、同共提高的教研氛围.

⑷努力提升本学科教研组的整体水平,努力提升本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教研组的功能与作用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单位。它在学校中起着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部门的作用。

3.1、教研组的工作任务。

⑴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规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制定进修计划,促进本组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本组教师深入钻研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正常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制订规划,开展学科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教研和培训活动。

⑶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指导、督促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做好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进行检查评估。同时,要贯彻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对学科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⑷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确定改革实验的项目,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交流、总结、鉴定。

⑸制订学科课外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经批准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⑹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学习进修,帮助青年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有关评优活动(如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作业、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⑺参加对本学科教师业务水平的鉴定和职务评聘的建议工作。

⑻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2、教研组的工作制度。

⑴教研组每学期应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将其计划、总结呈报学校,通知全组教师。

⑵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集体备课应有文字记录、备课组每周要集体备课一次。

⑶建立考勤登记制度,对教师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实行考勤登记。教研组每周要活动一次。

⑷建立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检查评估制度,并将其检查评估结果报送学校,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依据。

⑸建立观摩课制度,教研组每期应设有观摩课,邀请有关人员观摩、评义。本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有听课记录和评课意见。

⑹建立有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制度,教研组应对各种试卷、学习记录、集体备课记录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档,并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3.3、教研组的办公条件

⑴教研组应有比较宽敞的办公室,每位教师都应有办公桌椅。

⑵教研组要尽可能多地订购一些报刊,并添置教学所必需的教具、资料、设备等,努力实现教研办公和教学设备现代化。

⑶教研组的办公室要清洁,放置的橱子、张贴的图片、表格等要整齐,整个办公室要突出学科特点的教研气氛。

四、教研组工作的几点建议

4.1、要在精细化管理上要质量。

我认为教研组的工作方式是: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

⑴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人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配合默契。工作步骤是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⑵要制定计划,逐步推进。第一步是完善各项制度,从教研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制度从网上一找一大推,但可不可行,适不适合学校实际,必须重新审视,逐条核对。第二步是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评比细则,否则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管看不管用。第三步是重过程管理落实每一细节,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如上课讲的例题难度,如上课的要求,如布置练习多少、每次考试试卷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等等都可以进行研究。

⑶在教研组管理中,在教学中要想细、做细.认真落实要求,研究课堂教学,向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4.2、要在创新上要质量。

教研组的活动、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发展,有质量。

⑴从新课改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新举措已经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教师们也在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科学课程的教材编排体系;课程资源不足;科学课程内容的广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课程改革都高。因此,实施课堂教学时不管新老教师都觉得困难较大,甚至一下子难以适应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一些教师,多年来形成的一套适应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改显得比较难。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创新。

⑵从学校实际情况来说.学校大,教师多,教师组成成分复杂,能力水平差距悬殊,教研组大小不一,当前教研组存在“教”多“研”少、教研活动浮于表面的现象。教研组活动往往停留在布置常规工作、听课与评课等简单的工作层面等。都需要改进,需要深化。怎样改进?怎样深化?创新。如听评课,新的东西就很多,如课堂观察,如同课异构,主题研讨,这些都需要去思考,去研究。

4.3、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⑶在我们学校教研组工作中困难很多。如:

①事务性多,教研功能萎缩:如布置常规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传达会议精神、进行试题命制等等,而缺乏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②活动性多,活动内容空泛:在现实中一些教研组工作看似井井有条、轰轰烈烈,其实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了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的状况。

③分散性多,集体备课处于应付状态:在现实中,组员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分散性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教师之间合作交流、集体备课的立体性的协同作战比较少见,即使有集体备课,也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互相留一手的状况。

④教师情况复杂,容易得罪人等。

⑵只有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顽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做好工作。教研组长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我们去做精细的工作,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才能有利于做好工作。

五、如何做好学校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好坏,教研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由教研组决定,甚至可以说由教研组长决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现实中教研组工作确难以开展,或者说在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有被备课组取代的可能,其地位在不断的下降。

