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吸取了教训,变得空前团结,而且内有贤将、外有援军,所以取得了很多胜利,其中就包括邯郸之战消灭秦国三十万大军,以及赵破匈奴之战中消灭匈奴十余万骑兵。

长平之战中,秦国之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因为有战神白起坐镇指挥,二是因为赵国罢黜了主张防守的廉颇,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对秦国展开主动进攻,结果正中秦国下怀。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丞相范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他的离间计迫使赵国临阵换将,最终导致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坑杀。

这一战,是整个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白起毕生百万斩首中的近一半,都是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

而对于人口只不过三百余万的赵国来说,损失四十五万主力部队绝对是伤筋动骨的,没个一二十年是缓不过来的。

原本,白起是准备乘胜追击,一口气拿下邯郸将赵国灭亡的,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秦国或许会早一点统一六国。

但是,值此危机时刻,赵孝成王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他决定也对秦国实施反间计,离间范雎和白起的关系,从而解除赵国之危。

赵孝成王请来苏秦的族弟苏代带着大量财宝去秦国拜见范雎,说白起功劳这么大,如果再灭了赵国,迟早有一天会取代范雎的丞相之位。

范雎虽然有才,但也是有私心的,他为了保住自身地位,又得了赵国的好处,便跑去劝说秦昭襄王,说赵国准备割让六座城池来换取和平。

秦昭襄其实也知道,秦军在长平之战中伤亡过半,粮草消耗也很大,如果继续进攻邯郸,万一其他几个国家趁机进攻就危险了,不如见好就收,反正赵国元气大伤,被灭掉是迟早的事情。

就这样,秦赵达成了和解,白起也被迫返回国内,他知道最好的机会已经失去了,赵国未来必定会难以对付,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秦军返回国内后,赵国的危机暂时解除了,赵孝成王就准备跟秦国交割土地,但一个叫虞卿的大臣却站出来说,把土地割让给秦国,只会让秦国与赵国的实力对比拉大,不如将这些土地割让给齐国,联合齐国对抗秦国。

赵孝成王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准备割让六城给秦国了,并且他还在虞卿建议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派遣使者分别与齐国、魏国、楚国达成了盟约,并积极拉拢韩国,以及与赵国摩擦不断的燕国。

不仅如此,赵孝成王还对内发展农业和经济,重新整顿军队,积极做好再次与秦国决战的准备。

再说秦昭襄王,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赵国割让六城,到了第二年,他终于意识到赵国在耍赖了,便大手一挥,发兵再次攻打赵国。

原本,秦昭襄王是想让白起担任主将的,但白起生病了,还说诸国虎视眈眈,现在去攻打赵国只会送死,秦昭襄王当然不信邪了,便任命五大夫王陵担任主将。

赵孝成王听说秦军来攻,知道不是对手,于是放弃了境内其他城池,将兵力和资源全部集中在都城邯郸,誓与秦国决一死战。

当然了,赵孝成王这么做还有一个意图,那就是告诉赵人,赵国已经退无可退了,邯郸如果不保,国家就灭亡了。

再加上,由于秦赵两国连连征战,赵国百姓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家人死于秦军之手,所以他们都不需要怎么动员,就个个誓死保家卫国。

但其实,赵国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赵军主力都死于长平之战,所以赵国国内能够征调的青壮年只有数万人,这里面还包括赵孝成王的两万多宫廷卫队。

没办法,赵孝成王只得征调国内十三到十八岁的弱童,以及四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平均寿命不高的战国时期,四十岁确实是老人),就这样凑了三十多万军队。

有了前车之鉴,赵孝成王这一次坚决任命廉颇担任主将,还让平原君赵胜担任统筹作战的最高指挥官,这两个人将是邯郸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快,秦军就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了,赵胜和廉颇积极组织防御,其中廉颇采取了用老弱轮流守城、精锐夜间突袭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赵胜也不含糊,将家中姬妾全部编入军队,还拿出自家财产犒劳军队,并将府库中的粮食、棉被都贡献出来。

在廉颇的赵胜的带领下,邯郸城内将士异常团结,甚至连普通百姓都参与战争,他们自发组成救援队,给伤员进行积极治疗,还贡献一切能够对战争有利的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赵国处于不利地位,但因为赵人同仇敌忾、斗志高昂,硬是抵御住了秦军的轮番进攻,还让秦军损失惨重。

