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充满感伤、阴晦色彩的g小调交响曲,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

《g小调第40 交响曲》抒情、真挚,蕴藏着不屈的斗争精神

——莫扎特管弦乐曲《g小调第40 交响曲》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创作背景

1788 年夏天,莫扎特用六个星期一气呵成写出了第39、40、41 三部交响曲。然而,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就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很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40交响曲》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与上一部(第39)不同,这部交响曲的开始没有再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

莫扎特

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一位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柯克在童年时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时,失声叫道:“多么伤感的音乐啊!”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扎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孤寂。 据说音乐评论家、音乐理论学家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堂兄弟)曾称此曲为“室内乐宿命之作”。这句话无论是否属实,该曲确实有很高的水准。莫扎特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和渗透生活的深刻性结合起来,再把强大的力量、直率的气质和坚强刚毅的意志力结合在一起 。他的作品在有着古典乐派的严谨和对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

音乐理论学家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

莫扎特的三部交响乐作品,虽然总共只花了六个星期的写作时间,但三部作品都获得成功,是他交响曲的三大杰作,显示了作曲家惊人的创作才华。这三部作品,各富于鲜明的特点和个性:《降E大调第39 交响曲》充满欢乐和友爱,流露出天真无邪的质朴情感;《g小调第40 交响曲》抒情、真挚,蕴藏着不屈的斗争精神;《C大调第41 交响曲》明朗、有朝气,是光明和胜利的颂歌。

莫扎特的这三部音乐作品,具有清新、抒情的风格,内容力求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体验。他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莫扎特的旋律柔顺、温和、甜美、真挚,正是这些特色构成了莫扎特作品的乐观和明朗的性格。《g小调第40 交响乐》较明显地体现了上述这些特点。

二、美学分析

《g小调第40 交响曲》是莫扎特交响乐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并且富于戏剧性。完成这部交响乐的1788 年,也正是他写作歌剧取得突出成就的年代。这部交响曲表现了莫扎特对人类生活和未来有着乐观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我们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清楚地感受到莫扎特的这种积极、奋发的感情。作曲家在这里以其特有的诚挚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思想和世界观,反映了他那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部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极快板,g小调,2/2拍子。没有当时习惯沿用的慢板引子,一开始就是快速的主部主题的陈述。交响曲一开头,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优美而略带忧愁的主题。这个主题以不断反复的半音(或级进)进行和随后出现的上行跳进(见下例①②处)为其旋律特征,主题音乐流畅如歌并含有激动情绪:

43 |3 43 3 43 |3 1 0 17 |6 65 4 43 |2 2 0

32 |2 32 2 32 |2 7 0 76 |5 54 3 32 |1 1

它用愁苦压抑的音调,三次敲击着生活大门,然后痛切地向上昂头,又用不安的节奏断续地轻轻敲击着。小提琴歌唱性的主题逐渐展开,犹如梦境中的倾诉,构成这个主题的半音下行,在西方音乐中常常代表叹息和悲伤,和如同颤抖的中提琴震音相配,建立了忧郁的氛围。在小提琴的引领下,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大管)齐奏进入,紧接着全乐队合奏,激情地表达,然后那点忧伤在低音管与双簧管和弦下由小提琴表现得十分柔美,悲怆的声音冲破了忧郁的外壳。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即第20小节的第二拍上,小提琴主奏的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主部主题再次出现,这次的中提琴震音比乐章开始的地方晚进入2小节,接着还有双簧管和大管的声音漂浮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上空。它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这部作品因而被喻为莫扎特的“命运交响曲”。

1 - - - |5 - - 05 |4 6 1 0 |3 5 1 01 |

2 4 6 2 |1 3 5

在向副部主题过渡中,主、副主题交替出现,节奏迅速地发展为坚定的步伐,紧张的感觉逐渐加重,强弱音的巨大起伏显示出了一种冲决痛苦网罗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了。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连绵的音调时,也就是第44小节,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副部主题进入,同样的下行,但是不安和激动的情绪却消失了,温婉的哀伤占据了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有人认为,这个主题与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段爱情咏叹调相似,但这个交响曲主题与青年人爱恋之中的那种又愉快、又不安的心情截然不同,它全然处在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

在小提琴轻微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谧的旋律。它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就像作曲家传记中写的那样:处于赤贫中的作曲家出去一个下午,跑进家里,手里总拿着一小包糖和咖啡,喊着“哎,亲爱的妈妈,吃一点儿点心吧!”

