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画师称他可以见到鬼魂,并将其作画,自乾隆年间一直流传至今

文字/威廉史记

编辑/威廉史记

前言

清代画师称他可以见到鬼魂,并将其作画,自乾隆年间一直流传至今

《礼记》中说:“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妖魔鬼怪的说法自古就有,从神话故事到志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善恶、因果的思索与幻想,都寄予了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思索与幻想。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会觉得神秘莫测的原因,他们一般都不会去猜测,更别说用文字来描述了。

正巧,在清代的一段时间里,有一段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一位画家。

这件事情就像是一阵风,从民间流传开来,变得越来越神奇,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师,在京师里掀起了一股热潮。

茶楼酒肆中,也有闲言碎语,有人摇着折扇,赞叹道:“画技精湛,神韵浑然天成。

一名男子小心翼翼地说道,据说这人是魔头,经常和鬼魂为伍,连县太爷都很忌惮他。

另一人一拍桌子,打断了他的话,神明岂是他能评论的,这家伙只是一个沽名钓誉的读书人,能有什么好说的,只是一时的荣耀而已。

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一个人悄无声息的从窗户外的街道上走过,他手中拿着一幅画,画中的墨汁若隐若现。

老树发新芽,宣画生花开

这人名叫罗聘,生于雍正十一年,他的父亲罗愚溪在康熙时考中了秀才,所以在朝廷里混了个小官。

罗家不是什么大家族,一开始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是,罗聘没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他的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突然去世,家里一下子少了一个顶梁柱,全靠母亲一个人日夜操劳。

罗聘家从小就很穷,好在他的母亲很聪明,知道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不能让自己的儿子荒废学业,所以她省吃俭用,让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里读书。罗聘也是勤学苦练,博闻强记,年纪轻轻,便已看过五千多本名著,又看过十三种画法。

根据记载,罗聘弱冠之时,就已在诗词书画上有所建树,他的画技,也是出类拔萃,擅长的领域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山川自然,花草树木,梅竹,应有尽有。墨色苍劲,苍劲有力,富有层次感,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又有所创新,从而自成一格。

罗聘擅长的技巧很多,其中手指是一种很特别的技巧,可以用手指代替毛笔,用手指来作画,通过手指的不同,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其作品对江南地域手绘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灭的历史贡献。

在其绘画作品中,罗氏梅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传统的梅树,枝条笔直,笔直向上,有一种与雪地搏杀的气势,潇洒潇洒,一般都是隐世之人,用来彰显自己的超凡脱俗。

罗梅则不同,它的枝条像是一条蜿蜒的蛟龙,绵延不绝,笔直而不直,给人一种柔美中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被誉为“双峰之上的梅花,就像是一株插在地上的参天大树。”

梅子有绿果,人也有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还能靠画画为生,但以他的天赋,一直觉得缺少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人。

好在,罗聘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妻子方婉仪,见过几次面之后,才知道她不是一般人。

方万宜出生于官之家,自小饱读诗书,见识广博,其才华与才华,自然不会逊色于罗聘。同时,她还擅长绘画,尤其是梅兰竹菊;他也会诗词,也会为自己的生日写一首诗:

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梅摹魏国夫人画,字仿杨家妹子书。一盏真茶消永昼,玉浆犀液较何如。

二人的结合,让罗聘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的未婚妻对他宠爱有加,对他的一切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甚至还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让他成为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的徒弟。

金农将自己的所学,尽心尽力地教给了这位少年,每一次都会指出他在绘画上的缺陷,语重心长,还允许他为自己作画。

罗聘受师父的教导,对师父尽心尽力,直到师父去世,他都在照顾师父的后事。师徒之间的感情很深,他的技术就像是一块上好的精铁,经过岁月的打磨,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剑。

这是他这辈子最快乐的一段时间,琴瑟奏乐,与夫人对弈,与两个孩子打闹,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事,却也过得很平静,而他在画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一颗渴望的种子,在这片平静的土地上,悄无声息的发芽,茁壮成长,他想要前往那座令人向往的皇城,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满怀热血,他抛下老婆孩子,独自北上,走的是通往京的大道。

形姿百态,千奇百怪

京城是个富丽堂皇的地方,对着满怀希望的百姓,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罗聘不远万里,在里面呆了几天,不由得有些忘乎所以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自认为很有名气的画作,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座城市,也从来没有被人这样拒绝过。

所以,他选择了一种新的推销自己的方法,这也是他后来被载入史册的原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从此踏上了鬼魂之路。

有一次,一个张姓女子在县令面前被人欺负,罗聘义愤填膺,想要帮她报仇。那知他软弱无能,却被官府无缘无故的打了一顿。想到这里,他心中一怒,忽然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吓唬吓唬他们。

所以,他才会画出一幅《群鬼图》,挂在城门上。知县看见他的神态,以为他是个坏人,就吩咐人把他带到公堂上。可就是这么一看,却吓得县官脸色发白。

巧合的是,罗聘的眼睛是绿色的,在那个时代,他的眼睛是绿色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就像是有灵性一样。此时站在大殿中,更是宛如魔神转世。罗聘也趁机说了一句自己不是凡人,这幅画,都是他在官府门口,亲眼所见,写得清清楚楚。