5.1、当前学校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有计划,无规划。一般来说,教研组都能在学期初制定各学科教研组计划。但仔细查看,就会发计划基本上是照抄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计划,只是将参加对象由市级、区级缩小为校级;或将学校的工作计划套上学科的帽子分月安排;或将上一学年同期的计划稍作修改重新抄写一遍,计划内容也只教研组成员轮流坐庄,每次由一位教师开设教研课,其余听评课等,缺少针对本校实际和各成员特点的长远规划,计划的“近视”、“盲目”现象使得整个教研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

⑵重数量,轻质量.各学校一般对教研组每学期活动的次数都有一定的规定,每周一次或二周一次。数量是得到保证的,但其质量就因校而异了,整体上质量不高。表现为三化:学习内容随意化、活动形式简单化、活动主体单一化。

①学习内容随意化.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是教研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单由于教研组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大多是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或临时从杂志上、书籍上信手拈来的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系统性,缺乏科学性,对于教师缺乏较强的思辨性和指导性。

②活动形式简单化,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教研活动往往是先听课,然后上课老师说课,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简单评课,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再一起听一位教师读一篇理论文章或就某个教学内容你一言我一语谈自己的设想算一次教研活动,最布置一下学校工作。有的教研组虽然集体成员全坐在活动室内,但是成员间交流没有主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学设计。即使讨论主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多数教师也只是念念文章、读读计划,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③活动主体单一化。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主体是主持活动的教研组长或上实践课的教师,其他教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甚微。

⑶有研课,无磨课.教研活动时教师讨论教学进度多,研究教学设计少而且不深入;组织者只分配教师撰写教案的任务,没有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间只交换简单的教学资源,不研究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当使用教学资源;只是组长“一言堂”,没有集体“群英会”,更没有成员间智慧的碰撞,理念的交锋。教研活动时日即使听完课后组织全体人员评课,由于面子等原因,大家也只是在面子上作简单评述,多是优点,即使提出问题也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而没有深入的探讨。更没能将讨论过的课再上一次,再次讨论共同提高。对一节课的研究也仅仅停留于此,有收获的只是个别教师,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研课”。而像“磨课”这种促进整个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形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2、当前学校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的分析。

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并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然而不同学校以及同一学校的不同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⑴学校对教研组工作认识不到位.现在学校普遍在教研组之下设有备课组,分担了教研组的很多工作,一些领导认为教研组没有什么实事好做,只是一个空架子,有的甚至想撤消教研组,只是上面还有教研室,还经常布置点事因而没办法撤消。

⑵学校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现在各学校基本上都对教师成绩进行考核,各班之间成绩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部分老师比较保守,生怕自己的好的教学方法、好的练习被同行学去,而影响自己班级的成绩。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只是应付,没有完全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同时还怕教会徒弟打师傅,影响自己在校、在本学科中的地位。这样一来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研活动的质量。

⑶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研组工作成绩的好坏的考核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只重结果,平时缺少必要的过程管理,教师在活动时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教师甚至以有其他工作为由,不参加教研活动。有些教师即使参加活动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聊天、说题外话,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不认真活动。教研组长由于没有必要的权力,因而无法加以管理。

⑷职权利不协调,教研组长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大部分学校都实行的是年级部管理,教研组长分散在各年级,而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备课组长,日常教研都由备课组长完成了,教研组长好听的点叫技术干部,但没有实质的领导权,学校各部门、年级部安排的工作都可以挤教研组工作。当某门学科考得不好的时候就来找教研组长,责问其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为什么你这门学科与别的学校有这么大的差距等,教研组长是有苦说不出。

5.3、如何开展学校教研组工作.

