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活”法初探(下)——搞活语文教学的思索

三、           关于活的原则

活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基本原则,而活另有其自身的原则,主要归纳如下:

1、依纲据本原则

活的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必须在课标的指引下,教材的导游中拓展开来,这样才能防止活的走形与变调。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语文教育面临着从“语言——思维型”教育到“语文——人的发展”的转变。活要顺应这一潮流,以把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方向,着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

3、民主性原则

魏书生对此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而以此原则建立起来活的氛围无疑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4、三商并重原则

三商指智商、情商、艺商。智商形成人的智力认识结构,情商形成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艺商形成人的艺术灵感结构。三商并重,促成人格健全,客观上造就“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5、课内外衔接原则

湖北省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组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实施“课内外衔接”,有利于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训练的效率,有利于匡正目前应试教育的偏向,探索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这恰恰与活的真谛一脉相承。所以课内外衔接理应成为活的原则之一。

四、           当前形势下关于活的探索性观照

这里我用了“观照”,而没用“操作”一词。我认为,活的本身带有流动色彩,很难用具体鲜明的操作步骤加以梳理,而恰当对当前形势下关于活进行抛砖引玉似的探索性观照,势必引起正确理念的形成,无疑对于活的具体实施产生极强的操作意识。如此,亦心满意足了。

(1)    对应试教育的观照

当今教育界,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基嚣尘上,如火如荼,好像不抨击应试教育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要抓且要抓好,但是否要以牺牲应试教育为代价呢?窃以为还是冷静一下好。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取消了考试当然不存在应试教育,但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考试制度恢复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渐受其益,有目共睹。设想今日:突然取消考试,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不堪设想。

其实,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哪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应试能力本身就是一项素质。未来的社会充满着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考试——请不要把考试仅仅理解为学校的笔试,走向社会后的应聘、进修、提干等等哪一样不是考试,更多还需直接笔试呢!考试的素质在哪儿得到锻炼?我们何妨他求,今天的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在应试中,培养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考试的良好心理素质等等,将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

当然,我们却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狭隘应试观,还有应试内容单一闭塞的痼疾,只要我们认识到缺陷,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近几年出现的语文试卷标准化试题减少、体育算入升学分数……特别是在改变“考什么”“教什么”上所作的努力,无疑给应试教育朝向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这些工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俗话说:骑马找马。让我们骑着应试教育马去寻素质教育马吧!

(2)    对旁门左道的观照

壶水滚沸,诱使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壶水与蒸汽机的距离可谓远矣,可一经瓦特巧妙嫁接,即迸射出璀璨的火花,造就伟大的奇迹。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壶水滚沸的现象及至一些不见经论的名目,如能巧施善用,自当妙手偶得。

暂举一例:本世纪初有一位叫李宗吾的先生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所悟人情世态百相,撰成《厚黑学》一书,教人演绎厚黑,可谓旁门左道。其中有办事妙法之锯箭法,倒可给语文教学开一张很好的药方。

锯箭法说的是:“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了,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拔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我们做教师的肯定对医生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其医术表示怀疑。这姑且不谈,而满堂灌的教学大家不会陌生吧。一些老师奉若神灵,用之又用——一篇文章,从解题开始,行程于字词、段落、中心、写法、面面俱到,唯恐照顾不周,遗漏知识点滴,全然不顾效果。其实,传授知识犹如“锯箭”,把箭杆锯了意谓提纲挈领,抓住要害、重点的导向,至于箭头的事,教师大可不必过问。那箭头怎么办?自然去寻内科,内科是谁?当然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让学生依本溯源自行解决或教师指导下学生协商解决,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尽可能地由学生去寻觅,这样使学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内化吸收,方为学习的真谛。许多老师特别会处理一个单元中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关系,教读课文侧重讲授,自读课文侧重在教读课文的延伸下自学,使自读课文达到不教而成的目的。这里,教读课文是箭杆,自读课文是箭头,可以说是锯箭法的使用。总之,“真理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魏书生语),找到这个点——这个应该称为黄金点的所在,难道不是一盏照亮旁门左道的明灯?”

(3)    对拿来主义的观照

《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 “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这里我们谈的语文教学。

解放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倒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把个凯洛夫和苏联文学教程学得无体投地,变成了“……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语出《拿来主义》)。当意识到危害时,语文教学已走进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语文教坛已不是凯洛夫独霸天下,而是诸多思潮纷纭沓至,这有望带来语文教学活脱脱的局面,而实际上却走向了事物的另一面,表现为:有的人创制出一种教学模式过早地戴上“改革者”的光环却固步自封起来;有的人“拿来”先进的教学理论而实践上却“四不象”;有的人盲目崇洋忽视了自家的优良传统……“‘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语出《拿来主义》)。

怎样拿来呢?《拿来主义》结尾说的好:“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联系语文教学,诚如吕叔湘所说:“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你叫他换一种教学法,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同样取得成功。”这里面具有非常地道的”拿来主义“,每一位语文教师理应从中得到启示。

(4)    对多媒体教学的观照

运用多媒体组合,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使教学传播信息量增大,知识面拓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审美思维能力,体现了教育意识的超越性,教学手段的丰富性、知识系统的开放性。所以,多媒体组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鉴此,中国各级教育部门实施了或即将实施多媒体教学,这一行动必将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带来全新的生命活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就当前而言,多媒体教学并不尽心如意,有两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分述如下:

第一,落实上要到位。关键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音像材料只能帮助不能代替文字教材,“机器”也只能帮助而不能代替人(师生)的能动作用。这一点务请多媒体施教者切切注意,坚决摒弃那种为媒体而媒体的花哨做法。

第二,范围上要延伸。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地域上的延伸,实现多媒体教学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农村的推广使用,在“传、帮、接、带”中使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系统化。二是内容上的延伸,在多媒体硬件更新换代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软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使多媒体走进字、词、句、章、篇的各个角落,渗透听、说、读、写的各个领域。

(5)    对非语文学科知识的观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包罗成象,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言历史,今语潮流;它包容了多门学科,又独树一帜。如何教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拥有“一桶水”呢?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原来的“一桶水”越来越不够用了,这就必须及时、经常地补充“新水”。因而,不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教师教不好,学生也学不好。

大语文教学观的核心是“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兼容并包的“大”在于数量之巨,“思想自由”的“大”在于质量之高,二者结合,方有作为。科学界,人才学界、教育界都一致呼吁,大力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即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创造力,创造力离不开“兼容并包”的知识,但光有兼容并包的知识缺乏“思想自由”的贯通,不足以形成坚实而鲜活的创造。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作为对所有知识尤其非语文学科知识观照的座右铭,以便形成正确的大语文理念,为语文教学的“活”下丰厚的基础。
 

 本文得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詹绪左先生的指导,特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僵化枷锁束缚学生思想
普通教师成长记:最好的培训是自我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