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共读“一本书”

  王东华在其著作《发现母亲》的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中,重点解释了为什么会将陶行知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作的序《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改而用之的四层意思:

  先是“这类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没做父母时就读,而应该读通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再是“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父母对自己幼儿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终生的,并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与方法”;然后是“'做父母’不过是面对孩子这面镜子对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检验”“应该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为'最好的我’”;最后是“全社会都在对孩子产生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们的责任”。

  原来,他是想与时俱进地拓展陶先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将“天下父母”的主要教育对象扩大为“天下人”,从而向前推进教育时机,向后延展教育接力,向内打通教育本质,向外强调教育联系,力求实现婚前学习与婚后补课、早期教育与终生教育、父母教子与自身做人、个人修养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格局之大,实值一夸。

  翻过全书,正准备慢慢消化的我突然被书尾那篇剑走偏锋的跋惊呆了!“我是一条狗,一条落水的丧家狗!”自感有了孔子、耶稣等曾经落难落水的大哲陪伴,他曾经的遭遇不再孤单。“我是一只兔子,一只用命在跑的兔子!”讲述的寓言大意是,狮子没追上兔子被众兽嘲笑,狮子却很坦然:“我是为一顿晚餐在跑,而兔子是为自己的一条命在跑。”“我是一只螳螂,一只用螳臂去挡车的螳螂!”烈士壮怀的他,为了母教事业不惜以命扭转社会惯性。

  嗯,这位王东华,品起来有点儿像《中国合伙人》里那个一边奋斗一边自嘲的成东青。他自诩为毛毛虫,却致力于《家教通鉴》的宏大写作中,越是鲜明的反差,越是衬托出有使命担当的人。使命如钢,跃然纸上。

  合上书,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书中的内容像走马灯似地在我脑海里回放闪烁。靠,我竟然被一个男人感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不懂孝敬父母?丨《群书治要·礼记》
别把价格教育误认为是价值教育
古人教育的深度和高度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是哪“三乐”?
学习国学经典,成就幸福人生
梦想发财,何错之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