⑴从学校层面来看.完善制度,规范教研活动。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要使教研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首先要制定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实践、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平时教研活动的检查力度。当然,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教研组长要树立威信,提高号召力。一个有凝聚力的教研组长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教研团队。

⑵从教研组层面来看.以活动为载体,拓展教研资源.教研组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目标,努力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

①安排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如,专题式教研、对比式教研、评比式教研、案例分析式教研、跨校教研、网络教研、主办教学论坛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为教师的同伴互助搭建平台,从而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形成群教群研的新格局。

②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研品味.以科研引领教研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促使教研组向研究性、学习型转化,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使教研组既保留原有的格局,又具有研究、学习的灵活性。其操作程序为:首先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课题,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不断思考。然后,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围绕课题搜集、选择、整理材料,共同开展研究,破解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待所研究的问题相对成熟,可以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进一步反思不足,以便今后深入探讨。

③以和谐为追求,发展教研文化.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深度探讨,也需要和谐、民主的教研氛围。教研组建设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的教研文化。这就需要教研组组长在安排活动时尽量做到各施所长、各显其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由于年龄及经历的不同,教师之间难免存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教研组要根据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使人人都能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⑶从教研组长层面来看.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个人魅力.教研组长一般都是这个学科的带头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有一定的威望,把握着学校本学科教学的大方向。

①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和影响全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将全组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战斗团队,让全组成员都要理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②以成绩为基础,想方设法树立本学科的地位.对于一些小学科,选学的人又不多,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的地位往往较低,且直接影响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研组长一方面在上好课的同时,要想方设法与学校各层次的人员做好构通工作,要以成绩让学校认可你这个组,你的活动才能得到多方的支持,今后的工作才好开展。

③团结好组内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研组工作.团结一心,其力断金。由于教研组长内的老师的年龄、资历、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因此要做好教研组工作,还必须团结好组内所有老师,协调好其他老师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和谐、平等、团结的教研组,教研组工作才能开展得好,千万不能出现同组老师之间相互看不起,相互拆台的事。

④教研组长要关心组员的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无私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内老师,不要担心或害怕他会超过你,他们的努力是你自己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源泉。要让组内老师通过每次教研活动有所得,能力有提高。同时在组内老师需要你在业务上或在竞赛中帮助时更要调动全组力量参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不是一个老师的事,而是整个教研组的事。

⑤把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向.加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自己始终站在本学科的前沿,把握本学科的教学方向,做本学科的旗手。

六、如何有效开展学校教研组工作

学校教研组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推动力。教师从课堂教学第一线把感受和经验带回到教研活动中与大家分享、讨论、研究,再将结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形成“从课改中来,到课改中去”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课改的深入进行。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使命,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是单个教师,更多的则是教师小组,这样的教师小组主要就是教研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两方面条件不可或缺:一是集体的智慧,二是大量的研究工作。这正是教研组所具备的。

6.1、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外围环境.

⑴领导意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所谓好的教研组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起码要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活跃,创造能力强。同样,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出几个好的教研组长;一个好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教导主任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和责任心,教研组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并善于进行调查研究,那么,这所学校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教研骨干和教学能手。

⑵学术氛围.教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学术活动,学校教研活动能够营造出一种学术气氛(假如认真开展的话),而浓厚的学术氛围又能促进和激发教师教研的兴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学者型的领导、学者型的教师、严谨的学风、研究成果展示(一般表现为课题的鉴定和论文的登载)。

⑶时间与精力.干什么事都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搞。教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型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现今当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课节量很重,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探讨,唯一带有教研性质的活动便体现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这在客观上为这些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为个人的“单打独斗”,如果那样,是不会得到充实和提高的。别人的经验需要吸取,自己的疑问需要集思广义,所以,教研活动在客观上强调集体智慧的融合和发挥,大家共同来解决问题,也许方案会更科学、更好。但是,使一个教研组几个老师同一时间聚在一起,就得让每个老师都有这份时间,学校教导处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安排和提供这份时间、这个机会去进行必要的教研活动。同时教师还得有这份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是一项脑力劳动,教师不能背着过重的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去进行教研,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⑷激励措施.人性化管理首先应该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去看待问题和考虑问题。教研组活动工作亦不能脱离人性化因素,亦应劳者有所得、多劳多得,置入激励措施。譬如:教研活动量、教研成果与考核挂钩,与工作量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等等。要引入激励机制,弘扬教研之风,配合督促指导。

6.2、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内部因素。

⑴组长素质.如前所言,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教研组教研工作成效的显著与否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也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选好一个教研组长对教研工作本身具有何等的重要性。教研组长必须由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学校学科方面成为大家公认的骨干人员去担任。教研讲究的是学术性,教研组长的学识高、教学能力强,教师才会认可并向他看齐,这是一个教研组长领导好教研组工作的必要条件。