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气息也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副部主题带有沉思情绪,它那半音进行的音调,新的调式色彩和织体、旋法,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对比:

5 - - 4 |4 - - 5432 |1 1 1 2 |3 . 4 2 0 |

6 - - 5 |5 4 4 3 |2 4 - 7 |1

到了第100小节,呈示部结束,这时按照惯例,加以反复。呈示部反复后,经过短暂的过渡进入了展开部,调性转为升f小调。

展开部从第103小节开始,动机以谐谑姿态,转调充满趣味:虽仍能听到主部主题的声音,但和本乐章开始的时候对比,在听觉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主题从原来的g小调转到了一个远关系调上——升f小调,由于这种调性的转移,带给了听众不稳定的感觉。此后,乐曲通过不断转移调性试图回到原来的g小调,我们将听到色彩不断变换的主部主题。同时大管配以阴郁的和声,到了113小节,大提琴浑厚的声音演奏主题,带来了乐队的爆发,长笛和双簧管的和声相当尖锐,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交替演奏着主题和伴奏,带来了整个乐章的高潮,主部主题被加以变形,出现在各个声部,低音弦乐器逐渐消失,只剩下小提琴和长笛、双簧管互相对话,而主部主题仍然很清晰地可以听见,大管的和声充满了哀怨。到了第152小节,乐队再一次激动起来,圆号演奏的节奏宛如心跳,到结尾处,长笛演奏了一些好似副部主题的音型,但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因为展开部主要是对主部主题的处理:用主部素材加以变化、衍展,频繁不断的移调(变换调性)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结尾部分是长笛、双簧管用追逐方式表现以主部主题开头动机为基础的半音阶下降旋律在主调上呈现,进人主题的再现部。

再现部,在第164小节处开始。主部主题基本上照原样出现,不同的只是大管的哀怨的和声。之后我们听到了和呈示部类似的处理手法,但在再现部中,主题的种种发展被进一步发掘,再现部长达135小节,几乎占到了乐章总长的一半,以展示出莫扎特的天才处理手法。主部主题经小提琴、低音管强调,副部主题亦以主调出现。主部主题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副部主题的出现丝毫没有缓解主部主题的悲伤,反而也同样显得忧郁阴沉,该乐章收束在不安的想象当中。再现部与呈示部的重要区别在于连接部有了较大的发展。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主部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它游移于乐队各个角落,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最后,本乐章在倍受生活折磨的痛苦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也是没有引子的奏鸣曲式结构,柔和的行板,降E大调。这个乐章的主部主题以简单的对位形态处理,极具节奏美。它的速度由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它们平静、抒情、柔美、动听,与前一乐章的巨大戏剧张力相比,显得温柔平和。主部主题由中提琴、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相继奏出,温暖,明朗,如同午后的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影。但这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一个暂时“向着生活的光明面去看”的沉思。副部主题开始于第37小节,以伴随十六分休止符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它与主部主题的结合引出高潮,引出在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伴奏下柔美奏出的副部主题。它由简单的四度下行构成,这个音型在展开部里反复出现。这个乐章的两个主题不像第一乐章具有明显的咏叹调的性质,都只是由简单的音型构成,从而具有了更大的和声与发展的可能性。此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两者缠绵在展开部里,互相对比,互为补充,自然和谐,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时有温暖的家庭,充满了莫扎特式的天真和纯洁。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不安的搏动底色。宛若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当然,这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一丝阴影。由于这一乐章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在性格上对比不突出,因而显得特别温柔亲切。

