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景在“路”上——路径空间的情境设计

想象你正走在园林小径上

入目便是山巅亭台,亭旁植梅

微风轻拂,似有暗香浮动

是否颇有一种梅香疏影、花木繁蔚的意境?

创造性地将艺术融于自然景观之中

建构令人触景生情的情境空间

这便是景观情境化小心机

所谓“造景无法,法无定式”,景观情境化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本期zoomview以小见大,以一个道路不同类型节点的改造为案例,阐述路径空间情境设计的具体应用

路径和路径空间

路径既是交通线,又是风景线。路径是满足游人游赏的载体,是联系各个景点的“纽带”和园林造景的要素,具有引导人流、组织交通、划分空间界面和构成景象的作用。

路径空间则是道路外部供人驻足停留游憩的节点空间。

路径空间情境设计的把握

01.激发游客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我们知道人们对景象会产生某种层度的心理认同,即活动情感体验与共鸣,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引发人与场地的某种情感上的关联,而这种情感的积累与传播,可以引动人们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并对我们的游赏活动产生影响。

02.认识景观意境并深刻理解景观客体

要在我们的设计中把握情境设计,首先需要对景观意境的概念有认识,意境是人们在观景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意象与意境,它的存在离不开文化范畴和景观客体,是人们对景观客体的深刻理解与联想,由于意境与文化范畴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景观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化的积淀,文化背景是人类情感的底蕴,景观情感是文化背景的显露。

03.深刻理解场地文化背景

路径空间的情境设计,离不开设计者对场地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需要从简单的再现模拟上升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合化,这种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创造,以此来建构有意味形式的情境空间。

04.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

对于各种不同的景观意境的宗教性、纪念性或隐逸性等,采取不同的实体布局与处理,以使路径空间的象征意义与所应达到的“意境”相符。并且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虚实”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场所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这也正是我们传统园林的精华。

案例分析

接下来本文将以一个道路的两个不同类型节点的改造为案例,阐述情境设计的具体应用,尝试着通过对场地的文化挖掘,构建场地与人情感意绪的体验互动。

场地1

80×80米的大尺度围合方形空间

场地现状及问题

第一个场地是道路中间的一个节点,起着承前启后的连通的作用,场地中有高墙、长长的跌级水池、绿地、树池、休息亭,在初次勘探现场时,场地给我感受到的信息是场地文化背景缺失,闲置的大水池,视线幽闭的空间以及使用率低的活动空间,怎样优化这几个问题以及“传承”场地文化记忆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场地现状

设计思路

通过对现场的细致考察后,场地内遗址夯墙、水稻、平静的湖水给了我这块设计灵感的启发,以空间设计作为媒介组织场地元素关系,同时我们不主张去定义场地的属性,在这个80×80米尺度空间建立起人与场地的多重知觉联系,更多的是构建更加多样、弹性的活动空间。

场地现状

提升策略

1

在保留完整的结构框架下对空置的跌级水景进行改造再利用,借鉴遗址城墙剖面馆内城墙基坑与城墙剖面将场地高差有效利用,做成阶梯式的片石夯墙台地景观,再现场地的记忆痕迹与文化基底,同时取其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意境,利用现有的5个宽大柱墩,在上方做一个观景平台,名曰观复台,作为给游客在此献礼的场所,游客可以通过上行十级台阶到达上方观赏风吹稻穗的大地景观,同时游客行走在场地中本身既构成一种即时景观,与场地相互呼应。

场地改造后平面

1

保留亭子附近两端的跌级水景,并利用下方水池设置融入透光米粒图案的镜面水池,对空置水景循环再利用,强化该区域的大尺度的静谧空间,并为儿童提供一个夏季清凉戏水的场所。

3

将场地中水稻稻穗元素融入到游步道中,结合现代科技做成白天蓄能晚上发光的荧光步道,增强趣味性。

4

通过在道路边绿地种植粉黛乱子草,半围合该路径空间,同时观赏草本身也构成一种植物景观,游客穿行在草丛中,一起构成场地图景,增强游客与场地的互动使用性。

场地改造后效果

山光、云树、稻田、树影、清风、镜水、凉亭、片石夯墙都被收入场地中,通过景观叙述表达场地的故事,构建更加多样、弹性的场所。当风吹水动、光影摇动时,构成一幅宁静、安逸的画面,恰切的表现传统园林的意境。

场地2

6×6米的小尺度开敞空间

场地现状及问题

场地现状为古城池地雕铺装,场地缺失空间感以及必要的休息设施,人们形至于此很容易错过改节点,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不具备诱导人们停留下来使用该空间或者说再现场地的文化景观。

场地现状

提升策略

1

在路径空间立面增设单臂屏风廊架,提取场地文化元素并将其抽象图示化,制作可以旋转的六扇半透明屏风,展平后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场地先人生活场景图,图案是半透明材料,轻薄而且精致,透过六扇半透明屏风可以隐约望见背后的景观,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旋转屏风来形成各种即时景观,并拍照留念,还可以观赏到后面的稻田景观,从而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和趣味性。

2

在古城地雕一侧增设休息坐凳,游客可以在此停留休憩。

3

在坐凳后面设置一道夯土古城墙,起到围合空间的作用,并种植传统植物南天竹,强化此空间的文化氛围。

场地改造后效果

通过上述两个场地的改造,实际已把场地的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可以让人慢慢游历在这个空间,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而不是让人们感受自己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渺小而无体验之感。同时又通过景观再现场地文脉,“传承”场地文化记忆。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自然光线的明暗,自然声音以及自然气象景观都可以成为路径空间的景观元素,使路径空间更加丰富多彩,构成如梦如幻、更加瑰丽的图景,更多地去引发人们在场地活动中互动体验、想象和情感。

END

中合慧景

智绘中国梦

作者:中合慧景(长沙)规划设计院

园林景观所 夏民

编辑:中合慧景 品牌部

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题专用—05 | 十八道考场原题--大快题降龙十八掌(下)
景观设计:一个如美术馆一样的示范区,可对话自然、对话自我!
流淌四季的光影 | 昆明锦粼天序
现代日式景观的上乘之作
《旅游学刊》| ​林铭亮等:旅游地品牌化:唐诗“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与地方想象的建构
景观设计精华——挪威奥斯陆卢蒙学校及文化中心/?stengen?&?Bergo?A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