⑵教师整体素养.教研组长再高明,教研活动也得靠大家来完成。这就要求教研组教师的整体素养水平在一定的高度,否则就无法分工合作,所谓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就成了一两个“能手”的包揽活。这样做一是不公平,二是会挫伤教师积极性,长此以往,教研活动也就开展不下去了。如果一个教研组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为既成事实,那就要适当调整活动主题(或课题),降低难度,积极开展“以优带差”的帮扶活动,循序渐进,提高素养,渐入角色,切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后进者的积极性。

⑶协作精神.在教研组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课题的研究,分工协作是少不了的。全组应该有一种凝聚力与协作精神,要团结一致,投身研究、探讨,一个人的落后会影响整个教研活动的进度与深入开展。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要注重这种协作精神的渗透、灌输与培养;要让大家经常体会到协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要让大家时时明白,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与自己所尽的一份力量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取得了成功。这样,每个人便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从而促进这种协作精神的进一步巩固。

⑷组长权限.有组织就有权威,有权威才能管理督促。教研组虽然是学校的一种研究机构、学术组织,虽然很小,但不能在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下正常运行。学校应该为教研组长赋予一定的权限(如有权在小组活动中考勤、评优选先、向学校推荐工作出色者、在全组树立典型、在全校推广某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等等),这是全组有凝聚力、组长有号召力的一个前提条件。否则,教研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以致无人参与教研。

总之,教研组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力地服务着一线教学。要使教研工作真正出成效、见质量,就要做到“领导重视,教师勤研;管理科学,措施到位;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参考材料:①峨眉教研室谢涛《教研组长工作策略与工作方法》(2010年11月18日);②孟庆斌《在教研组长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24日);③陈建洪《如何做好学校教研组工作》(2011年10月14日);④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关于有效开展学校教研组工作之浅见》(2010年12月2日)。

版块五:提高教研组工作效率的几点设想

来源:上海市南汇区第一中学  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研组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开展好教研组各项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工作的实效,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好地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我们组有以下几点初步的设想:

一.定期组织开展教研组活动,便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经验,沟通想法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每学期安排不少于四次的大组活动,每次活动可以安排不同的中心发言人,可以就教材教法的研究、课堂活动的开展等各个方面展开,新的理念和方法都能及时了解,彼此沟通。

二.多为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让他们能及时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并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不去了解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话,那么他的个人水平的提高可能会有所局限。其实,很多教师是很渴望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的,作为教研组,我们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课堂实际观摩的机会,这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实际的帮助。

三.加强对教师课堂常规工作的管理和检查

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是教学取得成绩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实际的一个方面。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辅导等等都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研组,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督管。备课组的活动也应该注重教学常规方面的管理和检查。

四.进一步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备课组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说,教师们也已经从备课组活动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实惠。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抓好备课组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

五.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多加总结,以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

把好的经验和体会形成书面文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六.学习组内优秀教师和备课组的经验,做到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提高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牛津教材内容丰富,容量大,一堂生动的课往往需要图文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单独完成所有的课件,工作量非常大,如果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备课组的成员合作完成课件,并保存起来,以便于给下一轮的教师选择使用。另外,每个备课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特色资料,也应该挑选保存起来,以便于给其他备课组教师共享。

七.多向其他学校的优秀教研组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总之,在新的一学期中,我们将尽力做到以上几点,力争发挥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版块七:通过团队评价提高教研组效能的规划方案

来源:fhclh 日期:2011年9月9日

校本研修是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往往面临研修意识不高、主动参与性不强、研修质量较差等的问题。通过建立团队评价机制,引发校本研修的团队动力,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评价者宜运用多方面的评价指标,量化和质化的综合考量来完成基于教研组的校本研修的团队评价。

一、着眼点

1、校本研修是当下中小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修”途径,笔者所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定了《奉化市普通中小学校本研修规范教研组考核细则》,明确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和要求,特别强调了校本研修的网络化管理考核。

