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现代诗的文本解读——观青年教师的课《致橡树》

 

现代诗的文本解读

——观青年教师的课《致橡树》

 

唐建新

 

 

    才几天,观一青年教师的课《致橡树》,颇有一些感触。

    这位教师应该是重点中学里的有才华的教师,语言干净利索,与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交融也很贴近,教学环节的设计也非常清晰。

    课大致是这样进行的。一开始教师就用“那个少男不怀春,那个少女不痴情”开始转入了《致橡树》的全班朗读,接下来又是教师的范读,再就是分小组就教师的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包括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爱情观,舒婷的爱情观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全诗肯定的是什么爱情观等。之后每一小组派人回答对问题即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这期间随机点拨,最后是每一位同学写一两句自己的爱情诗语,并抽了几位同学将自己写的文字念给大家听。

    对于这样的现代诗歌教学,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没有不明白的语句,应该怎么指导学生学习,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咋一看,课程改革的教学元素基本上都具备了,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环节都有了,学生也进行了拓展,联系自己的实际也写了爱情诗语,就是语文的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也一样不缺。

但是,我以为,却的就是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观课,我们感觉到学生对《致橡树》的理解一点没有涉及文本,学生说得自己的爱情观以及学习《致橡树》后的爱情观,都是忠诚纯洁,互相尊重之类,不要被金钱或者权势所迷惑左右。这些认识,应该说,是学生头脑中早先就有的,而学习《致橡树》后,一点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可以说,这些爱情观,与中国几千年民间故事戏剧故事爱情故事所宣传的爱情观,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

    仔细一读《致橡树》就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初,舒婷的《致橡树》所提出的爱情观是人格的独立,“仿佛永远分离,又是始终相依”“爱你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位置”,这些就是现代七年应该理解的高层次的爱情观,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你挑水来我浇园的爱情观了。

在人性觉醒寻求人本意识回归的八十年代乃至今天,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联系现代很多青年人结婚后企图改造对方,一有不同意见一有分歧几天几月就闪离的肤浅婚姻,这首诗所肯定的爱情观,是值得高中学生很好理解与吸纳的。

    这就涉及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爱情诗,在纵横比较中获得对《致橡树》的深入理解与正确认识,使得自己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满足于学生对文字的粗浅了解,为学生自己今后的发展积累和奠定精神的养分。对那些经典的句子,应该能够进行背诵的很自然的要求,写也应该是模仿性的写作,以后才会有相对丰富的类似的表达方式。

    在这一个点——舒婷的爱情观——进行深入的大量阅读,探讨其时代价值,这大概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一首现代诗的价值所在。至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课改的要求元素,则是非常皮毛的东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例来了丨“北京市小学英语非故事类绘本阅读教学研讨会”研讨课例—《The Oak Tree》
教学设计
青年教师磨课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关于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分析
致橡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