而在此过程中,赵孝成王也没闲着,他知道如果没有援军,邯郸城破是迟早的事,便决定派遣使者联络其他几个国家,让他们出兵救援。

其实,其他几个国家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兵,是因为有些国家意志不坚定,比如说楚国;有些国家则受到了秦国的胁迫,不敢轻易救援邯郸,比如说魏国。

在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就需要一些口才好的人出使各国了,赵胜的门客毛遂站出来自我推荐(毛遂自荐的出处),赵孝成王便派他出使楚国,而毛遂也不负众望,硬是说服楚王让春申君黄歇领兵十万救援邯郸。

赵孝成王搞定楚国之后,接下来就是另一强国魏国了,但魏王是个顽固派,生怕因此得罪秦国,赵胜便让妻子写信给弟弟魏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深明大义,买通了魏王的姬妾如姬,让如姬偷了魏王的兵符,然后领兵八万救援邯郸,这就是窃符救赵的出处。

很快,楚军和魏军就来到了邯郸城外,白起听说这事后就说,秦王不听他的话,现在形势果然危险了,秦昭襄王听完大怒,强令他出征,他依然不从,范雎见机会来了,便借机进谗言,最终导致秦昭襄王将白起赐死,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白起之死,虽然主要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但起因还在于赵国对范雎实施的反间计,致使范雎一直在针对白起,引发了秦昭襄王对白起的猜忌。

楚魏联军抵达邯郸的时候,赵国就快要支撑不下去,因此此时距离邯郸被围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赵军损失惨重,城内粮食也极度匮乏。

不过,赵国毕竟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造下的战斗民族,斗志是刻到骨子里的,在楚魏联军的配合下,赵军也主动出击,对秦军展开三面围攻。

疲惫不堪的秦军一击即溃,三国联军则乘胜追击,一路斩杀了二十余万秦军,再加上投降的郑安平所部四万余人,及负责运输的后勤部队,秦国的损失接近三十万人。

邯郸之战虽然对赵国的伤口上狠狠撒了一把盐,但秦国的损失也很大,短期内无法再东出六国了,赵国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恢复期。

邯郸之战后,赵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邻国燕国与赵国有仇,于是趁机攻打,准备薅一把羊毛,但赵国也绝非软柿子,打不过秦国,还打不过燕国吗?

于是,老蒋廉颇再次出征了,他与乐乘率领仅剩的十三万赵军抵御燕国,结果燕国根本不经打,损失了数万军队,主将栗腹还被杀了。

燕国的表现让赵孝成王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赵国想要快速恢复国力,但光靠自身是不行的,燕国战力这么羸弱,为何不从燕国身上捞点好处呢?

说干就干,廉颇等人连续攻打燕国,掠夺了燕国大量人口、土地和财富,并数次围攻燕国都城,迫使燕王重金求和。

经过数年伐燕战争,赵国在燕国身上可真没少捞好处,一度有了中兴的趋势。

在攻打燕国之余,赵国还积极联合其他国家合纵伐秦,虽然效果一般,但至少让秦国疲于应对,赵国还几次击败了主动进攻的秦军,并击杀了秦将蒙骜,迫使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投降赵国。

在这段时间里,赵国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还涌现出了煖统、李牧等名将,以及蔺相如这样的名臣,国力与邯郸之战后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赵国后期的武将之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李牧了,他先是对抗匈奴,将匈奴打得满地找牙;后来对抗秦军,让秦军损失惨重,由于他的战绩显赫,以此成为赵国赖以生存的最大依靠。

李牧很年轻的时候就来到边关防守匈奴,那时候匈奴经常南下掠夺,因此李牧手上虽然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但也无法轻易调动。

比如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时候,哪怕赵国再危险,赵孝成王都不敢轻易让李牧率军参战,因为李牧一旦离开,匈奴肯定会进攻赵国,那赵国就更加危险了。

然而,李牧最初与匈奴作战,其实打了很多败仗,他便决定韬光养晦,积极发展自身再寻求决战。

具体说来,李牧认为匈奴以骑兵为主,来无影去无踪,往往是抢掠一番就走,根本无法捕捉;而赵军则是以步兵为主的,骑兵人数并不是很多,因此对付匈奴骑兵就必须想别的办法。

对此,李牧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并不寻求与匈奴作战,而是积极储备力量,比如说他每天带领将士们练习骑射,还将驻地附近城池的税收都归到自己府中,再拿这些钱作为备战经费,给予将士高的待遇,还每天杀几头牛犒赏将士。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李牧没少花钱,但一次仗都没打,匈奴人觉得李牧胆小,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而赵王则认为李牧拿了匈奴人的好处,所以才没有主动出击。