2、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主题意识不强,缺乏系列性;反思意识不强,缺乏研修成果提炼;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参与主动性。

3、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不够。关键问题则是没有强有力的配套的评价措施,因而本规划方案主要试图通过评价制度的跟进来推动教研组从事校本研修。

二、规划

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教师参与校本研修主动性较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以教研组为团队单元的教师团队评价加以解决。

1、教师的团队评价是相对于个人评价而言的,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单从评价主体上来界定团队评价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团队评价是指将个人评价融于集体评价之中,通过奖惩团队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评价手段。推动团队评价的内部机理就是团队动力。

2、在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中,人们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即“团队”是指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有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够使组织的目标较好的达到,且可能使绩效水平永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团队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群体,它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其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综合。而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团队与群体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相互的依赖性。

3、在群体中工作的人们容易产生社会惰化倾向,即他在集体中的工作努力程度不及他单独一人工作时的努力程度。造成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觉得自己的工作贡献在集体中很难衡量,因此宁愿选择隐身于集体中。要实现团队的高绩效,管理者应该通过使其成员在集体层次和个人层次上都承担责任,让团队成员清楚,哪些是个人的责任,哪些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以此来消除这种倾向。目标管理是帮助识别个人责任和团队责任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将团队工作目标分解,自上而下、层层具体落实到个体身上,让每个成员既清楚整个团队的目标,又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目标,个人绩效以个人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考核,团队绩效以团队目标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考核。责任的划分明确后,就要落实相应的奖酬,除了根据个体的贡献进行评估和奖励之外,管理者还应该考虑以团队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估和利润分享,有关群体激励的一种流行做法是收益分成,即让工作团队共同分享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收益,一旦团队目标达成,工作业绩实现,则所有团队成员都会获得奖励。

4、在中小学,教师通常按照年级组或者教研组划分,但是大家坐在一起并不表示大家同为一个团队。根据前文的观点,团队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其成员或有角色的不同,但具有彼此互动的过程,包括分享规范与行为标准,经由不断交流、互动产生相互依赖,并以追求共同目标为核心价值。简单地说,一个团队必须拥有共同的利益和规定的团队契约。因而进行团队评价的第一步是建立团队,而团队的建立的第一步就是团队契约的建立。

5、我们认为团队契约的建立应当以“尊重为先,共同商讨,协同发展”为原则,尊重成员的权益,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共同商讨团队的契约,团队契约是团队成员经过商讨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共同利益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团队契约体现“协同发展”的原则。从这一点上讲,若要实行团队评价,学校领导者要鼓励各年级组长或者教研组长搞好组员关系,变小组为“团队”。

6、团队建立以后,评价就可以进行了,评价进行的关键就是明晰各项评价的规范细则并将团队评价等级与个人的奖励挂钩(奖金、荣誉等),具体做法是,可以将各项要求以发文布告的形式告知每一位教师,注意评价是达标性的而不是末尾淘汰性的,也就是团队内利益共同,团队间利益独立,只要某一个团队按照评价标准达标或者优秀等第,相应的成员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等级的奖励。团队和团队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这样就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

7、为了减少团队内因贡献量大小而产生的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抱怨。宜增设团队内以个人为单位的团队内奖励。这样既体现了团队评价的优势又能尊重贡献量大的个人。

8、从操作实践上来看,团队评价其实是包含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两个评价体系,其优点就是促进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三、理论基础

1、斯蒂芬·P·罗宾斯等人(2008)认为,团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创造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的形式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员工士气。

(2)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当工作以个体为基础进行设计时,管理者常常要花许多时间监督下级和解决下级出现的问题,成“了救火队长”,从而很少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运用团队形式,管理者则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诸如长期发展计划等重大问题上。

(3)提高决策效率。把一些决策权下放给团队,可使企业在作决策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团队成员对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往往比管理者了解得更多,因此,相对于以个体为基础的设计来说,采用团队形式,决策更迅速。

(4)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由不同背景不同经历员工组成的群体,看问题的广度要比单一的群体广大。同样,由风格各异的员工体组成的团队所作出的决策,要比单个员工的决策更具创意。