罗聘将那些妖魔鬼怪的模样说了一遍,再配上他手中那幅栩栩如生的画,县令吓得满头大汗,连忙让手下把那些妖魔鬼怪给放了。

从那以后,罗聘就将自己描述成了一个可以看到鬼魂的人,并且将鬼魂的行为、习性、容貌都告诉了每一位读者,每一位读者。

别人都是宁肯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所以越说越是匪夷所思。

他的所作所为,有赞许的,也有嘲讽的,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这个名字,已经被京城人所熟知。

从那以后,罗聘就痴迷于这一门艺术,他创作了一百多副鬼魂,最有名的就是那副《鬼趣图》,一共八副,每一副都画着两三个怪物,有的像是僵尸,有的像是马屁精,有的像是奴隶,有的像是被抽打的奴隶。

而在这张画的周围,则是用干枯的笔触画出来的雾气,罗聘故意在画中加入了一些颜色,然后用了一些颜色,让这张画看起来更加诡异,更加诡异,更加诡异。让人不寒而栗,却又想仔细观察。

这八副画作,不但以奇幻见长,更是对时事的真实写照,看似画的是鬼怪,其实是人。

比如那个手持银子,穿着绮罗衣裳,面目丑陋的“阔绰鬼”,倒和那些欺压百姓的县令有些相似。

耐人寻味,画中的妖魔噬人,也要藏在阴沟古路中,鬼鬼祟祟地进食;那时候,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昏庸无能的家伙,却在这座富丽堂皇的京城中,堂而皇之地“吃人”,残忍程度堪比妖魔鬼怪,他初来乍到,还不自知,原来那是个妖魔鬼怪的巢穴。

月亮太圆了,水太多了,水太多了。他明白了这一点,很快就离开了京城,回家去了,但从奢侈变成了节俭,没过多久,他又第二次以养家糊口的名义回了京。

临走时,他的妻子还在生病,安慰他,但他沉迷于享乐,挥金如土,拿着卖画的钱去旅游。就在众人簇拥下,他得到了妻子病重的消息。

守正出奇,百世流芳

罗聘急匆匆地想要回去,可他的花销太大了,现在已经是一贫如洗,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去赶路。匆忙中,他抄了一首太太曾经写过的诗作,希望能换来一笔路费,但也是徒劳无功。过了几个月,他终于回到了家中,却得到了妻子去世的消息。

想到过去的一幕幕,再看看现在的惨状,罗聘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如果不是妻子的支持,他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可当他成功后,他却忘记了她,陷入了这样的境地。

从那以后,他就不画鬼魂了,而是画了佛陀,还画了人,从诡异到平静。也许,是因为妻子的祈祷,才让他有了变化,又或者,是因为他终于找回了那颗在铅华中迷失了许久的心。

自从他第二次来京之后,他所画的佛像,都是一副祥和的模样,神态肃穆,每一幅都是精雕细琢,与以前的几幅相比,他都是舍弃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试图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过,这段时间并不长。三次来到京师,他就开始画人了。

也许他也终于明白了,鬼神终究只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往往能延绵几百年,与之相比,人类的生机和美丽,就像是清晨的露水,飘忽不定,无法回味,只有用最真诚的笔墨去描绘,才能将那一刹那的美丽,定格下来。

这是他第三次来京城的时候,已经是风烛残年,风烛残年,但是却很平静。这一次,他以高超的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声望。他是扬州画派的落脚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打磨和沉淀自己,把自己的一生所学化作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在这一代的清人画坛上,留下了一道独一无二的身影。

虽然罗聘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但他不再象以前那样急切地追求功名和财富,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冥想上。

这一刻,他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名声和财富都是虚幻的,自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随便编几个故事,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原来,偌大的帝都,根本就容不下这些穷苦的人,所以,帝都的荣华富贵,与这些穷苦的百姓无关,他们从来都不会得到帝都的认可。

所以,所谓鬼神之说,就是人之心,善人之心,恶人之心,旁人之心,皆是浮云。

他的朋友张问陶曾写过一首诗:“流连赭墨双篷鬓,点缀公卿一布衣。”

后来,他在北京大病一场,他非常希望能够回家,因为他的年纪太大了,他就像一颗即将凋零的大树,迫切地想要回家,想要回家。

好在这次,他得了一个盐商的帮助,几经波折,总算是回到了家乡。

第二年,他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段久远的回忆。

结语

罗聘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受到了家世的限制,他从小生活贫寒,立志要出人头地,所以,当他第一次看到名声的时候,就被名声所吸引,不遗余力地吹嘘自己。后来他声名鹊起,不会理财,赚了不少钱,却经常手忙脚乱。

但他往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角度,都是在那个时代,自己的作品,都是比较少见的。他既是扬州画派的一员,也是一名不拘泥于此的画家,他独树一帜,在单纯的心灵世界中,随心所欲,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拥有又失去,失去又得到的循环,这也让他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人物,一个绝响,一个传说!

以上文章所述大家对“罗聘”此人一生的传奇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关注威廉,每天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历史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画师笔下的乾隆年间风土人情
揭秘乾隆年间的“怪鸟杀人事件”|怪鸟|乾隆
清乾隆年间“山东奸杀案”钩沉
清 宫廷画师 谢遂 《职贡图》(乾隆年间)
——李鱓的一生
清朝画家罗聘称能看到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