后来,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就将他召回来,让另外一个人(历史上并未记载他的名字)担任主将,结果那个人几次主动出击,不但没有杀伤敌军,反而被敌军打了几次偷袭,损失不小。

没办法,赵王只好让李牧回去,但李牧闹起了脾气,要赵王许诺再不干涉他,而他则保证肯定会消灭匈奴主力,赵王无可奈何,只得都答应了。

李牧回去之后,继续坚壁清野,给将士们的待遇也更高了,将士们白拿钱不办事,都过意不去,便纷纷刻苦训练,本领因此有了极大长进。

到邯郸之战后十几年,李牧终于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总计二十万人,其中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战车一千三百余辆。

李牧之所以能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是依赖邯郸之战后赵国的短暂中兴,再加上赵王对匈奴的重视,所以资源便不断向李牧倾斜,而李牧的成名之战也即将到来。

前244年,李牧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展开了对匈奴的大反击,那怎么才能找到匈奴主力呢?

李牧决定诱敌深入,他让牧民全部带着牛羊外出放牧,漫山遍野都是,匈奴人派遣小股部队前去抢掠,而李牧却只派出几千人去抵御,而且一交手就溃败。

由于匈奴人对李牧十分不屑,所以匈奴单于得知赵军溃败的消息后,便亲率十余万大军深入赵国境内作战。

这正中李牧下怀,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作战位置,让一千多辆战车铺开,以此来阻碍匈奴骑兵行动,然后让数万弓弩手轮番射箭,并让起兵和步兵到匈奴大军侧后方进攻,最终将其包围。

赵军士卒个个斗志高昂,匈奴人被吓傻了,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除了少数匈奴骑兵突出重围之外,绝大多数都被赵军杀掉。

但这还没完,李牧乘胜追击,他率领大军不断向前,最终灭掉了匈奴的附属东胡和林胡等国家,赵国因此声势大涨,匈奴也自此十几年都不敢南下了。

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兵,是历史上各国对匈奴作战中,第一次被官方记载的单次破敌数最多的战役,只有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的战绩可以与之比肩,但也都是借鉴了他的成功经验,可见李牧确实名不虚传。

而在赵破匈奴之战后,李牧得以回到朝廷,此时刚好赵国权力交替,赵孝成王去世,儿子赵悼襄王继位,这货一上来就将老将廉颇给逼得逃出了赵国,再加上蔺相如等人早就去世了,李牧的地位因此大涨,只不过他需要面对奸臣郭开。

而李牧日后正是死于郭开之手,赵国也是因为郭开而过早灭亡。

李牧回到赵国之后没几年,秦始皇发起了对赵国的进攻,但李牧先后赢得了肥之战和番吾之战的胜利,斩杀了十几万秦军,对秦国造成了重创。

前228年到前229年,赵国连续爆发地震和旱灾,灾情十分严重,秦始皇便趁机派遣大将王翦率军几十万进攻邯郸,但被李牧给阻挡住了,双方相持一年多也不分胜负。

秦始皇见李牧不除,秦军就无法获胜,于是派人进入邯郸重金贿赂郭开,郭开就是个见钱眼开的主,便在赵王迁(赵悼襄王已去世,赵王迁是他的儿子)面前进谗言,说李牧和司马尚勾结秦军。

赵王迁一向宠信郭开,也一直对李牧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所不满,于是决定铲除李牧,他与郭开设了个圈套,最终将李牧给诱杀了,还罢黜了司马尚,改由宗室成员赵葱担任主将。

而随着李牧的去世,赵国最后一道附身符也没有了,纵然赵国实力并不弱,也无法抵挡更强大的秦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秦军只花了三个月就击败了赵军,主将赵葱也被杀害,而后秦军继续进攻邯郸,最终迫使赵王迁出城投降,赵国就此灭亡,虽然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但也在五年后被秦军所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40万赵军被秦军围困46天,赵国名将廉颇和李牧,为何不前去救援?
中国不败战神,国家将亡依然横扫匈奴大败秦军,却死在此人手上!
流血的祭坛?将军无葬礼?李牧之死(上)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