(5)提高绩效。上述各种因素组合起来能够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单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与传统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工作设计相比,团队可减少浪费、减轻官僚主义作风,促使员工积极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并提高工作产量。

2、高效团队:一是要有清晰的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为团队目标作出承诺,清楚地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共同工作完成任务。二是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三是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包括各种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四是一致的承诺。高效的团队成员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承诺,为了能使团队获得成功,愿意去做任何事情。五是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具有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六是恰当的领导。优秀的领导者可以让团队跟随自己共同渡过最艰难的时期,因为他能为团队指明前途所在。

3、基于高效团队的团队绩效考核的流程是:首先确定对团队层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和对个体层面绩效考核的指标,然后划分团队和个体绩效所占的权重,在确定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分解绩效考核的关键要素,最后用具体的考核指标来衡量这些要素。为了使团队绩效考核富有成效,在遵循以上考核流程的同时,还应从高效团队特征角度设计团队绩效考核体系。

四、数据收集与成果汇报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有说服力地证实教师团队评价对学校效能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相关的评价标准加以说明,例如从教研组的组风建设、计划总结、基础工作、研修工作、教学实绩、教师专业成长等几个大点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而在每一个大点下面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评估小点。以教师专业成长大点为例就可以按照下表进行子项目的细化评估。

A级指标

权重

序号

B级指标

得分

自评

终评

A6教师专业成长

13

3

B19

教师获奉化市级及以上荣誉较多。

 

 

5

B20

教师所撰写或制作的教学论文、案例、多媒体课件等获奖(或发表)篇数较多。

 

 

3

B21

在奉化市级及以上研修活动中,教师上公开课、作讲座次数较多。

 

 

2

B22

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高,有开发校本教材的意识与行为。

 

 

良好的成果表达宜按照各条指标进行分门别类的陈述,数字、图表等的运用会优化成果的汇报。

五、评价的意义

基于教研组的团队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充分发挥了组织中的个人的“自律”和“他律”作用,其成效充分反映了组织内群体智慧的优化整合。

六、评价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团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最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团队内出现个别特别“无所谓”的成员,他们可能不会顾及整个团队的利益,不求上进,经常因为违纪扣掉“团队分”。对于这样的成员也许没有一个组愿意接纳,对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者要“查明原因,弄清事实”,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没有一个个人会不顾及自身“归属感”的,对确实存在经常违纪,屡教不改的教师可以谨慎剔除相应团队,取消其团队奖励,情节严重的,当严肃处理。

2、在团队评价上还要尊重不同教研组的特殊性,评价标准要适当多元,对可能出现的争执还要遵循前文的“及时告知,充分说明,耐心解释”的决策制定原则。

      版块二:也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组工作

作者:冯兰兰   来源:草堰一小  日期:2012年1月6日

教研组是学校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是最小的具有独立组织能力的教师小组,是学校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使教研工作真正出成效、见质量,必须具备相应的内因与外因,必须以一系列的针对性的工作为基点。

一、教研组有效开展工作的内外因

1.1、外因.

⑴学校的教研氛围。环境造就人,培养人。一个具有浓厚教研氛围的学校,一定有一支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团队。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氛围是在活动中营造的。一个教研意识强烈、教研能力强的校长能带出一个好的教导主任,而一个好的教导主任能带出几个好的教研组长,那么,这所学校就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教研骨干和教学能手。  

⑵领导的足够重视。掌舵者的高远目标能决定一艘船的航向。学校领导对教研给予足够重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有了条件提供更高的条件,在教研工作与其他工作冲突时,首先确保教研工作,那么即使学校在短时间内教研方面没有多大的起色,长此以往,整个学校教研工作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起色。

⑶引入激励机制。教研活动量、教研成果与考核挂勾,与工作量挂勾,与资金福利挂勾。这样才不至于让教研活动变成单一的任务,而失去人性化因素。

1.2、内因.