①主部主题:降E大调,6/8拍子

5 |111 111 |222 222 |444 444 |43.54.6 501 |5 6

②副部主题:降B大调,6/8拍子

1 50 1 50 |1.7650 1.7650 |556 4 3 |6 3

这两个主题的基本音型(三十二分音符),成为音乐发展的动力。它在弦乐与木管乐中,闪烁着,浮动着,好像是回荡在作者耳畔的絮语,为乐章涂上了一层富于戏剧性的迷乱色彩。接着,木管组发生轻声叹息,迎来了两个主题的重现,使音乐再度回到行板乐章的明朗的基本情绪中来。这一乐章充满沉思和抚慰的深情,反映了莫扎特的善良性格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

展开部是由开始那富于节奏感的动机与三十二分音符组合,然后进入再现部.以短小的终结部收束。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g小调,3/4拍子,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肖邦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奋击着,挣扎着,要摆脱痛苦的桎梏。虽是小步舞曲,但它的情绪热烈激昂,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宛然一首庄严的进行曲,主题具有民歌风味,并经过切分,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进行反复,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处理。听起来不像小步舞曲常见的三拍子,只是到了第3小节后,三拍子的轮廓才逐渐明朗。主题建立在g小调和弦的分解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庄严、自信的人的形象,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的精神,也只有理性和乐观的心灵才能够支撑这种古典主义倡导的平衡精致的形式。坚定的步伐和对于明天的充分信心也正是莫扎特那些快乐的音符的来源,他的音乐里并不是没有痛苦和怀疑,没有辛酸和泪水,莫扎特同样是一个命运捉弄的人,但是他的心灵,他的纯洁的灵魂却永远向往着快乐,也坚定的相信快乐将会到来。舞曲中可以感受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乐队全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击,当攀援到高音区的至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小步舞的基本主题是:

3 |6 - 1 |1 76 57 |6 3 6 |1 - 3 |3 21 72 |1

这一主题经过反复变化之后,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 大调,从第42小节开始,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豁然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段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也是整个交响曲最光明的瞬间,温暖的,不带任何怀疑的,天真的快乐时光,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G大调的三和弦充满了阳光,使得后面再现的部分更加满怀信心。但是,由于它夹在那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尽管小提琴和木管呼应,唱出了温和柔婉的旋律,音乐却仍浸透着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却又坚强纯真的微笑着:

1 |3 5 4 |2 0 2 |4 6 5 |3 0 0 |2 21 23 |1

最后,直到激奋有力的小步舞曲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稍稍平稳的中段里,获得了片刻的安慰,舒展了一下愁眉,便又开始了新的抗争。结束部分的圆号二重奏,十分优美,使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将音乐推向终曲乐章。

四乐章(终曲),极快板,仍为奏鸣曲式结构,g小调,2/2拍子。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本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终结,依然没有摆脱忧郁与伤感的情感。但是,作者以痛苦的笔调所抒发的,并不是对幸福、对生活的绝望,而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这种期待和追求之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莫扎特的忧伤痛苦的情绪。因此,在小步舞曲和终曲乐章中,我们看到作者竭力调集音乐的伟力,继续向厄运冲击与抗争。

终曲乐章一开始,焦躁的主部主题,就以酷似小步舞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愤懑地冲击着,不断转换调性,交汇出一片动荡的气氛。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分是精巧的琶音,充满跳跃,音调柔和,由弦乐器以弱力度(p)演奏;后半部则音调威严,由全乐队以强力度(f)齐奏,整个乐队的加入,力度增强,使主部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和第一乐章同样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了,直到最后。这种尖锐的音响效果,似乎显得格外刺耳和粗野。正是在莫扎特构造起这种反常的、不协和的音乐建筑中,我们强烈地感到一个不屈从于贵族王侯庇荫之下的正直艺术家心中所蕴聚的不满。这个主题很快就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仿佛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无畏前行。音乐中洋溢着莫扎特不屈的奋进勇气。全乐章具有辉煌的气魄和乐观精神。主部主题轻松、跳跃,显示出活泼、幽默的性格:

3 |6 1 3 6 |1 - 7 24 |35 42 35 42 |3 -

这个主题在华丽音群簇拥下进入主、副部主题之间带有不协和和弦的连接部。

副部主题从第55小节处进入,它先由弦乐器、再由管乐器在降B 大调上奏出,该主题旋律宁静而优美,抒情而精致:

5 |5 - - - |5 - 5 - |1 . 6 4 - |4 - 3 - |

3 01 2 03 |4 05 5 06 |1 - - 32 |2 3 4 4 |

5 - - - |

精细的旋律,玲珑婉转,动人情怀,好像莫扎特有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再次展现。尽管副部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厉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副部主题经第一小提琴与木管演奏后,进入激动不安的呈示部结尾。

展开部出现了几个跳音,它来自主部主题开始的七个音,突出了活泼的形象。在短暂的过渡之后,是呈示部两个主题材料的简单发展,在展开中莫扎特大量使用了复调的手法。先由小提琴,长笛和大管相继演奏主部主题进入,然后弦乐器与管乐器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奏,充满活力。从第130小节开始,中提琴进入赋格段,赋格主题来自于主部主题的前半部分。和第一乐章一样,这里的展开部同样频繁的转调,赋格带来的庄严感和调性的不稳定更胜于第一乐章,展开段充满了威严的表情和活跃的动力。

再现部从第190小节开始,其中副部主题试图回到主调g小调,变得哀婉动人。再现部肯定了主调,平衡了调性不稳定的展开部,使乐曲由变化到统一,给人以整体感。最后,在g小调的主音上完满地收束。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所显示的力度和气势,仿佛向人们表达:在苦痛的人生大道上,尽管跋涉艰难,也要勇敢前进,终有一天会迎来喜悦和幸福。该乐章无论是在调性上还是在发展的手法上都和第一乐章很相似,使得整首作品拥有了完美协调的结构。两个主题的对比明显,同样在进入发展部的时候转到远关系调,对后面频繁的转调,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莫扎特对这部作品的配器十分简单,不过是弦乐器组加上长笛、双簧管、大管和圆号,没有使用温柔的单簧管以及嘹亮的小号,也没有包括定音鼓在内的任何打击乐器,他通过精致的对位化的和声弥补了配器上的单调。音乐并不只是美妙的旋律,也是精巧的展开,欢快的追逐,庄严的节奏。莫扎特的音乐是和他纯洁的内心分不开的,我们若能永远保持一点点童心,学会不时地用单纯的目光看一看这个世界,相信是可以更加体会到莫扎特的心境的。他并不是如同不懂事的孩子般一无所知,他了解人间的疾苦,他明白生活的艰辛,他只是不肯放弃希望。他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也会像一缕朝阳,穿过暗室的天窗,照亮一切。任何时候,他都可以抛开一切的苦难,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歌唱。

在《g小调第40交响曲》这部作品中,莫扎特使用了罕见的g小调,给人以凄凉之感。作曲家运用充满感伤、阴晦色彩的g小调来创作《第40交响曲》,这不仅是他个人以及当时一些艺术家悲惨生涯的写照。也是那行将衰亡的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莫扎特把凄怆哀怨的情绪、真挚温存的柔情与昂奋愤感的抗争交织在交响曲中,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对腐朽社会的种种伤感和不满。这种情感与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中倾注的思潮很合节拍。因此,人们也常把莫扎特的《g小调第40交响曲》称为“维特”交响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40交响曲》,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最伟大,最天才的一面,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莫扎特的创作结构精巧,平衡和谐,似乎完全得自天然的音乐感觉,其实是和他敏锐的内心听觉分不开的。

向阳光简介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8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等10余部。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不想长大的S.H.E
以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为例,谈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关系探究
03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世界钢琴经典名曲100首
这是最值得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它所具备的思想深度是之前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一气呵成!《赵晓生谈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
如何聆听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丨“我的音乐从我对音乐和痛苦的理解中产生,而从痛苦中产生的音乐将为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