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帽复活了,何日再兴手杖

礼帽复活了,何日再兴手杖

礼帽,手杖—也有叫文明棍的—算是绝配,在舞台上,在旧时的上流社会中尽现风流。

银幕上,卓别林把这两件道具玩到了极致。

我初识这两个物件,是在幼时的老家舞台上。

“崔二爷我有钱,红皮鞋穿,礼服呢马褂……”志得意满的崔二爷哼唱着,戴着礼帽,拄着文明棍上场了。

这是我幼少时看过的一出戏:《王贵与李香香》。

台上的,幕后的,都是业余的。有卖小货的、扛大包的、照相的、做饭的……

看戏不要钱,演戏也是义务的。服装、道具,都是东家挪西家借的。那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好像就应该这样。             

在我觉得没看头时,常盯看拉嗡子—低音二胡的那位“白公”—皮肤上长白毛,看日头得眯上眼睛,有人管这叫“阴天乐”。他在火车站干装卸,都管这行叫“小杠”,不知什么意思。

看了几场,左邻右舍的小孩子都会唱几句了。

我有双红皮鞋,是哈尔滨的姑姑带给我的,挺招摇。皮鞋,放在纸盒子里,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时才穿。趁大人不在,翻腾出红皮鞋来,扣上从没见父亲戴过的棕色礼帽,柱上把破雨伞,“崔二爷”就非我莫属了。

隔壁的小香,说话不流道,随她妈了,权充李香香;她大哥开元年长懂事,我第一天上学是他扯手带去的,自然不屑与我们为伍;她二哥连元小我一岁,屈就狗腿子。懵懂儿童版的《王贵与李香香》,在两家公用的大院里开戏了。

饥馑的年代,我读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书是掉了封面的师范教材,比砖头厚,纸页上有细小的草棍。印象深的,里面还有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电影剧本《老兵新传》在最后面,不记得是谁写得了,一个括号里有“鸟瞰”二字,后一字不识,连在一起也不懂。

读了李季的长诗,觉得我演得不像,孙猴子—扮崔二爷的演员—演得也不像。小地方,没有像样的编导和演员。

生活中初见戴礼帽的,是在解放帽流行了三四十年之后。这中间,绿军帽独领风骚好些年,一度成为年轻人哄抢的稀罕物。我一个堂内弟,因此犯案被“严打”,规规矩矩地坐了几年大牢,让我的生命里有了探监的经历和体验。

上世纪90年代中,那年单位团拜,一位中层扣着礼帽现身了。这老兄不是赶时髦的人,更扯不到什么生活方式上,日常以“抠门”著称,吃穿很不讲究。他孩子说,俺家虾不黑不吃,苹果不烂不吃。许是喜好,有没有搞怪的意思呢?因为年长我许多,又是统领一方的“诸侯”,大庭广众,不好打问,当做一景看就是了。

礼帽不代表新潮,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满清。今时再戴礼帽,不过是一种复归复活,回流回潮罢了。

礼帽的款式不繁杂,痰盂一样的东西扣在头上,多出一圈边沿儿,高矮有区分。早先英美那边时兴高筒的,不知有无向世人昭示高人一等的意思。

中国大陆解放了,流行解放帽。说到帽子,想起本单位一位人称与赫鲁晓夫同姓的长者。他家孩子多,是常年的救济户。一天,他头顶崭新的呢子帽上班来了,像个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车间领导找他谈话了,无非是注意影响云云。此人的唯一解释是,“我就稀罕这个”。再戴这顶帽子时,是在子女上班,他家脱贫之后。

可见,帽子是不可以乱戴的,它是身份的一种标志。旧时官场上,谁敢在花翎上多弄一个眼?现在好了,村长以上好像都不戴帽子了,个个油头粉面,一律黑发,看不出大小老少来,平等了。

礼帽在生活中的式微乃至于一度绝迹,世风使然,而文艺作品尤其是戏剧、电影的助力,则加速了它的跌落与背运。舞台上,银幕上,凡戴礼帽者,多是作恶多端的恶霸、劣绅、汉奸、走狗,没几个好东西。如此定位,谁还戴这晦气的东西?这样的脸谱化,实在是不靠谱。蒙、藏地区的牧民,多少年都戴礼帽,可他们并不恶劣。

礼帽复活有些年了,也没人理会了。倒是那手杖,我的视野里一直没出现。所见的,都是年老病弱者用的拐棍,儿时“猜闷儿”里就有: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三条腿中之一腿,就是拐棍。

刚上班时,一位同姓的前辈,向我讲过伪满时逛窑子的经历。那时他小,师傅柱着文明棍带他去妓院。师傅进屋忙别的去了,他在外面嗑瓜子。嗑瓜子的也有个名堂,记不住了。他退休若干年后,一次见到我问,一家子,怎么样?我讲的那些事现在都有了吧?

我并不完全赞同,文明棍呢?

既称文明棍,拎手杖的必得是文明人。老照片里,见过孙总统拎手杖,J总统拎手杖,一些有权势、有地位甚至有学识的,不少都拎手杖,似乎都在年富力强时。M伟人用的是木棍子,像是直接从树上撅下来的,行军跋涉时用以支撑和助力的,不是玲珑光亮的手杖。

我看手杖的功能,主要是昭示持者的地位和身份,相当于权杖。然而,终于未见手杖再兴,是何道理?思来想去,大约有两个原因。

一是不合时宜。新时期,有了干部“四化”的新标准,之一是“年轻化”。手杖用料再考究,做工再精湛,柱上了它,纵使你年轻力壮,外人的视觉上难免呈老态病态,这是大忌,加之已有的思维定势,想入门的无门,等提拔的无望,面试关过不去。

二是不够便当。就说一些—当然不是所有—官员吧。你想,他们的手总是忙的,要举,要伸,要挥,要握,要拱,要批,要签,要剪,要……再亲自拎一手杖,那是相当地碍事。随从代拎,又似大权旁落。于是,手杖的复出,怕是遥遥无期了。

其实,也无须期许,作为权力、地位象征的手杖早就复活了。有些复活,并不呈实体状态而隐于无形,或者变身另外的形态现世,譬如手杖。

        2015-12-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故事 王贵与李香香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中的四大正装造型及搭配
《王贵与李香香》叙事长诗
昔日死羊湾 今日广羊湾
【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 找回失落的美丽 ——《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整合探究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