⑴教研组长的素质。对教研组而言,教研组长是它的精髓与灵魂,而不能只是传达学校布置的工作,组织例行的公开课,更应该是本学科的业务骨干。工作性质客观上要求教研组长业务精湛,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要有能力做老师的老师,要和老师共同成长。除了业务要求,教研组长还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具有服务意识。教研组虽然是一个智力型组织,但同时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教研组长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⑵教研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不成管理。即使是一个教研组,它也应该有自己的管理机制,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学校应将中层干部分派到各个教研组,准时参加教研活动,这样做一是体现对教研工作的重视,二也能表明学校中层领导的管理理念、治学态度。另外,教研组要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⑶组内成员的素质。教研组里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整个教研小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整个小组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即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再有能耐,恐也不能改变现状。教研组要分析整个小组里教师的素质构成,将所有教师的教研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扬长避短。

⑷学校提供的保障。这里的保障并不是指激励机制,而是物质与精神的保障。学校虽然不能为每一个教研组安排固定的活动场地,却可以为每一次教研活动布置一个场地,确保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应该为教研组订购与本学科相关的报刊杂志,添置教学所必须的教具、资料、设备,实现教研办公和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二、教研工作如何有效开展

具备了开展工作的内因与外因,就要以一系列的要求来保证教研组工作的有效开展。

2.1、以计划为纽带,让教研活动有始有终.

学期初,教研组应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制定最好做到主次分明,有张有驰。计划可以指导行动,又可以借助一定的活动得到完善与健全。每学期新开始,我们教研组都会结合当前时事、学生实际,季节特点筹划好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要保证教研计划的落实,确保计划的权威性,又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调节,做到与时俱进。

2.2、以课堂为阵地,让教研活动有血有肉.

课堂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阵地,也是教研活动深入开展的素材库。对教师而言,离开了课堂,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机会。课堂是体现教师素质与能力、学习与成长的多重平台,教研组要把组织好教研课当作重要工作去做。每一次课堂教学,最好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语文组可以是习作、朗读、阅读方面;数学组可以是计算、解决问题方面;音乐组可以是乐理、演唱方面……本学年,我校数学教研组就开展了一系列以电子白板为主题的研讨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以活动为平台,让教研活动有声有色.

教研组组织的活动,可以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教师活动可以从业务提升、素质提升、陶冶情操几个方面来考虑,而学生活动可以从普及与提高两个立足点来考虑,各学科教研组可以根据学科的需要来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数学组可以组织素养赛、速算赛以及数学风暴等活动,而语文组可以开展古诗文诵读、习作大赛、语文素养大赛等,英语组则可以组织口语阅读赛、英语情景赛,而体育组可以开展运动会、长跑、篮球……

2.4、以课题为抓手,让教研活动有理有据.

课题来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教研组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不要将课题研究流于形式,导致开题即结题,研究即资料的误区。课题研究,需要以课堂教学为素材,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引,从课堂教学深入进去,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本学年,我们数学组利用一年时间开展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研讨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活动有报道,有课堂教学有专题论文,真正做到了全方位高起点。通过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的研讨,教研组大多数教师了解了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并能在课堂上加以应用。由此看来,教研组工作与课题工作相结合,会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2.5、以层次来推进,让教研活动有点有面.

教研组活动应从教师个人、教研组、学校等几个层面来着手。教师个人层面更注重个人内在的要求,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进行大量家常课和教研课反思,在此基础上获得专业成长。教研组层面,要对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进行记录评议宣传,还要在课堂教学的主题上给予定位,要充分组织活动,做到有创意有落实。学校层面,可以采用同伴互动模式,为提升教研组成员素质搭建交流平台。学校要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打造名师,推出名师。还要注意在教师中搞好“师徒结队”,让优秀教师的力量辐射到更大的范围。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学校要形成一定的制度,要让学习经验向大家汇报,这样才会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既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更将学习培训辐射到全体教师。教研组还要注意组内弱势群体的力量,因为“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往往是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教研组工作现状分析及提效之路
――《如何促使教研组高效运行》
泉沟中学视导汇报材料(陈振营撰稿)
教研组工作总结(2)
2015.6.29.教研组长的职责
坚守本职 教书育人 学习引领 做好管理(述职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